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0日 星期五

台美國情不同 謹慎處理空中「入侵」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792/web/ 

◆  台美國情不同 謹慎處理空中「入侵」
◆  面對美中 藍綠須與時俱進
◆  發給教師防疫獎金
◆  學生脫罩沒規範 教育部不食人間煙火
◆  口罩鬆綁 防疫別鬆懈
◆  美元霸權鬆動 我應超前部署
◆  從隋棠事件看漸淡人情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台美國情不同 謹慎處理空中「入侵」


2023-02-10 01:45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美國海軍出動汽艇、水下無人機和戰艦打撈被擊毀落入海中的中國偵察氣球殘骸。 (美聯社)


美國總統國情咨文報告未提台灣,顯示台海兵凶戰危在拜登眼裡卻是個麻煩製造者,無法浮出檯面。

美國軍人在「中國氣球」入侵被擊毀後,在海上實施回收作業;按照他們的標準作業程序,將殘殼比照飛機失事作法送鑑定處理並完成調查報告。

元月底,美國就知道中國氣球入侵領空,數天後派出精銳戰機多架,用先進飛彈擊毀;全程採透明直播,用意對全世界做「美國偉大」的認知作戰。凡威脅到美國主權,下場就如同那顆氣球般被徹底的毀滅。

氣球被飛彈擊中後,有如「衛生紙」般飄落入海,還派船艦搜尋殘殼以證明這顆氣球是具有軍事偵察企圖的間諜氣球。這套危言聳聽的劇本,好像從台灣複製過去的,故意挑釁解放軍戰力不過像是張衛生紙。

這顆氣球若交給台灣製造,必定搭配革命戰法,有自毀裝置與反擊能力;當接收到飛彈攻擊訊息,不是釋放熱焰彈,就是干擾絲,不然就拋射蜂鳥式無人機,有如在空中布雷,配掛導彈直接攻擊來犯的威脅戰機。未來先進軍事用途的空飄氣球運用,或會採用一球偵蒐,並搭配另一球維護其安全。

農地養的鴨子在 Google 地圖衛星影像上看得一清二楚,何況軍事設施?用空飄氣球去當間諜衛星,只是彌補太空衛星偵蒐間隙,屬戰力的一個環點罷了;公開擊落之政治目的是要讓對方難堪,對內則是爭取人心,表示美國國力仍是很強大的。至於中共會採取何種行動報復?且靜觀之。

國軍與美軍處於不同國情,處理空中「入侵」得謹慎,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擊落很暢快,苦的卻是百姓,期盼兩岸融和以安天下之心。










面對美中 藍綠須與時俱進


2023-02-10 01:28  聯合報/ 金彥斌/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中國氣球4日飄到美國本土以後遭到擊落。(美聯社)


一顆來自中國大陸的氣球於美國境內迷航,鬧得輿論沸沸揚揚;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壓迫下,氣球終被美射下,拜登在國情咨文慷慨激昂說「如果中國威脅我們的主權,我們會採取行動保衛保護國家,我們也做到了!」獲得眾議員一齊起立鼓掌。拜登領銜主演一場好萊塢英雄片,卻拖了七天才暫時落幕,些許「落漆」英雄,兩國能否持續「鬥而不破」仍須關注。

在美、中鬥法之際,我外交部急著為美喊聲打氣,政府明知美中較勁,台灣應小心發話,謹慎應對,以維護自身利益;何況蔡總統最近才說願意與中對話與合作交流,政府卻在一旁敲邊鼓,出格作為極不可取!

而國民黨,繼去年在裴洛西訪台與中共圍台軍演後訪中,又在此次氣球事件後再度前往對岸。一如既往,民進黨批評是「朝共促統」,國民黨則稱其抹紅。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稱此行沒有政治目的,既然政策拍板權仍在民進黨手中,為何此時非去不可?

