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以和為賤?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163/web/

◆  漫畫/似曾相識
◆  教育部是「住海邊」嗎?
◆  兩岸的僵局 誰才該操心
◆  新九二共識 失對話機會
◆  交流妖魔化 冷戰常態化:兩岸回不去的惡意螺旋
◆  健康換外交?「豬吃人」的實境秀
◆  蘋果新品發表:當手表變成醫材時
◆  聯合筆記/以和為賤?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以和為賤?


2020-09-16 23:33  聯合報 /   林河名
國民黨代表團出席海峽論壇因「求和說」生變。圖為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右)與前總統馬英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原定派出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率團參加海峽論壇,因大陸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李紅一句「這個人是來求和」生變,國民黨得不到公開道歉,決定不以政黨形式參加。兩岸都說「以和為貴」,如今情勢異常凶險,問題恐在「以和為賤」。


國民黨日前宣布由王金平代表參加海峽論壇之後,傳出王金平已先見過蔡英文總統。總統府則澄清,蔡總統沒有約見王金平,是王主動請見,總統只是禮貌性接待前國會議長,沒有做任何指示或交代。儘管王金平也強調「蔡總統沒有要我幫她傳話」,卻難免引發外界揣測,更讓國民黨顯得尷尬。


然而,王金平能獲國民黨委派帶團,正因為他的本土化立場及推動兩岸和平的主張;尤其兩岸目前沒有官方交流,更需要有人扮演主動的角色。值此兩岸關係冰封、甚至惡化之際,也有賴關心兩岸和平發展的人士持續穿梭。因此,就算王金平被酸赴陸是「個人秀」,仍是尋求協調及折衝能量的極大化。


只是從台北市長柯文哲到王金平,凡是想方設法促進交流、降低衝突的人,都很容易被「抹紅」,「和陸」被簡化成「親中」,似乎「愛台灣」只能有「反中」一種方法。這種把謀求和平譏為「舔共」的心態,難道不是「以和為賤」?


相對於我方猶寄希望於兩岸和平交往,李紅「這個人是來求和」話語中展現的輕蔑,以及擺出的大國姿態,不也流露「以和為賤」的意味?儘管李後來改口,但已傷害王金平,更讓台灣人民反感,不利於兩岸未來的良性互動。正在調整兩岸政策的國民黨,也不可能唾面自乾,不顧人民觀感赴陸去冒險。


以和為貴語出論語學而篇,這裡的」,指的是在一定範圍內、或損或益、斟酌得中。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他還說,「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即先王傳下來的道理中,最美好的就在此,不論大事小事都依這個道理。但有子也說,「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意思是如果一意從容合節,而不以禮節制,也行不通。


可見,「以和為貴」的重點不在「求和」,而在「以禮節之」。這樣的觀點,放在兩岸關係上,尤其貼合。當兩岸互相敵視,「以和為賤」的民粹不免當道;如果以禮相待,不再動輒口出惡言、機艦不時侵擾,和平交流自然水到渠成







交流妖魔化 冷戰常態化:兩岸回不去的惡意螺旋


2020-09-16 23:46  聯合報 /   楊鎮浯/金門縣長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左)與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右)宣布,國民黨不以政黨形式參加第十二屆海峽論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關係是最複雜難解的雙邊關係之一。過去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雙方莫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珍惜得來不易的交流成果,但兩岸關係近日已有「交流妖魔化、冷戰常態化」的趨勢。有鑒於此,筆者特撰此文,希望能停止兩岸之間的惡意螺旋,讓兩岸交流回到正軌之上。


近期兩岸之間惡意螺旋不斷上升的原因很多,民進黨的選舉執政策略或中美對抗的大環境都是可能因素之一。但不論原因為何,筆者原以為這次的海峽論壇是兩岸終結惡意螺旋的最佳契機。


沒想到海峽論壇一波三折,先有台灣內部反對兩岸交流的強烈聲音,後有央視主播李紅的無端失言,導致今年海峽論壇被模糊了焦點,殊為可惜!


