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生活環境 政府要有企圖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侵門踏戶的光風兩電,到底風光了誰
◆  聯合報黑白集/美花連篇
◆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生活環境 政府要有企圖心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生活環境 政府要有企圖心


2021-03-28 01:08  經濟日報 /   社論
大潭藻礁。本報資料照片 吳姿賢


中國大陸習近平主席去年在聯合國大會宣布,將力爭在民國 119 年(2030年)達到減碳高峰、民國 149 年(2060年)達到「碳中和」(碳排放淨額為零),引發熱議;這逼得經濟更先進的日本和韓國積極表態,將在民國 139 年(2050年)達到碳中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表示,民國 149 年(2060年)達成碳中和需完成兩個任務:一是投資人民幣100兆元,以市場化方式引導金融體系提供所需投融資支持;二是氣候變化影響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需及時評估和因應。為滿足這些要求,人民銀行已將「綠色金融」設為今年和「十四五」時期的重點工作。

有趣的是,以 IMF 估計的購買力人均 GDP 而言,台灣去年以5.4萬美元顯著超越韓國的4.4萬美元、日本的4.1萬美元,及中國大陸的1.7萬美元;但各國都在減碳的情況下,我國迄今卻仍以不變應萬變」,節能減碳只是一句口號。看到各國追求減碳的雄心,以及相應政策的積極,我國政府環保相關部門豈能不感到羞愧?

在環境保護上,我國的確是個後進國家。然而,民眾的環保意識已經快速跟上,但政府環保政策的遲鈍,仍然顯現在許多相關事務。例如,若非環團堅持發動「珍愛藻礁公投」來阻擋中油「三接」對藻礁的破壞,加上顢頇的黨政高層誤判情勢、批判連署激發民意反彈,桃園觀音大潭這片被國際保育組織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的淺海藻礁區,可能早在官僚體系下,成為經濟發展的祭品。

除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衝突,經常選擇犧牲環境以外,台灣人民的生活環境也長期受到官僚無能的傷害。例如,台灣道路上公車和摩托車的噪音量大概是全球最吵雜的前幾名,幾十年來毫無進步;不僅無法和歐美安靜無聲的道路相比,連開發中國家的道路也絕少像台灣這麼吵的。40分貝以上的噪音就會干擾睡眠,50分貝以上就會有些微不適,70分貝會讓人焦躁不安、甚至傷害聽力。但是,大台北各處街道車輛噪音經常超過70分貝,對居民構成嚴重折磨,活像個第三世界國家,政府高層若非麻木就是無能,也逼迫不少國人選擇「外漂」。

以今日台灣和國際比較所得早已達高標,理當和國際同步、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若不願追求花錢費力的「碳中和」,或許還講得過去-因我國非聯合國成員。但是,未能為國民營造一個和先進國家類似,可以安靜生活的環境,就顯得政府之無能。

日本早年也是摩托車橫行,但後來將 50cc 機車限速 30 公里,又提高考照費用和難度,讓大量潛在機車族放棄機車改開汽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今日日本道路上只有兩種機車外送業務用電動機車、玩家的重型機車,不像台灣滿街都是橫衝直撞、貼身穿梭、噪音擾人的機車。英國倫敦市政府和業者合作,逐步將公車換成電動車和其他綠能車,邁向零碳排,並立法重罰高速運轉引擎、鳴按喇叭等造成公共危害的行為,打造安寧的道路環境。

台灣地狹人稠但經濟活動量特大,環境問題更為嚴重,環境保護相關部會對提升環境的努力,遠遠落後於國民的期待。最大問題在於執行無力,但今年開始有「聲音照相」的科技執法,似可有效執行機動車輛噪音的取締工作;但除非大家高度重視,像大街小巷的監視器一樣廣為設立,否則成效也將有限。另外,應擴大警政署環境警察隊的規模,俾能有足夠人力和設備對環境和交通噪音進行有效監控和懲處。政府對環保務必要有足夠的企圖心,設立高標後逐夢踏實,才讓國民享有高品質的生活。













聯合報黑白集/美花連篇


2021-03-28 03:15  聯合報 /  黑白集
經濟部長王美花。聯合報系資料照
波波漫畫


新疆棉風暴擴大,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如果聯合國禁止台灣就不進。這是繼「美花鑿井」之後又一力作,但「美花連篇都是空話

新疆維族人權若遭迫害,除應嚴詞譴責,相信國人會支持政府給予實質援助;至於將禁新疆棉與維族人權畫上等號、乃至直接禁用,是否上策,或待斟酌。

近日與新疆棉相關的是棉花期貨暴跌,因為主要買家中國最大棉花供應國美國棉需求減緩道理很簡單:既然有人抵制新疆棉,等於間接拉抬美國棉,那中國原本新疆棉自己用都不夠,何必再買美國棉?如此加加減減,對新疆棉有何影響、對維族現況有何幫助,恐有疑問。

