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支付革命啟動 政策要跟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724/web/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如何背棄了兩年前的蔡英文
◆  聯合報黑白集/文官制度大崩壞
◆  經濟日報社論/支付革命啟動 政策要跟上







經濟日報社論/支付革命啟動 政策要跟上


2018-09-21 01: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的支付革命正在蔓延中,近來在街頭的手搖飲料店、煎餃連鎖店、甚至夜市攤販,可以用手機行動支付的店家漸漸在增加,這是台灣無現金支付的第三波革命,勢必顛覆零售業的金流系統,值得關注。
信用卡的廣泛使用是台灣的第一波無現金支付革命,但範圍侷限於百貨公司等大型商店、餐廳以及網路購物第二波的悠遊卡與一卡通,以小額支付的方式切入便利商店通路,增加了消費者的便利性
現在的第三波,與前面兩波有著結構性的差異,消費者只要以手機鏡頭掃描店家事先列印好的QR Code條碼,即可進行支付店家只需QR Code貼紙,無須再導入任何設備,技術上讓流動攤販也可以實踐無現金支付
台北寧夏夜市的實驗結果,已經證實行動支付的顛覆性力量悠遊卡公司為了推廣電子支付,民國104年(2015年)起實驗性的在寧夏夜市導入20店家的悠遊卡支付;然而使用悠遊卡支付,店家需要裝三台機器:結帳主機、刷卡機以及連線WiFi機,不僅占空間,WiFi連線的穩定性也讓店家搖頭,結果是多數店家退機拒絕再使用。至於手機行動支付,在APP平台商努力推廣下,以及店家無需設備的便利性下,目前寧夏夜市已經有八成攤商導入使用
政府喊出到民國114年(2025年)前,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的目標,國發會也多次召開行動支付跨部會會議,但是目前政府數得出來的「績效」例如加油站、便利商店以及醫院等,大都是原本已經可以使用信用卡或者悠遊卡的零售端,就擴大無現金支付的角度來看,其實是毫無意義的
台灣無現金支付的真正課題,是那些過去不使用信用卡或悠遊卡的小規模零售商,會在QR Code的技術革命下,也採用行動支付雖然目前使用QR Code的小店家在增加中,要達到政府所設定的90%目標還有大段距離其根本問題在於,目前店家採用行動支付是弊多於利
一般而言,在發展中國家因為假鈔與治安問題嚴重,行動支付可以減少店家收到假鈔與消費者被搶的風險,因此就算必須支付手續費給APP業者,行動支付還是推廣迅速。然而沒有這些問題的經濟發達國家,像是台灣或者日本,小規模店家還是傾向現金交易,以節省手續費
就目前業界實務而言,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APP,大多是綁信用卡,這就意味著商家必須繳兩筆手續費,一筆給信用卡業者,一筆給APP業者。以某市占率高行動支付業者的開放合約來看,其金流手續費是2.2%,比一般信用卡的2%手續費更高。
對於小本經營的小店家而言,行動支付收入的每一筆帳都要被抽2%以上的手續費,那當然是維持現金交易划算。手續費成本的問題不解決,政府期待的90%普及率,會是個永遠達不到的夢想。
再者,小規模業者一旦使用行動支付,每筆交易都會留下記錄,自然就會面對繳稅的問題儘管財政部今年初推出租稅優惠,使用行動支付的小規模店家,通過申請後即使每個月的營業額超過20萬,到民國119年(2020年)底為止,都可享有營業額20萬以下的查定課徵1%營業稅之優惠。然而這個優惠,對於小店家來說比較像是請君入甕的手法,一旦優惠期間結束,就任憑稅捐單位處置了
推動行動支付的兩大難關:手續費與繳稅其中繳稅問題涉及更大範圍的、地下經濟、無開發票店家的管理配套措施,短期之內很難得到解決如果政府要大幅增加行動支付的普及率,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讓已經有開發票,卻只做現金生意的店家有誘因使用QR Code支付
為了減少這些店家對於手續費的顧忌,我們建議政府應該採取租稅優惠來誘導。儘管政府一開始稅收可能減少,但是隨著電子支付普及,愈來愈多商家怕顧客流失也不得不導入QR Code支付,更多的交易透明化,政府不僅稅基擴大,同時查稅的成本也降低,最後政府會是最大的贏家







