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民進黨推憲改吃到飽

.挽救少子化 別再隔空打牛
.把長照納入健保
.聯合筆記/民進黨推憲改吃到飽
.新南向迷思:一廂情願與一窩蜂
.誇完政績 然後呢
.不專業閣員 讓經濟失落的第四隻黑手
.同理心…病人教我的一堂課
.警察是執法人員 不是兇手









聯合筆記/民進黨推憲改吃到飽


2017-10-12 02:44 聯合報  林修全

漫畫 季青



民進黨真的是選舉起家,到明年縣市長投票前,不愁沒有題目打選戰,光是憲政改革、朝野領袖對話,不論玩真的,還是玩假的,早已先聲奪人,搶下議題主導權。
蔡總統的重中之重,是二○二○年成功連任,必須先穩住前哨戰、明年的地方選舉。為確保這些政治版圖,民進黨政府絲毫不敢鬆懈,在年金改革重創執政威望後,趕忙通過前瞻基礎建設條例與第一期預算,為地方注入一股資金活水。
只是兌現上次競選承諾,或是開出新支票,不足以保住縣市長的戰場,因為選民對政策利多雖有感,攻擊才是最佳防守,仍要仰仗攻擊性、殺傷力的議題,才能充分壓制競爭對手;朝野領袖對話、憲改正是這類型的武器。
以朝野領袖對話為例,最近一次成功的例子是一九九六年由前總統李登輝邀請,至於陳水扁、馬英九在總統任內,多數不了了之,唯獨見面一次是「扁連會」,可是會後不到一小時,行政院宣布停建核四,打臉連戰,結局很不好。
政黨領袖對話的難度,在於彼此都有政治盤算,表面上不直接拒絕,但對於何時見面、會談形式、開會地點,以及討論議題,都會仔細推敲、力求利益極大化,也造成嫌隙,胎死腹中。
光是討論這些細節,朝野政黨隔空過招,往往就拖上一段時日,一旦成局,最後光環卻被執政黨、蔡總統一人所吸收,萬一破局,民進黨有撻伐國民黨的理由。
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尚有民進黨即將啟動的憲改工程,先撇開政府體制的爭辯,蔡總統拋出「十八歲公民權」、「人權條款」、「票票不等值」方向,都是對民進黨有利的議題;至於國民黨欲推動的「不在籍投票」,則是最近一次修憲功敗垂成的關鍵,這次極可能重蹈覆轍。
不管修憲是否成功,明年的選舉年,民進黨喊出要降低投票權年齡,已搶先獲得年輕族群青睞,國民黨要是敢阻擋,簡直是與青年為敵,若放手讓修憲輕騎過關,割稻尾的又是民進黨。
如今,在野黨只能被動接招,但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不妨找蔡總統辯論兩岸政策,如同當年雙英辯論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否則,至少在朝野領袖會議上,納入兩岸議題,拿回主場優勢,而不是眼睜睜整碗被捧走。

挽救少子化 別再隔空打牛


2017-10-12 02:44 聯合報  楊志良/前衛生署長(台北市)

台灣少子化嚴重,生育率直直落。 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灣少子化嚴重,生育率直直落,以近十年為最,平均每名婦女一生只生育一個小孩。台灣每隔一個世代,人口就要減少一半。藍綠兩黨,一邊說要獨立建國,但沒了人民,建什麼國?另一邊說要奪回政權,但奪回一個無人島,又有何用?
恐怕有廿年了,每隔一段時間,政府就扯一下少子化的「國安問題」,但都只宣示一下,弄個什麼委員會、辦公室之類,沒政策目標,沒措施辦法,更沒預算。反正政府常有各種政策宣示,大多無疾而終(如拚經濟、打房、提高年輕人薪資、減少排碳、新南向等等),民眾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但國家卻越來越不安了。
少子化不能只怪年輕人偷懶好閒、不負責任,是新世代文化。北歐諸國新世代文化比台灣更前衛,卻平均生二個小孩,日本平均也有一點四個。
其實少子化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不婚(台灣人的生育與婚姻高度相關),台灣婦女近四成到四十歲都未婚,男性也是如此,當然影響生育率。為何不婚?原因很多,最重要者是沒房子,丈母娘說沒房子,怎麼娶我女兒?未來生了兒女更不知在哪裡養。
為什麼買不起房子?因為歷任政府放任財團炒房,三、四年級生進入職場時,用五、六年的薪資就可以在台北買個公寓,現在要十六、七年。你一坪賣我十萬,過兩年我賣他廿萬,帳面上財富增加,其實不但什麼也沒增加,反而使勞動價值相對貶值(打更多的工、賣更多牛肉麵、種更多稻子才能換一坪房子)。再加上經濟成長果實都歸少數財團,薪資倒退十五、六年,更不能結婚生育。
對抗少子化,第一步就是要有經費,經費從何處來?專款專用,如健保費,大家容易有感且易於監督,是較好的方法。例如將資產稅(房屋加地價稅)從目前約實價的千分之一,調漲至千分之五(美、日為百分之一),特別是擁有第二戶者。然後專款專用,讓秒殺的公立托育全面普及化。有房者,特別是多戶者,必然反對,但說服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大家不生孩子,人都沒了,將來誰買房?友善家庭、鼓勵生育,是維持房價最好的方法。
第二步要有人力。以前曾為文疾呼,台灣男性要服兵役或替代役一年,女性平均餘命已超過八十歲,也應該服社會役一年,在適切培訓後,加入照顧小孩及長照行列,也同時培養自己養育子女及照顧家人的能力。如此有人有錢,就可如多數北歐及西歐國家,小孩及老人都由社會一起出錢一起照顧,甚至可以不用一名外勞。
以上辦法好像合乎邏輯,但缺了最重要的基本功。台灣在一九六○至七○年代,從事家庭計畫工作時,就多次針對婦女進行生育的「知識、態度、行為調查」。現在也應針對十五至十九、廿至廿四…四十至四十四歲,不同年齡組的婦女(男性或許也應納入),對其婚姻、生育、養育的知識、態度與實際行為,從事調查,包括在何種情境下,願意婚姻與生育等。且社會環境變遷快速,應每五年追蹤調查一次。若欠缺此種基本功夫,奢言減緩少子化,就像隔空打牛,還是免了吧!