因而,經濟部應做的是即刻調查這波「棉花戰爭」對台灣有何影響?若禁新疆棉,受損企業及員工有多少?廠商有無協助調度棉花的需求?政府有無對策?王美花捨此不答,卻喊出「跟進聯合國」,真把經濟部長「做空」了。何況中共是聯合國擁有否決權常任理事國之一,有可能通過禁新疆棉提案嗎

蔡總統說,放任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情感,對企業施壓,不會帶來任何正面意義。大哉斯言,對那些用「愛台灣」對企業施壓、迫藝人表態的一四五○,總統也應給他們開示;而水準只夠粗鄙嗆聲「愛穿無良新疆棉會爛 GG」的綠委,恭聆總統訓詞也無救。














聯合報社論/侵門踏戶的光風兩電,到底風光了誰


2021-03-28 03:1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西鄉民到達德公司的風電工地抗議,雙方在工地爆發推擠衝突。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縣台西與四湖兩鄉居民抗議達德能源集團在當地設置的陸域風機距離民宅太近,恐影響居民健康與安全。抗議行動已超過一個月,雙方甚至在工地爆發推擠衝突。目前施工雖已暫停,但「反風車自救會」揚言,若風機不調整至距民宅一千五百公尺以上,將長期抗爭到底。這件風機抗爭案,在近年眾多再生能源開發爭議中,只是冰山一角。

綜觀近幾年的再生能源開發案,問題多端。例如,陸域風機噪音擾人影響健康,離岸風機遭疑影響海洋生態及漁民作業,太陽光電進占大量水庫、埤塘、魚塭、廢耕土地侵擾環境。此外,還有規畫不嚴謹的「趕進度」政策,如農電共生、砍樹種電、漁電共生等現象。在官方溝通不力且便宜行事下,擔當主力的光、風兩種電力已如秋風掃落葉般,大舉入侵至民眾身邊。

在太陽光電部分,經濟部今年修正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地面型與屋頂型光電的裝置容量目標值,地面型下修為一千二百萬瓩,屋頂型上調至八百萬瓩。原因是地面型覓地不易且屢見環保爭議,加上不少農電共生開發案最終變質為「假種田、真種電」,農委會於去年七月宣布限制兩公頃以下農地的開發案,經濟部不得不調整地面型光電裝置容量。

為因應屋頂型光電的裝置容量上調,經濟部除將腦筋動到全國政府機關、各級學校及其他公營設施的建物屋頂,也加強「工業屋頂」的利用,除了九萬多家合法工廠,甚至考慮讓七千四百家臨時登記工廠也可申請裝設。但臨登工廠有效期限已於去年屆滿,目前全數變成不合法的「違章工廠」,但只要在今年三月二十日起的兩年內申請變更為特定工廠登記,即可獲得二十年內合法化的緩衝。光電裝設找上尚未合法化的工廠,顯見經濟部壓力已大到病急亂投醫,這教眾多合法工廠情何以堪?

在風電部分陸域風電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目標值分別為一二○萬瓩與五七○萬瓩。依經濟部原先規畫,陸域風機必須於去年達標,現況是陸域加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僅八十五萬瓩,落後甚多。為趕上進度,達德能源集團在雲林海線五鄉的九十餘座陸域風機建置作業正快馬加鞭,其中近六十座以環保署現行規定距離民宅二百五十公尺以上免環評。不過,當地居民認為二百五十公尺的距離不足,低頻噪音依舊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痛批政府漠視居民生存居住權

離岸風電也建置不順。多家外籍開發商當初衝著我國高出國際行情甚多的躉購費率而來,對於關鍵技術移轉本土的要求,皆點頭允諾。履約不久,開發商回頭開始批評,全球離岸風電產業多以國際專業分工模式進行,例如海事工程、風機、鋼構工程、零組件等都由不同國家的產業強項負責;但台灣卻逆向要求樣樣本土化,本地產業承接不及的後果就是延遲整體工程進度。開發商深知政府有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達標的時間壓力,說起話來毫無忌諱。開發商吃人夠夠固不足取,但也道出本地產業承接不及的事實。可嘆的是,蔡政府若不是糾結於民國 114 年(二○二五)實現非核家園,也不會規畫出如此躁進的能源政策,而讓開發商有機可乘。

檢視光、風兩電的開發進度,今年一月數據顯示僅分別為廿九%與十二%,幾乎已確定不可能在五年內達標。未來除火力全開外,民眾應該還可感受到周遭環境的不同,隨處都可看見侵門踏戶光電面板巨型風機。看著經濟部焦頭爛額地衝進度,真不知這樣的改變到底風光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