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轉型 政府應帶頭前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561/web/

◆  聯合報社論/別相信要人民「用肺換藻礁」的政府
◆  聯合報黑白集/林飛帆洪申翰勸降記
◆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轉型 政府應帶頭前行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轉型 政府應帶頭前行


2021-03-09 00:5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記者林俊良/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公布「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強調以市民為中心、透過數位基礎建設、數位人才培育及產業轉型輔導、宅經濟發展及零接觸服務等15項優先行動方案。

他說,中央提出防疫、紓困、振興三部曲,更正確的講法應該是防疫、紓困、轉型,因為世界經過疫情後,不可能回到跟過去一樣。台灣因防疫成功錯過數位轉型契機,剩下的任期要推動數位基礎建設,讓台灣更強韌

不過有人提出質疑,柯市長宣布的15項優先行動方案,幾乎都是市府已在推動的政策,似無新意。柯市長回應,因為過去各局處並沒有上位指導原則,許多推動細節都是各局處各自執行,現在會有一個中央支持團隊,支持各局處發展 E 化,而且有明確計畫,並有市府中央支援團隊及專案小組,這將是他任期下半段的重點工作。同時,他也表示,過去花在 E 化的錢太少。

對於台北市政府帶頭提出數位轉型白皮書,並且做重要宣示,應給予肯定。而鑑於數位轉型對於產業發展社會福祉的重要性,目前中央與各地方政府也都全力在推動,如何更有效的達成轉型的目標,仍有許多地方需要賦予必要的關注,分述如下:

首先,不管是振興還是轉型,都是希望產業能夠掌握經過疫情洗禮後轉變的新契機。由於新冠疫情對食衣住行育樂及生老病死,幾乎一、二、三級所有產業都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議應全面盤點,在振興及轉型輔導上做廣度與深度上的規劃,才不會有所偏廢。

其次,誠如柯市長所言,「過去各局處並沒有上位指導原則,推動上許多細節都是各局處發展 E 化各自執行」,事實上這樣的狀況並非只有台北市,從中央各部會到各縣市都可以看到類似情境。為了各自的 KPI 及政績,幾乎都是關門埋頭努力,不僅資源常常重複,更無法產生綜效,殊為可惜。

建議中央政府及各部會都應該設立數位轉型長,負責規劃政府數位轉型的工作,除了從政府治理的角度思考如何建立一個以民眾為中心的數位化政府之外,更應該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合作,協調與研議產業、教育、醫療,交通及社會各層面數位轉型的願景與藍圖,透過願景與藍圖等相關指導原則,作為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往下思索各自目標與計畫的參考依據。

再者,在產業轉型輔導方面,建議應透過專家組織顧問輔導團,提供中小企業診斷與諮詢,分析各公司進行數位化之潛在機會和風險,釐清轉型方向,並提供員工相關之訓練課程,以及設備投資上的稅賦抵減及優惠。例如韓國有所謂的 AI 消費券(AI Voucher),有數位應用需求的廠商可提出申請,政府會媒合適當的廠商來協助,完成服務後兌換。

新加坡也有類似的機制,中小企業如只需基礎轉型需求,政府會提供所需要的轉型解決方案,並透過補助以協助其轉型。而對於追求更進階轉型服務的中小企業,政府將媒合專家或數位轉型專案經理人協助,一旦經理人認定中小企業所提出的新轉型解決方案需求是可推廣擴散,會將此新方案納入領航計畫,以滿足該產業的新需求,成為未來政府固定補助的政策。

最後,資源的投入應及時且足夠。柯市長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花在 E 化的錢太少了。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我們在數位化的投資的確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台北市產業轉型政策白皮書資料,未來首爾市將投入1.1萬億韓元(約10億美元),著重培育大數據、網絡和人工智慧等產業聚落發展。為了國家未來的競爭力,中央及各部會也應加大數位科技應用上的投資力度,才有機會讓轉型成真。













聯合報黑白集/林飛帆洪申翰勸降記


2021-03-09 02: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記者丘采薇/攝影


為化解藻礁公投壓力,民進黨依蔡英文「指示」,派出不分區立委洪申翰副秘書長林飛帆和環團溝通。這兩人並非經濟或環保官員,派他們去所為何來?難道只因為是「年輕世代」?

