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經濟/興航案 由市場機制找回平衡

.聯合報社論..抓權如八爪章魚,施政卻像盲劍客
.聯合報黑白集.柯王體制還在當家
.經濟日報社論.興航案 由市場機制找回平衡









經濟/興航案 由市場機制找回平衡


2016-11-25 01:17 經濟日報  社論

復興航空公司無預警停飛,並宣布解散公司,讓各界錯愕不已。行政院林全院長起初表示,政府最大的目標是「希望興航維持正常運作,但因為政府接管沒有法源,因此必須另外思考其他替代方案」。乍聽之下,以為政府想要讓興航存續,維持其運作;若真是如此,就令人相當擔心。
還好事後的發展,是安排原航線由其他同業接手,並凍結其資產,確保利害關係人特別是受雇勞工的權益。這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我們對林院長勇於任事加以肯定。若事態的發展是想要維持一家經營困難、意圖結束的民間企業,刻意要它維持營運,那就會妨礙市場的有效運行,而且極可能會損害政府的威信。
復興航空在幾年前,原是國內最賺錢的航空公司,但因擴充太快、機師訓練不足、節約機件汰換過頭,連續出了兩次空難,導致客源大量流失;加上航空市場劇變、轉投資的廉價航空虧損連連,終於無力止血,選擇結束公司。這是一個商業競爭及商學院教材上的「優良」個案-大幅擴張而承受大量市場和安全風險下,遇到市場急遽轉變或安全出事時,極可能就會走上倒閉的命運。運氣較好的企業,有可能熬過低潮、尋求再生;運氣較差的企業,只有「願賭服輸」、拱手讓賢離開市場。
如果因為興航倒閉涉及不少旅客的不便,以及1,700位員工的工作,就要求政府要尋求各種方法,讓它繼續經營,這就是在違逆市場的基本原則,讓效率差的企業繼續耗用社會資源,特別是稀有且需特許的航線資源,來繼續扭曲市場原則,無效率地經營這家企業。
事實上,兩次空難後興航載客率下降了四成,已經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機位;若不讓其他航空公司取而代之,以較安全和穩健的方式來提供旅客安心的服務時,就等於是在強迫社會繼續浪費大量資源,而沒有選擇、無奈搭乘的旅客們則必須戰戰兢兢地承受其不安全的航線,行政院應該不會忍心如此對待無辜的國民吧?
復興航空員工有1,700人,乍看之下不少,但也非多到數萬人、足以影響失業率統計的程度。其暫時失業的員工不太可能產生大量的長期失業,因為他們都具有相當的專業水準,很快就會有擴張航線的境內外同業前來招攬,絕大多數員工很快就可以轉移到其他同業工作,不可能產生類似高速公路收費站收費員難以轉介的狀況。興航手上又有足夠的資產,足以支付原有員工的資遣費。
因此,政府該做的,就是監督該公司遵循公司和勞工相關法令,讓公司解散的過程完全符合規範,並針對發生狀況時在股市是否發生「內線交易」的真相加以徹查,有的話立即移送法辦,還給投資大眾一個公道。市場很快就會恢復均衡狀態,而且,我們相信它將會是一個更好的均衡,因為被其他更健全的航空公司接手之後,旅客往後就可以更安心地搭乘原有的航線。而在競爭減少之後,其他航空公司也會在穩健的經營下獲得更高的利潤,獲得應有的回報,這不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有效率市場嗎?
目前,外界對興航有許多嚴厲批評,他們也許都對,但除非立法院修改法規授權政府作為,否則政府就不宜隨著「民意」擺盪,干擾國家依法規、依市場機制正常運作。
因此,雖然很多狀況政府的確該「有所作為」,但在此,除了依法行政外,政府可以做的,大概就是督促興航和旅行社對受影響旅客做出最好的處置、對原航線公平地安排同業接手,讓市場盡速過渡到新的而且更好的均衡狀態。
新政府上台後遇到了不少爛攤子,民調快速滑落。但是,大可不必為了民調就影響思緒。為所應為、做對的事、不刻意討好,反而可以獲得人民的掌聲。

聯合/柯王體制還在當家


2016-11-25 01:17 聯合報  黑白集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左圖)、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一般民眾而言,「中華文化總會」這場權力傾軋大戲,未免太過深奧。只見,忽而那方陣營大軍壓境,忽而這派人馬製造流會,忽而又換那派人馬故意流會,誰曉得在搞什麼把戲?唯有一個場景,大家一看便明白:三度政黨輪替後,「柯王體制」依然還在舞台中央。
劉兆玄到底算不算「文化人」,配不配領導他當了六年會長的文總,是個來不及討論的問題。對手只不過連續出了幾招,他就宣告不支,辭職閃人了。儘管當過閣揆,骨子裡終究是個書生,挨不了幾個拳頭。
在他對立面的,除了以蔡英文總統為首的民進黨黨政人士和企業界,還有會內由王金平為領導的「造反派」。最有趣的是王金平,前一天他率十一名執委發表聯合聲明,振振有詞地要求劉兆玄先確認新會員名單,循例完成交接;後一天,這群人卻共同缺席文總執委會,造成流會。然後,柯建銘承認,是他打電話叫王金平別出席。
柯王二人組,就像變形金剛一樣。國民黨執政時,「王柯連體」是國會的常勝軍;現在民進黨執政,因此變形為「柯王體制」,仍然左右著朝野生態。
今年初政黨輪替後,蘇嘉全被拱上議長寶座,政壇形容:現在是「英派當道」,「王柯體制」將走入歷史。誰料,預言完全失準,十個月過去了,人們看到「哥倆好」還在那裡稱霸武林;只不過,現在換柯建銘發號施令。
政黨會輪替,但也有不輪替的,就是柯王體制

