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恐引發美雙赤字循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4125/web/ 

◆  聯合報社論/看守所變監獄:司法何以成政治追殺工具
◆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的財產
◆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恐引發美雙赤字循環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恐引發美雙赤字循環


2025-07-03 00:57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極力推動「大而美法案」(簡稱BBB),近日在參議院險勝通過。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極力推動「大而美法案」(簡稱 BBB),近日在參議院險勝通過由於法案內容涉及稅改、削減支出、移民及邊境安全、第899條「報復稅」與軍事支出爭議很大,恐讓美國債務再度擴大。

這項法案被馬斯克強烈抨擊為引爆聯邦赤字、讓美國破產的「噁心怪物」,從而導致他與川普公開決裂參議院險勝通過後,還要再送眾議院表決。最新的民調顯示,仍然只有28%民眾支持該修正案,因此未來要過關仍充滿變數。

大而美法案中值得注意的,首先稅改方案。川普將他第一任在民國一O六年(2017年)推出、將於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底到期的「減稅與就業法案」,延長實施,包括降低公司和個人所得稅稅率、提高標準扣除額和家庭稅額扣抵、提高個人最低稅負制的扣除額、取消公司最低稅負制、遺產及贈與稅免稅額增加一倍等「減稅」方案

此外,他還新增了小費、加班費免稅,提高家庭稅額扣抵及州和地方稅收減免(SALT)上限等減稅方案,以及將拜登政府《通膨削減法案》中針對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的稅收抵免減少或刪除,並對外籍人士企業匯款出境課徵5%等加稅方案。

稅改方案雖然讓80%的美國人減稅,但受益最多的卻是富人,尤其是公司、個人所得稅稅率的調降、最低稅負制的調降或取消、州及地方稅扣除額的提高、遺贈稅終身免稅額提高等,劫貧濟富之嫌研究指出,收入最高的0.1%家庭獲得超過25萬美元的減稅,收入最高1%的家庭則獲得平均超過6萬美元的減稅,而收入最低60%工薪家庭僅獲得平均500美元的減稅。也有研究顯示企業減稅並未使80%的勞工獲得加薪,反而是高管薪酬大增。

更諷刺的是,大而美法案的削減支出方案集中補助弱勢社會福利支出,包括低收入戶醫療補助糧食券,可見得大而美法案最大爭議,在於稅改削減支出方案,破壞社會公平正義,讓嚴重貧富懸殊問題更加惡化

此外,大而美法案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建立在經濟成長低通膨過於樂觀的假設上,加上以對外加徵對等關稅,作為減所得稅的財源,並不切實際馬斯克主持的政府效率部刪減支出成效不彰,不但無法增加財政收入,反而導致財政赤字暴增國會預算辦公室原估大而美法案增加至少2.4兆的財政赤字修正後的法案更可能使赤字暴增到3.4兆。目前美國國債已經超過37兆美元,是 GDP 的123%,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超過1兆美元,大而美法案確定將使財政問題更加惡化。

瞭解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的人都知道,國際的「經常帳逆差」和國內的「儲蓄不足」是一體兩面。美國經常帳逆差(尤其是貿易逆差)反映的就是民間部門儲蓄不足(投資超過儲蓄)以及政府財政赤字(政府支出超過收入)。因此,若美國人不改變愛消費、不儲蓄習慣,或政府財政赤字不改善,所有的關稅政策都徒勞無功

從川普關稅1.0於民國一O八年(2018年)專門針對中國課徵,結果貿易逆差改善只在民國一O八年(2019年)曇花一現,民國一O九年(2020年)又再惡化;拜登繼續對中加徵關稅,美國的貿易逆差反而擴大,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底更創歷史新高,即知關稅政策無濟於事

總之,川普的關稅2.0與全球作對,大而美法案又導致美國財政赤字有增無減,想扭轉貿易逆差注定失敗,更不要說還有引發物價上漲、美元資產(尤其美債信用評等)失去國際的信賴等等經濟負面影響大而美法案一點都不美,僥倖通過之時,恐怕是美國雙赤字財政貿易赤字惡性循環開始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的財產


2025-07-03 00:27  聯合報/ 黑白集
監察院公布賴清德總統財產,存款1125萬元,較參選時的215萬元增加了910萬元,另有1246萬元房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公布賴總統財產,存款一,一二五萬元,較參選時的二一五萬元增加了九一○萬元,另有一,二四六萬元房貸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申報了三筆合計一,一八六萬元的有價證券,都是美國國庫債券由於台幣升值,估計匯兌損失約一一八萬元

賴清德已上任一年,為何迄今才首度公布財產?原因是,監察院去年底已公布了一批政務官的財產,而今年三月應公布的廉政專刊,卻以「預算被刪為由拖延至今。

光看數字,總統財產不算驚人,但也引起網友七嘴八舌。有人問,那麼多存款,為何不拿去還房貸?有人說,原來「美國人的阿公」,還是喜歡買美債避險。有人質疑,總統年薪才六百萬,為何賴總統一年存款能增加九百多萬?有人質疑,這些財產數字太籠統,根本無法反映真相這些,都是庶民的小牢騷

