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讓航空業助攻台灣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北流、北藝留爛攤,柯文哲居功又諉過
◆  聯合報黑白集/大器很難嗎?
◆  經濟日報社論/讓航空業助攻台灣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讓航空業助攻台灣經濟


2023-07-22 00:18  經濟日報/ 社論
現在台灣航空業火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6月出口已連十個月負成長,且衰退速度遠高於財政部預估,讓今年經濟成長率不要說保2,連保1.5都看似困難重重。在台灣經濟一片低迷之中,航空業是少數特例,剛公布的6月營收,國內四家上市櫃公司-華航(2610)、長榮航、虎航、星宇皆創下史上最好營收紀錄航空業的大旺季是在78月暑假。在大旺季之前就衝出史上最高營收,那暑假期間火紅營收可想而知。

弔詭的是,台灣航空業的業績愈旺,台灣經濟成長率是愈是拉不起來。台灣長期以來是旅遊業貿易赤字國。疫情前的民國一O八年(2019年),我國國外觀光支出205億元,觀光收入只有144億元,有61億元的國際旅遊赤字。今年情況可能更惡化,民國一O八年(2019年)陸客占來台旅客人數的23%,到現在為止這塊來台觀光客主力,尚未出現。

現在台灣航空業火紅,就是載著台灣人去他國消費。這些在國外旅遊的人,不僅不會把錢花在國內,由於暑假機票、出國團費比疫情前貴三成以上,有出國旅遊計畫的人,也出現減少國內消費來存旅費情況因此出國的人數愈多,國內消費便愈低迷

從6月公布的企業營收,可明顯地看到國人消費轉變。國內連鎖餐飲、觀光飯店等企業營收多是呈現月減,這些企業的營收高峰大多是出現在今年第1季,當時國人因為國門剛開放不久,對出國旅遊還較猶豫,國內旅遊、消費依舊是主流。第2季之後,航空業營收起飛,國旅相關企業盛況不再。

有人說,現在航空業的火旺,是短期的報復性出國潮,不會持續。我們卻不這樣認為。以歐洲為例,多數國家早在去年暑假之前就已經國境開放。今年是歐洲自由移動後的第二個暑假,經過一整年的調整,今年歐洲機場已經看不到去年行李箱亂堆如災難片,航空公司人手不足取消大量航班的亂象,但票價依舊比疫情前貴三成,並且旅客絡繹不絕。

業界許多專家也認為,明年台灣後疫情自由出國的第二個暑假,應該如同歐洲般繼續昂貴機票與龐大出遊人口。一如航空公司高層預測,在國人疫情三年沒有出國,各國機場與機隊也還面對人力短缺下,高漲的機票要安定下來,可能需要兩到三年。

國人瘋出國旅遊,抑制國內消費的情況,如果再維持兩到三年,這對台灣經濟成長是一個很不妙的事。雖然交通部喊出今年來台觀光客600萬人次的目標,希望以境外旅客來台觀光,抵銷國人跑到海外消費的 GDP 損失,然而誠實地說,台灣過去就一直是國際旅遊赤字國,加上現在陸客不來,期待外來遊客突破國內悶經濟的想法恐不實際。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今年5月台中市政府興高采烈宣布,虎航將開闢台中直飛名古屋包機航線。然後到了7月才說航空公司沒有申請包機。理由很簡單,雖然從台中往名古屋的預訂踴躍,但是從名古屋往台中的訂票卻冷清,航空公司成本考量後,取消此航線包機。

台中名古屋包機的取消,凸顯爭取國際觀光客來台的困難。但儘管困難,交通部依舊需要持續改善國內觀光環境,進行國際宣傳與促銷,按部就班地為減少國際旅遊貿易赤字而努力。另一方面,交通部也需要展現創意,抓住台灣航空業的新商機,讓龐大轉機人潮,也為台灣帶來消費商機

疫情期間北美與亞太多數航空公司因赤字而裁員減班,而華航與長榮航因為貨運業績大好,可以持續購買機隊培訓人才,現在以其豐沛的航班實力,大賺東南亞與北美之間的轉機財

目前桃園機場每天有近兩萬人次的轉機出入境,已經大幅超越疫情前水準。但這樣的人潮除了讓航空公司賺錢外,對台灣經濟助益並不大,因為旅客在機場待幾小時候就離開台灣。在全球重視觀光的國家中,不少都有中轉簽證制度讓轉機的國際旅客,就可以入境觀光72或96小時。交通部應該有突破性作法,以中轉簽證航空旺業轉機人潮落地消費於台灣的觀光業。












聯合報黑白集/大器很難嗎?


