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澳洲黑色夏天燒出臭氧洞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261/web/ 

◆  執政自私貪婪 抗中保台淪遮羞布
◆  法律論文誠信原則 警鐘長鳴
◆  學位市場好大 論文案連爆
◆  防範住宅火災 應從小教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澳洲黑色夏天燒出臭氧洞
◆  反族群歧視 台灣有法可管
◆  AI勿美化 應以產業為基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澳洲黑色夏天燒出臭氧洞


2022-12-06 00:00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2019年底,澳洲南方叢林大火。 法新社檔案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小規模的野火發展成叢林大火,吞噬人命,燒焦樹林裡的億萬生靈,火雲沖天,在高處形成積雨雲,降雨雖然撲滅了鄰近的野火,卻在更遠處閃下雷電,點燃渴雨的乾燥野林,如跳島般燒出另一塊原野大火,這一塊與那一塊終於燒成一整片,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年底,澳洲南方的叢林大火就是如此一發不可收拾。

紀錄片顯示地面紅色火焰跳躍席捲,火龍捲風旋捲扶搖而上,滾滾黑煙遮蔽天際,飄落的煙塵讓人無法呼吸;樹林燒化後的水蒸氣翻滾上騰,在更高處凝結成雨珠與冰粒,雨雲如大軍移動,造成一場又一場暴雷雨。

野火一直燒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三月史稱澳洲黑色夏天」,原以為那只是澳洲一時一地的災難—這場延綿三個多月的森林火災奪走了卅三條人命四百一十七人因呼吸困難而住院,十億森林裡的動物罹難

遙測衛星影像顯示火積雨雲頂部直衝卅五公里臭氧層,甚至侵犯到更高處的平流層氣旋所產生環流系統直徑達到一千公里。這場的森林大火基本改變南太平洋氣候

十一月底最新出刊的「科學」週刊報導,那年冬天的森林大火更留下了後遺症,嚴重衝擊地球上空的臭氧層,對流層的臭氧濃度本來偏低,上衝的火積雲造成直徑一千公里的上升漩渦,將對流層的空氣攜帶到平流層,從而沖淡了臭氧濃度;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冬季五月到八月南半球中緯度臭氧層中的含氧氯化物濃度飆高,一方面是因火積雨雲帶來的化學物質所致,也與其帶來的熱量與水氣所導致的風向變化和強度有關

這些帶入平流層化學物質因光化學作用消耗掉臭氧,種種因素使得臭氧減少了約百分之六十,大氣層臭氧的厚度減少了一百個杜布森單位Dobson units)。臭氧厚度降低意味著紫外線能更容易穿過大氣層,直射到地球表面,雖有消毒作用,卻也增加人類罹患皮膚癌機率,聰明的澳洲人這兩年減少做日光浴了。

森林野火與全球暖化並無明確的統計相關,阿拉斯加的森林火災通常與夏天的雷擊有關,加州的火災常是人為引發;澳洲的乾燥則是草原與灌木林大火的主因。無論如何,近十年來全球森林大火越來越多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全球暖化陰影中,十二月初的今天,台灣終於迎來一絲冬天的涼意,而處於南半球的澳洲也漸漸步入盛夏。今年夏天南澳的命運如何呢?因為今年是「反聖嬰年」,估計會為澳洲帶來較多的水氣,但願今年澳洲能避開火災肆虐










執政自私貪婪 抗中保台淪遮羞布


2022-12-06 00:06  聯合報/ 吳榮鎮/大學副教授(新北市)
民進黨這次選舉操作「抗中保台」失靈,圖為蔡英文總統(左)為陳時中站台時強調抗中保台,指出她登上國外雜誌封面照,請選民持續支持民進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抗中保台」一直是民進黨應付各種選戰的策略,往昔無往不利。但是,民進黨卻在本次九合一選舉敗選。為此,若干評論者及媒體紛紛解讀,這四個字在地方性的選舉沒有市場。

