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實質傷害正擴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陳其邁這樣煉金,豈非倒回扁時代?
◆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的爛攤怎麼收?
◆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實質傷害正擴大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實質傷害正擴大


2022-01-04 03:03  經濟日報 /   社論
蔡總統元旦談話說必須有效因應通膨,但物價上漲已回不了頭,圖為修改數次的小吃店價目表。記者曾原信/攝影


不同於前次振興三倍券的熱鬧氛圍,這回振興內需五倍券的效期至今還不到一半,已陷入物價不斷上漲憂慮中,果真形成最有感經濟傷害。日前中央大學公布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中,明顯反映了民眾對物價不斷上漲的深度憂慮

如今的物價上漲,除了薪資水準跟不上之外,實已造成財富重分配實質傷害,即財富更向有房族資本利得族傾斜,卻深刻傷害無房族定存族,使得財富分配世代不平等進一步惡化。為了趨避貨幣貶值風險,民眾不得不致力追逐房地產保值資產,且不論未來賺賠,光是全民心理壓力與投注的時間心力,就已是可觀的實質成本。若放任物價上漲預期心理蔓延經濟體系將付出的實質成本還將持續擴大。

不僅如此,物價上漲也正在扭曲資源合理運用擴大傷害。由於對房地產需求暴增,加上低利資金豐沛環境營建業榮景實不輸半導體業。

台中,議員指控建商大獵地,今年內就有五家老牌幼兒園被賣掉將改建豪宅,這對於托育環境不足導致少子化困境台灣而言,真是極大的諷刺及警示。更嚴重的是,這也顯示了世代不公平正在擴大剝奪年輕人的需求滿足富豪階級慾望

主計總處剛剛公布了8月底的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整體職缺率為2.98%,其中營建工程業職缺率高達5.14%職缺數2.6萬,較前一年猛增1.1萬,雙雙創下史上最高。

營建工程包含新增投資廠房營建,但四處拔地而起的住宅建案更是營建職缺率創下新高的重要原因。在房屋供給沒有明顯不足的情形下,額外新增的房屋需求已明顯排擠其他產業的用工需求,使得各產業缺工的情形雪上加霜。

為了穩定物價經濟部啟動民生物資查價。經濟部的查價將進行成本分析,以判斷是否哄抬,這樣的作法顯然排除了需求面因素根據經濟原理,價格不只反映成本,也會反映需求,如果供不應求致使價格上升,其實是市場機能正常發揮。若不能有效抑制物價上漲預期心理,政府依據成本進行價格管制,往往事倍功半,更何況經濟體系正處於貨幣政策超級寬鬆下的資金豐沛狀態,要以查價來抑制物價上漲,不啻螳臂擋車,老天連下豪雨,要不淹水也難。穩定物價本是中央銀行最重要的工作,奈何下了豪雨反要經濟部來善後,央行反而像路人一般。

國內物價漲幅看似不若美國,但須注意我們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並不包含房價,因而造成比較上的假象。台灣的住宅價格指數近兩年來屢創新高,漲價遠比民生用品更久更大。就民眾而言,對住宅需求重視程度實比民生用品還來得高,對社會而言房價高漲衍生影響年輕人婚育意願問題也比民生用品漲價來得大。民生用品僅有個位數百分比的漲幅,就已惹得政府大動作查價,何以漲幅驚人的房價,卻不見任何政府單位比照查價管制。如果政府認為民生用品的合理漲幅不能超過成本上漲,那也應一體適用到房價上。

房屋建築而言,成本固有提高,但全台捧錢獵房、台積電進駐高雄致使房地產飆漲、人口快速減少屏東不動產銷售總額年增四成,這些現象難道是建築成本提高所致?政府一年多前即宣示打炒房,遠較經濟部查價早得多,卻成效不彰,儘管日來央行政策齊發、國發會還有「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民眾倒是想知道,房市何謂健全、何時健全而可以有一個負擔得起的房價所得比。

不管是經濟部、央行、國發會,一體的政府必有更積極妥善的方式可為,不應推責給國際趨勢,因為物價上漲實質傷害正不斷擴大。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的爛攤怎麼收?