國民黨明知利弊與風險,卻認為自己能大剌剌地以「只談民生不談政治」前往,塑造兩岸關係破冰,非我不可的氣勢;但憑去年九合一勝選激起的小浪花,真能讓國民黨順利拿下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國民黨彷彿忘了,人民不滿民進黨,並非等同信任他們。

當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試圖走出有別於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模糊話術,提出「和平保台」、「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披羊皮遮蓋台獨狼皮,國民黨卻急於訪中但當前該黨內部兩岸論述分歧,若將與陸對話量能先轉為與人民對話,以民意為後盾,真實拿下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後,再與陸對話,或才是真正為民著想。

電影「教宗的承繼」,描述本篤十六世與接任的方濟各間對教會發展、信仰的解讀有所分歧及兩人情誼的建立,兩人分屬保守與改革兩端,對於社會與教會間需要改變,還是妥協有激烈論辯。最終,本篤十六世認為,領導眾人不是靠權力和才智,是像方濟各靠生活方式或度過人生方式,故他從自己改變起,將重擔卸下,放下起初對方濟各只是與社會妥協的片面認定,期望教會就像他的計步器,只要停止就會被提醒「keep going」,與時俱進。

國、民兩黨亦需要與時俱進,從自身改變做起,才能獲得人民支持,民進黨兩岸論述是在敗選後,企圖與人民「妥協」產生;國民黨仍有百年大黨「偶包」,深陷或懷舊於過去與陸友好的豐功偉業,忘卻自己在野身分,需要呼應民眾跟隨才有機會執政,進而改變兩岸敵意。

美、中競爭,台灣需要改變,才能在兩強中求生存,仰賴的是政治人物與上位者對人民真心的付出與愛護,國、民兩黨對黨意的堅持守護,終須考量台灣的現實處境,如同甫圓寂的星雲法師曾道:人間不能沒有愛心,有愛才有力量。












發給教師防疫獎金


2023-02-10 01:45  聯合報/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相隔八百多天後,室內口罩禁令終於要在廿日鬆綁了。不過,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等指定場所仍需配戴口罩、學生最關心的的校園口罩鬆綁延至三月六日。換言之,對於被被繼續「束縛」且感到「不自由」的族群還須忍耐!

因為學校屬於最多朝夕相處室內群聚團體,尤其是國小以下,只好延後上路。透過學校學務處、家長會與導師們確立管理口罩「共識」;我們希望在其間能找到「口罩鬆綁」後屬於學子們的「自主管理」,與來自學校與導師們給予必要的「制約」。至於第一線導師們,筆者建議政府給予中小學導師發給「防疫工作獎金」,讓導師們每日填寫學生疫情狀況,與協助解決染疫會診,以及癒後追蹤學生心理輔導!












學生脫罩沒規範 教育部不食人間煙火


2023-02-10 01:39  聯合報/ 池益堅/教育工作者(嘉義市)
室內口罩廿日起鬆綁,只剩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等指定場所強制佩戴。記者黃仲裕/攝影


防疫指揮中心宣布,將於二月廿日開始實施室內口罩解禁,但考量開學前歷經春節及寒假,且開學不久就有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四天連續假期,所以校園室內脫口罩要等到三月六日才會上路。

能在學生返校上課前有這樣的規畫,算是明確且考量完善,但有兩點卻頗令人納悶。首先,教育部表示口罩解禁後,擔心已快三年未見過同學師長面容的學生,脫下口罩後會有「面容焦慮症」,所以口罩解禁後,學校不得強制學生脫口罩,要尊重學生個人的意願。平心而論,教育部這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實在是過頭了!一來口罩解禁後,學生還願意戴口罩保護自己,教師額手稱慶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強制學生脫口罩;二來學生沒有想像中脆弱,更不是溫室裡花朵,況且平日教室用餐時,口罩也是拿下來的,實在無須如此呵護備至。

其次,二月廿日到三月六日這段過渡時間,倘若有學生執意要在教室內脫下口罩,學校應當採取何種立場?學校是教育單位,自然不會採取懲處手段制止不戴口罩學生,但如果只是一味規勸,甚至改為採取由學校主動提供口罩給不戴口罩者,絕對也違反教育本意,畢竟教育的目的仍是希望學生能自重自愛,因此如果有套遵循標準,相信學校在處理這類事件時,較不會引起質疑。