聯合報黑白集/文官制度大崩壞


2018-09-21 00: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打侯,被批評文官制度崩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就算不問「誰殺了外交官」,至少老百姓想問、也有權利問:誰毀了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正在大崩壞。證據一,大阪處長事件後傳出的檢討電文中說,「本處因未能…,嚴重損及鈞部形象…」。辦事處與長官間的關係,難道不是蘇處長的壓力之一?前線人員「願坦然受處」,「鈞部」則說現在不談進退;此乃文官與特任官的對比。
證據二,流傳出的不論是大阪辦事處的檢討報告,或促轉會吳佩蓉錄下的張天欽發言,乃至讓屏東縣府發言人下台的強逼下屬輔選發言,不都是基層公務員在表達「看不慣」、「受夠了」的心聲?
證據三,民進黨強力替「政治任命」背書,但派任人選卻明顯「顏色優先、能力其次」,甚至破壞體制。近日掀波的管碧玲女婿林子揚駐泰代表處諮議,不論管媽如何發飆,不論駐泰代表童振源如何護航,且看前外交官據理指責不符用人規定,且看泰國駐台代表在簽證費風波中態度囂張,即知駐泰人選不適任的情況有多嚴重
綠營在公務體系和周邊機構「有人要這個位子」的情況遍地開花。高層從特命全權大使看在基層眼裡吃香喝辣,中層如張天欽、吳茂昆吳音寧等從天而降的不適格者橫行無阻,甚至基層的屏東縣政府發言人都張牙舞爪,公然恐嚇公務員。文官系統能不為之士氣瓦解?小英說要為下一代打造更好的國家,請問:文官系統大崩壞,台灣會變更好的國家嗎?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如何背棄了兩年前的蔡英文


2018-09-21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上任兩年多,施政滿意度從初上任的六成八跌到目前的三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年多前,剛上任的蔡英文總統從容、自信,語帶柔軟的文青腔調,叮囑黨同志要「謙卑,再謙卑」,對人民則暢談如何「解決問題」。兩年多後,原本從容自信的蔡英文消失了,她變得僵硬、好戰、不安,而且陰鬱。儘管蔡英文把手伸進五院,主導了「完全執政」的每個可能角落,她的施政滿意度卻從初上任的六成八跌到目前的三成,民眾對她失望,對蔡政府也失去信心,更擔心台灣的未來
蔡英文如何從那個明亮的、讓年輕人寄予期待的新領導人,變成今天陰鬱、封閉、冷酷的國家元首;如何喪失了自己迷人、冷靜、理性的特質,而淪為一個事必躬親、凡事控制、耽溺擴權、絕不低頭的總統,實耐人尋味。我們關注的,其實不是蔡英文個人的改變或其聲望的升降;我們更在乎的是,台灣的政府機關、政黨政治、五權制衡乃至國家目標在她的領導下,是否發生了無法彌補的傷害,以致退化為威權、霸道、揮霍無度的政府;同時,因社會不斷撕裂倒退,而淪為開發中國家
首先,看政府職能與憲政體制受到的威脅和扭曲。也許是蔡總統提名的偏頗,或者由於她對個別事件上的過度介入,已使得五權分立的憲政設計失去平衡。簡言之,立法院因民進黨團的強勢主導及對主政者的百般配合,國會已無法對立法和預算發揮制衡功能監察院則因一批新綠監委的恐怖平衡,變得難以有效運作更嚴重的是,對於施政上屢屢發生的「違憲」爭議,大法官則變得保守與退縮,屢屢迴避應有的釋憲工作,坐視違憲問題一再發生
事實上,在府院之間,蔡總統撈過界插手賴閣人事權與決策權的情事,幾已到了習以為常的地步也因此,最近備受爭議的促轉會、黨產會與中選會,名義上都是受行政院監督的獨立機構,卻都是蔡總統提名並聽命總統指揮,完全破壞了體制及權責對應的原則。可悲的是,當這些獨立機構的政治爭議每每成為新聞焦點,相形之下,原應作為政府施政主力的行政院各部會,卻幾乎退居第二線,民眾幾乎看不到它們的作為,甚至不知道這些首長是誰。政府部門如此「本末倒置」,如何可能正常領導國家社會前進?
其次,看蔡總統的用人與決策圈。蔡英文的決策幕僚,一直是以其競選團隊的班底為核心,歷經內閣改組,只見流失、不見擴大。這顯示蔡英文的決策見識仍停留於在野時期,毫無拓展,因此無法因應現實形勢的變化與時俱進;即使政策走進死胡同,也不知調整。更耐人尋味的是,蔡英文用人不僅完全沒有考慮到超越藍綠或族群包容,她也捨棄民進黨內溫和派人士不用,卻因利益交換需要與新潮流系積極合作,大量拔擢出身高雄、台南的地方官僚到中央為官,又大量起用「技術取向」的親綠律師擔任其側翼打手。在這樣單薄而偏頗的架構下,蔡政府的施政表現當然難以及格,除留下派系分贓惡名,更將原本中立的行政機構事務官完全捲入黨爭這點,是對行政中立的嚴重戕害
第三,看蔡政府所表現的價值與氣質。蔡英文剛上台時,充滿了呼喚正義與平權的能量,為許多人帶來新時代的憧憬。誰料,蔡英文迅速將改革矛頭對準國民黨、軍公教族群乃至歷史,展開一連串清算;她的前瞻建設清單刻意避開藍營執政縣市,她對民間因兩岸關係惡化的哀號聽而不聞,更把對不同政策的異議標籤為「反改革」,寧可架起重重拒馬擋開群眾,也不肯彎腰傾聽。他所重用的官員,個個趾高氣昂,目中沒有法制,也沒有人民。
兩年前後,蔡英文不僅背棄了自己的理想,背棄了民進黨創黨以來所追求的民主價值,更背棄了她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帶領國家團結前進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