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中國行 貿易角力戰開打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接線生宋楚瑜,能為蔡習接通兩岸斷線?
.聯合報黑白集/旅遊的便利與務實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中國行 貿易角力戰開打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中國行 貿易角力戰開打


2017-11-08 02:5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的亞洲行中,中國大陸是極重要的一站,各方預期朝鮮和貿易兩大問題會是川普中國行的重點。然而,就在川普動身前夕,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將會在明年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來擴大進口,另外也將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關稅來增加消費品進口,並藉以優化進口結構。這項宣布,顯然企圖在川普動身前夕營造一個友善氣氛,讓川普帶著愉快心情上路,降低訪中期間可能對中國帶來的壓力。這些措施對減少美中貿易逆差的效果,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都值得利害相關的台灣關注。
中國大陸以人均經濟生產而言,無論是名目值或購買力平價值,都只是接近全球平均值而已,但因量體巨大,加上政策鼓勵出口,竟能在2016年創造出5,000億美元的貨品貿易盈餘,累積全球最高的3兆美元外匯存底。對美國的貨品貿易盈餘就高達3,500億美元,引發川普總統極度不滿,多次放話要對中國輸美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今年4月習近平訪美後,雙方訂出了「百日計畫」,但對消弭失衡仍未提出亮眼的作為。因此,川普中國行可以達成何種成效,各方都高度矚目。
中國商務部企圖以調降關稅的方式來刺激進口、減少貿易盈餘,自有其道理。身為全球最大的出口貿易體,中國大陸迄今關稅率卻仍偏高:所有貨品平均關稅率7.6%,高於全球平均6.8%,更遠高於美國的2.8%、日本的2.4%和歐盟的2.1%。若深入觀察,身為勞動成本相對較低的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保護還是頗高,稻米、玉米、小麥關稅率都高達65%,菸草57%、蔗糖50%、發酵飲料40%、棉花40%、花生30%…,這不僅讓大陸的糧價偏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也剝奪了美國農產品的出口機會。
在製造業方面,商務部所說「日用消費品」的確有不少關稅率偏高的貨品,如摩托車45%、熱水器35%、咖啡機32%、刮鬍刀30%、彩色電視30%、冰箱30%…,其效果類似農業保護,讓中國大陸效能不佳的企業可以存活,但阻礙了國外優質產品的進口機會,排除中國人享有更優質生活的機會,一出國就大肆採購、令人嘆為觀止。以轎車為例,中國進口關稅率25%,歐盟為10%,美國2.5%,日本更是零關稅。若加上消費稅(5~25%)、增值稅(17%),以及偏高的利潤後,消費者要付出美國兩倍(如賓士S350)到三倍(如凱迪拉克雷德6.0)價格,這當然產生了抑制進口、創造貿易盈餘的效果。
其實,以汽車為例,中國大陸在2016年生產量已高達2,800萬輛,為全球首位,進口量僅100萬輛,出口已達80萬輛,並不需要如此高度保護。不過,就算降低關稅讓進口增加,以美國僅占中國進口總額8.5%或1,158億美元的情況來看,如果因此而倍增,也難以扭轉3,500億美元的逆差。要解決兩國貿易失衡,最重要的是要調整目前的生產模式,讓在中國加工再出口美國的產銷型態,在工業4.0的發展下逐漸轉為移回美國和他國生產。而在這過程中,中國大陸除降低關稅外,可以借助「策略性採購」,包括針對美國能源、農產品、飛機、電影音樂等優勢產品大量進口,加上讓阿里巴巴在美國協助美國消費品透過電子商務進軍中國,來加速扭轉逆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19大的講話中,強調要讓中國從小康轉為富強,那麼,大幅開放進口的時機已然成熟;但如何在進口大增下,仍能維持令人滿意的經濟成長,還是充滿著挑戰。而近在咫尺的台灣,則應該全神貫注這種變化趨勢,以順勢掌握「搭便車」的商機,特別是在「服貿」和「貨貿」卡關之下。


聯合報黑白集/旅遊的便利與務實


2017-11-08 00: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男子跟團旅遊回來「變中國人」事件,陸委會近日將召開跨部會會議,針對類似情況,研商周延的法規進行規範。 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人跟團旅遊回來「變中國人」事件,有人覺得陸委會小題大作,有人覺得當事人咎由自取。單一個案或不必無限上綱,但驚人的是旅遊業透露了不能公開的秘密:為了操作便利或簽證省錢,前往某些特定地區,持這種一次性進出的中國護照早已是業界慣例。
這就演變出一個結構性問題: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下,民眾海外旅遊的「便利性」底線在哪裡?
出門旅遊,有人想省錢,有人圖方便,有人首要考量安全。大部分情況下,台灣民眾持有的中華民國護照太好用了,旅遊免簽或電子簽、落地簽達一百多國。但其他少數「不友好國家」也確實不友好,簽證耗時費錢,甚至幾乎不發。無怪乎誕生出這種「一次性進出的中國護照」現象。
以民進黨標榜的台灣自主性而言,事涉國格,豈有進退餘地。但別忘了,曾有綠營立委宣稱死也不拿台胞證進入大陸,卻也有民進黨縣市長大方率團赴陸賣水果。政治人物「能伸能屈」,則一般民眾海外旅遊時追求便利,也不是全然不能理解吧?
曾有民眾海外落難時抱怨,向本國的外館尋求協助不夠力,最後還是轉向中國使館才得以脫困,但這只是少數「不友好國家」情境下不得不變通處理。此事無關乎「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台灣人應可十足自信、自豪於「全球好用護照排名」遙遙領先於中國,這是前朝「務實外交」的政績。政府應以照顧國人福祉為先,努力爭取擴大「友好國家」名單才是正事。