任何交流都不該被妖魔化。美蘇冷戰時期為確保兩國不要擦槍走火,尚在民國52年(一九六三年)六月廿日簽署《關於設立直接通訊線路備忘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美蘇熱線協議」,如今兩岸關係雖然偶有風雨,但遠不及當年冷戰時期的高度緊張,台灣內部不該視交流為妖魔鬼怪,放下成見的第一步必然是交流,而頻繁的交流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擦槍走火的可能。


兩岸之間的冷戰更不該常態化。不求戰也不怯戰是每個領導人該有的高度,過去兩岸間為維繫得來不易的交流成果,無不小心翼翼的處理彼此間的每一次互動。但這些年來,兩岸關係有一種向「戰狼」靠攏的錯誤氛圍,不論是台灣某些政治人物對中國的惡言相向,或是此次央視主播李紅的錯誤言論,本質上都是在給兩岸關係下絆子。幾年下來,彼此的絆子愈來愈多,交流機會愈來愈少,過去熱絡的兩岸互動逐漸失溫,這是任何一個過去曾為兩岸關係努力、為兩岸和平付出心血的人都不願看到的結果。


再看看陸委會的角色,該會做為大陸政策的制定與推動者,過去在推動小三通、兩岸通水、經貿宗教交流,努力扮演兩岸交流的「推手」,但近期卻「轉性」,不斷的「提醒」民眾兩岸交流的風險,諸如:建議民眾不要使用對岸的通訊軟體、強調赴陸經商求學的風險、防疫期間為難陸配與其子女返台、在陸生返台就讀議題上反反覆覆。甚至最近針對海峽論壇祭出三大禁令,禁止我國參與相關交流,都甚為弔詭。怎麼本應發揮「潤滑劑」功能,緩和兩岸情勢的陸委會,如今反倒成為加劇兩岸衝突的「催化劑」?


筆者生於金門、長於金門、服務於金門,最能直接感受到兩岸關係冷熱:兩岸關係不穩定,金門是戰爭的最前緣;兩岸關係穩定,金門是交流的第一線。近年來兩岸互動緊縮,我們特別有感。


去年八月陸方取消陸客赴台自由行,已衝擊金門觀光產業今年二月金馬小三通客運因疫情暫停後,經貿文教交流歸零,島內產業凋敝,金門鄉親雖能理解,願意共體時艱,但也期盼疫情趨緩後能榮景再現;詎料,卻換來當前愈趨頻繁的文武交鋒。就像國人不願台灣成為美中對抗下的犧牲品,金門更不願成為兩岸關係下的受害者。


筆者迫切希望兩岸關係能盡早回到正軌上,特別提醒兩岸政府當局,切莫將「交流妖魔化、冷戰常態化」,盡早重新展開互動與交流,否則兩岸的惡意螺旋恐怕真的回不去了








蘋果新品發表:當手表變成醫材時


2020-09-16 23:35  聯合報 /   廖建瑜/法官(台北市)
Apple Watch Series 6新增血氧偵測功能。 圖/蘋果提供


在果粉期盼下,蘋果公司秋季發表會推出全新智能手表,最大賣點在原本心電圖量測、心律監測功能上,新增血氧偵測功能


依我國醫療器材管理法規定,凡指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診斷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其設計及使用係以藥理、免疫、代謝或化學以外之方法作用於人體,而達成診斷、治療、緩解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均屬醫療器材而穿載裝置透過光學感應器搭配應用軟體,運用脈博檢測數據開發出檢測心房顫動算法,告知使用者監測結果心律是否正常,智能手表完全符合上開醫療器材之定義。但為何這些銷售亮點,在台灣遲遲未能開放,原因在當被歸類為醫療器材時會有種種限制。


