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戰沉默 國軍人力流失藏危機
◆ 韓彈劾代總統 賴須警惕
◆ 台鐵公司將滿周歲…既然公司化 就該有企業經營精神
◆ 台鐵公司將滿周歲…台鐵真正該努力的方向
◆ 北檢起訴書…只見小說聯想體 不談數位足跡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政戰沉默 國軍人力流失藏危機
2024-12-28 02:49 聯合報/ 楊正平/軍退榮民(桃園市)
明年政戰學院院慶將迎來重要紀念,然而,近期聯合報報導的「軍力流失,提前退伍官兵數陷羅生門」一文指出,隨著兩岸關係緊張及疫情後的缺工潮,國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力流失危機。表面上,這一現象似乎是由外部因素驅動,但實際上,軍隊內部的權力結構與性別霸凌文化,正悄然侵蝕軍隊根基,迫使大量優秀軍官,包括國外軍校畢業生與博士菁英選擇離開。背後的問題,尤其是政戰部門面對的挑戰,更值得深思。作為局內人,筆者希望提供不同觀點,幫助大眾深入了解這一複雜現象。
首先,軍隊作為高度集中的權力結構,少數中高階軍官經常利用權勢維護私利,對基層軍人進行壓迫。例如,部分高層仍堅持擴編軍隊,背後的動機卻是為了爭取更多升遷職位,忽視基層部隊面臨的困境和軍人心理健康的惡化。這種權力遊戲削弱了軍隊凝聚力,加劇了軍人對職場的恐懼與不滿,導致不少人選擇提前退伍、進入身心科住院,甚至走向絕路。
此外,軍隊的性別霸凌文化已成為隱性且嚴重的問題。某些管理者藉由排擠與壓迫同事或下屬,來鞏固職位與升遷機會。甚至少數女性軍人之間的競爭經常演變為惡性鬥爭,給許多女性軍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最終選擇離開軍隊。這些行為不僅直接傷害受害者,也深刻破壞了軍隊的職場氛圍,令團隊合作變得更加困難。
此情形類似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中的情節,但焦點轉向性別與權力鬥爭。身處這樣的權力鬥爭與性別霸凌環境中,政戰部門的高層本應是軍隊心理健康的守護者,然而,政戰未能從組織文化和結構層面正視這些問題,反而將其視為次要,忽略了問題的根本。輔導長與心輔官在缺乏足夠支持與資源的情況下,無法有效發揮政戰職能,未能改善軍隊的工作環境與文化,對國軍的戰力產生負面影響。
國軍的人力流失,不僅源於外部因素,更深受內部組織文化與權力鬥爭的影響。要解決這一問題,軍隊必須從根本上改革內部結構與文化,特別是強化政戰部門在維護軍人心理健康與職場公義的作用。關鍵在於,應將焦點放在徹底改變軍隊的組織文化,而非僅依賴個別的輔導措施。只有正視這些結構性問題,才能有效應對未來的人力挑戰,保障軍人基本權益,建立一支偉大的軍隊。否則,人民又如何選擇從軍或支持軍購呢?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韓彈劾代總統 賴須警惕
2024-12-28 02:49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昨天南韓憲政史上再一次發生重大事件,繼國會彈劾尹錫悅總統後,代理總統職務的國務總理韓悳洙也遭到彈劾命運,接連彈劾總統和國務總理,在南韓憲政史上算是創舉。
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朝小野大」國會結構上的問題。第一大黨共同民主黨(簡稱民主黨)可以說無所不為,從立法到彈劾,直衝橫行,不僅屬於第二大黨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無法阻擋,政府也無力抵抗,束手無策。
