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立倫「親美」 東施效顰?
◆ 九二共識打啞謎 無互信談啥共識
◆ 美如何待近鄰 親美應以為鑑
◆ 西方圍堵 俄更需決策主權
◆ 疫下人性光輝 移工顧翁如家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公民法律素養與國民法官底氣大補帖
◆ 疫情少實習 醫界新血令人憂
◆ 問政何須拳腳相向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公民法律素養與國民法官底氣大補帖
2022-06-11 02:42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士林地方法院舉行國民法官模擬法庭,歷經3天審理殺人案件。圖/士林地院提供
不論法律系學生或司法實務界,最近一定對這個案子很感興趣。好萊塢明星強尼戴普跟前妻安珀赫德打了六周的民事誹謗官司,透過直播在社群媒體屢創流量高峰,最終陪審團裁決,強尼提出七項指控都成立,安珀的反訴訟僅一項勝訴。
雙方攻防劇情堪稱曲折。這事件起因安珀投書華盛頓郵報,自稱是家暴受害者,雖未直指是前夫動手,但強尼認為自己被影射名譽受損,一狀告上法院。初期外界大多認為強叔會輸,因為依維吉尼亞州法,強尼必須要以清楚且具說服力的強力證據(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證明安珀投書帶有真實惡意(actual malice),這項舉證責任並不利強尼。因此判決出爐時,部分評論也指向是陪審團受到強尼人脈和媒體操作引導。
但審訊過程顯示,雙方人證物證、專家證人,甚或強尼和安珀自己的證詞,在交叉詰問時,安珀常無法提出有力證據支持主張,關鍵議題上不誠實更成大破口。強尼所提證據相對具體可信,因此儘管舉證責任比一般民事案件門檻高,陪審團還是做出對他有利裁決。
說起陪審團這個重要角色,常看法庭影集朋友不會陌生。美國司法制度採取的是「對抗主義」,兩造有公平充分機會對抗。在適用陪審團制的民刑事案件,會先透過陪審團員選擇程序,由立場中立公民組成陪審團。陪審團負責聽取雙方證據做「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則由法官負責。開庭時,兩造會先做開場敘述,接著透過「直接、交查、再直接」的詢問釐清證據力,最後做終結辯論。接著進入陪審團指示、陪審團審議與裁決程序。
陪審團審判權利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透過陪審團制度,讓人民直接參與司法,防止政府專政,確保民主自由。要維持陪審團制良好運作,不僅要投入大量司法資源,公民基本法律素養和陪審團公民責任教育缺一不可。
半年後,台灣也將實施「國民法官法」,在重大刑事案件導入「參審制」,讓社會各階層、具公正代表性的國民,以常識良能及社會經驗參與刑事審判,提升判決的周延性及民眾對司法的信賴。
國民法官制度由六位國民與三位職業法官組合議庭,只要年滿廿三歲、居住滿四個月國民,均可能被抽選為國民法官。參審時國民法官要跟法官一起決定事實、法律和量刑認定。
國民法官法採納不少美國「陪審制」元素,例如國民法官人數是職業法官兩倍;選任方式採「逐案隨機選任」而非固定任期;起訴時卷宗證物不併送至法院以免影響法官心證;當事人獲知卷證方式由檢辯雙方開示;審理中證據的蒐集調查,採取兩造須自行負責的「當事人進行主義」。
此一融合參審和陪審制的新制度要成功,關鍵在素人法官能否不受職業法官專業權威影響,並要有能力消化專業艱澀、資訊量龐大案件內容,充分理解證據內涵與適法性。因此公民法律素養至關重要,必須視為重要教育內涵。新法上路後,民眾對司法的參與和信任是否會隨之正向發展,格外需要司法和教育界努力。
朱立倫「親美」 東施效顰?
