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解讀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
◆ 【專家之眼】全動法爭議 是人民不信任政府
◆ 【專家之眼】為何福利國家比資本國家更具制度優越性?
◆ 【專家之眼】領了6,000元 存下來還給子孫吧!
【專家之眼】為何福利國家比資本國家更具制度優越性?
2023-03-01 07:38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主計總處預估在高通膨和全球經濟情勢疲弱,上班族薪資漲幅追不上通膨。本報資料照
鑑於國人對於福利國家有著嚴重誤解,這篇文章就來討論福利國家與資本國家的差別。這世界上的福利國家有好幾個,例如丹麥、荷蘭、芬蘭、瑞典,但因為作者在德國讀書,對德國有一點熟,所以,福利國家就以德國為例。至於不怎麼贊成社會福利,強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資本主義國家,就以夙負盛名的美國為例。那麼,哪一種制度對國家發展比較有利呢?徘徊不前的台灣該以誰為師呢?本文就從幾個角度來觀察和比較。
第一,誰較能促進社會流動?不看其他的社會福利,單看教育支出,德國學費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免費(外國人也是免費),而且品質不輸給美國名校。因此,只要有能力,每個人都可以讀大學,藉此向上流動;而美國學費卻是高得嚇人,不包含食宿、交通等,耶魯大學光是一年學雜費就要6萬2,250美元,公立大學也要2萬7,330美元。試問,有多少人讀得起?上不了大學,又如何向上流動?據統計,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全美有4,350萬大學生申請助學貸款,平均每人負債3萬7,574美元,其中很多人一輩子都還不清,又哪裡來的翻身呢!因此得出,社會福利促進了社會流動,資本國家則有礙社會流動。
第二,福利國家會拖垮財政嗎?兩者沒有必然關係。財政問題取決於稅制良莠以及預算的使用分配是否得當,而無關本身是否是福利國家。德國作為全世界第一個福利國家,從1883年開始算,實施一百多年了,再講一次,實施一百多年了,福利越來越好,不但沒被吃垮,甚至還有財政盈餘。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德國從民國一O一年(2012年)起,連續8年財政盈餘(若非疫情,應該還將盈餘下去),民國一O七年(2018年)甚至盈餘624億歐元(約2.184兆台幣),儘管德國的社會福利包山包海;相反的,福利不多的美國已經連續20年財政赤字了。就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來比較,美國財政赤字率為5.4%,而德國才2.6%。很明顯的,社會福利不會拖垮財政。
第三,社會福利是在養懶漢?為了鞏固階層,反對社會福利的人汙名化社會福利是在養懶漢,是在給國家扯後腿。那麼,我們就來看事實,讓數據說話。根據全球經濟指標(Trading Economics)的資料顯示,就勞動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來講,台灣的勞動參與率才59.17%(Jan/23),美國62.4%(Jan/23),而德國高達79.8%(Sep/22),福利最好的德國的勞動參與率反而遠遠高過非福利國家。
可見,社會福利不只不是在養懶漢,反而是促進就業。這當中是箇什麼道理呢?相信很多人一時都想不通。其實也不難,沒有錢,連出門都有困難,怎麼找工作?而政府給了失業者錢,失業者就能接受訓練,出門找工作,難道這不是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嗎?
第四,只有窮人才享受到福利嗎?對福利國家有疑慮的人都以為,福利只是在救濟窮人,而自己有工作,待遇很好,有車有房,根本不會用到,有這種想法就是被洗腦了。試想,有錢人就一定不會破產嗎?當然沒有這回事,雷曼兄弟不就破產了嗎?請了保鏢的有錢人就一定安全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是每一個國民都能受益於社會福利,而濟貧也不過是整體社會安全網的一小部分而已。正因為德國的社會福利做得很好,所以,德國的治安優良在世界來算名列前茅;發生在德國的槍聲、罷工、示威遊行,在全世界來看,也算少的。
第五,沒福利的國家的稅負就比較輕嗎?台灣不是福利國家,稅負就比較輕嗎?要比較才知道。儘管台灣政府自稱「簡政輕稅」,要騙誰呢?就以個人綜合所得稅來說,德國福利包山包海,稅率最高也就是45%;而美國37%,台灣卻高達40%,難道台灣的福利會比美國好嗎?其實,稅的高低沒有絕對意義,只要國民有被照顧到,稅高一點都沒有關係。然而,台灣的稅負並不輕,福利卻微乎其微,這不正說明了台灣政府的無恥嗎?
