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民進黨立委豈可「以順為正」

.英國脫歐/全球化的不信任 下次在哪翻桌?
.沈富雄:年金改革 「 奪財之恨」下的假議題
.小英踏實外交 有「馬規蔡隨」影子
.空服員罷工/猜疑 賠償 華航災難開始?
.空服員罷工/極度過勞 醫護可以罷工嗎?
.大學全球化 喚回在地特色吧
.八仙悲劇一年 學到什麼?
.咖啡是最好的國民外交
.聯合筆記/民進黨立委豈可「以順為正」





聯合筆記/民進黨立委豈可「以順為正」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謝邦振

林全內閣上任一個月,備受批評。蔡英文出國前辦了一次黨內便當會,拜託派系代表,請黨籍立委少罵內閣官員,「一直罵他們,恐怕會罵到他們不敢做事」。內閣「被呵護」,立委「被閉嘴」,好嗎?
閉嘴不能保證內閣沒事,立委卻先背叛了自己的職務。背職就是背民。背職護官,寧有是理?
林全、內閣成員代表蔡英文政府,接受國會質詢與監督,正確的政策及適當的法案、預算,民進黨立委固然應當支持,但他們同時兼負制衡監督的角色,並為選區選民的利益發聲。政策偏失、損及選民利益時,不假詞色與官員論辯,乃至無情抨擊,才是立委本色。千萬別學國民黨立委,逢迎黨意演出太陽花學運,丟掉政權;淪為反對黨時,質詢又牛頭不對馬嘴,荒腔走板,疏離民意。
其實,在蔡英文「閉嘴令」下達之前,民進黨立委鄭寶清已獨步全黨,反對林全加稅籌措長照財源;之後,陳歐珀也跟進。林淑芬提就服法修正案,讓外勞不必期滿回國後再來台受僱,初審通過更為自己發聲,她聲淚俱下宣告「不會自殺」,凸顯爭取外勞利益擋仲介財路,干冒風險的勇氣。這些不但是個人風格表現,更為選民利益而爭,也證明政策不是鐵板一塊,不容置喙。
兩位民進黨立委反對長照稅收制,對林全是一個警訊,長照財源必須合乎民意,從長計議。而林淑芬的激情秀,無非藉聲援外勞自身受危,肯定新政府修法的作為。
立委個人演出,對新政府還有加分的效果。華航空服員大罷工剛結束,這期間,立委段宜康於關鍵時刻揭露華航上層的顢頇,借力給行政院,立刻改組前朝任命的高層人事,答應工會七點訴求平息風潮。段宜康適時臨門一腳,更加確認,民進黨是站在勞工的一邊。
華航空服員罷工成功,將是一種暗示與鼓舞,可以預見,接下來勞資問題將成流行,國營事業、交通事業都可能步武其後,而勞工要求恢復國定假日、周休二日修法,企業不願買帳,都是林全內閣不可迴避的問題。再如年金改革,無不與民息息相關,各種聲音,立委也不能不反映,叫他們如何噤聲?難道機會都讓給時代力量,或者讓國民黨立委一步一步學會反攻?
所以,要黨籍立委對內閣客氣,不過彼此弱化,實是溫柔的陷阱,無助於施政或問題解決。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民進黨立委乖乖聽話,還是恢復本色?

沈富雄:年金改革 「 奪財之恨」下的假議題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沈富雄/前立法委員(台北市)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23日首次開會,副總統陳建仁(右)坐鎮主持,以笑容化解戾氣。
 (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改革」就是「多繳、少領」,等同「奪財」。當今之世,「奪財」之恨恐有甚於殺父與奪妻,此恨雖非綿綿無盡期,卻重重在心頭。
「年金改革會議」的首次會議一如預期慘不忍睹,被改革者在火爆的嗆聲後,以退席收場,下次會議繼續討論「程序」與「倫理」,十分諷刺也註定不會有結果。
場外裡應外合的群眾宣稱「支持改革,反對亂改」,說得漂亮,結果是,舉了十個假議題來「亂」改革:
(一)政府沒有財政紀律:如果這個理由站得住腳,人民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繳稅,而且政府年花近四千億給退休公教人員才是沒有紀律的「首惡」。
(二)扭曲的數據與真相:數據再正確也無法美化醜陋的真相,因數目大到失控了。
(三)經營績效不佳:績效再好與十八兆潛藏債務相比,只是滄海之一栗。
(四)毀棄不溯及既往的理念:這是十項理由中唯一值得慎重思辨的,「信賴保護原則」的適用幅度會在過程中好好討論。
(五)選擇性針對公務人員:十三種現制均須改革,只是公保退撫與勞保相比,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受益人口累積同額的潛藏債務就顯得有針對性。
(六)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這個理由好笑!純粹是轉移目標,部分國人對歷任總統之厭惡,恨不得一毛也不給。
(七)中研院終身特聘制度:針對李遠哲而來,也算好笑。中研院已回應。
(八)司法官優遇制度:司法官退休制度是否過於優遇可檢討,就算不當也是小巫見大巫,此時提出只是轉移目標。
(九)改革責任豈能由被改革者完全承擔:歷年來錯誤政策的締造及執行者都應該鞭屍,財產充公,但這些人大部份是退休或過世的公務人員。
(十)砍軍公教退休所得,勞工所得會提高?明顯製造職業別對立,沒有人主張前者所省要轉移給勞工。勞工所得之高低純粹是勞資關係的調整,與政府預算無關。
十個理由九個荒唐,還大言不慚說什麼自己是國家棟梁?
註:有一點我百分之一百挺公教代表,以目前委員成員的結構,不能進行任何表決,也不會有共識。