日前《韓國日報》選出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十大國內新聞。尹錫悅總統的戒嚴上了榜首,依序是韓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醫療糾紛、執政黨在國會議員選舉慘敗及尹錫悅通話錄音等,幾乎尹錫悅的相關新聞就獨占了十分之四。
在執政黨國會議員退場下,民主黨在國會自行通過彈劾韓悳洙,韓悳洙立即表示為安定社會並尊重國會決定辭去。依序由經濟副總理崔相穆代理。「代理再代理」,政府幾乎進入「麻痺」狀態。
民主黨認為韓悳洙拒絕任命國會推薦的三名憲法法官,如果應維持目前的六名法官來裁判尹錫悅的內亂罪,對民主黨不利;尤其,六位法官中擔任主審的鄭亨植是由尹錫悅任命,因此無法期待公正判決尹錫悅,需要盡快補足為九名。
問題是,韓悳洙既是代理總統身分,又是現任國務總理身分。因此,朝野兩黨,為彈劾的名額一百五十一票還是二百票爭吵不休,國會議長禹元植的立場就成了關鍵。禹元植自始明顯傾向民主黨,因此,彈劾投票結果如預期通過。
民主黨主席李在明已開始扮演「總統」角色。接見駐韓美大使及日本大使,說明即使政黨輪替,不會改變韓美、韓日關係,請美國和日本放心,然而,美日都懷疑李在明的外交政策又會回到文在寅時期的反美、反日。此外,李在明與企業家們舉行座談會,亦頗像總統姿態。
昨天下午,南韓憲法法院首次舉行對尹錫悅的準備庭,由尹錫悅的律師團出席,惟從傳訊的有關涉案人員口中的各項證據顯示,對尹凶多吉少,尹錫悅雖努力求生掙扎,但重回龍山總統辦公室難上加難。
一連串彈劾政局,南韓的經濟、民生問題、金融、外匯等全面受到影響,可以說岌岌可危。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馬上要上台,他在競選期間,不斷強調與金正恩的親密關係,讓南韓十分緊張,川普一方面拿撤離美軍來恐嚇南韓,另一方面欲再次促成「川金會」。
台韓政局真是如「兄弟」,民進黨團臉書「暗挺」尹錫悅戒嚴,韓悳洙拒絕國會多數推荐的憲法法官意圖護航尹錫悅遭彈劾下台。南韓朋友說,當官的不知自己死期何時到來,既諷刺又現實。從南韓看台灣,說實話,少數執政的賴清德情況並沒有比尹錫悅好多少。尤其日前賴清德提名的七名大法官全軍覆沒,看看南韓國會可以把總統與國務總理一起拉下來,未來賴總統補提名時,真要選擇繼續死磕國會多數?
波波漫畫
台鐵公司將滿周歲…既然公司化 就該有企業經營精神
2024-12-28 02:49 聯合報/ 王微曦/公退(台北市)
台鐵從今年元旦改制為台鐵公司,但首任台鐵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分別由前台鐵管理局局長杜微及副局長馮輝昇擔任。也就是說,台鐵局雖改制為台鐵公司,但仍由原班人員接手;而且這些官僚高層,日前不但為自己加薪四成,甚至還自己上簽記大功等,無視基層員工及技術員等仍領著低薪,當然引起工會不滿。
另一方面,對於公司化後之台鐵,一般民眾最期盼的是,既已是公司了,就要有企業倫理精神,不要動輒在國定假日或連假,以要「正常休假」(形同罷工)來威脅政府和老百姓,看看高鐵或捷運等交通公眾事業,員工有這樣經常喊著要正常休假的嗎?
去年十一月六、七兩日,台鐵舉辦升資考試,有二九七名司機員報考,但台鐵竟然無法調度人力,造成六十名司機員缺口,導致這兩天有八十六班區間車停駛,十三班次縮短路程,影響數萬名乘客權益。這令人擔心,公司化的台鐵如何順利經營下去呢?
又台鐵的工安問題也堪慮,最近台鐵便有三件安檢出包,被鐵道局罰二一○萬元,其中竟有五人是無照駕駛工程維修車,這又如何能令國人安心?
