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5:跳蚤市場送愛心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4:錢財守得住嗎?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3:該喊繼母一聲媽?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2:感同身受的美德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1:永恆的財富更值錢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1:永恆的財富更值錢
2022-08-25 16:0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各位朋友,你有餘財嗎?你願意不腐餘財嗎? 示意圖(ingimage)
孔子到楚國,有漁夫送魚給他,孔子不接受。漁夫說:「天氣熱,市集遠,也賣不掉,本想丟掉,倒不如送給你這樣的君子。」孔子行了兩次大禮才接受。
聖人的禮物
弟子說:「別人要丟掉的東西,你為甚麼還要行大禮來接受呢?」 孔子說:「一個人能施捨,而不使自己多餘的財物變成廢物,他就是聖人。接受聖人的禮物,能不行大禮嗎?」
這就是「不腐餘財」的故事。甚麼是「餘財」? 甚麼是「不腐」?漁夫的魚賣不掉,吃不完,就叫餘財。家裡藏的書,有的十幾年都不曾翻過一次,放在那裡生蟲,這就是餘財。
不腐餘財
我曾經將家裡的書整理出來,有一百多箱,送給一間私立大學。他們很仔細地整理陳列,此後我更買新書送給他們,後來乾脆捐款給他們,讓學校去買他們需要的書。
有人家裡衣服太多,很多多年不穿,紀念品一大堆,多年也不曾欣賞過一次;有人郵票集了上百册,也是只收集不欣賞,有的保存欠佳,都黏在一起了;有人鑽石珠寶很多,保險箱放不下,平常不戴也不看;有人家財萬貫,用幾輩子也用不完。這些都是「餘財」,如果能夠變賣,分贈公益機構,就是不腐餘財。
吃多成病
聖經上說 : 變賣所有的,分給眾人,就能積財寶在天上,這是不腐餘財最好的方式,因為尚可為自己積財寶在天上。
中國人喜歡吃,所以說民以食為天,大家常認為吃到肚裡才算賺到,結果越吃越胖,各種因肥胖而引起的疾病都來了。最後不是去減肥,就是經常跑醫院。所以吃到肚裡並非真的賺到了,更不是不腐餘財的好方法。
各位朋友,你有餘財嗎?你願意不腐餘財嗎?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2:感同身受的美德
2022-08-29 13:25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有位法官對強暴犯多輕判,理由是「食色性也」,強暴他人只是性需要所造成的衝動而已。後來他的女兒不幸被強暴了,這位法官看到女兒整天以呆滯的眼神看著天花板和牆壁,痛不欲生的樣子令全家同感屈辱、無奈、憤怒,身為法官都不能保護自己的女兒,女兒將來要怎麼辦呢?
法官感同身受
後來凡是強暴犯經過這位法官審理的,一律重判。「食色性也」等風涼話,再也不講了,因為這位法官終於感同身受了。
感同身受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可惜很多人都經常忘記,因此常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或刺傷別人。有次一位女記者頭一胎孩子生下來就天折,十分悲傷。我說要寫張卡片去慰問一下,另外的記者就提醒我,卡片上千萬不要用基督徒常用的「凡事謝恩」的句子。因為我從前常常跟他們講凡事謝恩的道理。
基督徒認為世間上的事,無論幸或不幸,都是出自神的安排,神的安排自有美意,所以凡事都要以感恩的心情接受,因此常以「凡事謝恩」來互相安慰。
設身處地
但是這只能用於靈命很高的基督徒,一般人用了,常被誤解,而毫無安慰的作用。因為被安慰的人可能不是基督徒,或只是靈性較淺的基督徒,他對「凡事謝恩」應用於何種時機,跟我們的感受不同,要不要用這個句子去安慰他,必須先以對方的地位去感受一下,感受不好就不要用。
台灣有很多公益慈善機構,裡面有不少是為身心障礙者服務。這些機構的創辦人,現在的負責人或義工,很多本身是殘障者或是殘障者的父母親。因為這些人對身心障礙有刻骨銘心的痛,感同身受的感覺特別強,因而站了出來。
官員不食人間煙火
相反地,很多官員對於社會種種亂象、人民的痛苦,缺乏感同身受的經驗,所以每當災害發生時,他們千篇一律地都是震怒,追究責任,然後就不了了之。倘若官員的家人也有被強暴的經驗或有身心障礙的孩子,他們可能就會有前面那位法官的改變,或能為身心障礙者設計出一套可行的福利制度來。
感同身受能改變我們的心,也能改變行為,希望大家隨時隨地都要處在感同身受的境界裡。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3:該喊繼母一聲媽?
