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農地大面積解編 需嚴防新一波濫用
.聯合報黑白集.健保大鍋飯能吃多久
.經濟日報社論.服務業發展危機 政府不能再漠視
經濟日報社論/服務業發展危機 政府不能再漠視
2017-10-30 02: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國商業總會上周發布「2017產業建言書」,點出整體商業經營環境「五大障礙」及政府「八大失能」,呼籲要破除重工輕商的政策迷思。商總更批評蔡政府上台一年多來過於冒進改革,造成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等四大「新興」慘業,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更直言,這新四大慘業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廣義的商業就是服務業,國內服務業占GDP比重63.1%,就業人數占總就業59.2%,重要性比製造業高出很多,但服務業主要由內需市場及出口製造業衍生的需求所支撐,而且加入市場門檻低,平均規模較小,中小企業充斥,因而以服務業成員為主的全國商總,在發聲分貝及政府重視程度上,遠不如以出口製造業為主的全國工業總會。
去年520以來,蔡政府提出「5+2創新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和服務業發展關係不大;強調解決五缺問題,主要也是回應工總建議;勉強和服務業發展有關的政策如長照2.0、公共托育計畫等,規模及資源投入都很有限;而備受爭議的一例一休修法亦是以製造業管理為思考模式,因而重創需要更大工時彈性、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服務業。商總代表服務業發聲,直言政府重工輕商,並非無的放矢。
商總點出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等四大新興慘業,主要是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尤其中南部業者受創最深,這個部分值得政府注意,也需要從宏觀的角度,有力應對未來各種可能變化。事實上,四大慘業只是整體服務業發展中的一個環節,更須擔憂的是,服務業發展面臨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危機正逐步浮現。
首先,內需成長加速萎縮,嚴重削弱服務業發展動能。服務業主要由內需市場所支撐,根據中央銀行報告,2001~2016年亞洲四小龍、美國、日本等皆因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明顯下滑,導致經濟走緩,相較之下,台灣內需貢獻降幅最為嚴重,較1986~2000年大降6個百分點,從而也造成服務業成長減緩,占GDP比重從2001年68.78%的高峰,降到去年的63.1%。
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年似乎更加惡化,例如,今年出口成長率預估近一成,但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卻僅2%出頭,主因就是內需包括民間投資及消費成長率創下近年新低。內需加速降溫已成為削弱服務業發展動能的最大不利因素。
其次,老化' rel='124418'>人口老化及人力外移衝擊服務需求。服務業主要客戶是國內民眾,但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又有大量人力外移,其中因為產業外移而長住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大陸的人口估計超過150萬人,嚴重衝擊內需及服務需求。未來十年,此等問題將加速惡化,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第三,服務業國際競爭力不足。要突破服務業市場規模太小的限制,必須提升傳統服務業如金融、運輸、旅遊等之競爭力,並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國際醫療、國際物流等新興服務業,但國內管制過多,自由化程度不足,又未能和國際接軌,以致服務輸出無論是總額或占全球比重,皆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再加上兩岸因素,這兩年服務輸出甚至有減少現象。
另一方面,外商進軍國內服務業市場,對本土服務業發展,亦構成強大競爭壓力。例如來自新加坡的電商公司蝦皮2015年底在台灣正式上線,兩年來對國內最大電商集團網路家庭(PChome)構成強大威脅,更凸顯出台灣服務業競爭力不足及發展危機。
整體而言,國內服務業發展面臨長期結構性問題,以及兩岸因素和外來競爭的衝擊,危機已經浮現,蔡政府須正視問題的嚴重性,澈底揚棄重工輕商心態,全力改善服務業總體經營的環境,化解各種危機,才能扭轉服務業下滑趨勢,也才能突破經濟貧血成長的困境。
聯合報黑白集/健保大鍋飯能吃多久
2017-10-29 23:35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灣健保「好用」,連保健品都在給付範圍內。 本報系資料照
台灣健保「好用」,海內外馳名。好用到什麼程度呢?連一些成藥和銀杏萃取物等保健品,都在健保給付範圍內,每年浪費十數億計的經費。健保會提案討論刪除這些非處方箋即可購買的藥品,但曾有遭立法院指示暫緩執行的阻擋前例。長此以往,健保這「大鍋飯」還能吃多久?