把長照納入健保


2017-10-12 02:44 聯合報  王任賢/醫(台中市)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服務,希望減低國人對外籍看護的依賴,卻面臨培訓的照服員大量流失的問題。 本報資料照片



長照2.0計畫上路將滿周年,雖然大架構是正確的,立意也是良善的,但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善意上路前連最基本的人才與經費都沒有規劃,在小區域試點就已因人才不足造成中央地方互踢皮球,中央各部會互推責任。若不再調整,又將是一個空包彈政策,不知要拖垮多少家庭,折損多少勞動力。
為什麼這些年老的人、失智老人、穩定的精神病患,會淪落到沒人照顧而必須由國家接管呢?因為他們不是病人,他們只是失能,不是急性病,醫院不能收這種人。現在讓我們換一個思維來想,醫院如果收了這些人,那豈不解決國家大部分頭痛問題嗎?但官員腦袋都被既有的框架限制住了。
這個框架就是健保不允許收這種病人,因為他們不是急性病,不屬於第二醫學,也就是治療醫學的範圍。健保這樣的規範是正確的,因為健保當初就是依據治療醫學來設計的。所以健保不支援第一醫學,也就是預防醫學。健保不給付疫苗注射,也不給付體檢費用,更不給付傳染病防制,這部分由衛福部公務預算處理。
長照屬第三醫學,急性病患出院後的後續照顧,健保當然不給付。可是這種人的照顧本質仍是醫療照顧。這就是為什麼由勞動部來培訓照服員,培訓得亂七八糟。因為要將非醫療人員培訓出醫療專業,簡直隔行如隔山。
如果我們將這塊經費撥入健保署,由健保署代為執行,健保署可用現有醫療人力稍加訓練後轉任,再加上在醫學院內設立長照學系,憑藉國家豐沛的醫療資源,一定可使人力問題迎刃而解。
就醫療院所而言,長照資源是另一個健保的一半,醫療院所想吃,但礙於法規,動不了手。現在也是醫療資源過剩時期,醫療院所對於兼做長照,那簡直是如大旱之望雲霓。法規上予以鬆綁,每家醫院都必須經營長照,長照的問題就可解決一大半。
健保署支援的第二醫學以外的業務,以前就有先例。法定傳染病人的收治、疫苗注射、孕婦愛滋篩查、癌症篩查都是健保代執行,公務預算付錢。將來長照也希望健保署幫忙,技術上不難解決。有了人力與業務的解決方案後,公務預算支應一部分經費,老百姓繳的部分也可直接在每人的健保費內加成徵收。因為既然情感上認同長照的人是疾病給付而非福利給付,由每個人的健保費中加成收取,就是很自然的事,連經費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新南向迷思:一廂情願與一窩蜂


2017-10-12 02:46 聯合報  黃世鈺/大學教授(高雄市)


