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經濟/科技巨擘提高生產力的關鍵

.聯合報社論..爭主權,不能無視台灣詐騙橫行全球
.聯合報黑白集.呂秀蓮勉勵辦公聽會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巨擘提高生產力的關鍵
.經濟日報社論.設立主權基金可以更周延
.聯合報黑白集.馬扁之「歷史機遇」
.聯合報社論..誰在掣肘:罵聲中誕生的內閣



經濟/科技巨擘提高生產力的關鍵


2016-04-14 02: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眾所周知,台灣勞工的工時向來居高不下,位列OECD調查中的全球第四高,比起平均值多出46個工作天。為了讓勞工幸福些,《勞基法》修正案將原本的雙周84小時,下調至單周40小時,且為減輕對產業界和經濟「競爭力」的衝擊,勞動部規劃將今年的國定假日由19天減為12天,引發勞工團體劇烈抗議。
表面上,勞動部的配套作法產生爭議,在於此舉形同變相增加工時,但更深層的問題是當工時變短已是國際趨勢時,台灣勞工勤奮依舊,經濟卻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況;更別說16年來薪資凍漲、工時超長、領不到加班費的責任制工作,何嘗不是對勤奮的一種懲罰。
專家學者指出,高工時、低薪資現象是反映勞工生產力不足,且原因或與台灣教育品質不佳有關;又或與低工時的德國相比,台灣勞工做事效率遠不及嚴謹自律的德國,自然需要高工時彌補生產力的不足,但這些觀點都難以完整解釋台灣與主要國家間工時與工資的巨大差距。較貼切的說法,應是台灣教育出來的勞工,無法有效適應當前全球產業生態;特別是隨著各種自動化生產技術發展,許多必須仰賴人工的生產環節都被機器所替代。此時,生存與經濟轉型之道就是不再利用「勞力」來創造價值,而是「腦力」,就是創造力、想像力、創新能力。
首先,單就腦力來說,擁有矽谷的美國、聚集高科技創新公司的瑞典,以及大量新創企業的以色列,在OECD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排名,都落在後段班,遠不及高居第四名的台灣,顯見決定一國腦力高低的因素與制式的學力競賽或測驗成績沒有必然關係。這三個國家能培養及吸引來自於全世界的腦力,關鍵就在於法治社會、良好的監理架構、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充滿活力的企業家文化與有活力的資本市場。
其次,人文教育也是發掘腦力的重要管道。哈佛大學校長佛斯特(D. Faust)解釋,人文教育可培養一個人作好「第六份」工作的準備。畢竟,在這個多變的產業環境中,學校所學的知識與技術很快會過時,但人文教育強調仔細閱讀、發掘新靈感來源、尋找證據去證明假設的真偽能力,恰好是能有效率多元接觸不同面向的核心競爭力。蘋果、Facebook的成功,就是巧妙地將其他領域的元素融合到科技當中,Facebook創辦人查克柏格曾直言,Facebook為科技、心理學、社會學的融合體。也難怪2013年美國大學協會的調查報告指出,有74%的雇主建議為因應當前全球經濟趨勢,學校必須要加強人文教育。
此外,過往各界有一種偏誤,常認為人文教育僅為「修身養性」,與提升工作競爭力無關。實際上,人文教育的兩大特質─書寫及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擅於引導人們進行深度思考,有助於發掘腦力。書寫的過程會強迫人們整理腦中雜亂的想法,重新以有邏輯的方式排列,並確認結論是否與想法相呼應,避免片面化及漏洞百出。現今許多科技公司便極為重視寫作力,如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就堅持旗下的資深主管必須持續撰寫備忘錄。
口語表達能力亦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需奠基於了解自己的內心,並預先將不成熟的想法過濾掉,再透過有意義的、簡明扼要的順序表達出來。尤其是跨領域合作已成為當代產業趨勢,人們在漫長的職涯中,勢必會與多個不同領域人士互動,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是順利進行跨領域合作的敲門磚。
要言之,台灣教育體系教會學生勤奮的態度,也用有效率的方式讓學生具備基礎工作技能。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勤奮與訓練有素的勞動力特質已不敷使用。因此,執政者除了從法制、資本市場等客觀面向營造適合孕育腦力的環境外,更應與企業攜手加強能增進勞工多元學習、文字與口語表達能力的人文教育,才是提高台灣腦力存量的關鍵,莫讓勞工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勤奮的懲罰中。

聯合/呂秀蓮勉勵辦公聽會


2016-04-14 02:3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呂秀蓮說,她不知蔡英文五二○會怎麼論述,但希望不要像「黑盒子」一樣跳出來。她並建議舉辦公聽會,大家給蔡英文建議五二○要講什麼。
她說,蔡英文常批評馬英九不夠透明,現在她要勉勵蔡英文開誠佈公,要講什麼,做什麼,早點講給大家聽。五二○愈來愈近,不要讓大家屏息以待,「公聽會多辦幾場,把最好的民意告訴北京當局」。
呂秀蓮的勉勵與建議合情合理。蔡英文對馬政府最嚴厲的指責,就是黑箱不透明。而蔡英文又自詡「溝通、溝通、再溝通」、「謙卑、謙卑、再謙卑」。值此五二○演說甚受台陸美各方高度關注之時,呂秀蓮勉勵蔡英文能多辦幾場公聽會,徵詢公意,自是合情合理。
五二○演說至關重大,不宜「像黑盒子一樣跳出來」,亦即不能只憑蔡英文一人或一個小圈圈之意決定;而此一演說所發生的影響,自亦非蔡英文及其小圈圈所能承當,而必由國人共同承負。因此,呂秀蓮建議由公意參與意見,並由國人共擔責任,這與蔡英文一向標榜的「我最大的不同就是民主」始是名實相副。
公聽會上,如何詮釋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否符合「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反對「一中各表」是否意味主張台獨?要不要接受九二共識?全民是否及如何共同承負後果及責任?悉可公議公決。
事不宜遲。否則,倘屆時冒出五二○演說是黑箱跳出的爭議,蔡英文承受得起嗎?

