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盛世危言:在經濟榮景結束前奮力一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394/web/

◆  聯合報社論/南方澳跨港大橋垮塌,會不會只痛一天?
◆  聯合報黑白集/蔡蘇的「團結」演出
◆  經濟日報社論/盛世危言:在經濟榮景結束前奮力一搏





經濟日報社論/盛世危言:在經濟榮景結束前奮力一搏


2019-10-02 23: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上月底公布8月景氣對策信號,亮出連續第八顆趨弱的黃藍燈,儘管同時指標持續上升,領先指標卻已連續兩月下跌,顯示當前景氣疲弱國發會的黃藍燈,一亮就是八個月,但是連月來經濟部卻密集放送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創新高訊息,景氣冷、投資熱,更讓人摸不清,台灣當前的經濟實況究竟為何。
國發會景氣燈號,一共有九個構成項目,包括:貨幣總計數M1變動率、股價指數變動率、工業生產指數變動率、非農就業人數變動率、海關出口變動率、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變動率、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變動率、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變動率,以及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不難看出,景氣對策信號是一個能反映台灣內、外需冷暖的總體經濟指標比起單一指標,更能看出當前的經濟全貌
事實上,這一波拜美中貿易戰所賜的台商回台投資熱,也可以在景氣燈號系統中驗證一二。像是廠商回台建廠後,必然帶動的機械及電機設備投資,目前仍處於偏熱絡的黃紅燈;構成景氣領先指標之一的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在扣除住宅類的樓地板面積後,商辦與工業倉儲仍在正成長,顯示這波台商回台投資熱是正在進行式,並非空穴來風。
只不過,當前全球經濟已浮現諸多「不良跡象」,尤其是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迄今,已屆滿十周年,主要經濟體,如美國、德國,都已歷經長達十年的榮景,而台股攀上萬點的時間,轉眼間也超過兩年。這些不尋常的超長榮景,更讓人戒慎恐懼,就怕彈指之間,經濟黑夜自此降臨。
近期一些景氣不良跡象,包括前陣子外界討論甚烈的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低於短期公債殖利率,即殖利率曲線倒掛現象,不少預測機構相信,這是代表美國經濟衰退的重要信號;美國聯準會(Fed)前不久接連兩次的降息,更坐實悲觀者的預期。更符合經濟學家衰退定義的,在於德國經濟成長率繼第2季為負0.1%後,很有可能在第3季再現負成長
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已不在話下,另外,連月來,美、日、中國大陸與歐盟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呈現緊縮態勢近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降到十年來最低。不難想見,此刻全球的貿易與投資正在同步放緩,一旦黑夜降臨,台灣經濟也必然受到衝擊。
以目前台灣的經濟情勢來看,儘管民間投資表現搶眼,但是民間消費與出口表現卻是乏善可陳:今年前八月,台灣零售營業額雖較去年同期增加,但是成長率接近長期平均值;前八月出口累計達2,1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
如此平庸的經濟表現,實在不宜執政者作為誇口的成績單。台灣要慎防景氣驟變的第一步,就是看清全局、居安思危。
執政者必須謹記,過去全球十年的榮景,與各國央行採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脫不了干係。惟長期的低利率,卻是與低成長、低通膨共生,成為不少國家的三低問題。一旦景氣翻轉,現在勉強可用的貨幣政策,未來也將走入盡頭。
既然危機來臨時,政府撒錢無用,不如趁著榮景尾巴,認份改革。政府可以做的事,包括持續節省開支、鬆綁法規,鼓勵產業與教育創新針對台灣的人口老化問題,政府也必須提出更有力、更速效的解決策略
這些都已是政策老生常談,可惜在榮景時,政府做得不夠多、不夠好,也不夠釜底抽薪,待他日景氣反轉時,苦果將一一浮現。
政府何不趁著眼前榮景還在,此刻又正逢台商返台投資高峰之際,奮力一搏,掌握契機,如此才是維繫政權、民心的最佳策略。









聯合報黑白集/蔡蘇的「團結」演出


2019-10-03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右)的互動,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以來,打藍、黑韓不遺餘力,甚至不顧觀瞻。如果有人今年才開始關注台灣政治,必然以為他是頭號英系人馬,是蔡總統拚連任的最親密戰友。
其實當年蘇、蔡擔任扁政府正副閣揆,相敬如「冰」就是公開祕密。民國97年(二○○八年)在野後,雙方搶當綠營新盟主,更是一路明爭暗鬥;民國101年(二○一二年)蔡英文角逐總統失利,蘇貞昌取得黨主席寶座,兩年後又被挾太陽花浪潮而起的蔡英文取代屢次意圖大位,機會都被後生晚輩搶走,蘇貞昌必然點滴在心頭
去年九合一慘敗,賴清德求去,蔡英文卻挑選夙有心結的蘇貞昌接任閣揆。果然藉著「衝衝衝」與「大撒幣」,成功拉抬聲勢;蘇揆則在多起人事案獨斷專行,甚至凌駕府方意志
這當然不是兩人突然肝膽相照、水乳交融,而是蔡英文知道,此時要度過危局,必須仰賴蘇貞昌,甚至必須在某些方面委屈「讓利」。蘇貞昌也知道,與其繼續沉湎於既生蘇,何生蔡的總統夢,不如藉機替本人、家屬、派系子弟兵,爭取最大政治利益。再怎麼說,蔡英文繼續執政,總比國民黨上台,對自己更有好處。
完全相反的例子,是先前情勢大好的國民黨,團結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其實火力瞄準的都是自己人短短半年多,民調就從巨幅領先變成持續落後藍營常批評綠營執政手段就是騙選票,話雖不錯,然而若連表面團結都演不出,屆時一敗塗地,又能怪誰?








