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關係維持現狀的關鍵因素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379/web/

◆  聯合報黑白集/宣傳不能當飯吃
◆  聯合報社論/部桃事件是政治防疫的代價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關係維持現狀的關鍵因素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關係維持現狀的關鍵因素


2021-01-25 01:3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簽署了多項行政命令,且有多項是扭轉前任政府的政策方向,各界不免臆測新政府的中國政策是否也會改弦易轍,好使緊繃已久的美中關係得以趨緩。但目前看來,拜登將會優先處理國內近乎失控的疫情;重返國際社群、重拾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並彌合選舉造成的族群撕裂,是以新政府的對中政策暫時不會改變,但兩強相爭的格局仍在。更具體地說,在貿易戰方面,新政府應不會重燃關稅戰;科技面將持續爭奪在 5G、量子運算、AI 等領域的領導地位;金融面則力促中國持續開放;在地緣政治上,將重回多邊主義結合盟友對中國施壓。市場研判,短時間美中關係保持現狀的可能性較大,川普時代政策走向尾部風險的機率將大幅降低。

然而,與美中關係變化切身相關的在中國之美國企業,又是怎麼看待新政府的中國政策呢?上海美僑商會於去年美國大選後對其會員企業進行調查,結果有高達 56.6% 的企業預期關稅、進出口限額等措施將不會繼續加重,有約 28.2% 甚至認為貿易限制將減輕,亦即共有約 84.7% 的企業認為美中貿易戰不會繼續升溫,頂多維持現狀或往降溫的方向發展。

同時,有高達 82.4% 的企業表示,未來三年內不會將中國的產能撤離。這項數據顯示,早前不少專家認為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將促使企業將供應鏈撤出中國的論點顯已失真。拜登上任後,在中國的美企對供應鏈轉移之所以沒有急迫性,一來是預期美中兩國不會有更進一步的貿易障礙發生;二來是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使總體需求降溫,讓企業沒有增加資本支出的壓力;三來是中國經濟活動快速自疫情中復原,又令美企體認到相較以防萬一的轉移供應鏈,能夠及時生產顯得更為重要,並認為中國完整的供應鏈所帶來的效益與其持續高漲的工資相抵,仍舊是利大於弊。所以,對在中國的美國企業而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仍然是其重要的生產基地,美國企業並沒有撤離中國的急迫需求與打算。

但奇怪的是,儘管調查顯示在中國的美企多正向看待未來的美中關係,其在中國的投資卻沒有更積極,有高達 53.2% 的企業表示在拜登執政後,未來在中國的投資計畫不會有所改變,亦即企業對增加長期性投資活動的意願並不高。何以如此?主要還是與美國企業依然認為美中貿易衝突難以根本去除有關。調查指出,在所有可能影響企業全球營運的事件中,有高達 72.4% 的企業擔憂美中貿易戰的不確定性。

有別於美企對中國市場及產能的青睞,過去四年,在川普主義強烈形塑下,美國民眾的反中情緒高漲,去年10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指出,美國民眾對中國反感的比例已升至74%,創下歷史新高。另一份由 Hinrich Foundation 於選後進行的民調顯示,有高達 49% 的選民指出貿易戰議題影響了他們的投票傾向,且在針對未來四年的政策優先度如擴大關稅、重新談判貿易協定等議題),也受到約 60% 的選民支持。這意味著,即便拜登政府有意緩和對中關係,但恐怕得不到國內民意的普遍支持。

要言之,在中國的美企與美國民眾對未來對中政策看法呈現兩極分布,企業期待也預期對中政策有所緩和,美國民眾則不主張讓貿易戰降溫,有些甚至希望能強化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拜登所屬的民主黨在參眾兩院具有優勢,代表其將取得完全執政,但面對延燒的疫情及分裂的美國社會,穩定內政將是拜登上任後最優先的任務,恐將無暇顧及錯綜複雜的美中關係,特別是在貿易政策上,拜登也不太可能違抗多數民意,這些都將使各界難在短時間內看到美中貿易關係真正趨向緩和。










聯合報社論/部桃事件是政治防疫的代價


2021-01-25 02:4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部立桃園醫院失守,疫情向社區蔓延。記者曾原信/攝影


部立桃園醫院失守,疫情向社區蔓延,號稱超前部署的指揮中心,還在追著病毒跑。面對抗疫以來最大規模的感染事件,蔡政府除了團結大內宣,更發動朝野攻防,政治口水不斷,反讓國人恐慌。防疫模範生何以會遭新冠病毒偷襲成功,值得深思。尤其,政治化問題重挫指揮中心公信力,加上萊豬事件後,蔡政府政治凌駕專業的作為不得民心;此時加深政治操作,只怕部桃之後還有其他城池失陷。

