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出口的特別助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808/web/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出口的特別助力
◆  聯合報社論/再怎麼黑心,也不能濫用善款!
◆  聯合報黑白集/發言人的水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出口的特別助力


2021-04-16 02:3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去年下半年起,台灣出口強勁復甦,5G及資通訊(ICT)等相關產品出口擴張尤為突出,成為帶動整體GDP成長的主力。報系資料照


去年下半年起,台灣出口強勁復甦,5G及資通訊(ICT)等相關產品出口擴張尤為突出,成為帶動整體 GDP 成長的主力。今年1~3月 ICT 與非 ICT 出口表現均亮眼,加以國際經濟復甦與全球半導體市場加速成長的帶動下,今年台灣出口將維持擴張趨勢。

剖析台灣出口旺盛的原因,一般多論及疫情使企業及個人生活數位化加速,在家工作等需求激增所形成的遠端商機,加上受惠於美中貿易戰與供應鏈斷鏈危機,使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產業出口表現優異,卻較少提及由景氣循環引發的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以及全球供應鏈結構改變等兩項因素所帶來的影響

首先,從供應鏈各節點需求模式來看,每個節點的供應鏈成員多利用其下游廠商的訂單量,作為估計市場需求的訊息。在景氣轉佳時,第一線零售商因銷量遽增,對品牌廠的商品需求升高。當其訂單增加 X%,品牌廠推估未來銷售量將提升,並提高存貨量,其向上游 OEM/ODM/EMS 製造商訂貨量增幅將大於X%。同理,OEM/ODM/EMS 製造商為因應上層大於 X% 的訂單並保證不斷貨,也會再向其上游的零組件供應商追加更多訂單。如此逐級往上,形成類似抖動長鞭時,越遠端波幅越大的長鞭效應。反之,在景氣衰退時,需求下滑,訂單減少或停止,也會發生變動幅度隨著供應鏈上溯而逐級放大的情形。

就實務面來看,相較於韓國有較多品牌廠商,台灣電子業在全球 ICT 供應鏈的位置多處於中上游,與終端需求距離較遠,長鞭效應相對顯著,例如民國 99 年(2010年)全球經濟復甦時,台灣出口年增達35.2%,幅度較韓國的28.4%為高;民國 104 年(2015年)全球經濟走弱時,台灣出口減少11.0%,幅度亦較韓國的減少8.0%為大。正因如此,自去年夏季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稍見舒緩,不少國家景氣明顯回溫後,民國 109 年(2020年)7~11月台灣出口即擴張8.3%,表現較韓國的-0.6%優異。

另一方面,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結構改變亦為台灣出口動能強勁的主因。典型供應鏈結構頂端為最終產品的製造商,由第一層上游廠商群供應,而第一層供應商群又各有數家上游廠商,如此層層擴展成一個扇形的供應結構圖。然而,近年半導體產業的上游製造商中,因技術升級時程加速,建廠成本增加,逐漸形成數家大企業掌握先進技術、製程及資金,幾乎獨攬下游品牌廠訂單的局面。再加上部分廠商生產因疫情受抑,使上游供應來源中斷,以致扇形供應結構圖中寬廣的上游廠商急速縮減,轉變為鑽石型結構,少數上游製造廠商影響力大增更何況當前亞洲已為全球半導體生產重心,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更完全由台灣及韓國廠商供應,且高達92%由台灣生產。以去年車用晶片大缺貨,全球車廠向台積電求救的事件即可看出,其已然變成供應鏈中少數又關鍵的鑽石尖端,而台灣相關電子代工產業亦因技術領先、勞動成本低等優勢,加上疫情控制得宜而未影響生產,得以搭上遠端需求高漲的順風車,推升台灣 ICT 產品出口。

不過,即使當前長鞭效應及鑽石型供應鏈結構為加強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助力,但仍須對兩個變數保有風險意識。其一,考慮長鞭效應隨著景氣循環向上或向下,會影響經濟成長的本質,若未來主要國家景氣轉弱甚至反轉,使負向長鞭效應出現時,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將承壓;其二,主要國家對倚賴少數供應商的危險已有警覺,美國總統拜登亦簽署命令啟動供應鏈變革,計畫擴張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等關鍵材料製造產能。儘管建廠、研發及產能擴張皆需要相當的時間,台灣優勢短期尚不致被追上,但考量到 ICT 產業為台灣經濟命脈,政府與相關業者對整體供應鏈變化應保持清楚的視野,並提早布局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發言人的水準


2021-04-16 03:2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圖/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有些發言人該送去重修邏輯課,否則脫口說出荒唐言,既擊不中對手要害,還惹人笑話。一位謝姓女發言人說,國民黨抗議日本排放核汙水卻支持重啟核四,是人格分裂。這種發言,約莫是一四五○水準吧!

此處最大的邏輯謬誤,就是偷換概念。發言人把核能和核汙水畫上等號,就像把鮮奶和餿奶視為同級一樣離譜。人喜歡喝鮮奶,卻不想喝餿奶,是天經地義。因此,擁抱安全核能卻反對核汙染,只是普通常識,有那麼難懂嗎?