筆者認為,此次民進黨敗選,並不能證明「抗中保台」在地方性選舉沒市場。實際上,民進黨敗選主因是施政背離「抗中保台」,從來只是把這四個字當口號,用來綁架選民的仇中意識,施政卻如同瞎眼領路、缺乏公義、背離誠信,嚴重偏離主流民意。

第一,是蔡總統瞎眼領路。此次地方選舉,蔡總統高舉「台灣隊」火炬「抗中保台」,對抗「中華民國隊」。她算計:「台灣」這個本土圖騰是人民的軟肋,人民會包容袒護其施政的任何話術、施政缺失或貪官醜聞。結果,蔡總統誤導了全國三分之一人民對中華民國不認同。對於批評政府施政者,動輒動用網軍及側翼扣人紅帽子。導致人民內部分裂相互猜疑成為敵我關係。如此,人民的國家認同歧異無法萬眾一心如何抗中保台」?

第二,是施政缺乏公義。表面上,民進黨政府宣稱:一切依法行政。實際上,就像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汙穢,以及對人民的情緒勒索。不但違反社會公義對人民更缺乏憐憫。例如,阻擋民間購捐疫苗、高價出售口罩、快篩劑、偏袒高端等等施政,導致民怨排山倒海。人民質疑:特定政黨官商勾結,發國難財,罔顧人命。

第三,是為政者背離誠信。例如,選前民進黨籍新竹市長林智堅碩士論文被台大認定抄襲,蔡總統及民進黨仍然執意背離誠信對幹學術倫理汙衊學術殿堂。又如,選後桃園市長鄭文燦的碩士論文,以及立委蔡適應的博士論文,也先後被台大及台北大學認定抄襲取消學位。民進黨中央面對這些黨籍公職人員的抄襲論文迄今仍然保持沉默未向社會道歉

最近,媒體人彭文正提告蔡總統「確認博士論文不存在」,台北地院更一審十一月卅日開庭,勘驗蔡總統論文原本,其委任律師連元龍交出的竟然只是一疊散裝成一頁一頁的泛黃紙張。如此,人民更加質疑蔡總統,根本沒有正式提出博士論文。

可以說,蔡總統執政六年多以來,如同瞎眼人領路,帶領人民走入台獨死胡同;施政又缺乏公義,官商勾結;論文抄襲、學位作假,反道德、反教育,品格備受質疑。殊不知,無論是「抗中」或「保台」,蔡總統及民進黨都必須認同中華民國,施行公義、品格誠信,不作假,才能獲得全民的信任。否則,「抗中保台」只是一張美麗自私又貪婪遮羞布

筆者質疑:未來一年半,蔡總統的施政,如果繼續如同粉飾的墳墓,外表亮麗,裡面卻裝滿了偽善、不公、不義和不法,將如何「抗中保台」?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大選繼續炒作「抗中保台」,人民會埋單嗎?











法律論文誠信原則 警鐘長鳴


2022-12-06 00:07  聯合報/ 劉宗榮/台大法律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最近期間連續發生因博士論文、碩士論文被學倫會判定抄襲,而撤銷學位事件。根本原因,就是社會誠信觀念淡薄。誠信既失,價值動搖,法律的訂定不論如何縝密,法律的執行不論如何嚴格,都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這使我想起半個世紀以前,台灣大學法律學系蔡章麟教授,在徐州路法學院第十六教室講授民法債編各論的情節,蓄著短短的白色鬍鬚,操著不流暢的國語,鏗鏘有力地發出「誠信原則帝王條款君臨法域警鐘長鳴」的金句

當時台大法律研究所入學考試,民事訴訟法是必考科目,由蔡章麟教授一人命題,他也不怕考生猜題,每年照例必考誠實信用原則,所不同的,只是題目內容稍微調整而已。今年考「試申論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債編的適用」,明年考「請說明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法的作用」,後年考「誠實信用原則在行政法上的適用」…幾乎所有考生都猜到,一定會考誠信原則,只是不知道要考的究竟是那個領域的誠信原則

不少學生內心不免糾結,為什麽老是考誠信原則?我也有所不解,但是長年的教學研究,對法律累積的經驗及心得,深刻體認到立法執法存乎一心,唯有誠信而已,也逐漸能夠體會蔡章麟教授要把誠實信用原則列為必考,希望將誠信原則打入法律人心靈的深意。