說健保是大鍋飯,未言過其實,濫用令人咋舌的例子舉證歷歷。有「健保大戶」一年看診超過千次,可說照三餐用健保;有人電腦斷層一年做廿幾次。有些慢性病或年長病患,重複領藥、未按時服用而剩餘浪費的藥,在家裡堆積不計其數。早先健保用藥連維他命都可以開,後來才逐步刪除。從節流的角度言,民眾自費就可在藥局買到的成藥類,早該檢討其合理性了。
健保「大鍋飯」性質越濃厚,越容易遭到濫用。看似俗擱大碗,其實是全體納稅人「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成果。民眾有共識「健保不能倒」,所以當初二代健保改革快速過關,形同「健保稅」的補充保費就源開徵。很多納稅人的額外收入,還沒看到影子就有近二趴先貢獻給健保了。健保財源得以穩固,但如果連感冒藥、保健品一類的都可「吃健保」,無謂的浪費一定會侵蝕地基。
健保法明文規定成藥不列入健保給付,但卻在「患者吃習慣了」的風氣下偷跑多年。這次健保署再度檢討政策,將逐步取消給付,希望不要又受到媚俗心態阻擋,畢竟健保不該變成「大鍋飯」。
聯合報社論/農地大面積解編 需嚴防新一波濫用
2017-10-29 23: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農地違建、違法占用氾濫,圖為善化胡厝農地被堆置混合五金廢料。 本報資料照片
內政部公布新版國土計畫草案,全國分級列管的八十七萬公頃農地,估計將有廿萬公頃可能解編、重劃或變更使用項目,違章工廠、農舍將就地合法。雖然這是面對農地壞死的務實調整,但交由地方執行,由於涉及利益,很可能帶來下一波農地破壞;中央務必慎謀防範,否則農地流失將無可補救。
以國土計畫居台灣海、陸域的空間發展最上位指導計畫之位階,自國土計畫法去年五月一日施行迄今一年半,端出可能解編廿萬公頃農地的新版草案,確實讓各界震懾。若草案明年五月頒布施行,國土勢將面臨破碎化,農地更是其中之最。
當然,國土計畫審議及擬定,須經中央召開各界代表組成之審議會合議通過,草案擬定必然要經現勘,面對過去四十餘年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執法不夠嚴謹,地方政治勢力掣肘,致違章、違法四處氾濫,務實地針對實際狀況,將不再適用的農地解編活化,不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
問題是地方政治干擾因素依舊,主宰之區劃作業恐難符合國土永續利用宗旨;雖說中央保有審核權,但各部會各有盤算,步調不一。例如內政部希望農地部分開放給宗教、殯葬、遊憩使用,還希望緊鄰城市的農地能改劃為城鄉發展區;經濟部因缺工業用地,其職司農地違章工廠管理的頭痛困局,也希望一次解編;農委會雖力圖保下有限農地,但也承認違法使用的農地已嚴重汙染,解編恐是不得不然;如此這般,未來國土碎裂化恐趨嚴重。
蔡英文已多次宣示遏止農地非農用,且台灣糧食生產底限的六十八萬公頃農地無可退讓;前閣揆林全去年七月即召集相關部會做出決策,對去年五二○後的新建違章工廠不再寬容。閣揆易人,決策重新來過,賴清德十月中終於決心鐵腕面對農地違章工廠,但也以去年五二○為準一刀切,之前的可望就地合法,之後的卻強力拆除,至今地方反彈不斷。
去年五二○宣示到今年底動手拆,一年半的蹉跎,各地占用農地事件仍不斷發生。解編舊有違規占用農地或許是面對問題的不得不然,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不再有違規情事發生。農委會十月初端出「農地盤點平台」,套疊相關機關的調查結果,再配合鼓勵吹哨檢舉,任何人發現農地冒出違章工廠、違規豪宅,立刻查對農地盤點平台,讓相關單位鐵腕執法。
但農地盤點平台前景恐如國土計畫草案遭遇各單位態度不一的對待,尤其執行拆除的地方政府,選票考量難免以拖待變;雖然賴清德宣示拖延拆除就扣補助款,但明年地方選舉是重大變數,難保農地盤點平台不會如當年內政部頒行災害潛勢圖,只能牆上掛掛,作用有限。
農民務農收入低,反倒是賣農地收入不錯,因而掀起違法搶建工廠風潮。以非法使用的彰化鹿港頂番婆地區為例,買家打出「農地變建地最後機會」,開出每公頃一億元的高價買農地,高齡農戶為什麼還要堅持守住祖傳農地?追根究柢,是政府宣示拆農地違章工廠講得多做得少所致,保守估計現存八萬家農地違章工廠,每年還以近八百家速度增加。
蔡政府的綠能政策進一步造成農地失守。農地租給商人種電,不必耕作就有可觀收入,何樂而不為?從各地查處的假務農真種電案件數,不難理解農地出租種電已成風潮,農民不理解種電後沒了日照,土壤肥力流失、壞死的結局。
事後談收回的非法使用農地怎麼復育,太不務實,自始即應防止非法使用發生。農地違章工廠、非法農舍即便拆除,土地早已壞死,強力拆除不等於回復可耕地面積;萬一違章工廠排放有毒物質進入環境,更是難以回復。
國土計畫擬大規模解編農地,蔡政府必須妥慎籌謀,建立能確保不再有下一波違法占用農地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