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拜習會後經貿新情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743/web/ 

◆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聽到街頭喇叭聲大作的民怨嗎?
◆  聯合報黑白集/蔡其昌不是林佳龍
◆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拜習會後經貿新情勢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拜習會後經貿新情勢


2022-11-17 03: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長期處於對抗的美中兩國,近日雙方領導人終於在G20峰會首次見面。路透



長期處於對抗的美中兩國,近日雙方領導人終於在 G20 峰會首次見面。美國期中選舉民主黨仍掌握參議院多數,眾議院只算是小輸,拜登總統自然意氣風發,盤算可藉與中國大陸對話,取得更主動地位,進而為連任鋪路。而在中共二十大後,已確立領導地位的習近平,也希望與美國開展新關係。

此次拜習會,雙方就台灣問題,再次了解彼此紅線,避免因誤解而產生衝突。見面總比不見好,可以降低擦槍走火機率,使兩岸不至於成為衝突引爆點。

美中並未觸及特定經貿議題,不過美國重申雙方經貿雖然高度競爭,但不希望走向對立衝突;但是若以目前雙方經貿政策之分歧,美中對抗將是綿延無期,對於台灣影響也會擴大。

未來美國勢必會增加對中國大陸的制裁措施,最終目的是生產與中國大陸脫鉤,將「中國製造」侷限在對美國沒有技術威脅,居於較低檔次的供應鏈。而在此過程當中,美國需要包括台灣等東亞國家實現和中國脫鉤,以維持美國技術優勢。美國最終目的是藉由抗中排中以「保美」,一旦東亞經營環境或企業優勢不再,則很容易被其他企業所取代。

習近平則開啟中國大陸重大變化,除了全面打破接班慣例,改變政治領導模式外;經濟也逐漸走向中央集權的大政府,更介入民間企業,擴大對民企監理,甚至直接介入董事會,形成「政左經不右」的新模式。

大陸未來為了突破美國防堵,會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合作,政府干預程度會增加。大陸將走向「國進民退」,國有企業角色增加,國有企業將與外國企業介接合作,並被賦予技術升級功能。另外中國大陸也強化對重點產業補貼扶植,以提升技術水準。例如最近德國總理蕭茲訪中,許多大企業隨行,不但承諾加碼在中國大陸投資,而且會強化與大陸國有企業合作的模式。未來國企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地位將日益加重,與市場經濟漸行漸遠。

中國大陸所採措施與美國格格不入,不少更是違反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此次拜習會美國重申中國大陸的非市場經濟行為,影響到美國利益。未來美國不但會逕行制裁中國大陸,也會要求其他國家跟進配合,可能引發更多經貿衝突。

美國雖然一方面指責中國政府主導違反國際經貿規範,但另一方面美國也強力主導產業發展。例如美國的「反通膨法」,即是以長期補貼及租稅減免協助國內產業發展,與國際規範不相容,引起許多國家質疑,歐盟甚至已準備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

對於政經全面傾向美國的台灣而言,對於美國違反國際規範的措施,台灣不但無法置喙,可能還須配合美國反制中國大陸非市場經濟行為,例如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即有類似設計。

台商過去在大陸多半是以來料加工再出口的營運模式,與國企互動有限,也很少有台商與大陸國企合作成功的例子。未來在中國大陸偏向國企的政策,台商空間更為有限;再加上大陸對環保要求提高,甚至重於經濟成長,均不利於台灣經營大陸市場,台商很有可能成為大陸這一波「騰籠換鳥」下的犧牲者。

綜合而言,面對美國以補貼及防堵措施,推動與中國大陸脫鉤;中國大陸利用國家力量推動技術升級的經貿政策,美中未來經貿隔閡會更深。

台灣必須考量在無力與大國進行補貼競賽下,如何能使產業根留台灣?在美國「排中保美」下,如何維持台灣技術優勢,並能達到「保台」的目標?在台灣成為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高風險區下,如何繼續招商引資?面對中國大陸集權式經貿政策,如何能繼續深耕大陸市場?台灣必須成功轉軌,才能因應上述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蔡其昌不是林佳龍


2022-11-17 01: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台中市長候選人蔡其昌一上場,就開打空汙議題。圖/翻攝自台中市選委會



台中市舉辦市長候選人公辦政見會。蔡其昌會後大表不滿,抱怨盧秀燕的發問大都針對前市長林佳龍而來,「我是蔡其昌,我不是林佳龍」,盧秀燕問錯對象,讓他無法暢所欲言。蔡其昌這麼不爽,顯示盧秀燕打到了要害。

蔡其昌自然不是林佳龍。但盧秀燕打的「政黨戰」,蔡其昌卻說他只要「單挑」;格局和議題不同結果便高下立判。台中市因為是藍營治理,過去四年受到中央冷眼和差別待遇,盧秀燕當然要從政黨角度切入,質問中火及老人健保補助等議題。蔡其昌對林佳龍留下的窟窿疏於準備,這能怪誰?

