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2017-08-27 02:42 聯合報  王健壯

學者25日發表連署聲明,呼籲高中國文課綱應拋開文白比之爭,不應淪為意識形態的工具。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杜建重/攝影



近卅年來,每逢教育部調整課綱,社會必然出現兩個對立陣營,雙方都把教育問題上綱為政治問題,這次高中國文課綱的文白之爭也是如此。
李登輝時期的八八課綱,以及陳水扁時期的九五暫綱與九八課綱,都被批評為涉及台獨意識與皇民史觀。馬英九時期的九九課綱、一○一課綱與一○四課綱,卻被抨擊有去台灣化之嫌。蔡英文政府正在研擬的一○八課綱,也被反對人士以文化台獨評之。
這次文白之爭的重點包括:其一,新課綱大幅降低國文的文言選文比例;其二,文言選文開放網路票選;其三,網路票選十篇中有六篇屬於台灣題材作品。
現行課綱中的文言選文,比例占百分之四十五到六十五左右,但新課綱卻可能將比例降為百分之卅,甚至更低。也就是說,新課綱的高中國文,其中文言選文可能最高廿篇,最少十篇;高中生每年祇要閱讀個位數的文言選文即可。
至於史上頭一遭網路票選出來的那六篇文言選文,之所以引發爭議,原因之一是,網路票選具有專業性與代表性嗎?之二是,票選文章都足夠經典到可列入課綱教材嗎?
以蔣渭水為例,他雖是台灣史上少數能喚起民智的政治與文化領袖,但他並非以文章見長而留名青史,他被票選的文章又是仿韓愈之作,仿擬之作,稱不上經典。再以黃叔璥「赤崁筆談:海船」為例,這篇文章瑣碎到不乏「出海一名、舵工一名、亞班一名」這樣的文字,與經典標準相距太遠。日人中村忠誠被票選之文,引用詩經之處比比皆是,要列名高中國文選文也實在有段距離。對陳肇興的「番社過年歌」,阮蔡文的「大甲婦」,當然也可以用同樣標準加以檢驗。
何況,現行高中國文中已有郁永河、連橫等人的選文,如果課綱委員能選出比他們更好的台灣古典文學作品,誰曰不宜?誰又會反對?可見,問題並不在於選文到底屬於「中國題材文言」或「台灣題材文言」,而在於其究竟是否屬於經典文言。
再談文白比例之爭。胡適當年雖是白話文運動的旗手,但他在白話取文言而代之後,卻曾多次寫文章表達他對中學教授文言文的意見,例如「課堂上沒有逐字逐句講解的必要」、「學生應該課前查字典,自己加句讀」等,可見,他從來不曾「以白話為絕對之是,以文言為絕對之非」。
更何況,與胡適同樣提倡白話運動的人,都有豐厚的古文素養。魯迅的白話文學長留青史,但若他不曾受古文薰陶,又怎能寫出「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這樣的舊體詩?張季鸞的大公報社評一言而動天下,但若他未曾瞭然於古文精髓,罵蔣介石時又怎能寫出「累累河邊之骨,淒淒夢裡之人,兵士殉生,將帥談愛,人生不平,至此極矣」這樣文白夾雜而交融的文字?
台灣高中生今日雖非魯迅、張季鸞,但焉知日後有人不是?多讀幾篇經典古文,其實與增進他們的語文能力關係不大,而與厚植他們的人文底蘊有關。可見,文白比例值得關心,但課綱委員是否以人文導向選文,以及中學老師如何改變教授文言的方法,更該關心。
至於,像巴夫洛夫反應那樣的逢課綱必鬥的制約性對抗,應該從此休矣,鬥了卅年,既鬥不出什麼新把戲,也鬥不出一個新規範,不累不煩嗎?難道台灣非要像狗咬尾巴那樣,永遠原地打轉?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