答案明顯與年輕無關,洪申翰和林飛帆的共同背景,是都被民進黨收編的社運人士。洪申翰曾是綠色公民聯盟副秘書長,二年多前還站在「救藻礁反深澳陣線至於林飛帆,則是太陽花學運領袖。因此,洪申翰才自詡他和民團長期合作,不是刻意指派。

表面上看,執政黨是要兩人對老戰友「動之以情」,實際上作用並不止於此。首先,環團要不要與兩人溝通、怎麼溝通、接不接受溝通結果,環團內部可能因意見不一,立馬出現「分化」作用。如此一來,後續公投的力量必定大為削弱

進一步看,林、洪兩人展示的是他們從體制外進入體制內,從此掌握權力、吃香喝辣。在「有為者亦若是」的氛圍中,若能吸引一些「有志之士」投靠,或在護藻礁團體內興風作浪,就算大功一件。

這類招式未必有用。從歷史看,明末洪承疇勸降朋友投清,卻被老友們羞辱,就很有「既視感」。洪申翰、林飛帆委身權力,屢屢與自己過去的信仰站在對立面,早就背叛了戰友;願意當下一個洪申翰、林飛帆的,未必多













聯合報社論/別相信要人民「用肺換藻礁」的政府


2021-03-09 03:3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長王美花(中)說,如果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不成,台電必須增加五百萬噸煤的發電。


護藻礁公投連署尚未正式向中選會遞件,蔡政府已為此氣急敗壞。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如果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不成,台電必須增加五百萬噸煤的發電;如此,台中火力電廠就得火力大開才能滿足電力需求。言下之意,民眾若要護藻礁,就得用自己的肺付出代價。這樣的邏輯,大家能接受嗎?

什麼樣的政府,會叫人民在「肺」和「藻礁」之間作出抉擇?王美花的發言,除顯露了政府的霸道,更暴露了政府能源政策的不合理與不務實。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是要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建立一個安全無虞的無核環境。試問,如果非核追求的是安全和永續,保護千年藻礁不是同樣高尚的永續目標嗎?為何政府不苟同民眾保護藻礁,還威脅大家必須以「肺」為代價,賠上自己的健康?這樣的能源政策,沒問題嗎?

再說,提出「用肺換藻礁」的政府,不也提出過「不會缺電」的保證嗎?現在,僅僅因為「三接」可能出現變數,當初那些「不缺電」的保證立刻吹彈即破了嗎?原因無他,民進黨長期高舉反核大旗,目的只為妖魔化國民黨,它對於能源轉型的規劃和執行並未有精準的推估。也因此,蔡總統掌權後推動新能源的作為雖然風風火火,但實質的進展卻遠落後於預期。更糟的是,還不時為電力開發破壞國土環境,藻礁只是其中一端。

檢視一下蔡政府執政五年以來的台灣電力狀況,人們即不難了解,政府每天夸夸其談的能源轉型究竟有多少進展。根據台電的發購電統計,我國天然氣的發電比重,從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的卅六%到去年僅增加為四○・八%,距離蔡總統訂下的五十%目標仍極遙遠。燃氣比重的增加,主要是取代了三趴多的燃油。至於其他電力,則多半在原地踏步:再生能源從五・一%略增為五・八%,幾乎是無感變化;核能發電比重從十三・五%微降為十二・七%,同樣是無感變化。最糟的是,燃煤發電比重僅從四年前的卅六・九%減為卅六・四%,四年僅下移零點五趴。

從這些電力結構曲線的細微變化看,其實不必等到民國 114 言(二○二五年),我們已可斷言:蔡政府訂下的「天然氣五成、燃煤三成、再生能源二成」的「五三二」目標,完全沒有達成的可能。就算允許中油的天然氣接收站強行建在藻礁上,牛步的天然氣發電增長,五年後不可能達到五十%。難度最高的是再生能源,儘管風機一根根在海邊豎起,太陽能電板粗暴地入侵山林和埤塘,但要達到兩成發電量,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漫漫長路。

當上述的能源轉型目標一一跳票,人們不難想像,到最後可能被迫上場收拾殘局填補台灣電力空檔的,將是被民進黨妖魔化而迄今仍占一成二比重的核電。屆時,台灣將出現絕頂荒誕突梯的局面:蔡政府嚷嚷八年的「非核家園」目標跳票,而台灣的缺電危機,卻要靠它長年唾棄的核電來彌補與挽救。

這次護藻礁公投連署最大的意義,不只是人們開始懂得珍惜自然環境,而是透過這場連署,戳破了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氣球。民進黨利用「反核」宣傳推倒了國民黨,但它的能源政策並不是立足於務實的服務社會目標,而是透過不斷的發包利益輸送給其親信企業

 而今,這個一再保證「不缺電」的政府,卻以可能缺電為由,要求人民在「肺」和「藻礁」之間作出選擇,把國民健康和環境保護都拋在腦後。這樣的政府,你還敢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