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在分歧世界的走跳守則

.學術倫理敗壞根源…學官掛名
.論文造假案/台大怎處理 大家都在看
.聯合筆記/在分歧世界的走跳守則
.限用塑膠袋 從教育做起
.核食進口/報告總統 食安不能拿來交易
.核食進口/新加坡能,台灣不能?
.核食進口/日本人不吃的 不會賣台灣
.83項政績? 貧戶增加中…
.受虐兒暗自哭泣 多給他們關愛









聯合筆記/在分歧世界的走跳守則


2016-12-15 02:35 聯合報  梁玉芳

二○一六年眼看是要在混亂不安中結束了。這一年從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婚姻平權等種種社會分歧中走來,我們見識了台灣在統獨藍綠之外,還能在各式議題上高度對立,社會的看法可以多麼分殊且強烈,不許眾聲喧譁,也無法相互說服。
蛋砸了、煙霧彈丟了、飛踢肋骨也踹了,但真理並未愈辯愈明,倒是人民挫折與對立更見入骨。
評論家用個新創名詞「後真相時代」,試圖解釋這一切分裂。網路技術讓謊言能取代真相,不斷複製與傳播,看的人卻並不在乎它到底是真是假;於是,信口開河說看到數千穆斯林歡呼世貿雙塔倒塌的川普,還當選了美國總統呢。
「反正我是信了。」這句對岸官話,像一句預言,精準形容網路時代的認知模式;「謊言成為可點擊的東西,更糟的是,它滋養了人們現有的偏見。」
「後真相」之外,讓分歧加劇的禍首,不能放過只想「看風向」、再做政治盤算的政府。要有風,好,動員風來;但是,只要人多,就是真理嗎?以「社會無共識」成「不作為」的藉口、聽任對立激化的施政模式,更加深人民挫折感。
對立後創傷症候群」大概是現下不少人的寫照。要在意見分歧的社會走跳而不自傷,我們得有個江湖守則。比如這些:
●面對不同意見,別太快貼標籤、扣帽子。罵異見者「腦殘」,只是快速地站到對立面;把人罵跑了,你說的再有理,人家還聽得見嗎?
●避免全稱式的詆毀,否則也落入偏見製造鏈之中。比如反同婚者說「同志搞多P」,挺同者反擊「異性戀更淫亂」,將同志與異性戀對立,並非好事。
●提醒自己,沒有一邊能夠獨占真理,試圖理解彼此的恐懼何在。比如,和長輩聊聊,擔心動搖「傳統家庭倫理」到底是指什麼。
可以辯論,但不要造謠。近日的同婚爭議中,充斥太多偽資訊,逼得教育部只好出面扮演謠言終結者:「修了民法,並不會不能叫爸爸媽媽」,「不,那個性平教材裡沒有教多P」;那位媽媽你誤會了,「同志諮詢熱線」等於是防止同志自殺的「生命線」,不是「約砲網站」。
●請去認識一位意見和你不同的人,坐下來,互相聆聽。認識他的信仰,理解他的堅持,可能改變你的視角。丹麥創始的「真人圖書館」即是由此信念而來。
●最後一招,套句日劇原名「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當你自認用盡洪荒之力,也無法說服這世界,七天假還是砍了,就打個小差吧。你沒有責任要修正所有的錯,讓我們重新來過。