2022-01-04 03:02  聯合報 /   黑白集
高端疫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年終,久違的高端疫苗依然「利多不斷」。先是指揮中心宣布第三劑疫苗可混打高端;接著,外交部宣布捐十五萬劑給索馬利蘭;最後重頭戲,是聲稱在巴拉圭的「迷你三期實驗」可望有初步結果。一個月下來,股價又應聲大漲二成。

這些「利多」背後的事實,卻不堪聞問。政府採購的五百萬劑高端疫苗已全數交貨,但打氣低迷,只用掉不到一百五十萬劑。政府今年編列百億預算買疫苗,完全不敢提續購高端疫苗。在巴拉圭的三期臨床,也只有「安全性」,其他數據得等到明年五月

打高端的民眾不多,證明多數民眾腦筋清楚。但政府買高端就花了四十億元,儘管又在「第三劑」做多,但高端打氣要「翻紅」的機會不大。就算通過團結疫苗試驗,拿到國際認證,也是明年第二季以後。屆時,這批疫苗只剩一、二個月效期,恐怕連捐都捐不出去。

換算下來,剩餘疫苗以三百萬劑計,等於浪費了二十四億元公帑。高端爽拿幾十億民脂民膏,又把股價炒上天,業者荷包滿滿;但虛擲的公帑,則全由人民埋單。高端沒做完整臨床實驗,陳時中就給它緊急授權外加採購,這筆帳也該算一下。

 蔡英文說,打高端才是「死忠的」。這種現代「指鹿為馬」,惡果浮現,若沒人負責,小心下場和趙高一樣。













聯合報社論/陳其邁這樣煉金,豈非倒回扁時代?


2022-01-04 03:03  聯合報 /   社論
高雄獨特「煉金術」受關注,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出席元旦升旗典禮時表示,他會加速招商引資,推動城市轉型。圖/高雄市府提供


高雄市長陳其邁的「煉金術」,最近成為熱議焦點。焦點之一,高雄壽山動物園要花五億元改建,市府僅自備一成經費,其餘則由陳其邁發文給十多家公民營事業,要求他們捐款「請客」。焦點之二,造價四・六億元的高雄小港運動中心即將動工,中央出資兩億,中油與台電各出資一・三億元,高雄以「零出資」就能「無中生有」。

發公文指定金額的方式向公民營企業索討捐款,在外界聽來,是不可思議的事。第一,政府機關進行公共建設,應依法編列預算籌列經費,逐年循序推動;第二,政府若自覺財庫空虛力有未逮,就應撙節開支,不要妄想一步到位;第三,地方政府可透過調整不動產稅基方式擴大自籌財源,但高雄市不此之圖,只想抄捷徑搞錢第四,民間企業若願貢獻一己之力當然很好,但前提是要出於其主動與自願,而非由官府拿著公權力寶劍強索。

以上述的標準看,陳其邁不僅犯了好大喜功、不自量力的毛病,更不思從制度上設法改善自籌款,卻直接踰越官箴去向業者索討。如此作法,依法、依理、論情,都沒有正當性可言。尤其,高雄已累計負債三千多億,為六都之冠,財政之拮据可想而知。但陳其邁心心念念仍只有砸大錢、搞建設討好市民的花招,想方設法搞「無本生意」,卻不思從根本務實地改善高雄財政,這樣的港都將伊於胡底?

陳其邁把國營事業當成「金雞母」,不斷地壓榨。台電已累計負債一・八兆,依《政治獻金法》規定,政治人物不得接受虧損企業捐款。然而,高雄市府硬是向台電強索壽山動物園的八千萬,還要捐小港運動中心的一・三億元。債務累累的地方政府,向負債達天文數字企業勒索回饋金,不怕相煎太急嗎?就算台電願意付款,最後要國庫補貼,最後帳還不是算在百姓身上。那麼,這個國家「債債相連」,要何時能了?

更惡劣的是,陳其邁不僅向國營企業下手,也向民營企業討錢。他擺了一場餐會,就要十多家建商、百貨等企業各認捐一千到一千五百萬元不等。儘管他口頭上說「不勉強」,但企業既被市長欽點,誰敢不捐?而就算企業主嘴巴聲稱「樂意」,但這類「法外之財」,恐怕也暗藏著另一層的「私相授受」關係。例如,可以換取來日企業在消防、安檢、或稅務上的方便或放水,乃至新投資案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審查通過。如此一來,不僅公權力尊嚴將被這些捐款稀釋掉政府執政灰色或黑色地帶也就更無邊無際了。

如果陳其邁可以這樣假藉市政建設」之名隨便要求企業捐款,試問,另五都及其他縣市能不能跟進?相信蔡政府不敢答覆說「可以」。因為如果可以的話,所有縣市長都群起仿效,那麼國家「依法行政」的體制豈不一夕崩潰?各公民營企業面對排山倒海的「逼捐潮」,誰還能正常營運?

陳其邁能堂皇地以「回饋地方」之名逼企業捐款,這種手法,令人想起其父陳哲男在陳水扁時代的呼風喚雨。陳哲男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時,最大的手腕就是把政商關係拉得很近:一方面利用職務收取賄款,中飽私囊;二方面犧牲體制程序正義扮演司法黃牛;三方面仲介企業與陳水扁總統的不正常捐輸,搞到陳水扁最後以貪腐、洗錢受到法辦。陳其邁看到自己父親的下場,難道沒有絲毫警惕

陳其邁這樣搞錢,即使為了建設地方,也毫無正當性可言。他破壞的不止是制度,還有廉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