朋友A君派駐東南亞國家,在送往迎來裡,始終令人感受熱忱周到與積極任事。聊起忙碌的南向業務,忽地一臉肅然說:執行政策是公務員理所當然的職分,但是,有些抵達南向國家的人和團隊,卻告訴我們不知道來做什麼?…就是一直要我們安排地點、提供資料!
朋友B君是執行南向計畫主持人,在機場遇見候機的同質性團隊友人們,大家他鄉遇故知的打趣分享:你們的行程看來和我們的差不多,我的資料讓你們先預習吧!回台灣以後,報告一個人寫一半喔!
朋友C君接連幾個月來在南向國家絡繹於途,說起一路所見所聞,有些喟嘆:對台灣的認識,每個國家都提到希望免費和優待,他們常會比較對岸的做法,來要求台灣輸人不輸陣。
C君提到有個國家的部長提及的困惑:
一、台灣政府提供的免簽措施,連當地的無業遊民都能登堂入台來淘金。…台灣不是也有嚴重的失業問題嗎?聽說台灣的詐騙集團是挺厲害的,所以很難考慮給台灣對等的免簽。
二、台灣學童學習的南向語言,和東南亞國家用英語進行國際溝通、以及目前要因應一帶一路,政府規定學校積極教導華語的情況很不同。要嘛,就用英語,全世界通行;要嘛,和我們說華語;要說我們的母語,台灣學的,口音連在地人都很難聽懂呢!
三、台灣性別平等的各項做法,很讓東南亞國家注目。台灣選出女總統很了不起,有關台灣的女性從政,東南亞國家普遍很好奇台灣的婦女教育,也很想瞭解和學習,要如何教育當地女性兼顧政治抱負和家庭照顧的角色…
新南向的腳步正如火如荼方興未艾,期待從實務面省思政策能落實初衷的效益,以及所有效益能真正帶給全體台灣民眾長遠的好處。讓所有的耗費花在刀口上,也請所有執行項目,能珍惜全體納稅人和縮減年金收入所匯聚的點滴新台幣。

誇完政績 然後呢


2017-10-12 02:51 聯合報  瓦歷斯/教(南投市)


國慶日在各界不同解讀下結束了,蔡總統在國慶文告雖提到對以往政績的回顧及對於未來的願景。但是否真的解答眾人心中的疑惑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蔡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急凍。蔡總統雖在文告中提到親情因素,細數三十年來兩岸在旅遊、探親、工作、婚配上的交流,但如果能舉出政府對於陸配的照顧,或是對於陸生健保政策的開放,相信能打動更多人。
目前正逢中共十九大前夕,官方不會提出正式回應,而會在十九大做出相關論述。但中共的視野或許也已經不只是針對台灣了,為了落實一帶一路政策,及南海、東北亞問題,中共會在一個全球化局勢下來討論台灣的地位,而這可能是蔡政府的機會。
台灣在全球化浪潮下,有絕佳地理位置。總統若能提出我們在軟實力上的展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對不同族群文化的重視,相信會讓世界更認識台灣。國慶文告可以不只是行政院的施政報告,更可以是一篇打動人心的演說,蔡總統未來可運用本身特質,不僅對國內各政黨,也對中國大陸,甚至全世界釋出善意,讓台灣成為西太平洋安定的力量,如此會是全國人民之福,也可避免再一次的親人分隔。
卅年前開放探親的畫面,至今看來依舊令人感傷,這正是我們可以著力的地方,讓台灣充分發揮影響力,更讓親情超越政治及九二共識,這樣也許是兩岸關係的另一種出路。