2022-06-11 02:34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宣布重設國民黨駐美代表處。華盛頓記者張文馨/攝影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華府掛牌國民黨駐美代表處,其談話最大亮點就是:「國民黨一向是親美政黨,而非如外界錯誤標籤的親中政黨」,引發各界議論。
首先,朱立倫「親美」宣示是一時口誤,或是此行真正目的?朱競選黨主席時政見,即強調會重新設立駐美代表處,而在華府設立代表處當然就是「親美」的最佳行動表示,而非僅是口頭說說而已。朱對代表處設立念茲在茲並親臨揭牌,可見「親美」是國民黨主事者的現行主要「外交」政策,朱也誠實履行政見,無庸置疑。
其次,朱立倫在美期間表示,共機擾台等強硬作法「不該發生」,認為這只會激起台灣民眾反感,這是在提醒對岸領導人應該有所節制,不過陸方真會聽從其建議嗎?依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主權國家應屬領空範圍僅限於其領海上空,因此中華民國以台灣為基礎計算外推,中國軍機進逼台灣十二浬天空方屬侵犯。共機在台灣「航空識別區」進出,未逼近至「領空」。台灣媒體不時報導「共機犯台」當然會引起民眾「反感」,但真有侵犯到國家安全領空嗎?則待民眾明智認定。
第三,朱立倫的「親美非親中」相關論述,屬政黨的外交政策或兩岸政策呢?兩岸問題牽扯到美國,就構成國際外交問題。台灣是中美外交間的棋子嗎?外交部長吳釗燮兩年前接受美國公共電台專訪表示:台美關係大有進展,但目前不尋求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吳否認台灣是美國對抗北京的棋子,更明白說:「我們不覺得自己被利用。」因此朱把兩岸和外交政策併為一談,同時表明國民黨的對「美、中」基本政策態度,是否此為國民黨內共識足堪商榷?但朱返台後如何說服內部不同意見者,將是一大工作要點。
第四,朱的「親美」宣示,毋寧說是朱主席國民黨未來選舉主軸,更為恰當。「親美、抗中」是蔡英文能取得政權的主因之一,但朱的東施效顰,或淪為畫虎不成反類犬,朱立倫只「親美」不「親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真能贏得多數選票?
最後,蔡政府拳拳服膺美國老大哥指示,進萊豬、買軍火、制裁俄羅斯,這是執政者優勢展現具體親美作為;而在野的國民黨無法對美國有實質回饋,「代表處」設立誠屬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朱對近在咫尺的對岸若無法有更明確差異政策,無助開拓票源。
美國策略大師波特的競爭策略,企業若是策略運用不當,將會產生「卡在中間(stuck in the middle)進退維谷」最糟狀況,朱是商學院教授必知此理論,跟著競爭者親美無助競爭優勢產生,如何差異化才是未來選戰策略重點。
九二共識打啞謎 無互信談啥共識
2022-06-11 02:36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華府智庫表示,國民黨永遠是親美的。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是「創造性模糊」。(中央社)
「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這句話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口中說出,很是令人咋舌。朱沒能說清楚「九二共識」意涵是甚麼?沒有共識的是甚麼?有共識的又是甚麼?對岸老共聽得跳腳,台灣內部同樣也是聽得霧煞煞。
九二共識意涵兩岸各自表述,不再贅言。聽不懂的永遠聽不懂,不願聽懂、假裝聽不懂,亦復是如此。經過卅年時空演變,兩岸實力早懸殊不對等。我們今天還在無聊自問「九二共識」有沒有共識。同樣一張嘴,今天可以這樣說,明天又可以那樣說。國民黨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選舉大挫敗後,連「九二共識」都已多時不提;現在又聽朱主席如此說,不知是代表個人、還是代表國民黨?