聯合/爭主權,不能無視台灣詐騙橫行全球


2016-04-14 02: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陸昨天押解肯亞電信詐騙案中的第二批六十七名嫌犯,返抵北京首都機場。 新華社

肯亞警方將台灣詐騙集團成員連續遣送大陸,引發國人憤慨,認為我國主權及民眾人權受到侵犯。主權及人權當然寸土必爭,但檢視台灣詐騙集團多年來一路從對岸轉戰東南亞、甚至遠征非洲的犯罪足跡,已是惡名昭彰的「國際公敵」。如果一味吵嚷主權爭議,卻看不到詐騙集團的囂張惡行,甚至看不到國內司法審理詐欺犯之荏弱無力,卻把詐欺者當成政治受難者一樣簇擁,這豈不昏瞶莫名?
民眾對此案之激憤,主要是聽聞首波八人已被判決「無罪」;以為既然無罪,理當遣返台灣,為何卻遣送大陸?癥結在,這些人在肯亞或因未參與違法架設電信機房而無罪,但他們參與詐騙的受害對象卻是大陸民眾,而非台灣人;大陸要求將這些人遣送中國受審,其實有其依據。這和我國一直要求引渡酒駕撞死人的英商林克穎回台受審,是一樣的道理。
試問,如果無辜的孩子只是到肯亞「旅遊」,怎麼會和詐騙集團蛇鼠一窩?再問:如果在肯亞犯罪的是中國人,而遭詐欺的是台灣民眾,我們會不要求將罪嫌送至台灣問審嗎?更何況,肯亞警方聲稱,這些人都是從中國大陸入境肯亞,將他們送回最後的離境地,亦符合國際慣例。反觀台灣,不少人盲目地將問題上綱為兩岸主權和司法管轄權之爭,卻不問前因後果及是非黑白,甚至不張開眼睛看看國際社會的法理原則,這其實無助於社會的法治與進步,更無助於台灣面對世界。
先談司法管轄權及國家主權問題。肯亞詐騙案涉案者既為中華民國公民,無論如何,我方都有管轄權。從國際法的角度看,問題又稍複雜:因為此案被害者多為大陸人民,即「犯案結果地」是在大陸,那麼陸方具有司法管轄權自無疑義。我方因「犯罪者」是台灣人而有管轄權,陸方則因「被害人」及「結果地」而有管轄權,因而雙方產生管轄權之競合。而依國際刑事法原則,卻是「屬地主義」優先於「屬人主義」;除非我方能證明相關國人未涉詐騙大陸人民,否則,若一味堅持我方對詐騙嫌犯具絕對管轄權,這在國際社會「失」的機率將遠大於「得」。試想,如果涉案者中有人同時具美國籍,為何不見美國對陸方叫嚷侵犯主權?
由於兩岸並非國與國關係,如何處理此事勢必回到兩岸關係脈絡來看。最佳的參考點,應是五年前十四名涉詐騙國人遭菲律賓遣送大陸一案。當時,該案也引發國人激憤,最終則以我方協辦、回台受審的方式取得皆大歡喜的解決。問題是,後來台灣法院對這些詐欺者予以輕判,反而激起國人「不如留在大陸受審」的叫罵聲浪。同年,另一批我國出動專機自印尼押返的一百六十七人的詐騙集團,半年後台中地院審結廿六人,僅一人判刑,其餘皆輕判,准予易科罰金或緩刑。這也使得承辦檢察官大嘆:「台灣已淪為詐騙王國!」對照兩岸詐騙集團攜手合作,並遠赴肯亞設置據點的趨勢看,此話絲毫不假。
在菲國案中,兩岸原已建立了「各自遣返己方人員」的共識;然而,這項共識這次在肯亞案遭到陸方破壞。所不同的是,當年兩岸關係處於良性發展,陸方偵查該案告一段落,因而基於善意將嫌犯送回台灣受審;而今兩岸關係前景未明,要求陸方在肯亞案上再釋善意將這些詐騙犯嫌遣返台灣,只怕不易。更何況,如果他們回台後受審,最後卻無台灣人受害而得以脫身,並繼續在外為惡行騙,豈合乎正義?
無辜國人若遭對岸無理強押拘禁,全國人民自應義無反顧作政府後盾。但是,任何涉及兩岸關係的事務,如果都以主權傾軋的角度喧囂以對,恐非理性明智之舉,甚至可能落入自我蒙蔽。從兩岸詐騙集團的攜手合作,將犯案疆土遠闢至非洲,即可知台灣在吵嚷主權之際如何一步步失去了對自身的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