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務實台獨 超不務實

◆  漫畫/同場較勁
◆  自備環保杯 不如讓利回收業
◆  讓國旗能夠繼續飄揚
◆  國民黨的最大變數
◆  孤掌難鳴 乾脆優雅轉身
◆  頭抬太高 小心摔一大跤
◆  長榮端節取得罷工權...別人有 我就一定要有?
◆  正確醫療 遠離與迷信的距離
◆  陪伴 遠比那根管子重要
◆  聯合筆記/務實台獨 超不務實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務實台獨 超不務實


2019-06-07 23:43 聯合報  羅印冲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右)強調自己是黨內最可能打敗韓國瑜的人選,除了維護台灣主權,當選後也會以拚經濟為優先。 記者林敬家/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台獨就是指向一句完整的話:「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是中華民國」,背後真正的意涵是捍衛台灣主權,反併吞,反一國兩制,捍衛台灣民主他並重申,「我當選總統也不會另外宣布台灣獨立」。
賴清德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從上面這段話可看出,他的「務實」,就在從民國80年(一九九一年)「台獨黨綱的建國制憲,轉到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借殼台獨;「中華民國對他而言,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工具」,只是我們國家的名字而已,因為他真正要捍衛的是台灣主權台灣民主」。
然而,「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是中華民國」,這句話本身就充滿矛盾,既然國名中華民國」,直接表述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才是合法合憲的說法,否則任何借殼式稱呼,只不過是一輛東貼西補的拼裝車,注定走不了多遠
事實上,堅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才是捍衛國家主權和台灣民主的方法,也才能夠真正地反併吞反一國兩制」。否則試問,當我們失去了中華民國主權」,又哪裡來的台灣主權台灣民主
賴清德兜了一大圈,試圖表達捍衛「台灣主體性」的重要,但早從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台迄今,真正守護住台澎金馬的,正是中華民國政府以及中華民國憲法,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所謂的「台灣主體性」。
賴清德既知「中華民國」作為我國正式國名的重要性,也知道無須「另外宣布台獨」,他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也就顯得多餘且徒增紛擾,不僅造成台灣社會統獨立場激化,內部更為分裂,同時惡化原已極為脆弱的兩岸關係,致使台海危機再臨。
賴清德還說,台灣應在印太戰略下善用「第一島鏈」的關鍵地位,積極扮演角色,既維護兩岸和平,也維持亞洲區域和平,在台灣站穩之後,向「中國」伸出友誼的手。但以「兩國論」定位兩岸關係,正是把台灣推向戰爭的邊緣;而美中對抗不斷擴大升級,台灣應審慎避開戰火,或衝上第一線當砲灰?
賴清德既然想要強化台灣「第一島鏈」的關鍵地位,又想維護兩岸和平,甚至向「中國」伸出友誼的手,這會不會跟他的「務實台獨論」一樣,實際上超不務實。







自備環保杯 不如讓利回收業


2019-06-08 00:03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雲林縣加強垃圾解袋稽查已月餘,紙容器未正確分類違規最多。 圖/雲林縣環保局

六月初去花蓮旅行,到茶飲店買飲料,拿出環保杯發現可折五元,讓我感到驚喜,問店員這麼高的折扣,自備的人應該會增加吧?店員搖搖頭說:並沒有。瞬間讓我感驚訝,轉念一想!其實也有跡可循。
一般環保杯並不適合喝珍珠奶茶,除了珍珠、牛奶容易黏在杯上,喝不乾淨、不好清洗外,商家的吸管也和各種環保杯不搭。好幾次,我說服朋友用環保杯喝珍珠奶茶,事後朋友抱怨:喝完茶,整團珍珠都卡在杯底,沒吸管好像真的不行。
既然折扣無法打動人心,只好在回收上著力。幾塊錢折扣對買的人來說沒什麼,對回收業者可是充滿誘惑:不要說一個杯子抵三元,就算抵一元,相信業者也願意花時間去清洗、整理、回收。業者不是不想做,是沒賺頭因此,政府除持續獎勵帶環保杯民眾,也應讓利、補助願意回收飲料杯業者
至於紙餐盒問題,政府應該規定那些有店面和水源業者,禁止在店內使用紙餐具,並獎勵自帶環保碗筷民眾此外,政府應持續做榜樣,拒絕使用不環保餐具
之前在銀行當保全,銀行和外面自助餐業者合作,供應餐點全都使用鐵製餐具,為何我們能,公部門不能?
中國拒收世界垃圾後,立刻成為許多國家頭痛問題,看看菲律賓,為了環保不惜槓上強國加拿大,要求運回數十貨櫃垃圾而我們政府,除了興建焚化爐,對處理垃圾減量的問題,似乎了無新意,也充滿無力感