蔡章麟教授,在日據時期,是極少數例外可以到日本攻讀法律,而且在日本本土擔任法官、庭長的台灣人,面目嚴肅而心地仁慈,在當時台灣法學界,享有最崇高的地位,是政府遷台之後補提第一任司法院大法官

最近社會有一種似是而非論調-學歷不等於能力-目的在為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的人尋求開脫。但是,一個不守誠信而很有能力的人,面善實惡,其可能帶給的危害,有時超過一個平凡人。同樣一個人,同樣一顆腦袋,在論文的莊嚴課題上,若可以抄襲造假,當他(她)擔任公職,可能成為負責盡職信守承諾政治人物嗎?現在社會上受過蔡教授教導的人不多了,但是他的金句法律人要謹記於心:「誠信原則帝王條款君臨法域警鐘長鳴」!











學位市場好大 論文案連爆


2022-12-06 00:07  聯合報/ 姚振黎/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



「論文」、「學歷」,成為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九合一選舉的關鍵詞、主旋律,真是始料未及

選舉結束,政治菁英論文抄襲案仍在連環爆,令人目不暇給。從媒體報導到新聞評論,或認為高教是幫凶、大學教育腐敗。或歸因於推廣教育、廣設在職專班,為開拓生源,不僅挹注經費,且有政治人物光環加持,賓主何樂不為。

實則在學術圈,因論文抄襲,或退出江湖,若某西洋文學教授,或遭教部撤回資格,若某中文系主任,均因違反學術倫理遭到懲處。

茲以一論文書寫者、發表人兼審查近半世紀未嘗中輟之旁觀者,一言以蔽之:論文抄襲是市場供需」。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學歷是昔日社會,能吃飽穿暖、有錢方才能讀書,富貴子弟、白領菁英予人之印象。在教育不普及年代知識被人尊崇。迨教改、廣設大學,教育普及、少子化下,猶有不變者:論文書寫,是需要靜心澄慮、平靜安穩的心思,不慕榮利、青燈黃卷,俯首几案,投入時間、精力的「笨功夫」。

反觀今天,社會競相研讀學位:國中小學教師,有碩士學位畢業者與大學畢業,不同敘薪,每月多數千元,博士更多。廿年前,私立科大即實質獎勵教師進修博士學位,為擦亮學校師資學歷,增添評鑑及招生光環;校長、行政主管在萬忙的學校行政中,帶職修讀學位,學分班、在職專班,絡繹於途。社會對學位的尊崇與競逐上行下效,以致論文撰作、學術倫理、對教育的崇信,遇到考驗。

然而,學歷不等於學力。從擘畫校務教育行政主管,到管理眾人之事的民代或候選人,在在需要時間、精力、心神專注投入公務。卻遇上社會加持碩士、博士的「尊榮」,即令「學歷通膨學位貶值」,學位依舊被尊崇,以至於圈內流行的說法:「沒有被找過當 Ghost Writer(鬼影子作者、藏鏡捉刀手),就不要說自己多厲害」。只因社會需求市場好大

撤銷論文追回學位」,只是治標辦法高教學術誠信,面對選舉、民代,若能有為有守、不行險僥倖,不偏不倚、俯仰無愧,不靠山吃山、不羊毛出在羊身上;能做事、會做事、肯做事,尊高年、慈孤弱,令人有感、有些熱誠,就是好民代!

至於讀書,只要願意坐在桌前,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就能日起有功。相較於「管理眾人之事」的政治事務千頭萬緒,真是簡單多矣。鄭板橋〈寄弟墨書〉說「我想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之末。」讀書人是士商四民最後一等。國中國文課本已清楚教導,誠不我欺!