學術倫理敗壞根源…學官掛名


2016-12-15 02:35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台大生化所教授郭明良的論文爭議案還未水落石出,如今又傳出他疑似收受金錢,讓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嚴孟祿在論文中掛名,重創台大形象。 
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校長及教授捲入論文造假案,現在甚至傳出是否有收費掛名的疑雲。國外同行論文審查網站PubPeer已掀起「起底」台灣論文潮,與郭明良有關的研究團隊,被檢舉有十一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四篇為台大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事發後,台大表示將依調查與審定結果,對「蓄意造假的作者」追究責任,但卻完全不提「掛名」的問題
根據我的瞭解,造成台灣學術倫理敗壞的根源,除了「造假」和「抄襲」之外,更嚴重的是「掛名」。仔細檢視這些被「踢爆」的論文,我們不難發現:其「作者群」除了負責執行實驗研究生指導教授之外,還有一串的「關係人士」,這些人大多是掌握各種不同研究資源的行政官僚,他們跟這篇論文的研究可能有點關係,也可能完全沾不上邊,但研究生和指導教授為了「拉關係」,便把這些「有力人士」的名字掛上,以壯大「研究團隊」的聲勢。
作為美國學術殖民地的台灣,教育部科技部在審查計畫和各種獎項時,對於已經發表的論文,通常都是以作者掛名順序換算點數,或計算在SCI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篇數,很少去檢視論文的實質內容。掛名論文的篇數愈多,表示一個人的「學術人脈」愈紮實,許多「官學兩棲」的人物藉此累積聲望,由系主任、院長、校長,一路扶搖直上,甚至幹到部長國家副元首。他們明知道台灣學術風氣敗壞的原因,但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仍然裝聾作啞,避重就輕,不願意輕易改變分配學術資源遊戲規則,以免妨礙自己的既得利益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的規定,要列名一篇學術論文的作者,必須同時符合四個原則:一、對研究有實質貢獻;二、嚴謹參與論文重要部分的撰寫;三、參與定稿的核可;四、同意對論文所有部分的正確性誠信負責
這次造假爆發之後,台大校長聲明要「加強研究生的倫理教育」;中央研究院院長也寫信給院內同仁,要求大家「守護學術良知」,異口同聲譴責論文的「造假」與「抄襲」,對論文「掛名」的問題卻避而不談。這種做法,擺明是要把論文出版的責任推給第一線執行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最多「波及」第二線的指導教授;至於那些因為論文「掛名」而名利雙收的大小「學官」,不論他們的研究論文發生多大紕漏,永遠可以置身事外,安然過關。
在這批「學官」把持之下,台灣的學術研究風氣還能夠振衰起敝嗎?大家睜亮眼睛,等著瞧吧!

論文造假案/台大怎處理 大家都在看


2016-12-15 02:35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授(台北市)

就在此刻,全國各大學中有不少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們,因為學術不端,包括:論文一稿多投、內容抄襲、圖片造假、數據捏造等事件,受到大學、科技部與教育部等懲罰、停權,甚至解聘而丟掉工作。這套學術制度的維護,要靠學術社群高度的自我規範與自重。身為台灣指標大學的台大與台大校長,自應有更高的道德標準,才能成為全國表率,才不愧全體納稅人之所託。
前部長蔣偉寧在論文案發後幾天內快速辭職下台,以示負責。可是台大楊校長不但多次可以在重要期刊上掛名,名利雙收,案發之後不但將責任往他人身上推卸,更發出今後台大研究生必須上「學術倫理課」才能進研究室的規定。若按這個標準,那麼楊泮池與所有的台大教授誰來給他們上研究倫理課程
科技部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中提到,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包括「研究上的不當行為…,即造假、變造、抄襲、研究成果重複發表或未適當引註、以違法或不當手段影響論文審查、不當作者列名等。」另外,台灣大學教師倫理守則第三章有關學術倫理研究態度與責任)也指出:一、教師應秉持追求卓越的精神從事研究工作(敬業原則);二、教師應秉持嚴謹的態度處理研究資料與結果(嚴謹原則);三、教師應秉持誠信的態度發表著作(誠信原則);四、教師應秉持公正態度參與或接受學術審查(公正原則)。
可見這是一套上下皆須遵守的原則,沒有人可以例外,那怕是台大校長!
換言之,沒有誠信,談何科學及學術研究?相對於先進國家,台灣懲罰學術不端刑罰太輕,在名利重賞之下,許多人敢鋌而走險,尤其最近發生在論文量產大戶,如生物醫學等領域。
當務之急是否可以仿效美國衛生與福利部所屬的「研究誠信辦公室」(ORI),針對科學研究的政策方針、規章制度與學術研究的專業慣例等,建立科學研究職業道德教育,和樹立學術風氣的重要指南。遇有學術不端,不但可以向其舉報,只要查出不端行為,就可祭出處罰,包括:不能再接受政府補資助、不得在政府相關部門任職、繳回研究經費,甚至遭到大學與研究機構撤職等處分。
作為頂尖大學與台灣學術龍頭的台灣大學,絕不容許於論文造假事件有所姑息,維護學術環境不受「學術政治」與「關說文化」所左右。台大人針對此挑戰,究竟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全台學術圈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