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凱/「起死回生」易如反掌
◆ 洪蘭/一百年前,我們都是天才?
◆ 盛治仁/多為自己活,也多為他人活
馬凱/「起死回生」易如反掌
2021-02-10 02:26 聯合報 / 馬凱(經濟評論者)
生育率遽降乃至人口負成長,後果無比嚴重。人口成長減緩乃至反轉負成長,直接導致總體經濟的能量衰減。 聯合報系資料照
庚子年的重重災難,台灣這個寶島福地多能有幸躲過,唯獨一項,不僅怵目驚心,更有愈來愈可怕的無窮後患。那就是「生不如死」,死亡數首度超越出生數,總人口開始負成長。
有人將此歸咎於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但事實上,疫情之下,去年的死亡數反較前年略減;而出生數則更急速下滑,即使不然,「生不如死」仍無法避免。因此,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總統大選如火如荼,競爭對手紛紛針對扭轉超低生育率大開支票。郭台銘率先喊出「六歲以下幼兒國家養」;民進黨立刻跟進高喊「○到六歲國家跟你一起養」。然而郭台銘的口號固已煙消雲散,蔡總統的口號也毫不見效。負責人口政策的政務委員林萬億雙手一攤,「提升生育率沒有特效藥」。
生育率遽降乃至人口負成長,後果無比嚴重,絕非競選時狂呼口號,上任後兩手一攤徒喚奈何即可了事。總人口多與少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總人口尤其是年輕勞動力的持續萎縮,過程既痛苦又可怕。人口成長減緩乃至反轉負成長,直接導致總體經濟的能量衰減,對百業的支撐力削弱,經濟要蓬勃發展益形困難,這對期待光明前途的年輕人,是沉重的打擊。但出生率快速下滑,導致人口結構不斷扭曲,不僅許多與幼兒、青少年相關的行業走投無路;更可怕的是受撫養者的比例日高,而擔負養育之責的勞動人口相形見絀,將使其肩頭重擔不斷加重,終至於無以承受。
尤有甚者,一旦出生率低於一,幾無再回升的可能。因此,政治人物逢場作戲喊喊口號、慢條斯理地蜻蜓點水,正將這二千三百萬人帶入無法回頭的深淵。任期一到,揮揮手走人,不帶走一片雲彩;我們這些身家性命寄託於此的小老百姓,又該怎麼辦?
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全力殺出一條血路,務要「起死回生」。事實上,提高生育率確有特效藥,而且效如神,又易如反掌。無他,就是去除年輕夫婦不敢、不願生的障礙,引導他們多生多養。
設身處地即可輕易指出年輕家庭不想生的障礙。首先是,房價高昂,連尋一處棲身之所都不易,豈敢言生養?其次,一旦生育,從托嬰、育兒到上幼兒園,不僅所費不貲,而且公托錄取率奇低,難如登天。再次,工作婦女的職場環境不友善,不但請育嬰假顧慮重重,雇主更為避免額外負擔而刻意排擠。
蔡政府的「少子女化對策」,對此毫未著力,連公托錄取率還要四年才提高一成。但若針對這區區幾個障礙,特效藥垂手可得。
首先,居屋方面,參考新加坡成功實施數十年的「組屋」政策,在適當地區闢建生活機能完善的新社區,或從現成的社會住宅中撥出部分,以成本價甚至外加補貼配售三胎以上的年輕家庭,再無需面對高房價。其次,家中第三胎以上,均可優先進入理想的育嬰托兒機構,乃至幼兒園、國小,連帶對家中第二胎子女也給予適當優惠。第三,從公到私,針對所有事業進行職場友善度的考核評比,除了獎優罰劣,還對生育率高者補貼或優惠。
從這三處下手,年輕家庭多生多養的障礙一舉排除,甚至還能適度引導多生第三胎、第二胎,則生育率要在一年之內扭轉,易如反掌。
值此大地回春之際,真能「起死回生」,前途將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