首先是誰能銷售,醫療器材銷售者必須擁有相當知識告知消費者如何正確使用及不良反應如何處理,若非醫療器材商,除另有規定外,依法不得販售。所以一旦智能手表歸類為醫材,首當其衝銷售通路必須取得醫療器材商資格,未具資格者(包括一般人)銷售即可能觸法,可處三萬元以上至一百萬元以下之罰鍰;且醫療器材愈危險者,對於銷售途徑限制愈多。


而醫療器材對人體造成影響之風險程度,目前由低到高分為第一到第三等級管理依食藥署目前將智能手表預設為二級醫療器材,為中度危險。就網路等販售通路,屬訂購後以郵寄予消費者,消費者若有使用疑難,無法由廠商當面給予解說及操作示範,衛福部原則上並未同意網路等非實體店面之通路販售醫療器材,除非屬於正面表列的一級及部分二級醫療器材始可。因此,在衛福部未同意前,網路銷售亦在禁止之列。


再者,對於醫療器材標籤、說明書或包裝之限制,必須表明智能手表效能、用途或適應症及警告、注意事項、使用限制或預期可預見之副作用。此外,關於銷售廣告,亦必須採取刊播前,檢具廣告所有文字、圖畫或言詞,先向中央主管機關取得核准後,再向傳播業者提出核准文件始得播送。是以,當智能手表變成醫材,是否能取得最大銷售利益,實需仔細評估。


雖依食藥署回覆蘋果智能手表心電圖功能已通過審核,消費者對於此項功能仍應有正確理解,依照醫界權威雜誌新格蘭醫學期刊在去年十一月十四日所刊登由蘋果公司資助的研究顯示,在八個月招募四一九,二九七名參與者,關於使用蘋果智能手表檢測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ib),顯示異常有九百廿九人,最後被診斷有 AFib 有四○四人,也就是有五二五人實際是沒有 AFib,這樣的靈敏度應該被揭露,以免消費者過於擔心,並告知使用者智能手表此項功能真正意義是提醒身體可能之異狀而須就醫,並非最後確診,以避免使用者過於依賴或過度信任所衍生之醫療糾紛








健康換外交?「豬吃人」的實境秀


2020-09-16 23:37  聯合報 /   
王醒之/基隆市議員,
柯逸民/左下角工作室研究專員
政府決定進口美豬、美牛引起爭議。圖為屏東麟洛肉品市場豬隻。 記者劉學聖/攝影


在民主化、政黨輪替過程中,台灣民眾已發展出一定的智慧。人民對政黨人物雖有偏好,但普遍都認為政治人物換了位置就會換腦袋,朝野立場互換,政黨政治操作手法的轉變,人民大概都能分辨清楚。


特別是食安議題,社會大眾更展現出一種高度敏銳力,這是近年來從塑化劑事件、頂新事件、黑心食品、日本核食、美牛問題等,以人民健康受害為代價一步步累積學習來的。


但這次政府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程序,僅以農委會公告行政命令修正動物用藥標準,於明年一月實施,同時亦限定各界七日內對此命令提出意見。這樣的程序不必經過立法院,亦無須辦理公聽會;執政黨不僅以最快速取巧方式推動開放,更以此迴避民眾及在野黨的諸多質疑。


國際標準和市場自由竟成經濟壓迫的工具,未來台灣若坐上 FTA或 BTA 談判桌,我們的食安標準,在美國眼中,可能被認定成「不自由」、「不科學」的貿易障礙。換言之,未來跟在美豬尾巴後面的,或許還有基改玉米、美國稻米、日本核食…都準備叩關。


「健康換外交」永遠不會是等式,有人得利是基於有人犧牲。韓國「被貿易/被外交」後,美國農產品進口零關稅,結果美牛在韓國市占率大幅提高近三倍,本土韓牛反變成消費不起的奢侈品。跟老美「以農業進口換工業出口」,真的划算嗎?


