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航空業罷工 政府做了什麼?

◆  操弄恐懼、助選兼擴權 蔡選舉策略:知道你們在怕什麼
◆  習近平出「北韓牌」 難打動川普
◆  聯合筆記/航空業罷工 政府做了什麼?
◆  長榮罷工後的漫漫長路
◆  罷工是空服員最後的吶喊
◆  能否把槍口抬高一厘米
◆  漫畫/罷工的勞資籌碼
◆  願景工程/農村消逝 熱島加劇
◆  願景工程/種樹引風 恐是奢望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航空業罷工 政府做了什麼?


2019-06-22 00:23 聯合報  李莉珩
約千名長榮空服員在桃園南崁長榮航運大樓前靜坐,綁起粉紅布條、穿上工會背心,將靜坐到罷工結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年內經歷三次航空業大罷工,前兩次主角是有官股色彩的華航空服員和機師;但這次是民營的長榮,政府比較沒有介入施壓資方的著力點,處理模式顯然和前兩次不大相同。
面對未來可能遍地烽火的各種突襲罷工,政府應對的危機管理究竟是什麼?而對勞資以外的第三方消費者權益保護,政府又到底做了什麼?
罷工雖是勞工合法權利,但航空業是特殊行業,同時也涉及民眾公共交通運輸權利與財產權益,跟一般單純勞資爭議不同;如果任憑勞資雙方談判破裂,勞方馬上進行罷工,一般旅客來不及應變,很難規避受到的衝擊,社會可能因此付出更大代價。
許多國家早有罷工預告期的規定,例如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日本等等旅行業者昨天不平的說,連全世界最會罷工的法國,航空業罷工至少都要三天前預告業者認同勞工的罷工權利,但涉及公眾權益的罷工,也要有合理的基礎。近三年三次航空業罷工,都讓旅客和旅行業者措手不及,他們的權益由誰來保護?一切有形和無形的損失又由誰來償付?
事實上,從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五月首次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後,各界就要求政府正視建立罷工預告期問題。監察院當時即函請勞動部就航空業等特殊行業建立罷工預告期的可行性,交通部也發文建議勞動部修法。但是,勞動部開了幾次會議,就以各界意見分歧太大為由,擱置至今。
勞動部維護勞工權益自有立場,但是消費者和產業界權益也應兼顧針對跨部會的歧異,行政院為何不介入處理甚至連態度都不敢有。幾位民進黨立委雖提案修民用航空法,針對航空業罷工必須在一定期間以書面方式預告,但黨團也表示「尚未達成共識、暫時不會處理」。行政院和立法院態度這麼曖昧,說穿了,就是因為這幾年都有選舉,官員和政客都不願忤逆勞工選票,因此繼續坐視航空業突襲式罷工事件,一再重演而不敢作為
空服員和機師這幾次突襲式罷工,輿論已不再一面倒聲援,甚至社會上負評意見越來越大因為,勞工的罷工權固然重要,但消費者權益保護也同等重要
政府除了「督促」勞資趕快達成協議外,最重要的,是建立中性的公平機制與規範,以期降低罷工對社會無辜第三方造成的傷害 。








操弄恐懼、助選兼擴權 蔡選舉策略:知道你們在怕什麼


2019-06-22 00:24 聯合報  衣冠城/退休大學教師(台北市)
香港「反送中」遊行引起全球重視,對蔡英文而言,今後將藉由這類事件持續發酵,讓民眾在明年總統大選前,深陷於恐中、反中的社會氛圍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恐懼與憤怒是煽動群眾情緒最好的助燃劑,其中又以恐懼最有效
恐懼深植在我們的大腦深處,根據科學解釋,當受到驚嚇時,來自杏仁核的訊息會傳遞到腦部深處的中腦導水管周邊灰質,我們會做出彈跳或僵直反應,訊息同時會傳遞至下視丘,此區域將提高心跳速率和血壓、釋放體內的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在必要時幫助我們做出戰或逃的反應。
在我們學會害怕某事物的過程中,也在學習對其夾帶的實質威脅感到恐懼,恐懼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分析所面對的威脅,並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如果我們不會恐懼,反而會置身險境而不知。科學家曾研究過杏仁核病變的患者,發現該病患即使處在蜘蛛與蛇的環境中,絲毫沒有恐懼感;經過演化的積累,恐懼感是很正常的。
恐懼不僅是經過演化深入人腦,它也是生命經驗與社會化的產物,並不完全來自真實,而是一種自我投射,預想遭受傷害的後果,例如九一一事件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許多人不敢搭飛機。
正因為恐懼感深入人心,所以十分有效政治宣傳與動員也常常加以利用尤其是當缺乏明確的政治方向感或具體的政績,缺乏凝聚人民的能力時,恐懼感就成了操縱公共意見最有效用的王牌
恐懼不僅是對公眾意見的操縱,還是可自我合理化的力量。美國布希總統對於恐懼感的操弄,可謂是最佳政治教材,九一一事件後恐懼成為他優先選擇的武器,許多隨之而來對公民權利的限制,如愛國者法案,就是恐懼統治的結果近年來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出現不自由的民主逆潮,如匈牙利、土耳其等也都是利用恐懼來擴張政府權力,限制人民自由
六月初出現亡國感就是對恐懼的操弄,香港反送中更是恐中的高峰蔡英文政府更利用這種情緒,通過公投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國安法等法修正,限制人民權利,測試人民對恐懼與自由的選擇
馬基維里向統治者建議,他們將發現恐懼比愛戴帶來更大的安全」。你們可以不喜歡我,但是我知道你們害怕什麼這就是蔡英文的選舉策略
英國社會學家弗里迪在他恐懼的文化一書中提到,恐懼已經變成主導公眾想像力的強大力量,而這才是對自由民主最大的傷害真正使我們失去自由的,是來自內心的恐懼,而非我們所恐懼的對象







