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專家之眼】制衡濫權只剩投票 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  【專家之眼】制衡濫權只剩投票 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  【專家之眼】台灣選舉的國際反應

◆  【專家之眼】超徵五千億就是數字管理失靈
◆  【專家之眼】欺騙民眾的民進黨終被民眾拋棄





【專家之眼】制衡濫權只剩投票 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2022-11-29 08:09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九合一選舉落幕,多家媒體是以總統蔡英文為選舉結果辭去黨主席職務為報導重點。記者林伯東/攝影



九合一選舉與修憲投票剛結束,論者大多以台灣民主勝利為潛台詞。畢竟這次投票,是擁有執政資源的民進黨大敗。然而,如果從選舉結果是否能讓政客改變、乃至於某些支持修憲的社團表現看來,台灣的民主,恐怕已經誤入歧途了。

這次選舉,多家媒體是以總統蔡英文為選舉結果辭去黨主席職務為報導重點,也用了蔡低頭鞠躬照片,甚至摘述蔡敗選談話「民意面前政黨政治人物很渺小」,而從多數評論的語境分析,作者大多是在歷數綠營失政敗德之後,期待蔡總統深自檢討,做出改變。

那萬一蔡敷衍人民,或者改變方向不是回應新民意,而是繼續鞏固權力,怎麼辦?沒辦法,只能等她任期結束。這其實很可能是她的心態。且看蔡主席的敗選感言說,中央執政很努力,失敗是在沒突破現有地方政治結構,地方深耕、人才養成也不足。國民黨已被查封黨產,奄奄一息;大家也早就見識過執政黨對付台中顏家的手段。蔡的表態彰顯了近年有權力者不用擔心負責問題

造成問題的元兇,是從李登輝時期開始,政客與學者合作修憲形成超級總統制結果。貌似選舉民主集權體制,給了政客正當壟斷權力藉口,卻沒有憲政制度可以及時制衡政客濫權

政客刷新人民三觀,不是從今日始。這些年來,民意早有不滿聲音,但政府只是用各種手段削弱不同聲音便宜行事。包括這次敗選檢討,除了行政院長裝模作樣表態一下之外,人民一直沒看到官員承認錯誤,更未見到其他理應有所作為憲政制衡機制點出民怨。更荒謬的是,目前人民能期待的,勉強可能讓蔡正視的力量,是民進黨派系為了下次大選,給英系製造的壓力。但至今只看到英系要角洪耀福與北市立委何志偉的隔空交火。台灣民主寄希望於執政黨派系內鬥,這不是我們要的民主吧。

另個該點出來的問題,是推動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的少數社團民主社會對社團抱有期待,是托克維爾觀察美國政治傳統;而擴大政治參與,也是古典民主理論核心關切之一成熟公民社會多元價值對話,是團結社會重要基礎

本次修憲投票結果是同意票564萬7,102張、不同意票501萬6,427張。差距這麼小,顯示社會還需要更多溝通理解。令人遺憾的是,一些推動本案的團體,事前並未花太多心力找好理由,也看不出在跟誰溝通。觀察他們所提贊成理由,最主要的說法,是世界潮流;或者列舉法律賦予十八歲青年一些責任,但未給予參政權的不公現象。上述理由提高到憲政層次,是否充分見仁見智。而面對不成熟與擔心加入被選舉權的質疑很少看到正面回應。難怪民進黨人林濁水會說「一個正正當當的訴求,卻以歪七扭八算計作推動動力,真是可惜可嘆」。

相對於說理不足,卻有人勇於給反方戴上「世代剝奪」帽子,為自己加上「世代正義」冠冕。相關說法,等於暗示投出反對的五百多萬人自私、沒有正義觀。這是在群眾內部製造敵人也是近年某些社會運動慣常使用手法

民主政治民意政治,但在台灣,民意展現卻不一定能改變政客看法;此外,民主政治強調公民結社團結眾人而不是分裂社會製造矛盾。台人如果不想給糟糕的人統治,除了出來投票之外,恐怕還要從這次選舉呈現的現象開始,好好思考怎麼改革才是。









【專家之眼】台灣選舉的國際反應


2022-11-29 08:03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大敗,創下史上最慘成績,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左)在記者會發表談話,表示即刻辭去黨主席一職。記者林伯東/攝影



此次台灣地方選舉執政黨大敗,受到世界各大媒體的普遍關注,或稱這是台灣反中政策的反噬,以及蔡英文依例辭去執政的民進黨黨魁一職。其實,這些媒體都難免失望甚至錯愕,面對大陸日益好戰的態度,台灣人民反而選擇和緩面對明確拒絕繼續擔任以美國領導的抗中陣線急先鋒角色

綜觀此次選舉,當然主要還是要歸咎於執政黨在內政問題處理失當所致,其中包括執政傲慢,再加上疫苗與民生問題等,但是外力因素影響,也不能小覷,而這內外因素互為因果相互為用。這主要就是因為執政黨一面倒向美國,以至於讓美方在其聯台抗中的策略中,上下其手,予取予求,積極有意讓台人上前線,才符合美方的利益。

其中尤以將兵役由四個月延長到一年為甚,未來還可能再度延長至兩年,這當然引起年輕人及其家屬的焦慮。再加上看見烏克蘭戰爭的慘狀,導致「抗中保台」已被「和平愛台」所取代,年輕人支持民進黨的熱情不再。

而西方媒體的報導都只避重就輕。比如英國路透社只稱,蔡英文在競選過程中,曾多次公開表示「抗中保台」,但這很快被轉回到本地問題,因為人們對此興趣不大。其實,該媒體沒有指出的是,這已是蔡英文挽救選情最後手段,把地方選舉的基調拉高到中央選舉層次,可見執政黨已黔驢技窮。雖然大陸聲稱必要時將武統台灣,但民眾明顯表達了反戰心態,且在競選期間,很少有人提到8月份裴洛西訪台所引起的風雨,更凸顯那次訪問確實缺乏正當性

在此次選舉結果大致底定之後,德國之聲電視台還立即將此列為頭條新聞,並以驚異(shockwave)以及台灣反中政策的反噬(backfire)為標題,充分顯示了失望的心情。蔡英文積極反對中國和維護台灣民主,但選民反而湧向了主要的反對黨,確實令這些外人費解。美國 CNN 的標題也是,台灣在地方選舉向中國和世界發出的信息,其內容只是引用蔡英文的話,「面對中國日益好戰的態度,台灣決心捍衛民主。」也只是輕描淡寫

整體觀之,這些外國媒體都顯現了所謂的認知不協調cognitive dissonance)。這是心理學上的概念,旨在拒絕真相,尤其當真相是其無法避免的核心利益。質言之,這裡的真相就是要台灣當砲灰,才能阻攔中國的崛起,以確保西方的價值不受到北京的威脅。如今台灣民眾狠狠地給予西方國家一記棒喝,看看他們是否還要繼續危害執政黨,以至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變天?還是敦促台北與北京接觸與協商緩和兩岸關係,以便穩住執政黨的陣腳,來繼續打台灣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