後疫情時代,室內口罩解禁是遲早的事,但看到主管教育的教育部,只擔心解禁後的「面容焦慮症」,卻不在意先行違規脫口罩防範,只能說教育部長官,離教育現場教師的距離,真的好遠好遠。












口罩鬆綁 防疫別鬆懈


2023-02-10 01:27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季青漫畫


第二階段口罩令將會放寬規定,除大眾捷運與特定場所外,二月二十日起室內可以不戴口罩。

集體脫口罩對疫情的影響,最關鍵的因素是感染率。感染率涵蓋確診與黑數兩部分,前者台灣已達四成,而後者指揮中心認為達兩到三成,恐怕有些高估。

黑數比例的算法,最科學是大規模血清調查,但目前闕如;其次就屬防疫險給付率,因為被保險者為了申請給付必須提出確診證明,而先前以此估算的黑數比例為確診率的三成七。防疫險雖已改制,幾個月來確診者的致死率並無明顯改變,可見黑數比例並未大幅增加,因此目前約為總人口的一成五,與確診率相加約為五成五

另一個影響口罩解禁效應的因素是病毒Rt值,在去年四月約二.四當時感染率幾乎是,而目前以每周下降兩成的速度來看,約為○.八,由此可推算出目前的群體免疫率約六成七,而扣除疫苗的保護力,也可算得感染率約五到六成

以先前文獻研究來看,全民戴口罩約可降低Rt值一半,因此,解禁後若大家都不戴口罩,Rt值會從○.八升到一.二,讓曲線再度上揚。從春節後曲線上揚可知,只是群聚增加,病毒的擴散空間就明顯提升,脫口罩當然也會造成一小波感染,直到感染率擴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再度下降。

歐美的確診率僅三成多,脫口罩後疫情沒有變化,就因黑數超多,總人口感染率比台灣目前還高。新加坡確診率跟台灣類似,南韓則是五成,但他們解禁口罩後,民眾配戴率仍高因此實際效應難以估計

以台灣民眾謹慎防疫的狀況來看,放寬口罩令後,自主配戴率應該也不低,因此疫情或許不會明顯上揚。然而,從未確診的人,若與新進感染者共處室內,且雙方都沒戴口罩,那麼感染的機會依然很大,切莫以為放鬆口罩令就代表不戴口罩也安全。至於已確診者,因為再感染率只有百分之五,影響不大。

官方口罩令鬆綁後,民間機構、公司行號,若擔心疫情再起,自行訂定比較嚴格的口罩規定,比如要求員工或訪客仍須戴口罩,是否違反政府命令,指揮中心予說明。從未感染者若不想被感染,在無法要求周遭的人戴口罩時,可以配戴比外科口罩防護力更高的口罩。施打 BA.5雙價疫苗也可提升一些輕症感染保護力

全民脫口罩若要不造成疫情上揚,Rt值必須降到○.六以下,此時感染率須比現在增加一成,也就是再有兩百多萬人感染。以每日感染人數來看,到了今年五、六月才能達成此數目,因此第三階段口罩令不宜過早施行。

鬆綁口罩令的用意改採民眾自主防疫視感染風險決定戴口罩與否,而非鼓勵大家脫口罩,否則疫情曲線一定會上揚。













美元霸權鬆動 我應超前部署


2023-02-10 01:42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世界金融貨幣經濟加速「去美元化」運動及拋售美債風潮。路透


甫進入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世界金融貨幣經濟加速「去美元化」運動及拋售美債風潮。

一月下旬各國主要央行競相搶購黃金,並調整本國官方儲備構成比,加大黃金占比,同時減少美元資產;不啻都正在豎直椅背,積極準備迎接「準金本位」到來。強勢美元弱化了,一周內國際黃金價格跳升十三%

