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正忠/氣候變遷發出撤離石油經濟訊號
黃正忠/氣候變遷發出撤離石油經濟訊號
2023-12-14 05:45 聯合報/ 黃正忠(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聯合國氣候公約締約國大會談判到了第廿八年(COP28),終於在世界產油重地經濟中心杜拜讓「淘汰化石燃料」的議題浮上檯面,雖然最後協議並未提及逐步汰除化石燃料,但「遲早的事」仍在此次杜拜會議上躍升為爭議的主角。
「遲早的事」乃因為全球暖化是指氣溫與一八五○年到一九○○年這五十年均溫來比較,此被稱為工業化前的五十年,就是人類在地球上大規模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前的年代。因此要對抗氣候變遷,得控制全球暖化不得增溫二度C(活命線),甚或一點五度C(逃命線),就勢必要面對世界性的能源革命,淘汰化石能源係別無選擇。
這並非突然出現的議題,而是什麼時候才是最佳時機跳出來主張的問題。面對全球控制二氧化碳仍遙遙無期,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再破各種氣候變遷的紀錄,極端氣候已普遍擴及白人顯著罹難並遭受重大災害財損的事實。杜拜會議可以瞬間擴大人類面臨能源革命的關鍵掙扎,讓化石能源存廢從此可以被正式討論、安排、執行,因為這個遲早的事必須要走幾十年。
既然遲早那一定有跡可循,我們從幾個案例來搜尋化石能源革命的訊號。英國石油公司(BP)前身是創立於一九○八年的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二○○○年)該公司的識別標誌有巨幅變革,更換為意謂太陽能與生質能的黃綠色能源標誌,大BP(British Petroleum) 更改為小bp,並有了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的新意涵。據此,bp 逐漸緩慢加碼在綠色新能源開發,賣化石能源超過百年的公司,轉型所需的動能與布局肯定是超大工程。
芬蘭納斯特石油公司(Neste)早自十五年前開發先進專利技術,在世界各地蒐購動物與魚類脂肪(如廉價的棄置油脂)和非糧食型高油脂植物,取代煉油廠的原油進料,開發生質油的新利基,成為高獲利產品。減碳超過六成,占集團獲利比重大,十五年來股價翻漲超過十五倍,在牛皮的石油類股中一枝獨秀。納斯特目前也開始收購台灣餐廳及夜市的廢食用油,運至新加坡其生質煉油廠生產價值更高的永續航空燃油。
第三家典範轉型的石油公司就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Statoil,成立於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將原先具油滴形狀的識別標誌變更為粉紅色像雪花、水滴及風車意涵的新標誌,該公司的能源結構明顯提高在水力與風能上的開發。在加入太陽能光電事業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Statoil 正式改名為 Equinor,意謂來自挪威、能創造環境、社會與經濟三重盈餘的永續能源公司。這個變革對於股市交易有顯著比重是來自石油相關產業的挪威而言,是相當震撼的。
化石能源支持了過去一五○年來的科技文明與生產及消費,綠色低碳永續的新能源,則是地球未來一五○年的希望。當一棵樹可以是紙、建材、包材、更可以是生質油,提供人類許多過去未曾善加利用自然資源的想像。
低碳經濟轉型號角早已響起,氣候災難迫使人類必須做好逐步撤離石油經濟舒適圈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