不專業閣員 讓經濟失落的第四隻黑手


2017-10-12 02:51 聯合報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日前中研院提出「台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指出若不解決三隻經濟黑手(法律、環評和對大陸過度保守),台灣將落入「中所得陷阱」,未來十年至少會被十五至卅個國家超越。
如果再從最近經濟和金管方面主管的任用,未具主管業務專業知識的政務官,有可能會是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第四隻黑手。因為,對於專業領域的不了解,如何能夠制定該專業領域的重大政策?這不是一句話說信任下面有專業人員、政務官只負責政策可以解釋,這也令人擔憂未來台灣經濟是否將會因為不專業的官員主政更加一蹶不振?
上星期看到準備段考的高二女兒的課本上,寫著TPP、ASEAN,我問她懂嗎?順帶我說:知道NAFTA嗎?她說老師有講,然後也說了最簡單的中文名稱和該組織意義,這是十六歲高中生對國際經貿組織的「粗淺」認識。
隔天在立法院,立委以這些經貿組織質詢,新任國發會主委答非所問。主委解釋說:「前晚有念書,只是剛好背的沒被問到而已。」一個主管國家經濟和政策發展的最高官員,把工作當成念書,把到立院接受質詢當成考試。如果對於主管的事務需要臨陣磨槍,那真的能像另一位也被金融專業術語考倒的主委事後說:他是管政策的。管政策能夠不知道所主管業務?管政策能夠在不了解專業領域下,拍板敲定政策?
二○一二年十月,陸委會新任主委王郁琦到立院備詢,民進黨立委蔡其昌拿出中共九名政治局常委的照片,王主委只能認出胡錦濤和習近平,連常委之一、政協主席兼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賈慶林,王都不認識。蔡委員認為這是兩岸事務的基本常識,王的應答實在太荒謬。如果民進黨在野時,對部長級官員是如此質詢和要求,那現在執政之後,是否就換了位置也換了腦袋,容許非專業的政策主管官員現象層出不窮?
國發會前身之一,經建會歷任主委都在經濟和金融專業有多年工作經驗或是研究著作等身,對於經濟專業具有充分知識和經驗。在過往國民黨時代,經建會等於是小行政院,國家發展的重大經濟整體政策都是由經建會擬定,再交由相關部會執行,重要性不言可喻。
如果蔡總統還記得在政大任教的經驗,對她任教國際經貿組織科目,學生期末考無法回答TPP、ASEAN這些基礎名詞解釋,不知道她會打什麼成績?
如果台灣經濟已經低沉多年,而未來又將被「法律、環評和對大陸過度保守」這三隻經濟黑手滯延不前時,對於專業官員的任用應該至少是執政者能夠操之在我的決策,這是可以避免的第四隻經濟黑手。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而錯誤的官員往往是錯誤政策的來源。看著十六歲的高中生和主管國家經濟官員,對於同樣經濟名詞的不同認識,我實在憂心台灣經濟未來的失落是否會不只十年?

同理心…病人教我的一堂課


2017-10-12 02:51 聯合報  莊聰吉/醫(屏縣潮州)


國慶四天連假,滿心期待兩女從北返家團圓,說好六點半到高鐵左營站接她倆,然後直奔一家預訂的餐廳補慶中秋。
愉悅的心情突然被掛號小姐的電話潑了個冷水:「莊醫師,你可不可以延到六點十分下班?」「不行!我不是早跟妳提過,我有事五點四十分要提前下班!」「可是現有一位婦女在掛號台苦苦拜託。」「不行!妳把她退掛,下星期一早上再來看診。」
下班,經過掛號台,一位婦人將我攔下:「我先生打工時,左眼被不明物所傷,痛苦不堪,今天是周末,我問屏東各大醫院都沒眼科急診,診所也都休診,只有您門診,麻煩您……」「他可以早點來看診啊!」我面帶不悅。「他十分鐘前才受傷,工作地點又在偏遠地區,開車趕過來最快也要廿分鐘,拜託您行行好,等他好嗎?要不然我得過高屏溪,到高雄掛急診,怕視力錯過黃金時間而無法挽回。」看她一臉焦急,我也心軟了下來。
廿分鐘後,患者矇著左眼衝進診間,檢查發現木屑嵌在角膜,經局部麻醉,在細隙燈輔助下順利處置完成,前後不到一分鐘。結束後我快步離去,見夫婦倆雙手合十,九十度彎腰鞠躬,這種身影在寺廟非常熟悉,我頭一遭遇到病人以這種虔誠姿態致謝,當下感動萬分。其實過程僅犧牲少許時間,也不需動用昂貴儀器,但收穫卻千金難買。
感謝這位病人老師,為我上了醫病關係重要一堂課─多點同理心。

警察是執法人員 不是兇手


2017-10-12 02:51 聯合報  賴建宏/警(台北市)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接受媒體專訪,對竹北分局員警開槍逮捕越南移工致死案件,提出教育、裝備、人力不足等評議,我可理解該協會想藉此機會推動整體制度改善之立意,但有些話不吐不快。
警察每天上班要面對的狀況千變萬化,沒有什麼可以完全套用之模式。本案員警接到通報出勤,到場後發現竊嫌赤裸上身,並已連續破壞二輛車輛,經員警使用警棍及辣椒水等非致命性裝備均無法控制情勢,在竊嫌已毆傷協勤人員,仍持續瘋狂攻擊並企圖強奪警車下,使用警槍於連續警告後進行制止,可認已符合比例原則之要求。
辣椒水要在近距離瞬間向眼睛噴灑才有最好的作用,對瘋狂無理性的民眾,警棍亦無法制止,且台灣目前警察養成教育二年或四年,相較日本的基層警察教育十五個月或廿一個月,也未短少。最重要的,員警當天係接獲通報前往查緝犯嫌,對犯嫌並未因其身分而有差別待遇,硬說警察物化逃逸外勞,對同仁可有任何幫助?
協會或許求好心切,但我們都不在現場,是不是就讓同仁能在現場機動靈活做好執法工作,事件發生後就讓我們好好作同仁的後盾,並虛心檢討教育、訓練及裝備有無再改進之處,讓大家能更安心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