英國脫歐/全球化的不信任 下次在哪翻桌?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陳長文/台北歐洲學校董事長(台北市)

鑒於二次世界大戰為歐洲乃至於世人帶來的毀滅性災難,一九五○年,法國外交部長舒曼發表了「舒曼宣言」,呼籲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和德國,把重要戰略物資如煤、鋼的生產力量聯合起來。希望從資源端的合作出發,從根本消除歐洲的戰爭禍因。
嗣後歐洲煤鋼組織成立,從此歐洲便一步一步地在「合」的方向上持續前進,漸漸形成今日涵蓋五億人口的歐盟,並且把全世界引領進一個無限的新可能:以和平共榮方式凝聚在一起的共同體。
然而英國脫歐公投,可說應了三國演義裡那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勢」。
當然,嚴格來說,英國脫歐,目前還只能說是「分」的「信號燈」,會不會成為一個朝向改變的「分水嶺」還有待觀察。
不論是看好還是看壞英國脫歐的世界大局,都必須深思英國脫歐,背後所潛藏的體系失靈,是一種「全球化的不信任」,這不信任,並不是英國特有的,從美國的占領華爾街、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美國的川普現象,都是對體系不信任的反噬。
這不信任的源頭有許多,一個相當關鍵的源頭,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已經侵蝕了既有體系運轉的正當性。
打個比喻,一千個人圍在一張大桌子邊。但其中的十個人擁有的資源,是其他九九○個人的總和。
這時,你是那九九○人中的一個,你會想繼續進行這一場賽局?還是乾脆翻桌?
過去,這場賽局大家雖不滿意但仍願意接受,一則是因為知道,翻桌後未必會改變分配的結構,卻可能先讓總籌碼減少,讓大家都分得更少。此外,那九九○中的許多人,擁有的資源,雖然比諸那十個人擁有的小得多,但卻可能仍是一個可以維持安家生活的資源,翻桌之後,重分配後的資源不一定會增加,卻可能連現有維持安家立命的資源都消失,這群人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是他們維持了不翻桌的局面。
然而,這幾十年貧富呈兩極化的發展,讓中產階級衰弱,更讓年輕世代失去了「流動的希望感」,認為不管再努力,都很難改變其資源弱勢的命運,而加重對既存體系的不滿,增加翻桌的可能性。
雖然,許多分析家認為脫歐是災難,但就算這是災難,如果世局照此情勢發展,貧富差距繼續擴大、政治部門繼續失能、恐怖主義威脅深化…憂、懼、怒的不信任浪潮,今天不發作在英國脫歐,明天也會在其他地方爆發。
長期以來,筆者一直認為,歐盟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成就,看到英國脫歐,確實感觸極深,但不管挺或反、樂觀或悲觀,至少這件全球大事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訊號,民主國家長期奉行的政治經濟體制,確實到了必須全盤檢驗、深度反思的關鍵時刻。

空服員罷工/猜疑 賠償 華航災難開始?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何玉熹/工

蕭思源/自由業(台北市)
這次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華航高層對空服員七項罷工訴求照單全收,表面上,華航空服員是大獲全勝,但是仔細深思,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甚至是全都是輸家的賭局。罷工是落幕了,但留下來的問題卻是更加棘手,有人憂心,這將會是華航災難的開始。
沒有人能夠具體算出,這場罷工,華航究竟損失了多少?除了班機幾是全面停飛的營收損失,後續還有很多旅客、旅行社不便與損失的求償,華航地勤與子公司人員也同樣有委屈與不平,醞釀也要罷工爭取同等待遇。
旅客對華航應變無方,責怪華航擺爛表現,枉顧旅客權益的怨怒之氣,將會持續一段時間。誰還相信華航會「以客為尊」?對華航、對華航空服員的形象已造成嚴重傷害。
華航傷的還不只這些,因為權益要靠自已爭取,華航員工相互比較,相互猜疑,誰都不願意當委屈求全的乖寶寶,各種抗爭勢必源源出現,華航原本看似和睦的企業文化蕩然,也將因此失去穩定的經營環境。華航員工若離心離德,只顧爭取權益,無心為公司營運打拚,華航高層也只能罷工訴求照單全收,華航日沒西山不是沒有可能。
何玉熹/工(苗栗市)
罷工辛苦委屈,我們全知,是無奈。但就事而論,哪有談判全盤接受?這叫做處置有魄力、有效率?忘了自己後面還有股東、全民。這種董事長,我來當比他更強。用別人的錢給自己造神,火種點燃,等著看會沒完沒了的。

空服員罷工/極度過勞 醫護可以罷工嗎?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林徹/醫學生(高雄市)

華航空服員罷工獲得很多民眾相挺,稱讚他們有勇於改變勞資狀況的決心;然而如果今天罷工場所在醫院,想必會有天壤之別的結果!
醫師及許多醫護人員也和空服員一樣,都過著「極度過勞」般的生活,不過,醫療從業人員連罷工的權利都沒有。我相信,假使今天這種狀況發生在某個醫院,不僅病人家屬不能諒解,甚至連政治人物都會公開譴責醫護人員罷工的行為。
空服員過勞,危及的是整個飛安;醫護人員過勞,同樣也攸關人命。對醫護人員而言,大家都想改變現在這種不平等待遇,但卻沒人能空出時間,來為自己的權益討公道,反而繼續將生命奉獻給急需救助的病患們!
新政府曾表示要進行轉型正義的決心,在未來空服員與資方的問題獲得解決時,也希望醫護極度過勞的問題能受到重視,盡速改善;也期望社會大眾能將心比心,體恤醫護辛勞;更希望未來能共創一個各個職業都得到合理待遇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