讓國旗能夠繼續飄揚


2019-06-08 00:01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高雄市長韓國瑜今天要在花蓮舉辦全台第二場大型造勢活動。 記者劉學聖/攝影

明年總統選舉還沒開跑,藍、綠、白各路人馬,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毀滅韓國瑜,甚至汙衊其人格,誹謗其家庭。還好六一凱道聚集數十萬人,甘冒滂沱大雨相挺,更隨著「韓魂」發光發熱,擴散到台灣各角落,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庶民崛起
韓國瑜承受第一波砲火襲擊倖存,緊接著要通過黨內初選民調考驗。在造勢會場跟年輕族群聊天,他們說初選無論接受任何電話民調答詢,都堅定選擇韓國瑜。
韓國瑜任市長以來,每天為高雄拚經濟,就是要讓貨出得去、人進得來」,現在外銷水果價錢比內銷好,外縣市也都動員起來,一起幫庶民拚經濟政治人物就是要這樣子幫百姓服務,不是高喊顧主權而不顧人民肚子打混摸魚或不停放假消息
期盼韓家軍能顧好身體,讓隨韓總征戰的中華民國國旗,繼續在台澎金馬飄揚










國民黨的最大變數


2019-06-07 23:58 聯合報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6日宣布不參加國民黨內初選機制,韓粉跑到王臉書「感謝退選」,他表示韓粉恐怕是弄錯了,直說「我是不參加,不是退選」。 記者楊凱竣/攝影

政治舞台,有上就有下,上台靠機會,下台需智慧,留下漂亮身影
明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大好機會,不論誰贏得初選,國民黨都須團結一致。朱立倫如果輸掉初選,還有未來無限寬廣空間;郭台銘仍是企業家,韓國瑜還是高雄市長。最大變數是王金平
媒體報導,王金平感嘆身為資深黨員,但支持者主要是淺藍及淺綠深藍乏人挺他其實,原因很簡單,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身為喬王,擔任立法院長時,卻以立院中立為由偏袒綠營深烙藍皮綠骨印記深藍挺他有難度
國民黨諸天王,曾是國家棟梁;即使是王金平也大節不虧,去年九合一選舉盡力輔選,才有今日格局。相信以王的智慧,應知唯有團結才能贏大選。










