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年/由MG汽車到麒麟啤酒
◆ 黃齊元/美國世紀終結對台灣的影響
劉大年/由MG 汽車到麒麟啤酒
2025-07-04 00:13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MG 汽車原是英國品牌,早已被中國大陸品牌收購,並得到大陸政府的補貼支持;由大陸進口零組件後在台灣組裝,因具有外國品牌血統加持而在台灣熱銷。消費者可以接受在中國大陸製造,但保有歐系設計風格的高性價比;當然也有不少消費者並不瞭解其幾乎已經沒有「英國成分」,純由大陸製造。而後,政府規定必須逐年提高使用台灣零組件比例,即自製率的規定,MG 汽車必須符合條件才可輸入。
與 MG 類似的另一案例,則是在台銷售成績亮眼的日本麒麟啤酒。麒麟在中國大陸投資,並得到中國政府補貼;目前銷售到台灣的麒麟啤酒,實際上多為中國大陸製造。連同進口的其他大陸啤酒,合計在台灣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其中包括也在大陸生產,同樣接受中國政府補貼的美國百威啤酒。國產啤酒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跌破五成,國內業者因而提出傾銷及補貼調查,目前已初步認定有傾銷事實,調查仍在進行中,未來預計會對中國啤酒課徵反傾銷稅。
從汽車到啤酒,顯示全球正面臨來自中國大陸的「補貼出口潮」,中國補貼政策幾乎遍及所有產業,因而成為全世界貿易反制措施的箭靶。大陸目前是世界上,被啟動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頻率最高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舉例的汽車及啤酒,是透過收購、投資方式包裝成外國品牌,雖在中國大陸製造,但在外觀上具備國際性,成功將品牌與產地區隔。另外在中國官方的補貼政策支持下,在兼具價格競爭優勢、品牌價值加持下進入台灣。儘管台灣本地品牌具有在地化與通路優勢,卻受到此類產品的強大挑戰。
中國雖然是補貼大戶,但是其他國家的補貼政策也不遑多讓,全球已經形成「補貼競賽」,也使得各國更加頻繁引用反傾銷及反補貼制度,以保護國內產業。特別是在美國川普政府對各國橫加關稅下,全球貿易環境將更為競爭,促使各國加大實施貿易反制措施的力道,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會繼續升溫。
台灣必須加強制度與產業轉型雙軌並進。首先,MG 汽車的自製率規定,基本上並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 WTO 規範;未來應考慮回歸多邊經貿機制,例如完善反傾銷與反補貼制度,強化預警機制及調查功能。另一方面,應透過轉型升級與通路改革,協助本地廠商走向價值導向與差異化競爭。
從 MG 汽車到麒麟啤酒,台灣面對的不單是來自中國製造等國外品牌競爭壓力,而是因應整體產業生態變化及對貿易防衛制度挑戰的問題。政府應強化資訊揭露功能,使民眾更加瞭解品牌價值及產地標示的重要性;消費者可以在完整資訊下作出選擇,台灣才能有效因應外來衝擊,建立具有韌性的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