習近平出「北韓牌」 難打動川普


2019-06-22 00:23 聯合報  劉國興/退休大使、台大政治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習近平(右)展開為期2天的國是訪問,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時隔14年再訪北韓。 (新華社)

習近平突於六月廿、廿一日前往北韓進行國是訪問,時間點恰在大阪G20與川普見面前,在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下,很難令人不聯想,習是為了與川普會面,適時打出「北韓牌」以增加會談籌碼。
重點是,此行能否有效化解二月底河內川金二會不歡而散的僵局更直接說就是,習近平此行能否勸說金正恩重新出發,並提出棄核新提議,再到大阪傳話並說服川普接受新提議
在上述假設成真前,要先瞭解美國的談判策略是什麼?會不會改變?
河內川金二會明白顯示,美國要的是,北韓「完全、可檢驗及不可逆」的「大交易」式棄核,而以「最大限度經濟施壓」,也就是美國主導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十輪經濟制裁為手段,迫北韓讓步。反觀金正恩則未有棄核同時保障政權之信心,遲遲無法讓出第一步,而主張朝鮮半島須南北同步棄核既不提出全面棄核初步核武設施庫存清單,對國際檢查從來不提,而以炸毀若干老舊核試場動作,就要求美方回報
美方不但不領情,還發現北韓另有新的隱匿核武設施。如此怎麼再談下去?甚多專家認為很難有川金三會,除非川普以和平、和解姿態出現,目的是為了連任
此次習近平北韓行之前,還在北韓「勞動新聞」發表署名文章,提出洋洋灑灑三點,詞藻優美,有觸及朝核問題,但都屬表面文章。兩天國是訪問下來,也只見相互取暖,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未簽聯合公報因此,看不出來金正恩是否有突破性棄核提議的跡象
不過,可以確定一點,美國當今外交主要決策者,如國務卿龐培歐、國家安全顧問波頓等都屬鷹派,主張強硬對付北韓。就算北韓有新提議,除非順了美國鷹派之意,否則美國既有策略甚難更張。
中國歷史上素來以朝鮮為緩衝國,臥榻之旁豈容有核武強權,故朝鮮半島非核化是一貫主張,中國在安理會的十輪制裁北韓決議,也未動用否決權,然而在北韓棄核實際做法上卻提倡「雙暫停」,較傾向北韓,令美國不悅。又據報導,中國聯手俄羅斯擋下美國意在要求各國停止運油給北韓的聯合國提案,對中國能否斡旋朝核問題,早失去興趣的川普,此次在大阪要改變印象,看來不易。








長榮罷工後的漫漫長路


2019-06-22 00:28 聯合報  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長榮航空因應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持續罷工影響,今共89個航班由台灣出發,預計取消59班,影響約1萬3200名旅客。 記者鄭超文/攝影