孤掌難鳴 乾脆優雅轉身


2019-06-07 23:57 聯合報  楊均承/退休人士(台南市)
藍營初選競爭激烈,王金平宣布不參加黨內總統初選。 記者楊凱竣/攝影

政壇縱橫有如棋局,初習圍棋者總是先從定石搶眼找立基點入手。歷經人心人性的砥礪打磨,就可不拘泥於小處數子得失,能從宏觀格局攻城掠地。
再高明的棋手,都不可能常勝,政壇老手也有馬失前蹄時。棋王棋聖總能在大勢不可為時,選擇投子「中押敗」時機,不必勉強硬撐到最後的難堪。今天我們提到敦克爾克大撤退時,都不認為這是一場敗仗,而稱為失敗中的成功」。我們不妨把王金平的轉身,當作人生學習範例
人世沒有一廂情願的想當然耳,在政壇建立「盟友」的基礎是互惠,「萬應公」在施展「喬」功時,誠然與政壇諸人累積不少善緣,這也是王院長信心滿滿主因。但當形勢不比人強時,自認萬無一失的盟友琵琶別抱,導致孤掌難鳴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人性的確不應高估,王金平最早說,他與韓國瑜「心意相通」。他賭的就是韓國瑜不具參選正當性,也根本不可能參選,以為三山造勢時自己出錢出力,屆時韓國瑜必投桃報李,成為最堅強的助力!當坐轎的韓國瑜被抬轎的韓流推著走,對大位起心動念,猶如一桶冰水當頭淋下,寒徹心扉之餘,王還能不出惡言,足見修為。
一句「奇奇怪怪的初選辦法」,道盡了國民黨中央的權謀詭詐,也說明了朱和王的委屈,但是「萬應公」言及於此而已。這些年來,我們見慣了政客和抬轎人翻臉如翻書,能在「進」與「退」中適當拿捏的真不多見。
王金平退出初選後,各方正負評論不少無論如何,現在可以率性揮灑了,雖不能造神,但可以扶龍。只希望王金平說的:「絕對不會讓期待民國109年(二○二○)政權輪替的人民失望」這句話是真正心聲。也相信王金平的智慧和能耐,能做出最有利於人民的選擇









頭抬太高 小心摔一大跤


2019-06-07 23:55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台中市)
為了贏得民進黨內初選勝利,總統蔡英文全台跑透透,端午節蔡英文來到基隆為龍舟賽選手加油打氣,並跟著老師傅學習如何「補破網」。 記者吳淑君/攝影

民進黨即將舉行黨內初選民調,原本落後的蔡英文因為年輕族群的支持度增加,有後來居上之勢;她將原因歸於「做了多項改革」,問題是這些改革,比如年金、同婚等議題,蔡政府早在去年就完成,為什麼在九合一選舉依然慘敗?
蔡英文這幾個月支持度提升,最大原因在於模仿別人走網紅路線,頻上年輕人愛看的網路節目,還學會噴口水、嗆辣發言。在網路時代,這些動作無可厚非,問題是為什麼先前不做因為蔡英文始終維持一個高傲姿態,看不起這些網路小把戲
蔡英文今天的施政滿意度之所以這麼低、連任之路困難重重,就因她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全面執政以後,挾一把抓的黨政權力,推動她眼中的進步價值」,並把所有反對意見當成反改革的落伍思想,而且完全無法跟人民與反對黨做有效溝通,終於導致施政滿意度節節敗退
年金改革來說,蔡英文自豪說她為人所不能為,好像別人都是笨蛋,殊不知她處理的就只是「政府年金會破產,所以有人要少領」這樣的數學問題,忽略了「為了公益,必須犧牲個人權益」這樣的倫理困境。如果為了公益就可以犧牲個人權益,那苗縣府為了馬路拓寬,把大埔張家拆掉,又有何不妥?為什麼綠營當時一直抗議?
蔡英文的高傲也反映在社會大眾沒跟上改革腳步這樣的心態,甚至感染了支持者,他們把韓國瑜當成草包」,也把賴清德稱作金孫」,完全無法反省,何以不受多數選民歡迎蔡英文或許可以靠著客製化民調險勝賴清德,但在大選一碰到接地氣的候選人,就會暴露出她的高傲心態與溝通不能,占不到便宜









長榮端節取得罷工權...別人有 我就一定要有?