回顧台灣產業轉型歷史,在產業升級口號下被交換掉的總是弱勢者,以「自由市場」為辭令的決策,其實永遠都不像他們所說的那般自由。


如果轉型(犧牲)是必須含淚接受的不得已,總要明明白白。執政者如果真的要說服人民同意,至少要先誠實承認是犧牲人民健康,用豬肉和軍購當敲門磚;真要進行交易,條件更要說清楚,而不是「美國國務次卿即將訪台」這種消息。


又若把反美豬說成是不愛國,紅帽子藍標籤到處送,或把「窮人論」打成是製造階級矛盾,那就更勝愚民政治,讓人心寒。民進黨政府應以更透明的決策、更細膩的對話回應民間異議及其他政治力量,而國民黨發動政治行動前,至少也應先為當年開放美牛道歉。不然大家只會看到藍綠眼中只有彼此,而沒有人民。


立法院開議在即,對人民而言,食安問題不是政治偏好,而是下一代健康的永續切身議題。眼下「豬吃人」似已勢在必行,執政黨該負起的歷史責任,對外除在美中較勁掀起的瘋狗浪尖上,台灣如何不被吞噬;更重要的是,面對國際政治現實複雜,如何將人民視為政治主體,而非受體,善用立院職權,對內發展出社會多元思辨共識的機制,那才會是真正的台灣意識








新九二共識 失對話機會


2020-09-16 23:48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國民黨本可在全代會通過的「九二共識」新意涵下,藉由海峽論壇展現兩岸治理能力及對話之政策優勢,但因央視記者「求和說」,而宣布不參與海峽論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因央視記者「求和說」,宣布不以政黨名義組團參與海峽論壇,本來可在「九二共識」新意涵下,藉由海峽論壇展現兩岸治理能力及對話之政策優勢,卻白白喪失機會。


國民黨自總統選舉及高雄市長罷韓、補選失利後,黨內青壯派與元老派圍繞九二共識爭論。儘管全代會最後通過提出立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看似青壯派向元老派政治妥協與退讓,回歸到傳統馬時期九二共識路線;然此九二共識新意涵實已遠離「一中」。


首先,國民黨版九二共識跳脫「一中原則」、「兩岸統一」意涵。黨的兩岸政策報告強調要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強調九二共識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強調「若不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就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官方互動。這顯示國民黨強調九二共識與中華民國連繫,但已無「兩岸統一意涵」。


其次,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固然回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與大陸當局主張相同;但國民黨將九二共識連結到中華民國,卻無將九二共識連結「一個中國」或「兩岸統一」;既反對「一國兩制」,卻無提出本身統一方案,這是淡化而非促進兩岸統一政策論述。馬英九執政時期提出「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但現在國民黨卻提出若不尊重中華民國,就沒有兩岸官方互動。


這種主張明顯不同於以往,是由「互不承認」主權轉向「承認主權」;且以「各表」不是「一中」、「兩岸統一」,作為九二共識的共識內容,將兩岸官方互動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的基礎與前提。相對於民進黨當局提出兩岸對話與談判條件,不應預設任何政治前提;國民黨反而提出「承認中華民國」是官方互動基礎。


最後,此次全代會中主張「一中同表」的前主席洪秀柱與一六○位黨代表,提出「護憲保台決議文」臨時提案,主要內容為中華民國之領土主權範圍,以憲法規定之固有疆域為準;為達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職志,反對任何破壞以三民主義建設中國全境之勢力,反對台獨、反對分裂國土主張、反對共產極權主義,堅拒外國勢力干預主權獨立。然此新提案並未獲通過,顯示國民黨似無經略與胸懷中國之志。


國民黨的兩岸新論述,形式上看來像「舊瓶裝舊酒」,然實質上卻是「舊瓶裝新酒」。國民黨提出中華民國憲法是穩定兩岸關係的磐石、兩岸官方協商互動須尊重中華民國存在事實、堅決反對意圖消滅中華民國的台灣獨立及「一國兩制」等八點論述。顯示九二共識內涵質變跳脫兩岸統一、一中理念。