第六,有錢才能辦社會福利嗎?台灣沒有錢,所以台灣辦不起社會福利,這又是藉口。要不要辦社會福利,不取決於口袋深淺,而取決於政府要不要做,何況,現在的台灣也不窮。美國比德國有錢多了,就是不辦;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立陶宛的人均 GDP 只有2萬4,032美元(台灣則是3萬2,811美元),但其人民一年有28天帶薪假;12年免費義務教育;婦女自懷孕第三個月起有連續465天的假期;每個小孩從出生到18歲每個月有73.5歐元(約2,425元台幣)津貼、失業給付9個月,並得延長2個月…。
福利國家要能可持續有一個前提要件,那就是有一個誠實、守法、不被收買的文化土壤,否則,再好的制度都要崩潰,就像希臘一樣。
【專家之眼】全動法爭議 是人民不信任政府
2023-03-01 08:05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國防部近期預告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發動員學生上戰場的聯想。本報資料照片
國防部預告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起的爭議,表面上看,是對政府於平時可能干預新聞、言論自由,乃至於戰時把十六歲青少年捲入戰爭的疑慮,深層的看,是對民進黨政府的不信任。因此當務之急,應該是先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為宜。
對於平時可能干預新聞、言論自由原因,在於草案第二條與十五條,規定在平時的動員準備階段,政府即可要求主管機關「對出版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網際網路平台與應用服務提供者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調查、統計、編組及規劃」,第二項還提及,新聞機構須配合辦理前項調查及提供相關動員能量資料。
至於把青少年捲入戰爭的疑慮,是在第十六條對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事宜或身心障礙的安置規畫。再加上教育部2月13日召集地方教育主管人員開會,討論如何動員十六歲以上在學學生,參加戰時工作,要將學生名冊確實填入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系統列管運用。因此引發動員學生上戰場的聯想。
國防與教育兩部假日加班發新聞稿澄清,但其實沒有回答疑慮。國防部的解釋簡單說來,是指全動法早就有了,各國也有類似法規,只是做更完備修訂,而一些被批評的必要管制措施,僅適用於實施動員時期,不會影響或損及人民平時的自由與權益;教育部則說,現行民防法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也有相關規定,「因此,高中以上學校學生參與服勤計畫,並無參戰的疑慮」。
必要管制措施適用於實施動員時期,那平時的動員準備階段調查,算什麼呢?兩部看來主要在回答動員青年學生參加戰時工作問題。但戰事一起,台灣那麼小,恐怕沒有真正安全的後方。由俄烏戰爭飛彈無人機飛來飛去的情況可知,連民間住宅都可能被擊中,遑論軍事要地或後勤目標,只要學生在戰時被動員服勤,就有受傷甚至致死可能,外界更應批評草案在此淡化風險。
由於相關法條國外都有,國防部也是在舊基礎上修正,大家反應這麼大,主要是對於民進黨政府的不信任,而這是民進黨咎由自取。華人一向有信任政府領導傳統,陳水扁就算貪汙纏身,民國一O五年(2016年)時還是有民調指出接近一半的人認為他沒得到司法公平審判;要直到馬英九執政後期,才被民進黨狂帶風向,幾乎做什麼事都被嘲笑扭曲。現在蔡總統也進入後期階段,就算反對黨帶風向功力遠遜,人民經過 BNT、高端等多事洗禮,此次更多的是自發性懷疑政府,看家長與青年們怎麼評論此事就可略知一二。
還該指出的是,不知道台灣這兩年做了什麼,搞到安全環境急遽惡化?會這樣說是因為,民國一一O年(2021年)國慶蔡總統還僅把保家衛國責任限縮在國軍身上,那時應是認為外在威脅壓力不大,把備戰責任交給國軍就好,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風向丕變,國慶演講首次把保家衛國概念從國軍擴大到每個國民,稱「守土衛國」從來都不只是軍人的事,每位國民,都是國家的守護者。然後就開始延長役期、把本來是具文的動員規定變為必須實際執行,搞到家長憂慮有天小孩要上戰場。
目前想來,就是俄烏戰爭、美國對中共的競爭,把台灣變成是抗中第一線,蔡政府也欣然配合,而裴洛西訪台則是最靠近國慶演說的大事。未來有可能挑動兩岸烽火的,包括美國議長訪台,乃至於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主席可能選上總統等事。強國有何動作我們管不了,而人民如果懷疑政府,真正戰爭時不會團結抵抗外侮的,怎麼恢復人民信任,實在是蔡政府第一要務。至少請領導人以身作則,想主張台獨的,先把自家人請回台灣,一起準備接受教召動員吧!