既已公司化,台鐵公司就要有對策來解決人力和虧損及工安問題。此外,政府也要少干涉其營運方式,否則,若照政府以前利用台鐵具社會責任之性質等思維繼續經營的話,台鐵要轉虧為盈,恐怕也不容易。台鐵過去因尚未公司化,肩負政府許多交通政策任務也太多,如鐵路高架化、地下化以及捷運化等,雖然建設經費由政府負擔,但以後的維護費或站務人員增加費用多由台鐵負擔,這也增加台鐵經費支出的負擔。
其實,行政院曾在疫情三級警戒之前提出改革台鐵方案,但顯然只談確保安全,避談調整票價;故當時政府決定每年補貼五十九億元,以支付台鐵小站虧損、舊制退休金等費用,等於是全民埋單來暫時止血。但公司化之後,政府還能如此光明正大補助嗎?而台鐵二十多年不漲價,其實連小市民也看不過去,這麼多年來,萬物齊漲,連公路客運都漲了好多次,為何台鐵都不能漲價?
台鐵公司化之後,台鐵自身需要有企業經營理念,多開創一些商業手段及收入,而政府更宜早日放開一點任務性壓力,台鐵公司才能早日步上營運正軌。
台鐵公司將滿周歲…台鐵真正該努力的方向
2024-12-28 02:49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台鐵公司今年元旦掛牌為國營公司,四天後將滿周歲。媒體拿出營收、事故數和準點率,批評公司成立後反而退步;立委也從工程進度和重大事故追蹤事項強調效率不彰,要刪預算。這些都是求全之責,也確實是公司化後表現不理想之處。然而,台鐵公司最需要改進的就是這些嗎?
首先要問我們自己,為什麼要把台鐵管理局變成台鐵公司,最直接的答案想必是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普悠瑪事故和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太魯閣事故後,政府決心改變營運者體質,要藉新組織的執行力落實行車安全。也就是說,希望公司的效率好過於行政機構!
什麼是公司效率?就是績效掛帥,就是賞罰分明吧?也就是要用商業管理代替行政督導吧?
對一個近兩萬員工的百年組織,管理文化沒辦法馬上全面改造,要從什麼地方開始?公司治理和行政體制最大的轉換在那裡?答案都是「董事會」!
依照公司法,董事會負責公司決策,新台鐵公司要如何轉換體質落實政府和社會期待,董事會首先要有作為。因此第一件公司革新,最關鍵要檢視的是:董事會有沒有引進更有激勵性的管理?公司不要以尚未獲利而推延責任文化!賺錢時有獎金有分紅,沒賺錢前,也要訂得出、查得清的績效鼓勵。
其次,董事會既然是決策角色,要藉會議代替過去的公文簽核,(董事長)就要善用董事多元背景的優點。擔任董事的諸賢,也要有黃埔一期董事的榮譽感,為新台鐵公司建立制度。
究竟這一年來董事會有沒有直接,或經由各功能委員會,委請各董事協助公司治理方方面面呢?因此,第二件最該檢視的是:董事會自己的議程有沒有反映前述分工合議的策畫和執行?
再者,台鐵公司因重大傷亡事故而成立,公司化後最該強化的就是「落實安全」!外界批評的事故率是行車安全執行的結果,當然要密切追蹤。但是公司內部安全文化設訂和督管,才能防範未然。第三件要在公司化周年前問清楚的是:公司有重建改革性的安全機制嗎?
就我們的觀察,眼前台鐵公司董事會和總經理室確實增設「安全」推動組織,但彼此沒有「督管」和「提報」互動。又欠缺專家協助針對事由改進,反而在工會參與下,避談現場究責。公司化後除了會議加多,看不出安全改革有更制度化。
最後,層峰既然把公司化作為向社會作的改革承諾,就要步步堅挺。眼看第一年表現還不夠好,就該在事權上再授權,讓公司滿一歲「抓周」,有比「台鐵便當」更多選擇,更大空間。
台鐵的兄弟也要有志氣,早日丟開「國營」兩字,丟開「退休福利」的依賴心,決心提振服務革新台鐵品牌,名利自然兼收!