聯合報社論/南方澳跨港大橋垮塌,會不會只痛一天?


019-10-03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第二天,軍方透過水下作業大隊將大橋欄桿燒斷,希望在橋的中間新闢新航道。 記者杜建重/攝影

南方澳跨港大橋崩塌,各方努力救援,至今五死一失聯。一個斷橋事件,暴露出整個國家在新建工程上好大喜功在安全管理上切割凌亂,更在橋梁事故與水下救援上左支右絀。台灣曾發生多次斷橋事故,南方澳斷橋能不能帶來徹底的檢討與真正的反省?
太多人在不可思議的情緒中,守著電視或網路看著曾經浪漫的南方澳大橋殞落。不可思議的是,這座當年時髦、耗費鉅資、送去奧地利主體設計新造型單鋼拱橋,怎麼會才二十一年就斷裂崩壞?這是新的單鋼拱橋,不是傳統混凝土橋、斜張橋、懸索橋,怎麼會有如此命運?
橋面崩落後的人員營救當然是第一要務水面、水下救援是重中之重;相關當局精銳盡出,問題是下水的勇者救人心切,但岸上高官們包括內政部長徐國勇、交通部長林佳龍,甚至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以及參謀總長沈一鳴,只見媒體曝光頻繁,實看不出對搶救受困移工有何具體助益,只急得漁會火爆怒嗆高官;但隨著時光流逝,無謂的生命消逝愈發危急。
第一階段絕對是救人第一,但看到相關單位的手忙腳亂,確實不由得跟著著急。墜落橋面壓著三艘漁船,只察覺有移工受困,卻無法突破油汙混雜的汙水困境,更擔心揮發、爆炸性氣體,整個搜救進度緩下來搜救員直言水下救援訓練不足,裝備不夠」,要怎麼救人?
岸上的相關單位也一團混亂過去自豪的單鋼拱橋是科技第一線,全球也少見。糟糕的是南方澳跨港大橋救援連「借鏡」的想法都沒有。當然,台灣橋梁何止萬座,但是斜張橋、鋼筋混凝土橋、吊橋等都與鋼拱橋完全不同,即便是國道上也有許多拱橋,不同情境各有其技術屏蔽,南方澳大橋真是求助無門。
斷橋原因最受關切,各方紛紛提出各種可能的因素,但多是就現場圖片、影片或事故前後環境因素所作的觀察與猜測,其中不乏類如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受訪時稱油罐車失火造成橋面斷裂的資訊疏漏與口誤。雖然各種可能的原因都不能排除,但事實真相仍有賴客觀中立的調查。
民國87年(一九九八年)華航大園空難,兩百多條人命換來客觀中立調查的飛安成立;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台鐵普悠瑪事故,終能讓飛安會擴編為運安會,準照飛安會的客觀中立精神找出事故真相,進而謀求應對之策,以免重蹈覆轍南方澳斷橋事件據傳運安會將介入調查,當然是好消息,但運安會介入前提是運輸事故」,而橋垮油罐車掉落、壓到漁船的運輸事故」,與斷橋原因本身幾乎扯不上關係,要怎麼介入調查何況運安會八月一日才掛牌,至今人手還沒補足,且中立的介入調查是對過去上級單位說了算的調查認知的挑戰,這條路荊棘滿布
政府並沒有在過去幾次重大橋梁事故中,汲取足夠的教訓。台灣因為地形關係,橋梁密度相當高,從近百年的糯米橋到新材料、新造型橋不一而足;過去老橋斷橋機率高,但新橋就一定安全?未必因為橋面以上是公路單位主導,橋面下行水區則是河川單位說了算,兩單位吵了幾十年,至今沒有一致意見
同樣,沒列危橋也不保證沒事。南方澳斷橋凸顯台灣橋梁安全管理體系「一國三制」的紊亂,港務公司的十七座橋梁和台鐵的一千多座橋梁,都是各自檢測維修,並不包括在交通部全台橋梁總體檢範圍內,更見檢測漏洞與危橋黑洞
至於政治人物好大喜功,濫開建設支票,特愛亮眼工程,但只生不養,忽視後續的安全管理與檢測維修,也在這次斷橋事故中暴露無遺
南方澳斷橋把許多問題都翻上檯面,爭執一番,政府作成最簡單的重建決策後,會不會又把所有該釐清的問題再埋了下去,新橋落成,問題依舊在,成為下次事故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