我們對此也有另番解讀說法:認為九二共識有共識的就有共識,沒有共識的就沒有共識,顯然都是在打啞謎,故弄虛玄。要有共識一定是各方都有相同意願,不可能有任何一方被勉強。
有共識沒有共識拗口說了半天,其實就只是簡單一句話:有沒有共識?取決於有沒有互信。沒有以互信為基礎,還談甚麼共識?以前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定海神針。那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間基於互信而有共識,所以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現在民進黨執政根本不承認有「九二共識」,甚至反共、仇共,把兩岸關係搞得緊張。敢嘴硬挑釁,卻又擔心害怕解放軍會不會打過來?民進黨政府和對岸,永遠不會有共識,不承認有「九二共識」卻想避戰。如今朱主席的國民黨竟也唱起同樣調子。想問朱主席,國民黨內部是否討論過?對「九二共識」同樣有「沒有共識的共識」的矛盾?
美如何待近鄰 親美應以為鑑
2022-06-11 02:46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八日在洛杉磯主持第九屆美洲峰會,並推出「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新框架。(法新社)
第九屆美洲峰會再度由美國主辦,且地點選在拉丁裔人口眾多的洛杉磯,象徵意義重大,但拜登政府到最後一刻仍不邀請古巴、委內瑞拉及尼加拉瓜與會,導致墨西哥等五國元首拒絕出席。峰會在杯葛中開幕,外界對本次峰會成果多持保留,因難解移民問題。此時正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或許可從美國對拉美態度,尋出國民黨應該如何親美之道。
峰會前,國家安全會議西半球資深主任龔薩雷茲,在電話記者會中強調,拜登總統希望與拉美各國合作,共同應對移民、經濟、氣候及疫情問題;對急迫的北漂移民問題,只說會與各國領袖簽署《區域移民公約》宣言,如此空洞回答令人不解。
此外,俗稱中美洲北三角國的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是移民的最大來源國,墨國是移民唯一集結國,這些國家正好都是杯葛峰會者,如此缺乏這些國家元首簽署的移民宣言,效力令人質疑。
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尼可斯表示,該宣言是聚焦幫助收容移民社區的穩定,提供移民者法律及公共服務,保障其短期工作權等。如其言,大部分責任將落在墨國,這亦可能是墨國羅培茲總統拒絕出席峰會原因之一。
峰會期間,國務卿布林肯接受 CNN 訪問時說,要拉美一起努力創造移民留在家鄉的機會,卻未提具體方法,或許他也知道這是個無解難題。其次,他迴避拉美再度「粉紅浪潮」趨勢的提問,和中國及俄羅斯在拉美擴張問題。荒謬的是,他一再跳針要大家拭目以待峰會結論,相信移民議題會是結論的重點之一,但未明言移民宣言是在拜登致詞前一天出爐,且是草案,相關官員皆無法說明是否為定稿版,可見其急就章程度。
拜登開幕致詞提出建構「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為疫後復甦和長期經濟挑戰做準備,但是該計畫尚在籌畫階段,且以既有貿易協議國家為優先,鼓勵民間企業大舉投資拉美,而非美國政府,更遑論缺乏基礎建設,關稅減免,防治舞弊的規劃,其命運恐步拜登去年提出「重建更好世界」的後塵。
原本媒體關注拜登會如何利用峰會「反中」,令人意外的是,拜登政府從上到下口徑一致,只談移民、投資、民主、氣候及能源等議題,跳過圍堵中國在拉美擴張話題,但上述夥伴關係被認為是劍指中國。然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中國已成拉美最大貿易夥伴,去年更進一步拉大與美國差距,拜登恐需加把勁,才能穩定住後院。
拜登政府大肆宣傳峰會的重要性,本可重修與拉美關係,但其走向似乎如前幾屆般,政治承諾大於實際行動;不但有損美國在拉美威信,進而危及瓜國及宏國與台灣的邦交。當朱立倫要親美之際,應該以美國對待近鄰為鑑。
西方圍堵 俄更需決策主權
2022-06-11 02:49 聯合報/ 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桃園市)