聯合/抓權如八爪章魚,施政卻像盲劍客


2016-11-25 01:17 聯合報  社論

漫畫 季青


民進黨政府剛在「中華文化總會」的戰場大獲全勝,但還來不及慶祝,隨即陷入了復興航空宣布停飛的黑洞,行政院的表現只能讓人搖頭嘆氣。前後二事對照,留給社會大眾鮮明的對比:權力欲望和行政能力完全不成正比,爭權攬權如同八爪章魚,施政作為卻像盲劍客。
放眼望去,台灣社會的紛紛擾擾,又豈止這兩樁?比方說,吵嚷多時的一例一休之爭,勞工的抗爭仍未止息;日本核虞食品是否解禁,公聽會尚未開完,不幸又遇上福島再次地震;同性婚姻的問題,黨內的歧見尚未解決,政院版也另有主張,卻有少數綠委不顧社會溝通要強行偷渡民法條文,引起偌大風波。這些紛擾,有的是出於輕率,有的是便宜行事,或許也有改革心切。問題在,其中有的違背了民進黨原來主張的價值,有的跳過了必要的民主程序,想要蠻幹,當然會引起反彈。
在「中華文化總會」的主導權之爭中,以勝負論英雄,顯然高下已判。執政者極盡稀釋、拉攏、分化之手段,必欲將文化總會納入自己麾下,隨即有政客、企業界、文化人接受招降納叛,逼得劉兆玄棄甲曳兵而去;此刻,蔡英文當然可以昂首高呼勝利。然而,仗恃權勢在每個角落把對手殺到寸草不留,就是蔡總統想要展示的勝利嗎?
民進黨不妨換個角度想想,這場勝利在民間留下的是什麼印象?民眾看這場爭奪戰,勢必有幾個質疑:一,操作蔡英文為首的六百多名新會員,去灌爆原來只有兩百多會員的文總,雖是致命狠招,但不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二,民進黨一向切割中華文化,劉世芳還以「扯鈴」和「書法」是中華文化為由要刪除僑委會預算,然則民進黨如此大陣仗去搶奪文總,又為了什麼文化?三,文化總會近年已轉型為民間社團,政府有必要以政黨輪替為由強以政治力量去染指、征服嗎?何況竟由蔡總統帶頭發動。四,黨政人士稱,拿下文化總會,是要以文化為橋梁作為兩岸溝通管道;然而,蔡總統放著「九二共識」的大道不走,卻侈言要用文總的小橋來打通兩岸經脈,豈不是天方夜譚?
無論如何,從總統府對奪取文總的用心之深,操作之急,對照近日行政院處理復興航空事件的茫無頭緒,徹底暴露了政府團隊的權力與能力顯不相稱。航空公司宣告停飛是一件嚴重的事,牽動的不只是旅客和員工權益,還可以引起金融機構及股票市場的連鎖效應;然而,政府部門對此事一問三不知,交通部更退避三舍,把責任全推給民航局。不僅如此,在隔日的處理,林全內閣的應對也顯得言不及義,顛三倒四,忽而說要改提「重整」,忽而說要政府「全面接手」,皆未能切中要害;發言人徐國勇甚至遭交通部打臉,說華航只接兩條航線,而非全面接手。這些現象都顯示,蔡政府雖然大權在握,卻不知道如何運用手中權力來平順行政,遑論解決國家社會的問題。
要問的是:一次政黨輪替,政府部門充其量更換了上層十分之一的政務官人事,其他的行政架構都維持不變;為何一次興航事件,就讓政府整個周轉失靈?粗略分析,原因大致有三:第一,蔡政府的執政特質,是不斷地把權力向上收攏,由總統一人對所有大政拍板定案,如此一來便大大壓抑了中層官員的專業判斷。第二,民進黨的政治特質,往往只問顏色而不問是非,這使得中下層官員乃至「非我族類」的政務官不敢表達主張。第三,沒有專業資訊及意見支撐的政治決策,當然就像盲劍客,只能對空亂砍。
蔡英文和她的團隊有一個迷思,以為執政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革。她錯了!一個執政團隊如果連什麼叫「穩健行政」都不知道,如果連給人民一個安定的生活與法治都做不到,卻不斷用改革為幌子四處攬權,那就太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