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衝突升高 及早應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348/web/ 

◆  聯合報社論/馬克宏爭議言論背後,是戰略自主的堅持
◆  聯合報黑白集/認知戰高手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衝突升高 及早應對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衝突升高 及早應對


2023-04-14 00: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兩岸關係示意圖。(路透)


中國大陸商務部宣布對台灣禁止大陸進口的 2,455 項產品,發起貿易壁壘調查;伴隨大陸民航局宣布將在台灣北方劃設禁航區。此二事件時機敏感動機複雜兩岸緊張關係再次升溫。

中國大陸調查包括台灣對中國大陸所有禁止進口產品,範圍不但為歷年最廣,更觸及兩岸經貿的「深水區」。因為中國大陸一直把此部分視為兩岸經貿最大的「絆腳石」,主張台灣必須先全面解除歧視性措施,兩岸經貿關係才能深化

台灣回應則是基於國家安全理由,有必要禁止中國大陸部分產品進口,而基於情勢歷年來已有逐步放寬;迄今則禁止大陸 1,066 項農產品,1,394 項工業產品,合計共 2,455 項產品進口,約占所有進口項目五分之一

兩岸完成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進入貨品貿易談判,中國大陸多次主張台灣必須先解除對大陸的片面限制措施,雙方才能展開全面自由化談判;而台灣則以國家安全,以及對國內產業影響為理由,無意處理此問題。而後兩岸關係降溫,貨貿談判停止,此問題也一直延宕至今。

此次中國大陸再次觸及此敏感神經,對兩岸經貿再添變數。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禁止進口措施行之有年,過去陸方是透過官方管道要求台灣改善;而此次則是透過產業界發聲,要求政府進行調查,並不排除採取後續的行動。

然而目前兩岸思維還是停留在兩條平行線上。台灣官方回應已經大幅放寬限制,准許其他約占總產品五分之四,約 9,800 項產品進口,中方不宜將貿易議題複雜化及政治化,並呼籲應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平台解決。與中國大陸只訴求五分之一被禁止進口的產品,以及不透過 WTO 多邊機制處理兩岸問題,雙方立場可說是毫無交集

未來大陸可能會直接宣布調查結果,認為台灣的措施影響到中國大陸的經濟效益。台灣則會質疑中方程序草率欠缺透明性;而在台灣不進行調整的情況下,中國大陸可能會增加對台灣貿易限制。事實上,近年來在兩岸關係緊張下,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貿限制措施接踵而來,主要是集中在農產品,不過中方幾乎未觸及到兩岸關係的基石 ECFA 項目,大陸官方也多次聲明不會廢除 ECFA。

但在習近平確定續任後,大陸官方迄今沒有對 ECFA 表示支持意見,未來中方對台灣的貿易限制措施,不排除波及 ECFA 產品,使得兩岸經貿摩擦再次升高。

此次大規模調查,也顯示大陸經貿部門盤點過去中方所謂的「讓利措施是否合理。近年兩岸貿易更加失衡,已經連續兩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突破 1,000 億美元雖然順差主要來自零關稅資通訊產品。但中國大陸內部對此仍有意見;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龐大貿易逆差,台灣片面禁止進口措施是一主因,所以必須從源頭矯正,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另外由於兩岸目前均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申請新入會五個成員中,我方一直認為台灣是最符合 CPTPP 之高標準,也認為中國大陸目前距 CPTPP 門檻太遠。中方則多次反對台灣加入 CPTPP,今年7月 CPTPP 執委會,雙方均將爭取成立工作小組,取得加入的入場卷,預期會有激烈交鋒

中國大陸此時對台灣展開調查,除了涉及兩岸交鋒外,也可能藉機顯示台灣仍對中國大陸存有諸多歧視待遇;若未來雙方均有機會加入 CPTPP,台灣對中國大陸限制措施與 CPTPP 並不相容,形成台灣加入 CPTPP 另一變數。

總體而言,這次事件對未來兩岸緊張關係,不確定性增加,台灣如何降低中國大陸制裁衝擊鞏固產業競爭力,以及強化多元市場布局,是一大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認知戰高手


2023-04-14 00: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政府動輒對不利訊息套上「中共認知戰」,實則自己就是認知戰高手。 聯合報系資料照


網路成為大眾重要資訊來源,「帶風向」變得很重要。當然牛皮太離譜,可能當場翻車,例如馬英九在大陸搭高鐵,台灣智庫策略長王義川稱「中國高鐵沒有靠背」,反而貽笑大方。

但風向帶得高明,就不易一眼看穿。例如日媒報導,美國將派退將率廿五家軍火大廠來台商談合製武器,引發熱議。然而國防部解釋,此非兩國政府對話,而是民間國防產業論壇同一活動描述角度不同渲染力就大異其趣