月入三、五萬的年輕人,當然看不懂上層階級財產玄機。他們可能不知道,除了房地產、汽車、股票,高官們最愛的理財術是「保單」。上一期的廉政專刊即顯示,十二名部會首長總共申報了九十三張保單,平均一人七.八張其中,閣揆卓榮泰榮登「保單王」,個人擁有十九張

賴清德參選申報十三筆保單,已繳保費達四千五百萬元,這比較接近其財產實情這次他僅申報六張保單,但肥水去向只能猜測














聯合報社論/看守所變監獄:司法何以成政治追殺工具


2025-07-03 00:22  聯合報/ 社論
彭振聲在偵訊中接獲妻子身亡消息,悲泣道:「我是冤枉的,檢察官的良心在哪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涉及京華城案的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在偵訊中接獲罹憂鬱症妻子墜樓身亡的消息,悲泣道:「我是冤枉的,檢察官的良心在哪裡?我為什麼生在這樣的國家!」彭振聲說,他先前認罪是為了拚交保,讓妻子安心;「現在她走了,我也沒顧慮了」。捲入柯文哲的京華城案,是彭振聲公務生涯的最大不幸。即使妻子輕生也難還他清白。這次悲劇暴露了檢調一年來不斷「押人取供」的惡行,把看守所當監獄,把嫌犯當罪犯,都踰越了人權和法治的界線

回顧此案,彭振聲、柯文哲等人於去年九月遭台北地檢署羈押禁見,十二月底北檢將他們一干人等起訴;此時,彭振聲已被羈押了一一五天。在此期間,其妻罹患憂鬱症彭振聲先行認罪,換取以五百萬元交保;柯文哲等人則持續遭羈押至今。依法官的延押裁定,俟本次羈押期限屆滿,柯文哲等人將已被羈押一年以上

爭議癥結在,檢方的偵辦一直缺乏強有力突破,尤其涉及貪汙圖利部分的收賄及送賄雙方的「金流」,未能掌握關鍵證據。也因此,檢方一直以關鍵證人「橘子」未到案為由,持續聲請羈押。如此一來,因為案情膠著,檢方就把「台北看守所」當成「監獄」,持續關押京華城案嫌犯,這其實已有侵犯被告人權之虞。

在美國,聯邦法院對輕罪的羈押期限,通常為九十天對於重罪,則是一二○天貪汙屬於重罪,偵辦有難度;但像柯文哲這樣一押就是一年,恐怕也太超過了。尤其,當偵辦進度無明顯進展,其實只是反證檢調無能濫權,並留下司法淪為「政治迫害工具」的口實。何況,目前已有「電子腳鐐」等方式可以監控,防止嫌犯逃亡;檢調硬要用羈押手段把反對黨政治人物關押在看守所,根本是司法倒退的做法。

賴政府執政一年來,司法濫權踰矩的情況層出不窮,除了正義遭到踐踏,更讓人擔心台灣法治節節敗退,司法成為當權者的政治追殺工具。這種憂慮,並非無的放矢。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及政治獻金案,確實有必要查個水落石出,如今政治獻金案已查獲確鑿事證,但京華城案卻缺臨門一腳。檢調偵辦京華城案已一年多,若因辦案技巧笨拙無法使案情水落石出,使貪瀆者一刀畢命,卻強行羈押嫌犯意圖使其意志崩潰,這顯非正當司法程序。試問,難道台灣又回到了皇權時代

再者,例如檢調對國民黨「反惡罷」的假偽連署大動干戈,與以往的類似案例對比,顯然追殺手段也太不成比例。過去遇到虛偽連署或死亡連署,多半由中選會認定為無效,予以剔除;而今,卻是還在連署階段,就由檢調向藍營地方黨部發動搜索、逮捕,乃至有大批黨工遭到羈押。此舉,除導致藍營「罷綠」深遭恫嚇,最後結果,是無一成案。如此一來,民進黨將大罷免「吃乾抹淨」,一路順暢無阻。但是,想想民主台灣淪落至此,不覺得很可悲嗎?

去年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因收賄遭到起訴,民眾都為司法大展雄風拍手叫好。然而,今年賴清德子弟兵陳宗彥涉性招待獲判無罪,人們就困惑不解了:司法天平是看權勢關係親疏遠近而定的嗎?而最近民進黨公布縣市長初選辦法,民調最高的高雄民代林岱樺就在此時因助理費案被起訴,恰恰符合賴總統的黨內愛憎尺度由此看來,司法公權力似乎成了為執政者服務的工具,而且對象不分黨內外

彭振聲之妻此際輕生,不僅是彭振聲個人的悲劇,也刻劃了這個時代司法天平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