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志良/吃人一口,至少還人半口
◆ 陳亮恭/兩面夾擊的超高齡挑戰
楊志良/吃人一口,至少還人半口
2020-04-02 00:01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退休教授)
義大利已宣布全國封鎖防疫,進一步限縮國內經濟活動,除藥房外,其餘商店一律關閉,圖為米蘭一家藥房人員與顧客對話。 (美聯社資料照片)
吃人一口,還人一斗;還不了一斗,還一碗也是心意;如果連一碗都還不起,還半口總可以吧!這才是台灣人知恩圖報的人情義理。
台灣早年醫藥衛生落後,偏遠地區更是如此,許多西方國家具醫療背景的傳教士來台協助,加拿大、挪威、美國、義大利、瑞士等等,名單可以列出長長一串。民國79年(一九九○年),具有醫學專業、資歷及熱心社會福利的立委,組成跨黨派的厚生會與厚生基金會,每年辦理醫療奉獻獎。直到近年,獲獎者仍大多是早年來台的外籍人士,再加查考,其中竟然以義大利人最多。八位得獎義國人士中,最早的一位是民國41年(一九五二年)來台,最後一位於民國60年(一九七一)來台,至今也有半個世紀。他們在台灣最艱困的時期,在包括澎湖在內的偏遠地區設立醫療機構,出錢出力、盡心盡力,可說於台灣有大恩。
我因有特別的因緣,有機會與他們相處相知。民國79年(一九九○年),我擔任台大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現整併為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時任埔里基督教醫院行政副院長的成亮先生前來看我,認為教會醫院非常需要協助。那時全民健保尚未實施,這些神父、修士在偏遠地區行醫,艱苦付出,收入卻十分有限,需要從母國及在台募款。
當時基督教與天主教各自設有教會醫院協會,理事長分別為馬偕醫院的吳再成院長,及耕莘醫院的乳房外科醫師陸幼琴修女。在成亮兄的遊說下,二個教會醫院協會合併,由成亮兄擔任秘書長,邀我義務擔任顧問(好像後來再也沒有此職)。我們自行開車,拜訪每個教會醫院,提供醫院經營管理的意見,說明未來實施全民健保的願景及因應之道。
因此之故,我大概是全台灣教會醫院的「住院紀錄」保持人,因為除了馬偕及耕莘,教會醫院都不在台北,為了節省經費,我皆捨旅館而借住醫院的空床。我跟這些神職人員交往之中,發現相果然由心生,總覺得他們特別莊嚴動人。某次帶還在讀小學、常不受控的女兒一同前往拜訪,午餐十分簡便,但她看到修女們對病患如此無私的奉獻,竟然也正襟危坐起來。跟這些教會醫療人士交往,除心靈上獲得無上滿足外,還獲得神父、修士招待喝些紅酒(據說葡萄酒正是神父發明的),澎湖惠民醫院的何義士修士滿臉大鬍子,他的紅酒特別令我懷念。
如今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台灣曾受人無私的幫助,是時候有恩報恩了。遂擬發起集資一千一百萬,購買並贈送十萬個N95口罩給義大利醫療單位。當然,比起他們照顧台灣偏遠民眾超過半世紀的付出,這遠不及千百分之一,僅能算是略盡棉薄之力而已。行善本應不欲人知,但受疫情影響,大家多有財務困難,我只好高調拋磚引玉,捐出廿萬,算是還了大鬍子的一口紅酒。期盼各界雪中送炭, 若政府能夠共襄盛舉,自然更佳。此款將交由天主教靈醫會在國外購買口罩,逕送義大利靈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