2023-07-22 04:46  聯合報/ 黑白集
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左)宣布將出席7月23日民黨全代會,破解「侯韓心結」傳聞。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明天將舉行全代會,推舉侯友宜為總統候選人。儘管黨內仍有雜音,但預料「換侯」已不成氣候。據傳韓國瑜原沒打算出席,經過勸說,韓辦宣布他將與「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坐在一起,共同下架民進黨。這當然是個好消息,但「侯友宜」三個字,似乎仍無法從他的嘴裡說出來。

藍營內部的整合好漫長,看得支持者都心焦,只有民進黨和民眾黨呵呵笑。侯韓其實已「同框」過一回,但兩人相敬如冰,椅子距離還被嘲「侯有移」。四年前,韓國瑜也在板橋體育館被提名選總統,侯友宜那天沒出席,也拒接新北競總主委。今天韓國瑜冷回敬,若依政壇的一貫評語,只是「剛好而已」。

但是,報老鼠冤,真的是「剛好」嗎?如果大器一點,會損失很大嗎?韓國瑜當年領教過侯友宜對他的冷淡,今天主客易位,如果他也學對方的冷眼,豈不是和對方一般見識?如果他大方擁抱對手,展現自己對大局召喚的熱情,應該會更受到尊敬吧!同時,也讓侯友宜有慚愧的機會。

大器真的很難嗎?這完全取決於當事者的心胸和眼界多寬大。盧秀燕早早宣布無參選意願,這是為藍營可能遭「市長落跑」的攻擊設想;她近日主動在台中幫侯友宜造勢,則是在黨士氣渙散時幫忙凝聚。這就是大器!

韓國瑜回歸後,郭台銘也該想想了。













聯合報社論/北流、北藝留爛攤,柯文哲居功又諉過


2023-07-22 04:49  聯合報/ 社論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外觀。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上月剛傳出二.三億元履約爭議賠償款未清台北市議會決定移送監院調查。現在,又傳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北流)有一.九億元工程款未結,每個月光是利息負擔即高達八十萬元。柯文哲對自己任內留下的爛攤倒是一派輕鬆,他向市長蔣萬安隔空喊話:「如果確定中央不付,就趕快自己出錢解決,否則就是繼續損失。」

柯文哲話說得義正詞嚴,但北流這筆一.九億元的工程款,早在去年四月及六月兩次經中央與地方協調,已確定由北市府負擔。當時柯文哲還在市長任上,為何自己不付掉,卻拖欠著把爛帳留給後人,這算什麼「責任政治」?柯文哲還說,不管是市府編預算或是中央給錢,都是國家的錢,市府趕快給廠商就好。問題是,預算必須一筆一筆編,地方無法花中央不給的錢;柯市府積欠的經費,蔣市府要拿什麼項下的預算去支付,能聽他瞎指揮嗎?

北流是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馬政府時代核定興建,經費為四十五億元,由文化部委託北市府代辦。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柯文哲出任台北市長後,北流經費因工程流標延宕而暴增,蔡政府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追加經費,同意增為六十億元。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北流開幕時,工程已整整延宕了十一年。

北流的興建充滿波折,柯文哲卻為此頗為自得,聲稱北流歷經十三位行政院長、十二位文化部長、三位台北市長才完工,是他解決了十七年來「歷任政府無法解決的難題」。柯文哲把所有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真是大言不慚;而他要求蔣萬安趕快把積欠工程款付掉,則是一副「與我無關」的推諉心態。兩者對比,多麼諷刺!事實上,這次積欠的工程款,是柯文哲下令先挪用北流南基地的經費去支應北基地,導致後來南基地的經費不足以支付,而中央也無意埋單。因此,柯文哲自動把爛帳留給蔣萬安了。

柯文哲當年一上任,就大打前朝的「五大弊案」,一副剛正威猛替天行道之姿。其中,除了大巨蛋、美河市、雙子星,還包括富邦的松菸文創和鴻海的三創園區,結果都無疾而終前朝弊案變成了柯氏笑話。尤其大巨蛋,被他一拖八年,市民的棒球熱情都涼掉了,至今還無法啟用。柯文哲萬萬沒料到,自己任內也留下了讓人指指點點的工程爛尾樓,卻頤指氣使地要求別人照單全收。雙標到這種地步,讓人大開眼界。

再看北藝中心的爭議。北藝中心因建築結構特殊,又碰上低價搶標營造商倒閉,延宕了七年才完工。由於建築經費由四十八億元飆升為六十八億元,設計監造單位要求追加支付數億元的技術服務費;經過七次調解,在柯文哲卸任前夕拍板定案。然而,台北市議員對於柯文哲在卸任前倉促做成決定,等於將議會當成「橡皮圖章」,感到難以接受。對蔣市府而言,若不接受這項調解,再進入仲裁程序的話,可能得承擔四.八八億元賠償每年高達兩千萬利息,負擔更重。

卸任半年多,柯文哲留給蔣萬安的市政爛攤,一件件開始現形。除了北流的一.九億,北藝的二.三億,還有去年舉辦「雙城論壇」的一○七萬元經費,因為違反市議會不得動支的決議,而形成呆帳。為此,柯文哲之妻陳佩琪還開嗆,要求市府「開張罰單來,我去繳」。市府的公務,被如此操作成「家務事」,簡直讓百姓看笑話。

回看柯文哲當年打大巨蛋的英勇,對比今天他留下的爛攤爛帳,他居功打弊威風,終究被自己諉過的習氣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