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需重整旗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571/web/ 

◆  聯合報社論/漁船被押,政府哪個部會能交涉放人?
◆  聯合報黑白集/國家幫你配對?
◆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需重整旗鼓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需重整旗鼓


2024-07-04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在今年APEC貿易部長會議中向全體成員表示,期盼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處理不公平競爭措施。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年來台灣區域經濟整合處處碰壁。隨著邦交中斷,我國與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也隨之終止;與巴拿馬在斷交後 FTA 雖持續,但只侷限在關稅減讓部分,其他功能幾乎全面停擺。如何突圍?政府應有更務實的作法。

我國在民國一○二年(2013年)與紐西蘭及新加坡兩個非邦交國簽署 FTA,在全球經貿環境劇變,許多規定需與時俱進下,台灣全力推動建構 FTA 2.0 升級版,但此兩國反應冷淡;反觀中國大陸與紐西蘭及新加坡均已完成 FTA 升級版。

中國大陸的干預,是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無法開疆闢土,守成更是不易的原因。中國大陸不但阻礙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也以台灣禁止大陸產品進口形成貿易壁壘為理由,逐步廢除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目前已約有四分之三的早期收穫出口喪失關稅優惠,ECFA 已經是名存實亡

由於既有 FTA 效益不斷受到侵蝕,台灣目前 FTA 的涵蓋率,即出口產品享受 FTA 優惠關稅的比例已經低於10%,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對出口影響不小。

台灣拓展新的 FTA 也困難重重,例如中國大陸全力阻止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多次以主權因素,否定台灣的資格。最近中國大陸總理李強訪問 CPTPP 成員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馬來西亞,除了爭取這些國家支持大陸加入 CPTPP 外,也必然會要求這些國家不要支持台灣。CPTPP 今年將在加拿大召開執委會,會討論中國大陸及台灣申請案,對台灣將是一大考驗。

面對中國大陸排山倒海,全面性圍堵下,台灣必須尋求突圍。現階段仍應以加入 CPTPP 為首要優先,但應擺脫過去與大陸相互否定,指責對方不夠加入資格的格局;而應改變策略,以台灣可以對 CPTPP 的貢獻為出發點。台灣由於經濟規模有限,對於 CPTPP 成員吸引力不在於市場開放,而是強調產業優勢,強化對區域供應鏈整合的貢獻。CPTPP 第22章雖規定應強化供應鏈發展,以整合生產、促進貿易及降低成本,但迄今並沒有具體的措施。

與 CPTPP 成員相比,台灣製造業實力屬於前段班,半導體相關產業更是各國爭相拉攏合作的對象。台灣應主動倡議推動供應鏈韌性工程,推動區域內的產業合作,使 CPTPP 成員可以強化其製造業實力,降低風險以確保經濟安全。

申入 CPTPP 是一長期奮戰,台灣在短期應以「堆積木」的方式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台灣主張堆積木的方式為時以久,但未來應改弦易轍,採取新的推動模式。首先應配合國際脈動,推動建立功能性的協議,例如關鍵礦物,以及綠色能源,均是可以切入的領域。台灣缺乏天然資源,但可由創造天然資源附加價值、完善供應鏈的角度,爭取與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合作。

台灣應由過去「資源共同分享」的角度,轉為「產業共榮發展」的方式。例如經濟部所倡議的「境內關外」,以及「境外關內」的國際布局策略,也應納入台灣「堆積木」方式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重點,但應有更細緻的做法。

目前「境外關內」是帶領台灣製造園區走向世界,在他國打造海外工業區,但仍是以由台灣產業利基為出發點的供給導向。而未來應結合當地國的資源,配合其產業發展的需求導向,才能提升他國合作意願,最終使台灣雖無 FTA 之實名,卻可享有「境外關內」的實質優惠。

至於「境內關外」,主要以吸引外資的方式,使世界走進台灣台灣也應跳脫過去框架,提供外資更優惠待遇,排除各式障礙,並使外資確實能享有「境內關外」的待遇,才有可能奏效。

總之,在全面性 FTA 不可能一步到位下,政府應循序漸進,以多元化途徑,盡力完善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的拼圖。














聯合報黑白集/國家幫你配對?


2024-07-04 00:1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少子化女問題嚴重,行政院長卓榮泰提議戶政單位,可透過資料勾稽給相關單位介紹獎勵生育政策,引發在野立委一片譁然。記者林伯東/攝影


卓榮泰在戶政日致詞,說戶政單位可以勾稽未婚青年、或結婚多年仍未生子者資料,讓相關單位為他們介紹獎勵政策,解決少子化問題。此話一出,馬上挨批這是政府在「濫用個資」。更令人驚愕的是,堂堂行政院長,卻發表如此枝微末節而言不及義的看法,格局何在?