2022-08-29 13:2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對繼母溫馨 一點,就是對父親的孝順,非但讓父親快慰,繼母也會將她所得到的溫馨反射到父親,甚至子女的身上。示意圖/ingimage
有位女孩,母親過世後,父親再娶,為此她心中很不高興,最近父親又要她們喊繼母「媽」,她十分不願意,但又怕造成心結,問我應該怎麼辦?
這類事,看小實大,弄不好確實會造成心結,說不定一輩子這件事都會卡在心中,造成許多遺憾。其實這類事,如果彼此有愛心,問題根本不會發生,發生了也很容易解決。
愛不會在傷口灑鹽
如果父親愛孩子,一定會知道子女的喪母之痛,要子女喊繼母「媽」,等於在傷口灑鹽,會勾起孩子更多思母之情。父親愛孩子,斷然不會提出喊繼母「媽」的要求。繼母如果愛孩子,也不會有此想去。
孩子如果愛父親,定然會知道喊繼母一聲「媽」,會讓父親及繼母感到窩心,能讓他們生活在溫馨的日子裡,有甚麼不可為的呢?況且只不過是喊了一聲「媽」而已,即使是勉為其難的做一下,也是值得的。
應孝順在世親人
做子女的必須知道,愈是思念已過世的母親,就應該更孝順在世的父親。因為母親已將照顧父親的責任交在你們手上了。對繼母溫馨 一點,就是對父親的孝順,非但讓父親快慰,繼母也會將她所得到的溫馨反射到父親,甚至子女的身上。
愛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凡有它的存在,一切就會變為美好。任何窮困的家庭,只要有愛,它就是個富足的家庭。反之,如果沒有愛,即使家財萬貫,這個家也是貧窮的,因為沒有人喜歡這個家,家已經成為他們的人間地獄,每個人都想逃離它。
手中有愛可以施予
每個人手上不一定有很多錢可以給別人,但每個人手上都有許多的愛可以給別人;但奇怪的是,大家都很吝於付出這種愛。像前面喊繼母「媽」的例子一樣,例子中的相關成員,任何一位只要肯付出一 點愛,問題就可圓滿解決;反之,就弄得不可開交。
現在家庭裡,繼母難為固然是事實,但生母就好當了嗎?一樣難為。解決之道,專家可以寫成好幾本書。其實任何解決之道都離不開「愛」這個字。有人說,心中有愛就是美。只要大家肯把心中的愛多放一點出來,你會變得更美,你的家庭也會變得更溫暖。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4:錢財守得住嗎?
