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年/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十四)
◆ 黃齊元/發揮在野力量,引導台灣前行(十三)
劉大年/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十四)
2024-02-23 01:29 聯合報/ 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第十三次部長會議,將在二月底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召開。部長會議是WTO 最高層級的會議,前一次部長會議在中東地區舉行,是在民國九十年(二○○一年)於卡達首都杜哈舉行的第四次部長會議,當時啟動著名的杜哈回合(Doha Round)談判,期望可以進一步推動自由化。
然而對於擁有一六四個會員的 WTO,在需要共識決的原則,以及議題的複雜性,杜哈回合談判幾乎沒有進展。總結 WTO 的總體成果,迄今只完成貿易便捷化協議,以及資訊科技協定等兩主要項目。
反觀各國紛紛由多邊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數目大幅成長,WTO 的重要性及功能大減。特別是近年來大型 FTA 的形成,以及 FTA 納入如環保、電子商務等新興議題下,FTA 影響並不遜於 WTO;相較於 WTO 的停滯,也形成強烈的對比。
台灣在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加入WTO,一直堅定支持WTO,也曾在資訊科技協定的達成,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在 WTO 功能不彰、FTA 取而代之下,台灣並無法充分利用 WTO 多邊自由化的效益。
WTO 不但無法與時俱進,也不能有效約束成員遵守既有規範。例如近年來先進國家提供大量補貼,以扶植關鍵產業,許多與 WTO 規範並不相符。但是 WTO 對於此全球性「補貼競賽」並無法管控。
WTO 也無法扼止各國濫用反傾銷制度。另外 WTO 雖曾尋求統合全球原產地規定,以避免形成貿易保護,並降低貿易成本,但也沒有進展。使得全球原產地規定不但錯綜複雜,企業很難適應,更已成為貿易保護工具。這其中以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為代表,在刻意設計原產地規定下,迫使企業必需在美國進行生產。
美國前總統川普對 WTO 批評甚多,除了認為 WTO 對美國不公平外,更不認同 WTO 無力約束中國大陸違反 WTO 規範行為,甚至主張美國應退出 WTO。在其總統任內美國雖未退出 WTO,但在美國杯葛 WTO 爭端解決機制的上訴法庭下,WTO 無力制裁成員不公平貿易行為,以解決貿易爭端,更一步減損 WTO 功能。
拜登總統任內,美國雖對 WTO 沒有更強烈批判,但美國並未全力支持 WTO,也主張 WTO 應進行大幅改革。另外美國也改弦易轍,追求不包括市場開放「美國版」的經貿協定。而近來 WTO 雖然推動以會員自願加入的複邊協議為重點,不過在部長會議前夕,仍有部分議題陷入膠著,WTO 前景充滿變數。
特別是有機會再次入主白宮的川普,除了對中國大陸加碼懲罰性關稅外,更宣稱未來將對美國所有進口產品課徵百分之十的額外關稅,此舉幾乎等同美國退出 WTO。另外預期各國也會採取報復反制行動,以及美國加碼其他可能的貿易限制措施下,全球可能形成貿易戰;對於在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成立,即將邁入三十周年的 WTO,可能會面臨成立以來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