全球已使用核電的國家,在三十個以上,正在建廠準備加入運營的國家亦有二十多個。這麼多國家中,除了美國默許日本排放核汙的謬行外,他國都不可能認同法國的電力近八成靠核電,民進黨要不要叫它把核廢水排進地中海,否則即屬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的,其實是民進黨自己。供了幾十年的反核神主牌,如今不去譴責日本放流核廢水,卻藉著數落在野黨去為日本幫腔。這何止人格分裂,更是國格淪喪!隔些時候,蔡政府若重提開放日本核食,大家就該吃「秘雕魚」嗎?

德國研究機構算過,日本核汙水一放流,短短五十七天即可汙染半個太平洋。即使劑量很低,不消幾個月,太平洋就變成核子洋了。民進黨反核反到被核大海包圍,能否還高唱非核家園」?











聯合報社論/再怎麼黑心,也不能濫用善款!


2021-04-16 03:2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太魯閣號事故,衛福部發起募款,8億元善款用途頗具爭議,連罹難者家屬都覺得不妥。本報資料畫面


太魯閣號釀成重大傷亡,行政院指派衛福部成立募款專戶,被批政府「球員兼裁判」,名不正言不順。更可議的是,衛福部募得逾十億元捐款,在無任何罹難者家屬代表參與的情況下,竟由其他官方指派之代表擅自決定善款分配辦法,僅三分之一用於罹難者家屬的生活扶助。這決定一出,社會譁然,認為政府不僅濫用了民間愛心,更違背自己應負的責任。

這場災難的本質是人禍,而事主就是鐵路局和未盡督導責任的政府。現在,「事主」搖身假扮「公親」,不僅隻手主導募款,又隻手主導善款的分配,如此矛盾的雙重角色當然受到批評。再說,憑什麼由衛福部設置募款專戶?傷者的醫療都可由健保給付,死傷的賠償則由政府和保險公司料理,包括後續的子女教育或心理諮商,也理應在現有社福體系安全網的涵蓋範圍內。儘管民間有捐款的愛心,但衛福部第一時間跳出來設立專戶,卻缺乏處理善款的妥善準備,當然容易受到外界訾議。

果然,衛福部一公布善款分配及運用的七大方向,立刻引發了外界的強烈批評。其中,僅留三分之一作為罹難者家屬的生活扶助,遭批剋扣善款;而保留運用的其他項目,則顯得相當籠統而含糊。更糟的是,家屬面對這麼大的傷痛,衛福部僅為他們在善款委員會保留兩個名額,且不俟代表推出,便逕自決定了善款分配架構。如此草率的態度,不僅對傷亡者家屬沒有任何尊重,對捐款民眾的善意也備極粗魯。

台灣民眾向來愛心無限,對同胞的苦難,一向樂於慷慨解囊。然而,政府部門對民眾的愛心卻不懂得珍惜,常常以官僚的無謂、輕率心態對待這些善款,蹧蹋它們。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的高雄氣爆事件,即曾因屢傳善款遭到濫用,不僅留給民眾惡劣的印象,也傷害了社會互信。更嚴重的是,由於這些傳聞,一度導致民間愛心的大蒸發,造成許多仰賴捐款的民間社團募款枯竭,甚至難以為繼。

當年的高雄氣爆,高雄市府計募得四十六億元,是捐款最多的一次,卻也是歷來受到批評最多的一次。從去年監察院對那次善款的調查報告及糾正,即可窺知高雄市府把錢花得多麼荒唐。例如,消防局拿善款去購置消防衣物、值班台桌椅、搭設遮陽棚,及赴日考察;觀光局用來辦理泰國市場的推廣行銷,但行程多半在觀光;文化局則用來設置氣爆紀念裝置藝術。甚至,有些捐款未確實開立收據,使得珠寶公會的捐款究竟是三千多萬或九千多元,迄今真相不明。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的台南震災捐款,也高達四十三億元,在救助災民及用於大樓重建後,也有近兩億元被拿去改建當地學校的老舊校舍。依常理,校舍整建應該由政府在教育預算項下編列經費;而台南卻動用善款去做,除違反專款專用原則,也是暴露政府便宜行事,濫用社會愛心。包括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花蓮震災,外界捐款廿億元,但其中四億被用於觀光業紓困,四億用於石材業紓困,也頗滋議論。

由上述事例看,政府主導募款卻不能嚴謹善用捐款,似乎已成了官場惡習。這種惡習,除了剝奪善款捐助對象的應得權益,模糊了自己應負的責任,也不斷侵蝕民間對政府的信任。別忘了,這次的十億多善款,沾染四十九條人命的血跡未乾;衛福部作為募款機關,切不可再重蹈高雄、台南、花蓮等地方政府的覆轍,請一絲不苟地把錢悉數用於傷亡者及其遺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