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專家之眼】兵役延長採拖字訣 民進黨有保台誠意嗎?

◆  【專家之眼】2024國民黨重回執政的5個挑戰
◆  【專家之眼】兵役延長採拖字訣 民進黨有保台誠意嗎?

◆  【專家之眼】歐盟領導人訪中的意義
◆  【專家之眼】孫曉雅對台政策丕變?







【專家之眼】兵役延長採拖字訣 民進黨有保台誠意嗎?


2022-12-06 08:03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延長兵役一案再度引起關注。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部分原因是讓人看破蔡政府只想到一黨之私手腳。最明顯的證據,是前新竹市長論文抄襲事件曝光後,蔡英文總統居然毫不尊重台大亡羊補牢的撤銷決議,反而傾全黨之力硬挺到底以私害公莫此為甚。然而,最近討論兵役是否延長的風向,又再度出現一黨之私考量令人擔憂

台灣正面臨兵凶戰危壓力,眾所皆知。一旦有事,若想守住,重要前提不在盟友放狠話或敵方衰弱,而是台人能在事前展現多少堅決備戰行動。特別強調事前,是因為這些動作不僅能讓盟國相信到時來幫忙是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讓國人能說服自己,執政黨講保台認真為公共利益考量不是只在計算黨派存續之私,因此一旦事到臨頭需上戰場時,不會把心思放在觀察黨政高官是否出逃,而是自動往後備部隊報到集中。宣布延長義務役役期,並不討喜,卻是展現執政黨保台決心的基本行動。

只是民進黨對此的考慮,目前所見,全是選舉思維。選後執政菁英談起兵役延長問題,多是牽拖「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說法,甚至開始帶風向,說現代戰爭的軍人要接受複雜、專精、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發揮戰力,龐大、低技術的義務役士兵已不符作戰需求云云。外界也已經看到某些綠媒朝此風向配合演出。

而政府部門則似乎開始使出行政手段拖延跡象。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院備詢時表示,役期是否延長,政府已經達到共識。但對於公告時間,語焉不詳。只看到傳聞中軍方規劃在選後兩個時間點提出,如果民進黨選情失利,就會提前到12月1日公告,有利加快後續人事布局,選得好的話,則預計12月中旬公布緩和選後激盪氛圍。然國防部發言人選才否認說,「我沒有聽到12月1日的期程」,解釋整個作業仍有行政程序需要完成,待完成再作細部說明。這個未完成,就是兵役法第34條中的相關規定,「須由內政部會同國防部定之」。

兵役制度關乎執政黨選情,不可能單憑兩部會會商就能決定。就算是,行政院已證實,內政部長徐國勇因個人健康因素向蘇貞昌院長提出辭呈。在新部長未上台前,等於表明這個案子不會過。那新部長何時產生呢?蔡總統給的模糊答案是,針對府院與各部會下一個階段的布局,將在立法院會期結束後,進行檢討。由於執政黨黨團總召柯建銘曾提議,盼各黨團同意延會至明年1月13日。也就是說,該案至少要等到明年再處理。

由於邱部長10月時曾表示,兵役延長必須要趕在年底公告,原因是「公告以後它有規定要一年,那一年它又會有一個條件,要從元旦開始,所以元旦的原因是年齡的問題。」現在看來,政策上路時間將要再推一年,本來可以打鐵趁熱,最快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元旦一年役期將恢復實施,現在恐怕要等到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了。而重點是宣布時間改在民國一一三年(2023年),這一整年時間又是總統大選熱季,夜長夢多,兵役是否會延長恐怕又是一個懸念。

執政黨過去狂打抗中保台牌獲取不少選舉勝利。然而,細察其政策操作,中是抗了,但真正重要的保台呢?在實質國防事務上,除了花大錢買武器外,最重要的,操作武器者數量質量卻未能顯著提升。甚盼政府高層拿出誠意才是。











【專家之眼】2024國民黨重回執政的5個挑戰


2022-12-06 08:18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這次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勝,國民黨陣營從上到下一片歡呼聲。圖為國民黨桃園市長候選人張善政宣布當選,向民眾揮手致意。記者陳正興/攝影



這次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勝,國民黨陣營從上到下一片歡呼聲,似乎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勝券在握。但是,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地方選舉大勝,不代表中央選舉就一定勝選,民國一O九年(2020年)國民黨的大敗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那麼,如果國民黨想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勝選,依照時序先後,必須跨過哪五道坎呢?

第一,選對的人且沒有分裂。國民黨要是分裂,就一定敗,就像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的連宋分裂。面對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提名人選得當與否,不只影響國民黨的總統得票數,也會影響立委的席次,兩者關係密不可分。那麼,這個人選該如何產生才能幫助國民黨勝選?這人的出線,必須是基於公平的遊戲規則,如此,才不會分裂。而且,最好是以全民調方式產生,如此才可能得出最強的國民黨候選人。為什麼應該是全民調?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是選總統,而不是選黨主席。

第二,保台的立場堅定。保中華民國就是保台,而保台不是民進黨的專利。回顧民國一O九年(2020年)大選,蔡英文總統的政績並不好,只不過口口聲聲堅定保台,就拿了817萬票;相反的,韓國瑜的保台立場不夠鮮明,因此,只得了552萬張票。由此可見,兩岸政策是國民黨選對人之後的第二道坎。如果國民黨候選人在這個問題上稍有猶豫,就會前功盡棄

第三,突發事變應對能力:根據歷史,在總統大選之前,經常有突發事件,進而改變了原先的軌道。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共總理朱鎔基在全國人大上威脅台灣人民,產生了反效果,使得原本會當選的宋楚瑜僅以33萬票輸給了陳水扁;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的總統大選敗在當事人對2顆子彈的應變能力不足;民郭一O八年(2019年)發生於香港的反送中事件扭轉了整個戰局,使得原本會贏的韓國瑜反而輸了,韓國瑜的應變失當顯然要負起最大的責任。由上可見,即使是選前相對有把握的局面,都可能在瞬間逆轉。那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的總統大選有沒有可能出現突發事變?當然是非常可能。

第四,時序來到了第四道坎,這時已經到了選舉日當天了。就算國民黨沒有分裂,就算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沒有失分,仍然要面對第四道坎,第四道坎完全可以讓國民黨之前的所有努力付之一炬,那就是作票,作票的方式很多,停電、假身分證、蓋好的選票、光唱票不亮票、人造廢票等等,但只要是改成電子計票,那麼,就可以斷言,是在為作票做準備。

第五道坎,司法不公。憲法規定,總統有提名司法院院長的權利,這就是台灣司法永遠無法獨立法源既然司法無法獨立,當選舉票數的認定有爭議,這時,在野黨想要獲得公正的判決幾乎是不可能的。例如這次屏東縣縣長的選票爭議,國民黨候選人蘇清泉想要獲得公正司法判決恐怕是不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