俄羅斯總統普亭9日在一場對企業家的演說中將自己比作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並將自己發動烏克蘭戰爭的行為與彼得大帝當年入侵東歐和中歐進行比較。路透、歐新社
正值俄羅斯慶祝彼得大帝誕辰三五○周年與迎接俄羅斯日之際,莫斯科表達了收復歷史領土和發展科技島的決心。
對俄羅斯而言,打通歐洲道路是富國強兵的必經道路。從「瓦良格人到希臘的通道」開始,俄羅斯向西方學習,而不是卑躬屈膝請求西方接納,因為那對重視東正教精神文明的俄羅斯,將是徒勞無功的。在美俄地緣衝突與西方圍堵背景之下,俄羅斯更需追求決策主權,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前要完成國家數位基礎設施關鍵技術自主化目標。
當前西方反俄思維是建立在決策殖民基礎上,以美國為領導中心,將其夥伴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讓位給美國獨霸的政治目標。然而,利用他國邊境領土紛爭和民族衝突模式,是以開啟境外戰爭狀態來發展軍工體系和霸權經濟為手段。隨著美國暨北約藉操控烏克蘭代理人戰爭步驟,輔以對俄羅斯實施各種經濟制裁,顯示西方仍以人道干涉主義,實際進行軍事介入和政治干預之跨主權行徑。顯然,在北約擴大軍事演習強度、美國加重部署東歐、與俄國爭國際霸權,仍需提供烏克蘭武器延續俄烏軍事衝突,作為戰略進逼理由。
美國在控制全球經濟的同時,長期建立全球範圍的宣傳體系,以「製造共識」占領輿論市場,在國外支持配合美國決策的領導人,推翻不配合者。美國的「公共外交」是以政府預算大量投入到非政府組織,對國外閱聽眾進行輿論影響與控制,達到符合其戰略目標。因此,美國的「公共外交」旨在長期進行意識形態的文化形象輸出、建立夥伴聯盟以對抗敵方宣傳,及短期進行政治倡議作為進行顏色革命或海外戰爭的手段。
相對地,俄羅斯仍會擴大液態天然氣和糧食出口,這不但對俄羅斯參與世界經濟有利,也對其他需要穩定能源、抑制通膨和穩定物價的發展中國家有利。俄羅斯建議烏克蘭清除亞速海與黑海水雷,才能讓船隻安全通行,否則,當前烏克蘭的糧食通過陸地通往西方,只能是作為西方儲糧的償債,落入西方的政治考量。
與西方長期競爭,俄羅斯需研發並掌握具有主權特徵的自主決策之技術。當前,俄羅斯強調保持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和文化統一方針的必要性,化解危機感與凝聚團結心。俄羅斯需捍衛經濟、科技、人文和所有涉及決策的國家主權,以保持面向世界、開放經濟以及秉持友善國家間公平貿易的互利態度,持續和包括西方與非西方世界的所有國家相互交往。
疫下人性光輝 移工顧翁如家人
2022-06-11 02:45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疫情下,移工看護展現人性光輝。圖為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肆虐,在敏感時期,只要稍有打噴嚏、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往往草木皆兵。近日聽朋友的溫馨故事,讓我看到瘟疫蔓延時,人性的光輝。
朋友父親九十歲,一人獨居雲林老家。老家三合院有兩間空房,剛好附近兩個越南移工要租屋,老人家便把房子便宜租給他們。不久前,朋友一家陸續確診不敢南下。所幸鄰居親友對朋友老爸爸非常照顧。難得的是,兩位年輕移工把老人家視為親阿公,關懷陪伴。有時老人家在浴室待久了一點,兩位移工會在門外叫著,直到阿公回應才放心。
這兩天,朋友父親不巧感冒了,急壞在家隔離的朋友;老人家也怕感染新冠,刻意和兩位移工保持距離。還是兩移工看阿公一整天待在房間,詢問後主動帶著阿公去看醫生,也提醒阿公要戴口罩,在移工悉心照料下,阿公漸漸痊癒。朋友說,她很感激這兩位移工像家人般貼心關懷,讓她在台北很放心。
疫情肆虐島嶼,當病毒傳播,愛也傳播,無論你來自哪裡,「換我心,為你心」只有相互扶持,不分你我,才能走出疫情陰霾。
我們需要政府的同理心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最近看到兩則新聞,讓人聞之鼻酸。有染疫去世老人家還包著尿布就被送去火化;有染疫去世的國中生還穿著制服就被送去火化。想想這在家屬心裡是多麼大的傷痛,失去至親已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了,至親往生後,又不能為其妝容,好好送一程,這種椎心刺骨的傷痛,政府知道嗎?
