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484/web/ 

◆  聯合報社論/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系列三)
◆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還學黨外告洋狀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2024-05-22 02:26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聯合報系資料照


賴總統就職演說中的兩岸政策立場,被對岸解讀為「謀獨」,以及充滿挑釁的危險訊號。相較於蔡英文前總統八年前就職演說,大陸以「一份沒有完成的答案卷」,還帶有些許期待的回應,此次不但沒有緩衝空間,更是毫無交集,完全顯現不出賴政府一再強調「蔡規賴隨」,維持現狀的兩岸關係。

雖然賴總統自認也有釋出善意,例如先前提出兩岸執政黨先行談判,以解決政府管道不通的困境。就職演說也提及開放兩岸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但是再多的利多政策,也無法彌補雙方對於主權隸屬認知的重大落差,兩岸緊張情勢再次升溫。

未來預估僵局仍難以化解,兩岸將走向政治對抗升高,以及外交國防對峙加深的情況。在上述外溢效應影響衝擊下,中國大陸還會加碼對台灣經貿限制措施,兩岸經貿交流也會持續倒退。

中國大陸可能會先取消兩岸過去所達成的協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首當其衝。對岸已在去年12月,以台灣未解除對中國大陸約2,500項產品的進口禁令,形成貿易壁壘為理由,率先終止 ECFA 早期收穫計畫中12項石化產品的優惠關稅。今年元月,又以蔡政府並未採取有效措施消除貿易壁壘,宣布準備研擬取消更多 ECFA 早收產品的關稅減讓。

中國大陸迄今一直沒有後續行動,多少也有可能在觀察階段,等待賴政府回應。而在目前兩岸關係繼續下行,賴政府也無意解除大陸產品進口禁令下,預估大陸未來可能會以「剝洋蔥」的方式,逐步取消 ECFA 早收產品關稅優惠,將直接影響原先受惠的台灣中小企業獲利。

除了 ECFA 之外,兩岸過去所簽的其他協議,中國大陸即使不直接取消,但會消極應對不落實執行,兩岸經貿關係會更加疏離。

其次,中國大陸仍會維持蔡政府時期對台灣的經貿限制措施,大陸雖然宣稱每次實施都有正當理由,但幾乎均在兩岸關係發生變化之後;充滿政治操作,以及經濟脅迫的意涵。而在賴政府時期,大陸會更肆無忌憚對台灣實施更多包括反傾銷、擴大對台灣產品查核,以及限制或禁止進口等制裁措施。

另外,陸委會雖然回應台灣準備開放旅遊觀光,以及大陸學生來台,已經釋出最大善意。但是迄今台灣對先前大陸開放福建馬祖旅遊仍未正面回應,以及民進黨長期反對改善對陸生的多項歧視性措施;再加上先前陸委會質疑中華民族是否存在的論調,對岸更不太可能會接受。

賴總統就職演說也提及台灣要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而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台灣目前的第一優先,但同時也是兩岸激烈交鋒的場域。台灣與中國大陸都在2021年正式提出申請,大陸枉顧 CPTPP 規定任何亞太經合會(APEC)成員均有加入資格,一再以台灣非主權國家為理由,主張不具加入資格;台灣則以大陸經貿體制與 CPTPP 的高標準相悖,不符合加入條件。雙方隔空交火,未曾間斷。

CPTPP 今年下半年將在加拿大舉行執委會,將討論台灣及中國大陸共六個新申請案。只有在執委會中以共識決成立工作小組,才算是踏入 CPTPP 的第一步,原本對台灣困難度就不低。在兩岸關係惡化下,中國大陸必會傾全力阻撓台灣申入 CPTPP,對於台灣不確定性更高。

另外,大陸也會阻礙台灣在其他雙邊經貿協定的突破,例如先前台灣在推動台灣-紐西蘭及台灣-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進展不順;台灣參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協定也受到很大阻礙而無成果。

總之,由於兩岸政治分歧擴大,台灣對外經貿空間恐持續備受壓縮,對於台灣挑戰更高,賴政府如何因應?仍是一大考驗。












聯合報黑白集/執政還學黨外告洋狀


2024-05-22 03:59  聯合報/ 黑白集
前AIT處長司徒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朝野為國會改革法案大打出手,民進黨不只找學生和毒販加盟還求來美國爸爸助威綠委邀請 AIT 前台北處長司徒文登台,指控藍白透過立院擴權,奪取行政部門權力。拿著手機讀稿的司徒文充滿諷刺感:美國人主張中國應接受美式民主,分權制衡,卻在台北協助少數總統閹割國會。