北檢起訴書…只見小說聯想體 不談數位足跡
2024-12-28 02:49 聯合報/ 吳統雄/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台北市)
柯文哲保釋,在接押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北檢查扣的USB,內存一個 EXCEL 檔案,其中有一筆「日期二○二二/一一/一-姓名小沈-數字一,五○○-公司-用途-經理人沈慶京」紀錄。審判長盤問這筆紀錄是怎麼回事,柯說這個檔案不是他做的、也不知是誰做的。
北檢押了柯文哲四個月,也沒有證明是柯做的,證實了兩個可能:第一、北檢缺乏科技辦案知識,對於「數位足跡」與各種資訊鑑識能力不足。第二、北檢已經查過「數位足跡」了,無法證明為柯所做,卻故意違法隱瞞事實,企圖構陷柯文哲。
「數位足跡」是指誰做的檔案,誰又增刪修改過檔內資料,都會隱藏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元資料」中。北檢所公布 USB 內的各檔案,都是 Office 檔案,則在主機上的系統資料夾中,可能隱藏了更多使用者的資訊。主機應該也被查扣了,北檢其實擁有豐富明確的物證。
檢查 USB 內各檔案與增修記錄,再與主機的系統資料勾稽,可以完全知道誰是使用者。如果只有一名使用者,則可合理推論就是柯文哲。雖然做此記錄與是否收賄仍有一段距離,已可證明柯推說不知情為不實,從而建立「合理懷疑」的起點,也有了可據此追蹤出真相的可能。
但若該 USB 使用者有兩人以上,甚至多人,則無法排除柯文哲真的不知道,依據「無罪推定」原則,此記錄並不能證明柯有罪。
如果經過詳細勾稽後,有可能發現該記錄確實為他人所做,則依現代法律準則,該記錄根本不具證據力,不得拿到法庭上。
「數位足跡」對普通人或許陌生,實則並沒有很困難。我國擁有最豐富資源的「數位部」,為何沒有跨部會合作?檢察署與其合作機構中的資訊科技專家也不少,為何沒有人針對問題點解決?北檢的起訴書超長,還包括與刑偵無關,強調某人「滿意微笑」的小說聯想體敘述,卻對「數位足跡」科技鑑識不置一詞?
我對柯文哲案的評論始終一致:毋枉毋縱。柯若有罪,則應罰。若是情況證據不足,不應硬栽,且對所有政治人物的行為裁判必須一致化!
北檢起訴柯文哲收賄就兩件事:主攻放在第一點的二一○萬元,既有依法匯款記錄,不就是政治獻金嗎?為什麼又是賄款?只憑被緩起訴的朱亞虎個人所述認定?而且台北市長就這麼廉價嗎?
檢方副攻放在第二點的「一,五○○」(萬元)才真正值得注意。但 USB 上其他的記錄,被北檢認定是政治獻金,為何只有這筆是賄款?北檢在起訴的順序上似乎已經顯示了心虛。
當然,二一○萬元以人頭捐款,以及「一,五○○」如果是政治獻金,是否有違反政治獻金法?仍應依法議處,但不能轉嫁羅織為收賄!
惟政治獻金法顯然存在選擇性執法的問題,包括歷任總統當選人,其支持者公開超捐、與利用人頭的影片,現在還存在,也不見檢方一致性偵辦。
這種存在人性忌憚權威的現象,筆者也已多次呼籲:可以導入資訊數位科技解決!各種「公經費」,如國家特定計畫支出、政治獻金、與其他經民意認可的科目,應以「數位法幣」的形式收支,就可透明防弊。「數位法幣」就是擁有數位足跡的國家數位實幣。當前 AI、資管應致力解決會受人性自然扭曲的公共事務問題。
季青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