美元自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取得世界儲備貨幣地位後,就無止境擴張壯大其霸權;無端操弄利率與匯率薅盡天下羊毛,遇有不從美帝侵奪的,就以軍事武力侵略破壞。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川普貿易戰、科技戰、經濟脫鉤及拜登聯手賡續的貨幣戰,大肆印鈔救市並行財政紓困大撒幣,造成美國高債務、高通膨、高利率及低成長。當美債陷入滯銷,欲維持美元強勢必反噬美企利潤,對國債負擔和金融市場構成「破產國家」風險。只要 Fed 將聯邦基準利率提高到六%,則到今年六月,聯邦債務必飆至卅五兆美元,為此每年支付利息成本,將達一點八兆美元;財政部僅剩的四千億、用於延遲債務違約支付現金到今年五月就可能殆盡,債信堪憂。

財政部一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各國央行、主權基金等機構連續第十個月拋售美債。自去年 Fed 加息以來,各國減持美債,全球央行拋售美債高達七,三六九億美元;其中前兩大—日本和中國,分別拋售二,四六四億和二,一○八億美債,即使是美債堅定擁護者日本,也跟隨中國將持倉水準降至十數年來新低。

去年下半年大規模買入美元交易熱已結束,如今做空美元,成為華爾街金融貨幣市場炙手可熱交易。

美元霸權始於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布列敦森林協議,美元取得儲備貨幣地位;其後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年)尼克森震撼,使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以「石油美元」取代黃金美元,繼續做全球官方儲備貨幣,並以「全球收支結算系統SWIFT獨占世界貿易投資的交易結算平台,全面掌控商品貨物交易與投資之資金流動

突破這機制的全面性霸權,中國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十月建置中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民國一六年(一七年)底俄羅斯建置金融資訊傳輸系統 SPFS 運作跨境支付系統;民國一八年(一九年)二月歐洲英法德 INSTEX 系統正式啟動。在俄烏衝突爆發後,中俄藉助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 BRI」體制全力推進去美元化,迄今已獲五十四個國家共推,不啻弱化美元霸權制裁實力

英國金融時報四日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激增的報告中指出:上次看到大量購買黃金水準,正標誌全世界貨幣體系已進入歷史轉捩點;例如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年),因歐洲央行從美國購買大量黃金,導致美元與黃金加速脫鉤,使布列敦森林體系消亡。

倘若全球央行開始發行數字貨幣,屆時勢必需要購買更多黃金充當央行數位貨幣發行儲備,將在全球經濟市場上建構和美元霸權平行的新世界經濟秩序;黃金在此新體制中將不可或缺,屆時「唯有黃金是金錢,其他一切都祇是信用」。

過去七十五年緊釘、掛鉤美元的新台幣,即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大挑戰;中央銀行及整個綠色執政團隊,必須及早嚴陣以對。












從隋棠事件看漸淡人情


2023-02-10 01:39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最近藝人隋棠和鄰居糾紛鬧上媒體,真相如何不得而知,外界也無權置喙,惟不禁感慨台灣社會漸漸失去了良善和人情味。

我住的老公寓,樓梯間牆壁斑駁脫落。過年前見鄰居提著油漆桶、架著梯子粉刷牆壁,我心裡對他豎起大拇指。沒想到隔天一看,牆壁只粉刷了靠近他家的那一半,而靠近對門鄰居那一半並沒有粉刷;粉刷過後,潔白光滑的牆壁和斑駁露出黑色水泥的牆面形成分明對比。每次經過看到,這牆壁不僅像黑白郎君,也像一條無法跨越人際線;不禁啞然失笑、感嘆現在社會冷漠自私,只管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去菜市場買菜時,看到市場不起眼的角落,一對老夫妻擺著不多、自己種的幾樣菜在賣。有位騎機車的女人過來,語氣不悅地責問,為何沒幫她把空心菜送到家裡?歐巴桑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她沒辦法爬樓梯,騎機車的女人卻動怒說「給我裝肖耶」後揚長而去。一旁的阿伯一邊幫我削著芋梗皮、一邊心疼地說:「她心臟不好無法爬樓梯啦,怎麼送菜?」心疼不捨之情表露無遺。

找回台灣良善價值和人情味,聯合報的退休力調查,有一項就是加強社會連結;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從敦親睦鄰開始,做個寬容而溫暖的人,社會才會更和諧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