說真的,自新冠疫情爆發,人民都在飽受折磨,孰令致之?因染疫往生病患,其家屬一輩子的自責和不安,政府有將心比心嗎?倘若是一個沒有溫度、沒有同理心的政府,那註定人民就是要過苦日子,這是無庸置疑的。
疫情少實習 醫界新血令人憂
2022-06-11 02:40 聯合報/ 陳穆儀/醫學中心員工(台北市)
戲稱為「史上最弱醫事人員」的107級畢業生,大學生涯有五個學期是在疫情中度過。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家中唯一孩子即將大學畢業,四年來的南北奔波,家長投資了逾百萬學費、房租與生活費,對於個別家庭來說,不啻為值得慶賀的事。
然而,被我戲稱為「史上最弱醫事人員」的一○七級畢業生,大學生涯有五個學期是在疫情中度過;斷斷續續的實體與線上課程交錯、至醫療現場實習時間被縮減,是他們實際面對的艱難歷程。
試想:人體解剖構造、基礎生理評估,乃至各種儀器操作或向病患及家屬問診技巧…,舉凡前述種種需在學校臨技中心與同學(或模擬教具)相互演練,或至第一線醫療現場實際學習的技能,二年半來在疫情威脅下,只能變形為線上模式、隔空學習,對這批即將進入醫療現場的醫界新血言,無奈成為其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忝為醫學中心服務廿餘年的醫界老兵,除了為孩子受教權受到損害而心疼,更為爾後臨床病患的照護品質擔憂。疫情有其不可抗因素,線上學習亦為不得已之權宜措施,只能希冀醫界長官及先進,能多同理這幾屆畢業生困境,更費心地多予教導與鼓勵,期能盡快補強其應有的臨床技能與素養,為病患謀求最佳福祉。
問政何須拳腳相向
2022-06-11 02:36 聯合報/ 黃瑞彬/大學生(新北市)
斯洛伐克訪問團兩名訪賓確診,其餘成員仍依原行程參訪立法院,體驗台灣國會議員開會場景與過程,當場模擬國會「全武行」情境。記者潘俊宏/攝影
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將台灣立院混亂場面放在臉書粉絲團中,引起討論,日前斯洛伐克訪問團至立院議場參訪時,也模仿立院打架場面,並開心合影。
其實,立法院自從「打架大師」朱高正開啟暴力問政後,從未停止戰鬥,卅多年來屢見不鮮。雖然在解嚴初期為有效監督政府,爭取權利,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但是如今是否仍須拳腳相向,值得深思。
英國是民主議會最早發展國家之一,早期不時有暴力事件,因為以前議員可以攜帶武器入場,故而常發生決鬥。但之後便立下規矩,畫出安全線,議員不可越雷池一步,以免上演全武行。在語言方面也有規範,議長可認定議員言論是否為「非議會語言」,例如不得使用說謊、懦夫等攻擊性用語。
立法院的動手文化,實不能一笑置之。斯洛伐克訪問團的模仿體驗,也應讓我們重新思考有效監督與拳腳相向是否畫上等號?如何採用更文明的方式,避免議會淪為作秀舞台,需要全民的智慧,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