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化解震盪 掌握機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969/web/ 

◆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再不走,金絲雀不死也啞了
◆  聯合報黑白集/侯友宜的靜好與共好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化解震盪 掌握機遇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化解震盪 掌握機遇


2023-01-03 02:40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經濟連三年受疫情衝擊。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回顧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震盪和機遇或許是台灣經濟最貼切的關鍵字。展望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經濟下行大抵確定,機遇仍存但變數更多,將會是艱難的一年。

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台灣及全球經濟呈現典型的「每況愈下」局面。年初2月時主計總處預估全年GDP成長率可達4.42%、通膨率為1.93%年末11月時 GDP 下修至3.06%,通膨也在6月飆升14年來最高的3.59%,前後修正幅度之大,是近年罕見的震盪。不僅如此,台股指數從1月18,619高點一路走低,10月來到12,629最低點;利率則是一路走高,全年已升息四次且似乎尚未結束。

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加上受到疫情衝擊而扭曲全球供給及需求關係,正好進入回歸常態盤點調整期是造成震盪走勢的主因。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10月便已示警,世界將進入20年來最弱成長期我國出口在連續26個月持續增長後,自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9月起開始下滑11月更減少13%已經反映出全球衰退警訊。展望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經濟下行恐怕會持續成為主旋律。

兩岸關係的緊張及「軍事新常態」也是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另一個震盪來源。美國眾議院裴洛西議長8月訪台後,北京海、空入侵及跨越海峽中線,甚至中方軍艦固定在我鄰接區海域外站崗,已成為每天的日常。目前為止,這些新常態對國人及經濟的直接衝擊有限,但無疑會增加外國投資人的擔憂。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外人投資增加85%數據,加上近期國際重要級科技廠加碼投資的發展來看,似乎信心並未動搖,然而國際政治領袖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會繼續來台,「軍事新常態」將會有新變化,政府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必須全力建立台海「緊張但不危險」的認知,以降低對投資的影響。

另一個震盪,來自於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去台化爭議。因為成本、局勢、競爭變化等因素,台灣企業分散生產布局在過去30年從未間斷,台積電也不會是例外;特別是如果認為具有關鍵地位的先進半導體,能夠永遠只在台灣生產,未免太從台灣看天下。然而台積電不但是蘋果、AMD等美商的核心隊友,在美國生產也只占整體產能不到5%,赴美投資冠上去台化汙名,顯然是政治思維評論。不幸的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台、美都將進入大選模式,此類政治帶領辯論恐怕會擴大,繼續震盪產業及人心

地緣競爭也帶來機遇。過去礙於中國商機,多數國家對台灣在國際經濟的重要性只願意私底下按讚,近年來大國戰略競爭思維成為主流,「中國因素」降低,跟台灣合作也出現公開化、正式化趨勢。例如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6月開始談判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就是一例。這個倡議實質上是一個小型經貿規則協定,若再加上同年啟動的台美「科技貿易與投資合作架構」(TTIC),都是台美經貿關係20年來可遇不可求的升級。歐盟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也首次打破慣例,將雙邊對話提升至部長層級。展望民國一一年(2023年),台灣要繼續利用這些新機遇,以創意方式極大化對台灣的意義。

未來一年全球及台灣經濟的最大變數,當屬俄烏戰爭的走向;若雙方果能在春天開始接觸談判,則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全球經濟可以逐漸走出陰霾。反之若談判無望甚至戰事惡化,則從歐洲到朝鮮半島(北韓)情勢必然更加不穩定。再者,中國經濟在戲劇化解封的衝擊下,會逐步復甦還是更加動盪也有極大不確定性,連帶也會影響台海關係的動向。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有意競逐總統大位者,必須向社會及產業證明,其有了解台灣處境、洞悉國際動向的智慧,更有提出有意義因應方案的能力。












聯合報黑白集/侯友宜的靜好共好


2023-01-03 02:19  聯合報/ 黑白集
以「共好」為主題的新北市政府元旦升旗典禮在板橋市民廣場舉行,市長侯友宜在「國旗歌」聲中行舉手禮。記者侯永全/攝影



今年元旦升旗,新北市以「共好」為主題。侯友宜被問到國民黨的總統初選,答稱自己最大心願就是「台灣共好」,他還罕見地提到兩岸和國際情勢。做為熱門總統人選,此番回應,引人遐想。

翻開「侯友宜語錄」,似乎與「好」特別有緣。除了口頭禪「好好做代誌」,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四大公投,以「歲月靜好」作結的公投心得文,也引發熱議。當時藍營有人酸他,「你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公投全軍覆沒,作壁上觀的侯友宜,也被藍營認為是戰犯之一。

