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蘇蘅/仇恨政治和語言不會有贏家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盛治仁/聽障能打電話…美國怎麼辦到的?

.王健壯/這個政府像一路狂飆的火戰車
.方祖涵/影響無遠弗屆的美國稅改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羅智成/三代同行
.林祖嘉/脫歐談判對全球化有影響嗎?
.王正方/超級ATM取款機
.黃介正/川普版國家安全戰略來了

.葉銀華/如何建立金融業吹哨者保護制度?
.周行一/科技無法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
.洪蘭/當孩子不識「文以載道」四字
.馬凱/請為台灣與年輕人打開一條生路
.薛承泰/益者三友與三有
.王文華/「剛好」,比「最好」,更好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意義和熱情

.王健壯/總統那則獨白式錄影談話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方祖涵/作弊的痛苦代價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2017-12-20 23:34 聯合報  薛承泰

國內新生兒恐跌破廿萬,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政府非常重視所有托育、幼兒相關政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BBC兩年前在日本拍攝一部紀錄片The Great Japanese Retirement,台灣翻譯為「借鏡日本:人口老化的警示」。片中出現沒落的小鎮,小學像廢墟,公園中的鞦韆早生鏽,醫院中的接生部門改為儲藏室,街上看不到小孩,監獄中卻關著不少老人…,這不是外星人入侵或世界大戰後場景,而是發生在日本的事實!
筆者去年即提警告,二○一六年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有廿萬以上嬰兒,並呼籲「前瞻」應納入因應少子化措施,以保住廿萬嬰兒為目標。一年過了,內政部公布今年一至十一月新生兒,計十七萬七千二百七十八人;除非十二月能有二萬三千個嬰兒出生才可突破廿萬,但可能性不高。
台灣一九五○年代每年平均四十萬嬰兒,到一九九八首度跌破卅萬,並在二千年後急速下滑,二○一○年生不到十七萬嬰兒,達到谷底。隨後五年回到平均每年廿一萬,或許是一連串鼓勵生育措施,如育嬰假留職停薪津貼、未就業父母的育兒津貼、綜所稅育兒特別扣除額等,加上地方政府一次性生育獎勵與津貼發放(如北市助妳好孕),即便是去年也還有廿.八萬嬰兒。
由於未來主要生育人口群是一九八三年後出生,人數較少且結婚比例偏低,就算生育率維持在一.二人,每年要生廿萬嬰兒並不容易。政府對此不能沒有警覺,因為這個數字代表六年後國小新生,十二年後的國中新生;至於十八年後入學的大學生,頂多就是十四萬人(採七十%淨在學率計),這些數字都是上限!
生育率如再下滑,明後年就會發生死亡多過出生的現象,人口負成長將提前來到;連帶的,老人比例快速上升,二○二五年前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五人當中就有一位老人。屆時,經濟動能趨弱、納稅人口減少、各級學校崩盤、需要照顧的老人大增!政府唯有持續鼓勵生育並落實合理養育環境,做為「投資未來」策略,緩和人口老化速度!
觀察這兩年作為,似乎吝於照顧沒有投票權小孩,「前瞻」中僅拿出六億元,贈送不到一千元的媽媽包,誑稱「育兒百寶箱」;至於提升托育量能與育兒經濟支持,及改善職場育兒環境等措施,若再等幾年,當嬰兒繼續減少,就自然滿足需求!政府捨不得投資未來,又用很奇怪態度對待老人,一隻手推動長照試圖砸錢擴大,另一隻手又想從老人身上拿回一些退休金。
有人認為台灣人口密度高,就讓人口負成長,以紓解土地與能源壓力。是的,在世界一千萬人口以上地區當中,台灣人口密度僅次孟加拉,減少一些人口對台灣應有幫助;問題是,減少的是年輕人,是未來生產力!其實就算鼓勵生育,台灣未來廿年也不可能回到人口替代水準,人口不會增加卻可減輕人口結構失衡。
日本作為全球最老國,人口負成長好幾年,目前每年少卅萬人並持續擴大,首相安倍晉三為何疲於奔命,不斷加碼射箭?無非想在二○五○年前保住一億人口數,減緩人口老化及帶來的疲軟經濟。李光耀生前曾預言,日本人口問題沒處理好,經濟會繼續淡下去,台灣不只是步日本後塵,因生育率低於日本,薪資更無法比,主政者若沒遠見,情況會更糟!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