防範住宅火災 應從小教起


2022-12-06 00:00  聯合報/ 李佩芸/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台灣分會專案研究員(桃園市)
3日下午,苗栗一透天厝大火,分別就讀國小及國中的三姊弟送醫不治。圖/讀者提供



三日下午,苗栗一透天厝發生大火,分別就讀國小及國中的三姊弟送醫不治。四小時後,雲林西螺一平房也發生火警,一名五歲女童獨留在家,不幸罹難。同一日下午即因住宅火災造成四名來不及長大的生命殞落,在哀嘆生命的脆弱之時,更應該反思下一代如何能安全茁壯?

當各國公部門努力打造安全回家的路、安心的公共空間、安定的社會時,屬私人空間的家,卻極易成為例外。住宅陪伴家庭成長,卻不可避免的年復一年更為老舊衰敗,亟待修繕也存在更多風險。

同日兩起火災悲劇,共通點均是老舊建物火災及孩童遇難。第二例事件獨留五歲孩童在家遇火劫,可能牽涉無行為能力者無法應變導致逃生不及;然第一起事件卻是火災發生時大人與孩童同時在屋內,卻仍舊無法挽回孩童生命。

此事件的警訊是:火災的猛烈度隨著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火災發生至被察覺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僅在頃刻間,縱使有成人在場也極易來不及自救或救人。

即使強壯健康反應敏捷者,如在起火空間中無任何防災設備、個人無任何裝備、訓練,火災當前往往是無能為力。更遑論獨留家中的高齡者及幼童,或是熟睡中難以即時反應的家人。

兩起事件中,致命的共通原因包含封閉的對外窗、僅一個出入口、內部隔間多為易燃的木材夾板、屋內堆放大量易燃物,以及未裝住宅火警警報器。然而,這也是台灣大多數非都市地區住宅寫照。

根據消防署一一○年全國火災統計,五層以下建築物火災占所有火災事件七十八點九%,而獨立住宅造成六十四人死亡最多,占卅九點八%。除凸顯現行防災意識的不足,未能理解火災當前全無準備的人類有多麼無能為力,以及住宅警報器完設率嚴重低落,尤其非都市地區老舊建築完設率更為低下。

透天厝及平房考量經濟狀況、可行性與便利性,改善住宅安全除了培養火災風險辨識與意識,空間安全的改善也是保護生命安全及減少財產損失的有效方法,如使用防火建材、可開關式防盜鐵窗(開關方式及鑰匙位置務必告知空間使用者)、減少雜物堆積與妥善收納、購置消防署認可滅火器等等。

如經濟考量下前幾項改善不易達成,至少裝置多顆住警器(單顆五百元不到)並定期更換電池,透過小小支出及簡便的裝設,換取火災時能及時收到警報避難,何樂不為?

一天內兩起孩童遇難火災事件,或許也意味著現行台灣防災教育扎根孩童的不足及重要性。教育部與消防署合作,或可教導國小國中學生,建構尊重本土火災災例而導引的「情境式的住宅火災風險辨識與減災作為」,並思索在普遍的老舊住宅中有老人與小孩,該如何落實推動有效減災作為?而非如目前多數的建議總在新建大樓內,以健康成年人般的緊急應變,如此才能符合台灣人文社會安全的需求。












反族群歧視 台灣有法可管


2022-12-06 00:04  聯合報/ 尤英夫/律師(台北市)
大學社群平台近年多少可見族群歧視言論。圖為外籍學生入境,非新聞當事人。記者黃仲明/攝影



聯合報四日報導「歧視外籍生爭議不斷 大學無法管」一文,重視歧視外籍生的問題,值得肯定。

本國學生稱非裔學生為 Nigger(黑鬼),或稱外籍生是「猴子」等行為,明顯是對外籍生族群歧視言論。不過學校只加以了解並保持關心,教練也只告誡學生絕對不容許歧視行為,似乎不知道我國有反族群歧視法律規定

我國入出境及移民法第六十二條「(第一項)任何人不得以國籍、種族、膚色、階級、出生地等因素,對居住於台灣地區之人民為歧視之行為。(第二項)因前項歧視致權利受不法侵害者,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外,得依其受侵害情況,向主管機關申訴。(第三項)前項申訴之要件、程序及審議小組之組成等事項,由主管機關定之。」及第八十一條「主管機關受理第六十二條之申訴,認定具有違反該條規定情事時,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外,立即通知違規行為人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台幣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規定足見我國人士歧視外籍生族群事件確可由主管機關處理