侯友宜以一介新北市長,躍居為支持度最高的總統角逐者,自已今非昔比。若說「靜好」是獨善其身,「共好」則有號召團結的意味。觀察口號選擇,侯友宜似乎記取了教訓。

但若要更上層樓,光是「共好」顯然不夠。侯友宜支持度雖高,但要爭元首大位,卻始終被認為「差一點火候」。國安領域弱項是其一,刻意迴避政治議題是其二。從他元旦談兩岸、國際議題看,未脫空洞,仍少了一點實質。

提出「台灣共好」口號,侯友宜不是第一人。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元旦,主題就是「台灣共好」。但三年多下來,台灣社會分歧日趨嚴重,何來「共好」?無論是否志在總統,侯友宜該深思的是「更多承擔」和「義無反顧做對的事」,光有口號是不夠的。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再不走,金絲雀不死也啞了


2023-01-03 02:18  聯合報/ 社論
不敢提蔡英文、蘇貞昌,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自縛手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迴避蔡蘇責任,讓社會認清民進黨根本沒有反省的誠意;尤其對於行政院沒有檢討作法和院長蘇貞昌被慰留,連民進黨內也頗有意見。這樣的檢討與反省,那裡有副總統賴清德說把這次敗選當成「礦坑裡的金絲雀」的樣子?

蘇貞昌說,行政院長職務是重擔,「從來不戀棧」;針對敗選責任,他也說,「行政工作沒有做好、做得不夠的地方,我們一直以來深切檢討痛切改正。」諷刺的是,蘇揆這席話是在「屏鵝公路種樹百里感恩茶會」受訪時說的,他以此工程為例強調,「在過程中也因為會有交通受阻,多所批評,沒有辦法諒解;但如今我們沒有因批評而收手,才有這麼漂亮的路留下來。」但為了達成蘇貞昌的惡政目標,種樹百里成為屏東噩夢,天天趕工,品質低劣,車禍及車損不斷,民怨連連,差點讓民進黨在屏東鐵票區翻盤。蘇貞昌不知藏拙,還花近百萬排場舉行「感恩茶會」,讓當地人反諷:「是要感謝用路人的犠牲奉獻?」

這正是標準蘇式風格的「深切檢討痛切改正」,其實就是漠視民意絕不認錯。蘇貞昌好形塑自己「衝衝衝」勇於任事風格,其實是傾全力包裝有政府會做事口號掩飾其無能與錯誤決策。就像屏東人口中的「爛路百里」,即使妝點成蘇揆「種樹百里」的功德,最後仍成為屏東選票殺手。而這類惡政,正是敗選檢討的死角。

民進黨在敗選檢討報告中,指疫情紓困振興方案忽略了基層產業、商家需求和民眾感受。事實上,一波波撒幣就是蘇貞昌「買政績」的最大本事,連選前都要急發租金補助收買人心,就怕選民感受不到。然而,這些政策買票作為既多且亂,各部會九大券到處亂發還常發不出去,更無從解決小商家關門、小市民失業之苦。類似蠢政,也屢屢見諸農委會等部會漫無章法的補貼,從「班班有冷氣」到「班班吃石斑」,都是口號先行,亂象相隨。這些爛政,豈能騙得了選民?

防疫政策之亂,檢調成立專案小組已一年半,卻直到選後才搜索基亞查高端疫苗內線交易,擺明是選擇性辦案。在野黨檢舉經年,府院黨卻一再袒護高端,迴避可能存在的官商勾結現象。尤其前年疫苗奇缺,政府為護航高端,對企業、民團捐贈處處卡關,蘇貞昌還在國會譏諷郭台銘「手中沒疫苗」。最後,若不是郭董一怒,才獲蔡英文「恩准」,不知台灣還要為疫情受苦多久。蘇貞昌現在矢口否認政府擋疫苗,但民眾不會忘記誰才是疫苗的絆腳石。

政府沒本事幫民眾備妥疫苗,卻不乏信口開河的說詞,製造社會恐慌。這波搶發燒藥的開端,並非因為大陸解封,而是蘇貞昌一句「重啟小三通可能會讓對岸民眾來台搶藥,導致防疫破口」。事實上,政府並未開放一般大陸民眾來台,「搶藥說根本是欲加之罪。但蘇揆點火,自然升高民眾備藥自保心理,導致「發燒藥荒弄假成真指揮中心因而須召集藥商盤點。這是蘇貞昌創造的假危機但指揮中心不敢點破真相,以免打臉長官。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字字迴避蔡蘇責任但社會輿論聲聲指向蔡蘇失職。但只要蘇貞昌不下台,就算有「礦坑裡的金絲雀」,也會被蘇貞昌的霸道惡政嚇死或噤聲。也難怪,曾準確預測九合一選舉結果的日本學者小笠原直指,慰留蘇貞昌是失敗決定;他更稱,民進黨「好像想假裝敗選沒什麼大不了」。外國人都看得這麼明白,台灣人會不懂嗎?民進黨還想騙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