此次國民黨本可在九二共識新內涵下,運用海峽論壇為實踐兩岸和平與對話場域,然卻過度拘泥泛政治化「求和說」、「王為民進黨信使說」,可謂失之毫釐,謬之千里,未能掌握啟動兩岸和平發展「蝴蝶效應」之鎖匙







兩岸的僵局 誰才該操心


2020-09-16 23:50  聯合報 /   吳榮鎮/大學副教授(屏縣鹽埔)
國民黨宣布不以政黨形式參加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圖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左)與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同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原擬組團赴大陸參加海峽論壇,不想首遭蔡政府警告與奚落,後又有中共央視記者輕蔑「這人是來求和的」,引發疑慮。國民黨中央評估後,決定取消組團前往。事後,黨主席江啟臣表示,這次與其勉強去海峽論壇,不如為下一次交流做好準備,只要兩岸秉持善意,交流機會仍存在。


為什麼當前兩岸關係相當緊張,幾近兵凶戰危,國民黨仍願意出頭與對岸交流呢?回顧民進黨執政以來,關閉兩岸任何官方交流管道,導致兩岸關係險惡。國民黨雖然在野,仍有強烈的使命感,為追求兩岸和平,謀求台灣人民的福祉而努力。但是,由於中共及民進黨彼此僵硬的定位,在野的國民黨要完成使命,就顯得相當吃力不討好。


其實,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已掌握國家所有資源,兩岸關係如何解凍,如何維護人民安全及福祉,蔡政府及民進黨應負完全責任,用不著國民黨身先士卒,勇於開展兩岸和平關係,卻落得民進黨的奚落。


現階段國民黨中央應重新思考,如何優先協助十四個執政縣市,同心合一,清廉勤政,提升縣市民眾對國民黨團隊的信任,才是要務。國民黨既無中央執政權,就要優先經營地方,好好磨練出一批年輕經營人才,扎實耕耘地方,擦亮品牌,提升執政品質。唯有如此,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才有堅實後盾,才有落實根基,才有重回中央執政機會。


海峽論壇是兩岸規模最大的民間交流活動,民國98年(二○○九年)開辦以來,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基調,除了政界,各領域團體都會派代表參加。不過,蔡政府執政後,就指稱海峽論壇是中共統戰台灣的手段。


現在,台灣的一切都是民進黨政府說了算。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就讓民進黨去操心吧,這樣選民才會覺醒。因為,把最近幾年來民進黨的媒體喉舌和綠委、綠官爺的言論,全部放在兩岸關係祭壇上檢視,人們就會覺醒:兩岸還需要交流嗎?恐怕,只有戰爭的夢魘








教育部是「住海邊」嗎?


2020-09-16 23:54  聯合報 /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教育部新修訂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引起基層譁然,認此二規定將造成教師動輒得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訂新規定除有特殊情形外,教師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管教措施」,令第一線教師譁然。這簡直比「何不食肉糜」更令人傻眼;每個人對「特殊情形」的解讀,會相同嗎?教育部知道現在學生在校情形嗎?去看看各級學校學生下課情形,再看此規定是如何荒謬可笑。


筆者分享下課曾看到的情形,讓教育部官員開開眼界:學生在教室走廊打球,一不小心球飛出去了,人也可能跟著飛出去,這可是在四、五樓發生的,老師看到能不管嗎?學生在女兒牆邊對著樓下丟東西,甚至吐痰,老師可視而不見嗎?幾個學生圍住一個學生,不管是在開玩笑或是霸凌,老師可以不制止嗎?


以上是筆者親眼所見。我們都希望還給學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下課時間;教師也不是吃飽撐著,下課時間還想管教學生,問題是學生的自制力和危機意識,都讓我們不能不管。


教育部這個新規定,讓人不禁要問是住海邊管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