2019-06-07 23:54 聯合報  陳立業/大學教授
圖為長榮航空空服員昨日擬罷工,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發起罷工投票情形。記者曾吉松/攝影
旅行業希望長榮空服對罷工能三思,同時建議已訂位旅客快買旅遊不便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空服員職業工會於端午節取得罷工,換言之,長榮航空之營運,即日起將處於高度不確定性,長榮空服無懼社會輿論不支持,將再次提高國籍航空負面形象;蔡總統甫上任一句「你們是我心中最軟的一塊」,至今勞動部仍執迷不悟,試問政府到底應保障多數的旅客,還是少數堅持己利的空服員?
首先,依我國工會法卅人以上、屬地主義,即可成立工會之複數工會邏輯存有矛盾,尤其當公司內尚有具全體員工代表性的企業工會。此點看似立意良好,保護勞工可將勞資問題戰場拉在公司「境外」,卻因此產生大家所不解的問題,華航機師罷工、長榮機師理事長談判長榮空服罷工、華航空服一起投票之怪象。猶如別人家失火,提油救火加把勁!
再者,本次多數爭議條件,有關飛時限制者,無不遵守民航局暨國際法規上限,休時相關原則更是嚴謹,試問東京航班三.五小時航班,來回工時低於十小時,若納入通勤時間計,工時亦僅十一小時,倘與其他職業人員相比,實已優渥,為何而爭?況且工時均遠低於國際組織ICAO及EASA之規範,航空產業係高度國際連結,國籍航空之競爭力實在堪慮。
另外,長榮航始終未放手的勞工董事席次,切勿與公營企業壞榜樣學習。公營事業勞工董事共同監督可勉強解釋,然若私有的長榮航比照辦理,勢必將衍生骨牌效應,國內各產業勞工,群起要求董事席次,未來無論對於外資投資國內,或鮭魚返鄉之企業,有心生恐懼之虞!尤其本次抗爭議題,如調升津貼,多數屬「華航有、我也要有」之前提,這樣也能成為爭議條件,令人詫異!
勞工爭取更好條件無可厚非,但似遺忘入行的初衷,工作是自己選的,航空產業窄門多少人想進?勞資關係猶如男女戀愛,合則來、不合則去,勞方苦苦相逼,資方又無法分手的怪象,外又有政府插手家務事,越理越亂!法中明定,衝擊影響公眾生活及利益情節重大,即屬勞資爭議處理法第廿五條主管機關提交仲裁條件,雖民航局表示不易達成,然未試怎知無法成功遂政府管轄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未善盡此責,有怠忽職守之嫌
囿於諸多不便,且國內罷工門檻看似甚高,實則輕而易舉,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俾保護廣大旅客權益。首先,殷盼設立「罷工預告期」,給予旅行業者、旅客預作行程調整之準備。其次,罷工對旅行之影響,應比照國際規範列為「不可抗力」,因航空業者、旅遊產業,在罷工亦屬受害者之角色。
記得勞動部長許銘春桃園市機師職業情人節罷工記者會所言,「罷工給全民很好的一堂勞工教育課」,但政府從航空罷工怪象與亂象中也學到了一課了嗎?國內航空產業罷工成常態,政府難辭其咎。政府應思考如何設立防火線(如提高罷工成立條件,甚至運輸產業不得罷工等條件);愛勞工、別害了勞工,助長罷工運動之火,遲早讓政府自焚,唯有回歸並尊重國際航空專業,成為勞工相關法令之例外,方能解套!









正確醫療 遠離與迷信的距離


2019-06-07 23:48 聯合報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左)享壽92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去世,媒體說他享壽九十二歲。可真的是「享受」嗎?他生命最後三年因中風和失智纏綿病榻,家人還曾為該不該插鼻胃管而反目五日名人堂面對死別的勇氣與抉擇提到另例,青年醫生卅六歲罹癌,卅八歲辭世。英年早逝雖屬不幸,但他和太太坦誠溝通,運用專業知識選擇適當醫療方式,生命最後充分「活用」,儘量把遺憾減到最低。
醫學只是雕蟲小技」,這是名醫陳培哲常說的話多年看病經驗,他體會到病人關注的,是遠比身體健康更為重要的事如何應付那些事,醫師幫不上忙比方他說,能教導病人面對死亡的,是文學、哲學和藝術,而非醫師
普羅大眾平時奔波勞碌,哪有閒情及工夫去學習文學、哲學和藝術,遑論進一步沉思生死問題;就連醫學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難怪網路流傳許多醫療謊言。甚至不懂以健康的態度看待疾病與治療,無意間成為加害者。
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戲劇,引起關於精神疾病汙名化的討論,就是例子遭受汙名化的豈止精神疾病而已,比方相信得癌症是報應的人,並不乏見。有個長輩得癌症後,常叨念自己究竟做了什麼歹失德,才會得這種歹病;令我吃驚,不知他又如何評價我得癌症。也曾有人直白問我,是否想過是前世造孽,此世才會受果報。
美國著名文化評論家蘇珊.桑塔格罹癌後,感受到罹癌者被汙名化和被歧視的處境,激發她寫疾病的隱喻作反詮釋,該書已成為社會批判的經典作品。書中提到,癌症的汙名化迷思,會使患者對諸如化療之類的有效療法,產生非理性恐懼,轉而強化迷信若干毫無療效的另類療法。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心臟科名醫伯尼.羅恩Bernard Lown說過,醫療只能幫助病人減少病痛,並挽回合理程度的健康病人若不能覺悟這一點,就會為了尋找醫學奇蹟而徘徊各醫院間,且遲早會求助於五花八門的另類療法因此了解醫學手段有限,或可減少人生遺憾慎之