又如中共軍演剛結束,又要在台灣外海設禁航區,乍聽令人反感,後來才知道並非解放軍又武嚇,而是對岸要發射衛星。其實陸方通知就提到航太活動,但消息傳出只說畫設禁航區,讓人神經緊繃;即使事情釐清,閱聽人對訊息已先入為主。

其實最成功的認知戰,莫過於蔡總統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畫等號,並塞進習近平嘴裡,無論中共如何澄清都沒效果。另一個著名例子,則是當年三一九槍擊案,邱義仁宣布子彈在總統身上」,不知激出多少悲憤的支持者;如果當時說「總統肚皮被子彈擦傷」,哪還有催票效果

蔡政府動輒對不利訊息套上「中共認知戰」,則自己就是認知戰高手。問題是,中共對台灣民眾進行認知戰,蔡政府也對台灣民眾打認知戰,鋪天蓋地話術,混淆不了對岸視聽,只糊弄了自己百姓。










聯合報社論/馬克宏爭議言論背後,是戰略自主堅持


2023-04-14 00: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法國總統馬克宏。路透


法國總統馬克宏九日在從中國大陸返回巴黎的專機上接受媒體訪問,他表示不應該做美國的附庸與追隨者,強調歐洲的戰略自主,並且避免被捲入美中因台灣而起的衝突中。

馬克宏過去的發言多次引發爭議,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他曾說北約正在「腦死」;去年也表示,在烏戰和談時,需要提供俄羅斯安全保證。但沒有一次比這次談話所引發的砲火更猛烈,他同時激怒了支持台灣的國家,以及擔心美國會因此不援助烏克蘭的歐洲國家,批評他的聲浪至今未歇

馬克宏訪陸時,陸方的接待超乎規格,而馬克宏也對他與習近平的談話很滿意,他認為已經影響了中國對俄羅斯的政策,塑造了對烏克蘭戰爭的共同立場。也許因為如此,他覺得也要對習在台灣的立場上體諒包容;更重要的是,他覺得歐洲不應該介入台海事務,這對歐洲是個陷阱妨礙了歐洲建立戰略自主,「歐洲人面臨的問題在於加速台灣危機對我們有利嗎沒有更糟的是歐洲人自認應該在這個議題上成為追隨者根據美國的節奏和中國的過度反應做調整」。

這當然招致了猛烈的反擊,中東歐國家質疑馬克宏不能代表歐洲,而歐洲應該團結與美國站在一起抗衡俄羅斯與中國;西歐國家批評馬克宏這次訪問是場公關災難,時機點也非常不好。尤其他的專機才剛剛離開中國大陸領空,東部戰區就宣布對台軍演三天;訪問內容發表時,正好配上軍演的新聞,只讓人覺得法國總統對北京妥協;他口口聲聲戰略自主,在烏戰爆發前還有點道理,但是現在歐洲完全依賴美國主導的北約對抗俄羅斯,還強調戰略自主就不合時宜了。

但馬克宏其實就是擔心戰爭的進展將會讓歐洲國家進退失據,所以他提醒歐洲人,戰略自主比以前更重要,而歐洲主要領導人都心知肚明,只是沒有人敢公開講出來。不能否認的現實是,烏克蘭的戰爭消耗太大,即使美國都沒有辦法支應,最新的機密文件顯示,烏克蘭的防空飛彈五月就會打光,雖然現在美國兩黨一致支持支援烏克蘭,可是到了夏天,美國躲不過舉債上限老問題如何裁減支出,勢必成為兩黨對決的焦點。由於烏克蘭並不是美國人民關心的問題,而援助的金額又非常龐大,很可能是優先被砍目標

馬克宏的話雖然不中聽,卻是事實,美國的好意與援助,終有減少和結束的一天,屆時歐洲有能力補上美國的缺口嗎?或者如果烏克蘭被逼上談判桌,歐洲的立場是什麼?更何況未來一年美國政局詭譎,川普雖然被起訴,反倒增長聲勢,看起來會取得共和黨提名,川普如果勝選,歐洲怎麼辦?

法國自認可以主導歐洲,不能不從整個歐洲的立場來考慮,而不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尤其美國現在實力不比從前,在歐洲要靠北約盟國,在亞洲也要靠日本、澳洲;而且就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樣,在中國大陸進犯台灣時,美國甚至希望能邀歐洲國家助拳。可是法國對「美國盟邦」這件事,是謹慎敏感的,而且點滴在心頭。民國一一【批評他的聲浪至今未歇】 拜登也玩弄認知戰、與論戰 須意外嗎?年(二○二一年),美英澳突然宣布 AUKUS 核潛艦合作,把法國傳統動力潛艦合約撕毀法國憤而召回駐美英澳三國大使;所以馬克宏說,法國是美國盟友,但不是奴隸附庸

馬克宏的談話,台灣聽起來當然刺耳,但這是他從國家利益戰略自主角度所得到的判斷,台灣可以反對,但是馬克宏所強調「戰略自主」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任何國家都不能仰賴美國的好意,法國如此,台灣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