聯合報社論/接線生宋楚瑜,能為蔡習接通兩岸斷線?


2017-11-08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宋楚瑜(中)昨抵越南峴港市,將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右為宋的女兒宋鎮邁。 中央社

漫畫



宋楚瑜昨天啟程,代表蔡英文出席越南APEC峰會。蔡英文上月宣布由宋楚瑜再度擔任領袖代表時,曾說「願意在APEC架構之下與中國大陸進行善意的互動與合作」,外界解讀這是她為「兩岸互動新模式」抛出氣球。但兩岸斷線,音訊不通,自比為「接線生」的宋楚瑜,能夠藉著與習近平用「自然的方式」交換意見,為蔡英文接通兩岸互動的熱線嗎?
蔡英文其實很清楚兩岸斷線的原因,也知道斷掉的線頭在哪裡,更明白如何才能重新接通兩岸互動的線路。宋楚瑜透露,蔡英文請宋楚瑜代表出席APEC,綠營有雜音,但綠營就是去不了,蔡英文已向民進黨內清楚說明。蔡英文當然知道,原因不完全在宋楚瑜擁有的兩岸人脈,更重要的是他所持的「兩岸一中、反對台獨、一中屋頂」等主張。
蔡英文也很清楚,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很多地方不是美國說了算,還得看北京的態度。問題是,她仍苦無兩岸直接溝通的管道。蔡英文早在五月就決定請宋楚瑜再任領袖代表,但卻是由宋楚瑜透過自己的兩岸管道去探詢北京態度,獲知對岸「沒有反對」後,蔡英文才對外發布特使名單。過程如此周折,蔡英文對其癥結了然於胸。
蔡英文特別交代宋楚瑜,用「自然的方式」與習近平好好交換意見。去年APEC利馬年會,宋習的「自然互動」,曾有「至少十分鐘」、「不到一分鐘」和「至少對話八小時」的爭議,蔡英文應該看過那段宋習互動實況的網路瘋傳影片。這次蔡英文的交代,一個用意或許是要宋楚瑜別再陷入令人尷尬的窘境;另一個可能,是她認為兩岸領導互釋善意,氛圍改變,宋習有機會建立互動新模式。
但兩岸斷線,問題不在接線生,而在線路兩端持話筒的人。這次,宋習之間會不會又是遙隔會議桌、遠眺一整天的「自然互動」呢?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到「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許多人認為,這已經比較接近蔡英文所提的「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這是預留兩岸互動之窗的善意展現;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也不排除是習近平向蔡英文釋出的訊號,綠營更不乏如此解讀者。蔡英文國慶演說和兩岸交流卅年紀念活動講話,都大談兩岸親情,同樣有不少人認為,這也逐漸接近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因此,兩岸如能把握契機,就有機會打破僵局。
兩岸倘能互釋善意,相向而行,人民額手稱慶。不過,習近平並不是第一次說「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至少在二○一五年「馬習會」期間,習近平就這麼說過;隔年三月大陸「兩會」期間,習近平也有相同論述。習近平並沒有突如其來改辭,甚至過去對「九二共識」,只相對模糊地要求「認同其核心意涵」,現在則是明確堅持「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換言之,馬英九的「各表」空間已遭限縮,蔡英文面對「九二共識」其實更缺乏迴旋餘地。
宋楚瑜說,兩岸未來要怎麼談,必須由執政的雙方去談。這畢竟不是接線生所能越俎代庖的。即使請接線生搭接起線路,還得對方願意拿起話筒,否則只聞話機響,不見人應答,終究是白搭。可以讓習近平接起熱線的,只有蔡英文,而不是接線生宋楚瑜。
今年APEC峰會,川普「印太戰略」和習近平「一帶一路」的抗衡,將如何改變亞洲政經面貌,備受關注。台灣是APEC最活躍的會員經濟體之一,宋楚瑜被賦予的重大任務,包括蔡英文念茲在茲的新南向政策;如何把握領袖對話及任何可能的雙邊或多邊會談,拓展與各國的經濟關係,如宋楚瑜出發時所說「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努力與誠意」,這可能比枯立鵠候多時,終於搶到與習近平「自然簡短的寒暄」機會,更具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