2022-08-30 15:00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貪財是萬惡之根。」聖經如是說。示意圖(ingimage)
會說話的錢對它的奴隸說:「你這個笨蛋,把我擺在這個爛投票上,使我變小了。」
錢的奴隸趕快應聲說:「是!是!對不起,我是笨蛋。」
做財主還是財奴
我們很多有錢的大爺,其實都不是大爺,只不過是錢的奴隸而已。因為他只知道為他的主子「錢」效命服務,使錢變大變多。他享受到擁有錢的樂趣,卻沒有享受過用錢,尤其正確用錢的樂趣。他一輩子看著錢,作錢的奴隸,他不是財主,而是典型的財奴。
財奴們想守住他們的錢財,守得住嗎?有一天眼睛一閉,錢就是別人的了,怎麼守也是守不住的。
眼睛一閉錢就是別人的
有位慈善家向一個財主募款,財主捐了一元鎳幣。慈善家離去後,坐在財主門口的大樹下,並將一塊錢丟在地上。過路的小孩想撿,但是看到慈善家眼盯著那一塊錢,都不敢撿。後來慈善家閉目養神,過路的小孩就將錢撿走了。
財主看到這一幕,很生氣的質問慈善家,為何將他捐的錢丟在地上任人撿去?慈善家說:「我這樣做只是想讓你知道一個道理:『當人眼睛睜開時,錢是你的;當你眼睛一閉時,錢就是別人的了。』今天你活著,眼睛是睜開的,千萬家財都是你的;有天你死了閉上眼睛時,再多的錢都是別人的了。」
珠寶永在人心
歐洲一個小國家的皇后很有愛心,經常施捨幫助貧民。有次一個偏遠小鎮,要蓋一所醫院,因為鎮上的人常需走幾小時的路,才能找到醫院看病。這位皇后捐了很多錢,並將自己使用的珠寶、戒指都捐了。醫院落成時,鎮民流淚地向皇后致謝。皇后對她的隨從說,我捐出去的珠寶又都回來了。
皇后終有一天會辭世,但她的珠寶卻永遠存在,存在人們的心裡。
人生有很多道理,想通了,我們就能做錢財的主人;想不通,就只好做錢財的奴隸。遺憾的是,多數人都是想不通的人。這就是為甚麼世上財主少,財奴多的原因。
「貪財是萬惡之根。」聖經如是說。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5:跳蚤市場送愛心
2022-08-31 11:5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舊衣物或多餘的東西,無論是以價出售或捐贈方式加以處理,都是一種愛心的表示。示意圖(ingimage)
很多國家都有跳蚤市場,賣的都是各人家裡多餘的東西,因此東西稀奇古怪,樣式多,價錢便宜,有的只有市價的二折或一折。賣的人多非專業商人,只在家裡有多餘的東西時,偶爾賣一次。
車庫賣二手物
另在美國有所謂「車庫銷售」,就是利用家裡的車庫作為營業門面,將家裡或朋友多餘的東西,放在那裡賣,價錢也很便宜,賣的人不必到跳蚤市場或他處去擺攤,多數只有週末才有。
紐西蘭有種方式是 : 傍晚或假日時,各家將多餘的或原本要當垃圾處理的東西,放在自家門口電線桿旁邊。需要者就可以在路上逛逛,將需要的東西帶回去。
舊衣做公益
台灣一度流行回收舊衣服,各家將多餘的舊衣,交給慈善機構,,整理後送到貧窮國家作救濟。有的機構甚至在重要據點放置舊衣物回收櫃,有計劃地回收舊衣。
有些慈善機構並呼籲大家,尤其是名人捐贈衣物義賣,得款作公益之用。每個人家裡都會有很多餘物,能有地方出售,得一點小錢回來,感覺滿不錯的。買的人則可花小錢買到很好的東西。舊衣服拿去救濟窮人或義賣,也是不錯的點子。
我小時就穿過外國人透過教會送來的愛心舊衣。我最記得的是一條長褲,拉鍊是銅的。當時心裡的感覺是,外國的東西果然不錯!
洗乾淨再送
最近幾年我們家也送了不少舊衣服出去,也曾捐贈慈善機構作名人服飾義賣。我們都先將衣物洗乾淨,大件的如西裝等,則送到洗衣店洗得漂漂亮亮才送出去。這很重要,送人或幫助別人,也要有基本禮貌才受人喜愛。
舊衣物或多餘的東西,無論是以價出售或捐贈方式加以處理,都是一種愛心的表示。是不腐餘財,是資源回收,減少垃圾,並降低自己浪費餘財的罪惡感。
「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裡面,就是住在上帝裡面。」(聖經約翰一書4:16)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