陪伴 遠比那根管子重要


2019-06-07 23:45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名作家瓊瑤曾因不忍丈夫平鑫濤失智插鼻胃管之苦,和繼子女隔空交火,也引發失智照護討論。據統計,全台每年約20多萬人使用鼻胃管,管餵機會更高出日本5倍以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出版界名人平鑫濤離世,感慨之餘,也想起之前其家人爭執失智症晚期患者是否要插鼻胃管這也是困擾失智症家屬的關鍵問題之一,似乎怎麼做都不是正解,對每個人來說都不簡單
近日演講再度被問到這問題,我想分享當時的對話過程。這是一個公司舉辦的認識失智症講座,會後一位主管找我討論困擾他已久問題:他母親是入住機構的重度失智症患者,已無法自主進食,之前他與母親有照顧父親晚年臨終經驗,這過程讓他與母親決定生命最後時不要插管。
但誰也沒預料到,母親罹患失智症,晚期無法自主進食,但可能其他身體器官還未到不堪使用,增加家屬做決定時的心理壓力;更棘手的是,失智症晚期患者無從詢問其意願面臨母親退化到無法自主進食,也無法表達意願,是否放置鼻胃管讓他糾結,最後決定同意。「但我這樣做對嗎?」從神情看得出壓力極大。
首先,我告訴他,根據閱讀文獻,失智症晚期患者插不插鼻胃管,對生命長度沒有影響。至於大家糾結的「不放鼻胃管會讓患者餓死」,也不能用簡單是否回答。我們要理解的,末期患者身體狀況不見得需要那麼多食物,有時候勉強給予,可能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但這不代表我反對鼻胃管,進食除了是生理需要,也是心理樂趣。所以我告訴那位聽眾:如果你是在家中照顧母親,且有足夠照護人手,可以讓她以她想要的方式和速度進食,對患者和照顧者來說都沒負擔(當然還有配合其他醫療專業者判斷和指示),的確可以考慮不要插。可是,我們都清楚,要在時下機構中實現幾乎是強人所難,於是鼻胃管似乎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但真正問題不是鼻胃管,就我看來許多堅持放置鼻胃管家屬(有時候是本人),就跟生命末期是否搶救,有同樣前提:大家無法放手多半是因為還有遺憾尚未彌補。我問這位聽眾:「媽媽插上鼻胃管後,你有每天去看看她嗎?有常和她說說話嗎?」
我想說的是:透過插管(甚或其他方法)搶到一點時間,不管這個時間有多少,我們是不是真正善用了呢?有些人無法放手是因還沒有機會解決過去生命中的糾結、或者還沒把心底想說的感謝說出來。也可能是長輩自己拒絕放棄,那麼就該更努力找出放不下的癥結點在哪裡。
換個角度想,如果插上鼻胃管,照顧者自認就沒事,這樣的生命延長對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雙方來說真的有意義嗎?
這就是我問的:「你有每天去看看她嗎常和她說說話嗎?」他靜默良久,很認真說了一句:「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