更糟的是,蔡其昌頻頻用「空汙」議題攻擊盧秀燕,鏢射出去,每次都插在自己身上。市民皆知,台中空汙的最大禍首是中火,而中火無解癥結則在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錯誤。台中空氣品質大不如前,禍首是蔡政府;蔡其昌卻想藉此歸咎盧秀燕執政不力,市民很難埋單。

蔡其昌說自己不是林佳龍,但林佳龍應該也有相同的怨嘆。林佳龍原有意角逐首都市長,卻硬被蔡英文發配到新北參選,他也會有「林佳龍不是陳時中」的感慨。說到底,林佳龍和蔡其昌都是蔡英文的代罪羔羊,一個被黨中央派到非志願的地區參選,一個要承擔蔡政府中央決策錯誤的遺害。

然而,民進黨卻沒人敢對國王新衣說真話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聽到街頭喇叭聲大作的民怨嗎?


2022-11-17 01: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余承翰攝影



閣揆蘇貞昌最近到台中為民進黨候選人輔選,車隊經過大里內新橋時,警方先在橋梁兩端道路進行交通管制,因管制時間過長引起民眾不滿。有外送員率先發難比出中指,車隊經過時,受阻的騎車及開車民眾同時狂按喇叭以示不滿。呼嘯而過的蘇貞昌,也許沒聽到那陣喇叭大作的狂響,但他應該看看那段影片,才會知道民間的怨怒到了什麼地步。

那些猛按喇叭的民眾,當時也許不確知是哪位高官的車隊把大家擋住。但正逢周日夜晚,許多人要趕著回家,無緣無故被擋在路上空等,無論擋道的大官是誰,民眾都會感到火大。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互不相識的民眾在路口向官員的車隊齊轟喇叭,表現出一股莫名共同憤怒。這點,對照綠營候選人在這次選舉中的支持度低落,即更有跡可循。

這些基層民眾喇叭轟鳴,基本上就是一種民怨宣洩。仔細分析,其中可能交雜了三種情緒:其一,是對蔡政府六年半施政的廣泛不滿,是一種總體印象式積怨;其二,是對當下官員濫用特權封路、不恤民情的抗議,要當場讓高官難堪;其三,是選舉期間集體情緒的醞釀,讓現場民眾更敢將這種平日受到壓抑的情緒直接發洩出來。

類似的場景,也發生在蔡總統身上。在蘇貞昌被叭的同一天,蔡英文第八度赴桃園為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鄭運鵬站台,誇稱桃園將成為台積電最新製程的「首選」地,蘇揆已宣布龍潭科技園區三期擴建計畫啟動云云。此時,舞台對面馬路人群中有人高呼「蔡英文下台!」引起一陣騷動。抗議者隨後迅速被警方驅離,但這種在造勢場合公開嗆聲舉動顯示基層民眾怨怒已積蓄多時

比起被對手陣營民眾嗆聲更不堪的是,蔡英文第五度到桃園為鄭運鵬造勢時,民進黨動員了大批綠營支持者出席。未料,還來不及等到蔡英文上台致詞,棚內群眾已經坐不住,紛紛掉頭離開,留下大片空蕩蕩的椅子。既然是綠營動員來的群眾,應該知道當晚重頭戲就是蔡英文的助講;誰料,他們竟對蔡總統毫無興趣,甚至連一點面子都不給。這樣的場景,即使被輔選的鄭運鵬不在意,輔選的蔡英文不覺得心虛嗎?

這次選舉,府院動員規模和強度前所未見。蔡英文八次為鄭運鵬造勢,十二次到新北為林佳龍造勢,到北市為陳時中輔選更是難以計數。但上周她為陳時中站台三次,竟使陳時中聲勢更下滑,真可謂越幫越忙。在過去,執政者不隨意出動府院高層為地方選舉站台,一則講究「黨政分際」,二則強調「公私分明」。如今,蔡政府不顧黨政分際頻繁為本黨同志助選,又屢屢徇私動用行政公務專機國家資源;民眾看在眼裡、氣在心裡,當然一有機會就公開宣洩了!

蘇揆車隊被民眾狂按喇叭抗議,和蔡英文遭遇民眾嗆聲及冷漠離席,都是一面面照妖鏡。它們反射的,是基層群眾按捺不住民怨,和對政府施政的諸多不滿;經過這場選舉的濃縮和提煉,而提前公開發作。以蘇貞昌之巧言善辯,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停下車來,向那些按喇叭的民眾說教一番,就像他在立法院疾言厲色教訓在野黨立委那樣。試想,人民辛苦選出來的首長和民代,在蘇揆眼中都視如路人,民眾除了親自嗆聲洩憤,還有其他方法足以表達憤怒嗎?

蔡總統和蘇貞昌越是勤於輔選,越是暴露自己身價貶值,也更容易在街頭撞見基層民眾的不滿。說穿了,民進黨選情沒有起色,不正是他們施政不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