卓榮泰事後辯稱,他只是希望戶政制度更有效地協助人口規畫,把宣導和獎勵做得更精準,但不會踰越現有工作內容。問題是,不婚及少子化這類「國安層級」的議題閣揆卻要底層戶政單位負起責任,是高估國家機器功能,還是太簡化問題的根本?卓揆難道以為,國家幫未婚男女配對,並撒錢勸大家生子,即可解決不婚及少子化問題?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台灣還有廿一萬名新生兒,十五萬對新人結婚但到去年,新生兒只剩十三萬人,結婚僅剩十二.五萬對其中原因,從年輕世代低薪養不起、不願受婚姻束縛、對幸福感的想像大不如前等,各有不同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更重要的是,台灣變成「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年輕世代要去當兵,誰又願意自己的子女降生在動亂年代?

卓榮泰既然知道不婚不生是「國安問題」,卻不在國安層次尋找答案,而把責任下放到戶政單位,他能找到正解嗎?也難怪,戶政人員大嘆:「最好我知道誰家該生小孩。」














聯合報社論/漁船被押,政府哪個部會能交涉放人?


2024-07-04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澎湖籍漁船「大進滿八十八號」(左)2日晚間遭陸海警船帶回,目前船扣留在福建泉州圍頭港內。圖/讀者提供
季青漫畫


澎湖籍漁船「大進滿八十八號」二日晚間在金門東北角海域捕撈小管時,突遭大陸海警船登船檢查,隨後被強行帶回晉江圍頭港。海巡署接獲報案後,曾派三艘海巡艇馳援,但遭大陸七艘海警船包圍阻攔,只能眼睜睜看著我漁船被帶走。據解,目前為大陸「伏季休漁」季,而該船被登檢的位置距離福建晉江僅十一.二浬,恐已「越界」,並違反大陸休漁規定。

儘管報導稱「大」船是在金門東北海域捕魚,但檢視地圖,其地點正是在晉江的圍頭灣海域。當時現場有數十艘漁船在此作業,但大陸正值休漁,可見都是台灣漁船前來捕魚。至於陸方為何只帶走「大進滿」,原因之一,應是該船已實質踰越十二浬的領海界線;原因之二,陸方意圖「殺一儆百」,警告所有台灣漁船要尊重其「伏季休漁」之規定;原因之三,旨在回敬賴清德的「新兩國論」,以及稍早福建漁船在金門遭追捕翻覆二死懸而未解的事件。

此次事發之後,賴政府的處理可謂荒腔走板。海巡署第一時間救援不成,只稱後續的交涉將由陸委會和漁業署透過兩岸管道與對岸交涉放人,海巡署並呼籲對岸「不要用政治因素處理」。海巡署自己政治化,卻要求別人不要政治化,如何解決問題?尤其,陸委會近期對陸強硬談話、對內警告人民,刻意提升赴陸旅遊警示,與海基會希望促成兩岸交流的善意背道而馳,如此立場,對岸會接受其交涉嗎?

再看漁業署的態度。漁業署長張致盛在立院答覆立委質詢,稱該海域平日就是澎湖漁船的作業海域,兩岸之間的重疊海域本來就是「兩岸漁民共同作業的區域」。這話說得臉不紅氣不喘,如果兩岸是在和平年代,或許還說得通;但如今賴清德把兩岸關係搞成僵峙之局,張致盛卻還在大剌剌談「共同作業海域」,這是失聰還是失明?更何況,大陸漁船正奉命「休漁」,台灣漁船如果趁此跑到對方家門口打撈,就應該趕快釐清真相和責任。

中國大陸的伏季休漁政策已實施近卅年,範圍遍及黃海、東海及北緯十二度以北的南海,全國十二萬艘漁船皆返港不再捕魚,各區時間不等。這次福建發布的休漁令,規定五月一日起的三個月為休漁季,中外船隻皆須遵守。休漁目的,在讓各種海洋漁類有休養生息的機會,也是促使海洋生態永續繁衍的人道作法。試想,如果換成是台灣正在休漁,對岸漁船卻跑到我們家門口撈捕,台灣人能善罷干休嗎?過去,陸方無論是基於民族感情或統戰需要,對台灣漁船休漁季的捕撈行徑抱持容忍;但當兩岸關係鬧到不可開交,每天彼此噴發的都是仇恨語言,「大進滿」號如果闖入對方領海,被逮到機會還不以牙還牙嗎?

五二○以來,賴政府上上下下好發宏論,都聲稱是為了國家「尊嚴」。但他們的尊嚴,換來的卻是人民的壓力和痛苦;他們逞一時之快,卻暗藏著全民兵燹之災凶險。如今,漁民有難,海巡署的快艇解救不了;當漁船被押解回對岸,甚至連什麼部會有能力交涉救援都成疑問。

以賴總統的「新兩國論」基調,他應該派外交部長林佳龍出馬交涉,但這恐怕只會使事態加速惡化。先前處理陸船金門翻覆事件不力的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曾說大陸海警登檢「可以不配合」;但面對這次的情勢,她還要強詞奪理嗎?國安人士說,這次事件確實「違反中國伏季休漁規定」;若賴政府確曾向漁民發布過警示,為何仍坐視那麼多船在那裡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