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趙春山/牢牢掌握兩岸復談的契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牢牢掌握兩岸復談的契機
◆  黃介正/海陸兩會卅周年
◆  楊志良/1993年世界銀行的忠告







趙春山/牢牢掌握兩岸復談的契機


2021-03-10 01:46  聯合報 /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大陸制定「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拓展人工智慧等七個國安科技領域。圖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步入兩會會場。路透


對台工作不是今年中共兩會的主軸,中共總理李克強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分別為大會所做的工作報告,涉台部分寥寥數語,卻是語重心長;其弦外之音,讓我感覺今年的台海形勢嚴峻依舊,但仍存在「春暖花開」的一線生機。關鍵在於,兩岸執政當局能否「以談判代替對抗」,「化干戈為玉帛」。

汪洋要求與會的中共與會代表,要學習及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我認為,習對台政策的路徑圖,從推動交流、促進融合、完成統一,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步步皆須透過兩岸協商,最後才能水到渠成。

汪洋在報告中提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開展調研協商」,顯示中共近期的對台工作,仍以推動交流為主。「調研協商」用在此處是個新詞,我不理解汪洋言下之意所指為何?但經過這次「鳳梨事件」的「調研」後,我認為缺乏「協商」的交流,就會造成事倍功半,甚至功敗垂成的結果。民眾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的創意,動機是避免交流停在「求同存異」的階段。融合發展是要「聚同化異」,而「化異」必須經過協商的過程。

李克強在報告中再提「九二共識」讓我憂喜參半。兩岸遲遲未能重啓協商大門,就是因為蔡政府不接受這把鑰匙,但我卻從辯證的觀點看待這四個字。我認為對岸提「九二共識」,就代表沒有關閉兩岸協商大門的意思,並願意保留這個通關密語潛藏的「創造性模糊空間」。試想,若對岸不再提「九二共識」,而蔡政府又無法提出對岸能夠接受的替代用語,兩岸豈非只有走入對抗的死胡同?

在中共認知裡,兩岸關係前面橫亙著兩座大山:一是「台獨」,二是「美國」。其實,「台獨」是一個假議題,連陳水扁當年都說過:「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在台灣,主張「台獨」是言論自由;但若付諸行動,不僅法所難容,而且會造成內亂。

另一方面,台美關係向來密切,中共把對美關係視為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卻把台灣親美按上「挾洋自重」的罪名,這分明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美國學者唐耐心生前告訴我,台美雙方一直缺乏互信。我說美國的「棄台」紀錄斑斑可考,台灣不會視美國的善意為理所當然。

九二共識是懷璧其罪,問題卡在「一個中國」。台灣有人「逢中必反」,如果基於國家認同,看看憲法就可解決問題;蔡總統多次向對岸釋出對話的訊息,目前台灣確實需要與對岸建立一個「談判關係」。但台灣有人認為與對岸談判就是「親中賣台」,就是投降。其實,談判不是一場「零和遊戲」,只有談判代替對抗,台灣才有「趨吉避凶」的可能。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最近接受港媒專訪時表示:回到一中,民進黨應該有智慧找到正確和準確的表達方式。王海良認為:「應該說,空間尚存、可能性還在,事情不在於詞,而在於意不是一字之別,而是一念之差。」王副所長心存善意,想為兩岸僵局解套;但問題不光是「以小事大以智」,還須「以大事小以仁」。習近平曾說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我認為兩岸復談之門的鑰匙就在他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