【專家之眼】解讀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
2023-03-01 12:18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中共20屆二中全會28日在北京閉幕。(新華社)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亦就是被各界慣稱之中共二十屆二中,已於2月26日至28日於北京召開;會後立即對外發表公報,成為各方解讀未來中國大陸政治發展重要資訊來源。
依據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本次會議重要議程包括三項,首先就是聽取與討論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所作工作報告,其次就是完成人事安排程序,也就是審議預備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主席團,所推薦之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以及向第十四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之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最後第三項就是涉及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受到各方關注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針對前述三項議程,首先觀察習近平提出工作報告,顯然該項報告是在去年二十屆一中全會選出該屆中央政治局成員後初試啼聲成果。依據中共黨章,該項報告必須經過中央政治局先行審議通過,才能委託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向中央委員全體會議提報,因此當2月21日中央政治局集會決定在2月26日至28日召開二十屆二中全會時,必然亦審議通過該項工作報告,完成必要程序。
其次就人事安排來說,此項議程並不令人意外,透過中國共產黨先召開全權代表大會完成黨內高層人事安排後,隨後在新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時,完成黨政高層以及中央軍委人事安排同步程序,這是逐漸形成慣例之政治過程,算是顯現出中國大陸以黨領政與黨政運作之可預期性與穩定性。相關人事名單大體上外界都可以推估判定,只是尚未對外公開,等到兩會完成選舉與任命程序,自然就會正式浮出檯面。
最後就要談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吾人必須注意到公報中用辭用語其實相當謹慎;從公報強調以“習近平就《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草案)》向全會作了說明。全會同意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來看,中國共產黨在組織改革與體系安排上,顯然是透過綜合考量黨與政不同體系共同運作需求,並且重視中共中央與國務院所轄組織體系如何分工與協調作業。
但從只有將《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之用語觀察,吾人可以確信,二十屆二中全會已經完成該草案審議程序,所以才會在提交全國人大時將(草案)兩字拿掉。同時僅將部分內容按法定程序提交全國人大,顯然是在強調遵從黨政分際,有關中共中央所轄之黨內組織體系係由其完成審議定案,但若是要牽動到國務院所轄之政府組織體系,就必須透過立法審議程序,交由全國人大審議。由此足以證明,儘管中共政治文化是以黨領政,但是尊重人大職權謹守黨政權責分際,確實是可從此等用辭用語加以確認。
政治運作本來就是一場戲,但在舞臺上照著劇本走位,依據劇本表述臺辭,在政治程序上維持其章法,這是在鞏固政治運作之可預期性與穩定性。不過由於二十屆二中全會公報,並未對外公布將提交全國人大審議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具體內容,而全球許多政治觀察家早就認定中共有意改革其國家安全政策與業務單位之組織體系,因此未來必然要在兩會召開期間內,繼續追蹤掌握全國人大審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詳細資訊,這就相對上會增加很快就要登場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議程與會議決議可看性。
至於習近平在二十屆二中全會所提工作報告,其中具體內容為何?其實假若細讀公報曾經提到「全會充分肯定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然後再詳細闡述當前中國大陸所強調之各項重大施政重點,大體上也就會掌握到八九不離十程度。
但是從字裡行間中,確實是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對於當前世局,明顯是以極度嚴肅看待,並且將重大經濟挑戰視為當務之急,賡續深入解讀公報內容,亦可理解到北京高層在全球亂局中力求穩步發展之企圖心。隔著海峽觀察大陸政治發展情勢,嚴肅解讀中共政治文件,才能避免陷入自我編織之認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