台灣防疫有成是蔡政府引以為傲的政績,也是川普時代聯美抗中路線的一大舞台,因而成了不容批評的「聖域」。但就算是舉世無雙的福地,久不自我清理,也難免蒙塵積弊。直白地說,當防疫指揮官成了政客,就愈看不清病毒蹤跡

長榮機師染疫,打破本土零確診時,指揮中心公然藍綠雙標,隱蔽資訊指揮官陳時中態度驕慢政治盛氣凌駕專業,專家建言被棄之不顧。此外,機組人員違反規範,顯示民間防疫態度鬆懈,是一大警訊;但主事者當成個案,無意檢討。對照部桃事件,陳時中更嚴重雙標,不容外人議論;府院黨還加碼圍剿質疑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全然無視部桃感染控制機制早已失靈,致錯失第一時間防堵擴散。

衛福部歡慶防疫一周年時,對部桃兵臨城下而無知覺。若非爆發醫護群聚感染,民眾不會知道此地是防疫最前線,人員物力強撐已久,根本無法依照標準程序運作此景,正是部下功勞歸上司,上司錯誤是下屬責任的寫照試問境外移入確診者與日俱增,部桃負荷沉重,指揮中心可曾協助增補調度?部桃失守後,其他處境類似的醫院是否已疏散超載任務,或如陳時中所言,「看到敵人再開槍」?

蔡政府把防疫視為「政治紅利」,除增添總統國際聲望,也為陳其邁在高雄助勢,更運作陳時中參選。台灣防疫製造政治明星,卻不見政府趁零確診的空檔加速優化後備。在令人遺憾的部桃失守現場裡,我們看到所謂的篩檢能量、隔離檢疫、感控管理,乃至疫苗採購等防線一再出現破綻,政府大話被病毒攻破

而可議的是,政府卻一再狡猾地將問題轉移成人民間的矛盾。明明輿論探討醫院群聚感染的成因,府院黨卻扭曲成政治口水,貌似凜然地高喊「不該譴責醫護」;明明國防部率先發布「避桃令」,總統卻指責藍營地方首長敵意歧視,利用政治力壓制外界對桃園疫情的質疑

總統怎不想想,疫情初起時,是誰在國門前架起第一道歧視高牆,召喚側翼對台商和小明們進行人權迫害?當時政府說,對少數人特殊處遇,是為確保整體醫療資源無虞;現在部桃卻因資源不足、管理不善而失守,成為民眾迴避之地。如此諷刺的對比,令人悲憤,台商陸配、前線醫護都是不當政策受害者執政者還大言不慚

政府一手高呼國人團結,一手縱容側翼出征異議,政治對立升高,連醫衛專業人士都噤若寒蟬。坐享防疫光環的高官們,以醫護人員良心為盾,把輿論之矛導向在野黨;再加上疫苗採購事件遭政治干預,以致施打遙遙無期。政府如此無能諉過,民眾如何安心

疫情正在擴大,蔡政府處理手段卻和萊豬案如出一轍,重政治而輕專業。本應秉持專業的指揮中心,如今卻淪為府院政治攻防的堡壘,殊不知以政治踐踏專業、以民粹打壓異議,將瓦解醫護與人民的團結自律,讓病毒趁虛而入。政治化的指揮中心對上分裂猜忌的社會,才是台灣防疫最大的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宣傳不能當飯吃


2021-01-25 02:4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桃機第三航廈資格標去年終於審查完成,預計28日選出優勝廠商,未料出現重大瑕疵。圖為三航廈工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擅長文宣,蔡政府把宣傳戰玩到爐火純青,把側翼網軍練成機器戰警,在野黨往往只能被追著打。問題是,徒有犀利漂亮的文宣攻勢,蔡政府的行政表現追得上宣傳嗎?這是一個大問號。

在部桃感染事件吸引所有目光之時,另一個被忽略的桃園議題,是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招標再度告吹。四年來三航廈四度招標,前三次都因難度高經費少而無人問津;第四次好不容易有兩個團隊投標,最後卻因為評選委員常岐德的名字出現在某投標團隊名單中,引發「球員兼裁判」爭議,必須廢標。

一個造價千億元的大案子,決標過程卻發生這種「低級錯誤」,行政力疏鬆到什麼地步,不難想像。常岐德是政府標案的評審常客,這次在重大案件中未謹守角色界線,難辭其咎。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桃機公司承辦國家機場的重大建設,先前因無法承建航廈原設計難度已傳為笑柄,如今第四度招標還出現這種行政性失誤,航廈要何年才能完工?

蔡政府的行政力,如果跟它的宣傳力一樣強就好了。開放萊豬風波連連,基本上是行政能力不足判斷失準所致;部桃感染事件不斷擴大,則是指揮中心大意失荊州。宣傳不能當飯吃,政府要贏得民心,最終是要靠才德與專業。否則,一個航廈四度流標,顏面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