綠營捍衛「立法局」搬出壓箱絕活。五一七重演「拳頭戰人頭」,還加映「太陽花」,連戒嚴時期黨外告洋狀都復刻播出。民進黨已產出第三個總統,還要告洋狀賣慘,豈不戳破賴清德「壯大國家、世界舵手」的牛皮?找外國人助陣朝野攻防,賴政府不也是利用境外勢力干預內政

綠委林楚茵宣稱國際憂心台灣「國會擴權」,卅位國際學者聯署「嚴正關切」。除司徒文及楊甦棣兩位前台北處長,還有海外獨派。也有拿外交部獎學金的雜牌學者,此人最知名「學術成就」,是預告中共將在賴清德過境美國時攻打東沙

聯署名單來路不明由此可知為何外交部不願讓韓國瑜插手民主基金會運營花公帑僱國際傭兵攻擊在野黨,水很深呢

AIT 前官員等「高貴的民主友人」,未必了解法案爭議,卻協助賴政府壓制在野監督,不知會否心虛。也許,川普從白宮號令平民攻進國會山莊後,美國人便已失去對民主的信仰與尊嚴。













聯合報社論/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系列三)


2024-05-22 03:57  聯合報/ 社論
立法院朝野黨團21日再度為國會改革法案挑燈夜戰,彼此攻防爭吵一天後在午夜12點宣布休息,24日繼續開會審查。記者潘俊宏/攝影


國會改革法案在五二○前引爆朝野衝突,五二○後再戰,賴清德總統的態度備受關注。賴總統就職演說第一段就談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呼籲政黨合作,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避免衝突;但他強調全民期待理性問政、立院議事應遵守程序正義、朝野政黨推動法案都應合乎憲法,則被解讀為暗批國會,為合作設條件。對於國會改革來說,賴總統的談話值得進一步討論。

賴總統誓言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帶領國家勇往前進;他也站在總統的憲政高度討論行政立法協調合作,提醒注意法案合憲性。不過,正是從憲政高度來看國會改革,更凸顯相關立法的迫切性。賴總統期勉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而國會改革正是恢復分權制衡、理順行政立法關係、重建憲政秩序的重要關鍵。否則,過去八年民進黨一黨獨大,立法院長期淪為行政院立法局,任由府院黨予取予求,甚至面對閣揆欺凌、閣員羞辱只能唾面自乾,難道是正常的憲政運作嗎?

民進黨阻擋國會改革法案,綠委挾賴清德諭令「反守為攻」,不惜焦土作戰,還出現抱摔女藍委、搶奪立院秘書長文件等不入流動作,並動員學生、民團與側翼圍擊,甚至找來國際學者助勢。揆其理由,不外乎破壞憲政規範、擴張國會權力、侵犯行政權力、違反程序正義等。而立院衝突後,賴清德臉書貼文對民進黨立委慰勉有嘉,就職演說內容也被認為意有所指。

但這波國會改革的意義,其實沒有破壞憲政規範,反而是捍衛憲法分權制衡原則;不是國會擴權,而是拿回原本就屬憲法賦予國會的立法權;也沒有侵犯行政權,而是恢復長期遭到行政權壓抑閹割的國會功能。至於賴清德以降念念叨叨的程序正義,雖然走過民進黨八年輾壓式立法後,聽來倍覺諷刺,但在野黨不能再犯同樣錯誤,可以更求周延;不過檢視這次立法進程,從二讀前的討論、多場公聽會和專案報告,到立院網站相關資訊全都露,要說這叫做程序不正義,恐怕只是表決輸不起的謊言和認知戰。

國會改革之必要,就是因為幾個憲政運作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例如,賴清德談了行政立法關係,卻漏談長期被漠視的總統與立法關係;國情報告常態化當然不是要破壞憲法規定的總統與五院關係,而是要解決總統四年規避民意監督的弊端,並協助矯正總統與行政院長之間「有權無責」和「有責無權」的不正常關係。而立法院聽證權、調查權和藐視國會罪,則在擺正嚴重傾斜的行政與立法關係,重建行政向立法負責的憲法規範;至於強化人事同意權更不待言,難道蔡政府對獨立機關人事放任府院、派系與大亨去喬,還要在賴政府重現?

即使民進黨質疑其中有些條文有違憲之虞,但賴政府有覆議、釋憲等合法合憲途徑反制,何須暴力杯葛,甚至挾群眾裹脅,製造朝野對立和社會不安?反而賴清德極力強調要合乎憲法,固然正確,卻也令人聯想到如果立院通過國情報告即問即答,賴清德會不會像當年二百多天拒進台南市議會一樣,逕自認定違憲,拒去或拒答國情報告,釀成憲政災難?

賴清德是總統與國會雙少數總統,國會改革法案引爆的朝野衝突,預告賴政府面對國會的日常。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對此已有體認,但如何落實其所說秉持人民至上、國家優先精神,推展國政,團結台灣,仍待考驗。不過,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首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重建憲政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