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薛承泰/「養兒妨老」的獨老危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養兒妨老」的獨老危機
◆  施振榮/譯不準,行不精






薛承泰/「養兒」的獨老危機


2022-12-06 00:20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台灣在2018年步入高齡社會,如今老窮議題,已不只一個城市,而是全台普遍趨勢。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老人占了近三成人口,估計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每三人會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且多數為「老後單身族」。五年前松原惇子暢銷書獨老時代20個大齡生活提案迎接一個人的老後》,揭示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的日本已有四百八十七萬獨老戶」,幾占總家戶的十分之一,由於未婚率高,未來獨老現象更趨普遍,她呼籲人們盡早準備。最近她又出版了《獨居頤養天年》一書,進一步告訴人們如何正面因應,舉出獨居的許多好處,甚至可以為死亡做更好的準備,畢竟臨終時總是一個人走。

台灣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步入高齡社會,就在那年,地方選舉有人順勢打出「又老又窮」的口號,掀起了驚濤駭浪!如今老窮的議題,已不只是一個城市,而是全台普遍趨勢。當前台灣老人總數約有四百萬,占總人口十七.三九%,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獨居現象成長快速今年初已有五十一萬是單老戶,另有十五萬人為雙老戶;這兩者分別屬狹義與廣義的「獨老」,合計占總住戶八%,且老人戶的所得,有一半是處於最低的廿%

台灣獨老現象的走勢,值得警惕!乃因今後十年台灣高齡化將加速,老化程度將超過多數歐美國家,並可能在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超越日本。原因是台灣有廣大的二次戰後嬰兒潮,他們是在民國四十-五十五年(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六年)高生育年代出生的,人口眾多,未來的十年的老人就是他們,加上台灣的生育率世界墊底,也會加速提升老人占比

獨老正快速增加,可是「老人狀況調查」顯示,台灣九十七%的老人有子女,且平均子女數有三點四人;這說明著,老夫婦與子女共居現象在瓦解中。此外,因生育率低迷、越來越多適婚者未婚、結了婚也未必有生育;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普查顯示,全國八百萬住戶中一○七萬戶是夫婦戶,二○九萬單人戶,較前次普查成長許多,他們是未來潛在的「獨老」,情況可能比日本更糟!

然而成為獨老並非一定不好,就像松原惇子在書上說的,看每個人怎麼面對?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成為獨老」是否是不得已?有些人不論在人生哪個階段,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居住方式,包括獨居;另有些人,在年輕時就選擇不婚或不育,這些人雖有自知之明,但不見得都能因應未來獨老狀況。至於其他的多數人,通常是沒得選擇,就算是結婚生育,辛苦扶養小孩成人,年邁後子女不願共居,或共居而啃老,遑論照顧或孝敬!

由於女性壽命較長,獨老時間通常比男性久;這也可能是,女性較能面對獨自生活而活得較久。此外,許多女性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擴大交友圈,多數男性卻在退休後走向孤獨。君不見,只要公園裡傳來音樂聲,就可看見一群群婦女或做運動或翩翩起舞,若有男性,總是落單在旁觀看或跟著比手畫腳,另有些窩在公園角落捉對廝殺(下棋)。如果在百貨公司,更可看見三五成群有說有笑的婦女,她們逛什麼,就缺什麼,最受店家歡迎;男性總是一個人逛,缺什麼才逛什麼!

除了少子高齡化,台灣的勞參率偏低,乃因年輕人普遍就學,且許多人在五十來歲就離開勞動力市場,於是造成實際工作人口負擔加重,不僅傳統的「養兒」難以維持,甚至會因家庭關係的崩解轉變為「養兒」並帶來世代緊張。政府人口政策,不能只重花錢而忽視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