事實上,內政部也根據上述第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居住台灣地區之人民受歧視申訴辦法」。另為順利處理申訴事件,也設有「居住台灣地區之人民受歧視申訴審議小組設置要點」,筆者就曾受聘擔任申訴審議小組委員,也實際參與至少兩個申訴案件的處理。












AI勿美化 應以產業為基礎


2022-12-06 00:00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新竹市)
AI技術恐被過度美化。圖為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現場照片。 記者曾吉松/攝影



這兩年以來,高科技最大的話題當屬人工智慧或 AI。不過,AI是一個被過度美化的技術,不但創造了不合比例原則的期待,真正的受益者卻大都是具有規模經濟優勢及市場腹地的大型跨國企業。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底,臉書 Meta 股市崩盤、加密貨幣 FTX 破產,讓世人重新檢視虛擬世界對實體市場經濟的衝襲。

「AI」台灣一般翻譯為「人工智慧」,大陸翻譯成「人工智能」似乎更為貼切,更是說明 AI 的「致能」功效:必須在依附在實體應用而共生,卻不能獨立而生存,也就是技術專業化、產品/服務客製化的體現。

事實上,AI 技術的運作更接近知識仲介及服務的範疇,其基本經營模式有三大類型:以資料槓桿及規模優勢,利用平台經營從事 AI 加值的商業模式:如矽谷巨擘 Google、AMS 等;智能運算專業化,向市場端垂直整合:Google Health、IBM Watson Health 等;全方位客製化智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醫材業者  Medtronic、智能駕駛系統業者等。

在實務運作上,「螞蟻雄兵變大象」是 AI 形成規模經濟優勢的主要手段,業者必須透過「供應端」演算法及技術專業化、產品/服務客製化、產業鏈垂直整合等模式來克服碎片化、語義詮釋、共同認知、跨領域應用可操作性等不利條件,而「供應端」的操作及其致勝關鍵,必須依託在堅實的產業基礎及虛擬/實體的緊密的系統結合上。

在台灣,五年前科技部獨尊」AI 技術以來,雖然廠商前仆後繼的加入 AI 的行列,大學、科技部,各種學會、協會也以不同名義進入了 AI 領域,但綜合成效不如預期。事實上,前述三大 AI 經營模式並不適用於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但台灣的路在那裡?

台灣產業結構強項工程設計與製造,製造業中小企業冒然進入知識服務業肯定水土不服。就如同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科技部大力推動微機電技術一樣,必須依靠在產品本體及致能技術互相依託彰顯其功能。世上沒有任何一家是專業經營微機電或 AI  技術企業,但利用微機電技術提升、改善產品 C/P 值卻有不少,如微機電的德州儀器的 DLP 光學處理器,或 AI 產業的 Google 等,後者靠著精準演算法強大知識體系、規模整合平台等策略獨步全球智能產業

在萬頭竄動的 AI 行業,台灣最有效的策略似乎是把 AI 技術深耕、依託在具有優勢的製造業/產業基礎上,如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代工及其產業鏈的實力,把 AI 當成提升品質、致能、產業鏈精進、專業化、客製化的工具,確保模經濟優勢。在主要國家因為軟體當道而製造業式微的時刻,台商透過 AI/製造業相互依託、緊密結合更是創造台灣獨樹一幟的產業發展,是一個舉多得的策略。

台灣正面臨產業轉型的壓力,但不宜病急亂投醫。AI 應用面的條件在於背後的產業基礎及技術系統,其中需求應用面的專業知識更為關鍵。Google、IBM 試圖利用 AI 導入智能醫療卻鍛羽而歸就是明證。

現今美國、英國製造業式微/人才流失、軟體當道/硬體靠邊,僅靠花俏的「算力」及軟實力而喪失先製造業工業基礎能力,正是 AI 所呈現的負面效應。台灣地狹人稠禁不起這樣的波折,故不得不慎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