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承泰/當蠟筆小新遇見佩佩豬
◆ 洪蘭/彈性應變 有心比有技術更有效
◆ 李清志/台北誕生新美術館
◆ 陳立恆/首善台北與世界宜居的幾步之遙
◆ 施振榮/發放「全民AI學習券」消除AI落差
薛承泰/當蠟筆小新遇見佩佩豬
2024-06-07 06:21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明年台灣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了」,在未來的二十年,許多校園將變成公園,少了年輕人,連群眾運動也將日薄西山!如果生育率不能止跌回升,台灣真的會走入「無後」的困境!或許這就是當前年輕人學習 AI 與生技的契機,努力成為活得最久的「最後世代」!
台灣現有四百萬老人,其中約半數仍可自力更生,許多在田園中工作,天未亮即巡田,日落後三五老友相聚,小酌人生況味。他們雖老卻仍是家庭的支柱,甚至還準備讓子女食啃存糧。他們雖不懂得城市中正流行「學老」,卻能把光陰刻在臉上,年年盼著好收成,更盼著能將作物賣個好價錢。
最可憐的是,另有近百萬老人需要被照顧,其中有些已臥床很難獨立生活,不論是在機構或是在家,老人失去了尊嚴,家人失去了自由。前面述及還在幹活的老人,最擔心的,就是有一天淪為了後者!
退休之後,不知餘生還多長?總想做些過去沒做過的事情,這不只是學習新事物,還可以開發潛能,就算是「學老」吧!於是,在過去的一年,我在鄉下當起園丁並改造廢棄的雞舍。園子並不大,應有四十坪吧,但是長滿了雜草並夾雜了不少的陳年廢棄物與垃圾;此外,還有一株波羅蜜,一株龍眼樹,以及一叢約二十枝的麻竹。過去是拿筆、打電腦,現在是拿鋤頭鐮刀、打牆砌磚。
當了三十幾年的老師,從未打過網球,更不用說是小白球,甚至未曾在台大校園慢跑過,主要的運動就是走路流點汗;當兵的兩年有過深層排汗的經驗,如今老了還能奔汗!然而,畢竟年紀不小了,園子中這些粗活只要做一個多小時就撐不住了,上下午各操一次,一周三到四天就是瓶頸了!
沒想到一年下來,困擾我超過半個世紀的類風濕關節炎,居然能大幅紓解,換來的是因使用過度造成了板機指,這就是在鄉下「學老」一年的收穫!至於園子,我的汗水始終擋不住雜草與竹子在雨露中成長的速度,只能做到「相看兩不厭」!
鄉下生活我只是個初學者,怎麼砍麻竹、砌磚牆、判斷波羅蜜是否成熟?都還在嘗試錯誤,至於其它生活技能,還差得遠!幸好有外孫女陪著,看著她長大才體會到弄孫之樂。記得她十個月時會叫爺爺,現在兩歲三個月可以背誦唐詩,看到白鷺鷥飛過,居然冒出一句「一行白鷺上青天」,看到鵝也會說「白毛浮綠水」。
當爸爸時,因為工作忙較沒時間去觀察子女的成長,也沒細想「如何當爸爸」,記憶中只有陪孩子看卡通,蠟筆小新、神奇寶貝、櫻桃小丸子、美少女戰士、哆啦A夢等,通常就是陪個十來分鐘。現在不同了,從孫女十五個月起全程陪著看「佩佩豬」(Peppa Pig),才發現她有許多對話是從動畫中學習來的。
幸好英國人很用心製作影集,不只是呈現生活中親子與同儕間的互動,還處處藏著知識,劇情平實而幽默。
子女當年看的卡通,有些是超現實與幻想,有些是詼諧搞笑;這和我第一次接觸的卡通,是屢在逆境中戰勝強敵的大力水手,已大不同!如今孫女的衣服玩具都印著佩佩豬,和她的父母在社會化的起步上,差異也很大。我常想:蠟筆小新與佩佩豬這兩個世代,如果沒有大力水手,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