在沉重的勞資對抗氣氛中,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六月初「正式取得罷工」,長榮公司和工會均表示會持續進行協商。廿日就「提高日支費、禁搭便車」協商破裂後,工會即宣布當天開始罷工;有媒體認為,這是場勞資政三方都有所準備的罷工。
在看到華航罷工效應後,長榮公司和工會都相當堅持,除各自要給背後的股東和會員交代外,雙方都深怕這場對抗要是輸了,接下來的談判和日後的協商就淪為輸家。當然,雖然長榮公司提供相關補償,行程受阻、計畫大亂、欲哭無淚的旅客是最大的輸家。
在推甄資料和面談中,報考同學常會提到親友曾遭受雇主不當對待」、「想協助弱勢勞工族群等,是想就讀勞工關係學系大學部或碩士班的重要動機。同學在系上課程、各類演講和實習的薰陶之下,心態上自然比較貼近勞工/工會權益,但實務上則需兼顧理性和法條規範。在許多勞資案例的討論中,常發現你所喜歡/支持的那方,不見得是對的/合理的那一方;陷入感性與理性的拉扯很常見
讀者可詢問親友「剛入公司時為何要加入工會?」答案可能是「不知道耶」、「報到資料中有申請表,沒空多想就填了」、「工會小組長極力鼓吹,就加入了」或「加入工會蠻好的啊!」或問親友「為何要籌組工會?」答案可能是「要爭取受損的權益」、「要爭取更公平的勞動條件」,可能有極少數是「作為私人籌碼」或「勞動部有補助」。基本上,籌組或加入工會各有其理由和堅持
很多人已觀察到,航空業主導罷工的是職業工會,而非企業工會,也質疑為何職業工會中華航和長榮的空服員可以參與另一公司的罷工投票?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自家工會的專業分類,無法滿足所有會員的需求,只好出走成立單一專業職業工會,為自己爭取權益。另一個原因常是資方把持工會」,所以要出走但我常想勞工也可以更努力、更團結搶回工會主導權」,而非怪資方干預
眾所周知,罷工是手段、壓迫對方接受條件才是目的罷工是暫時的、罷工結束後仍要回歸正常工作目前長榮空服員的罷工,絕非單純的勞資對抗,部分反對罷工的長榮員工也和罷工空服員對嗆明明是同事,又是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此次長榮員工「勞勞關係」的撕裂,除造成立場的分化外,更加深勞工間的歧見,重建互信的團隊合作將是長榮公司的重大挑戰。
這次長榮勞資爭議已在課堂上討論許久,同學在討論結束時問「老師,你支持空服員罷工嗎?」我的回答很鄉愿、欠揍,「如果我沒搭長榮班機,我支持長榮空服員罷工」,「如果我訂了長榮班機,我精神上支持空服員,但心理上反對罷工」。
近三年來,在經歷華航空服員和機師的罷工之後,在面對目前長榮空服員或未來任何罷工時,社會大眾真的對罷工有更正確、清楚的認知嗎?對罷工者給予更多的同情、支持嗎?還是停留在關注罷工者的「顏值」、「所得」?或是如「不爽公司就走人啊!」的質疑。
當有一天台灣社會大多數人都能夠存有罷工對我造成很大不便,但我支持勞工罷工的想法時,應該就會形成一個更均勢、尊重對方的勞資關係







罷工是空服員最後的吶喊


2019-06-22 00:28 聯合報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長榮航空空服員在長榮南崁運航大樓前靜坐抗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喜歡可以不要作啊!」是民眾面對罷工造成不便時的直接反應。的確,選擇工作是人身自由,喜歡則來,不喜歡則去。
這個批評將員工和資方做了簡單二分對立,作為勞工的我們,認真想想,這是你要的工作環境嗎?難道我們不能夠表達對於工作條件的相關意見嗎?
合法罷工要經過四道關卡組工會個人不能罷工);勞資調解不成功長榮調解了兩年,看資方有多硬);工會會員投票及半數同意罷工期間無收入
在前三個步驟,資方都可以和勞方溝通化解,罷工是員工的最後吶喊,當然會造成大家的困擾只是你願意永遠在勞資協商中,靠資方施捨來過每一天嗎








能否把槍口抬高一厘米


2019-06-21 23:39 聯合報  吳彣/大學教師(新北市)
台灣農地近年新建工廠日增,政府推動修法讓農地工廠合法化引發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備受爭議的《工廠管理輔導法》於初審時有綠營立委護航,後來工廠業者更提出破十萬人連署相挺政院版修法;闖關三讀前夕,環團公布錄音檔案,顯示經濟部中辦長官在公開說明會的言論爭議」。在朝野交相賊下,外界預計這些違建工廠很快就可就地合法化
農地工廠就地合法化,如是政府主導政策,作為經濟部所屬公務員配合上級命令原屬職位之需求,無可厚非。然而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經濟部的《工廠管理輔導法》原本是因應違建工廠管理而生,其中的「落日條款」明訂如果未在民國109年(二○二○年)六月二號前轉型合法,就應該退場。但朝野不僅對於這部分執法毫無作為,更屢屢嘗試為相關違法工廠開脫,實有開民主法治倒車之嫌。
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後,於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二月,幾位受命射殺嘗試翻牆民眾的東柏林衛兵,上法庭受審。根據前東德的法律,民眾沒有自由離開東德的權利;而槍擊在當時是合法的,士兵的律師更辯護說,這些士兵是執行命令的人,「沒有選擇的權利」。
經過長達四個多月審判後,柏林地區法院作出了判決,法官沒有採納律師的辯護意見。法官解釋,世界於法律之外,還有良知當法律和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才是最高的行為準則,不執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準是無罪的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衛兵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權利
依據目前新修訂輔導合法化版本,現有農地違建工廠大部分都能永久合法化,農地被切割、汙染帶來的生態破壞,也會成為常態。同時也向全國非法業者明示,違法不要緊,政府會協助業者以代價低廉的回饋金取得合法化。另一方面來說,執掌全國農地的農委會,在關切秋行軍蟲之際,對於這類毀農政策竟毫無作為,更無提出任何反思之呼籲。試想,這類法案通過後,對於農地影響,難道小於秋行軍蟲嗎?
作為專業事務官,不得不服膺上級之命令,但認知到這背後的代價,或許能嘗試把槍口抬高一厘米」。








願景回響/農村消逝 熱島加劇


2019-06-22 00:31:09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台北市社子島禁建長達半世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筆者住社子地區,被稱為台北市鄉下,雖相對荒涼落後,但也保留最後一塊淨土。夏日,逃離台北盆地悶燒鍋,傍晚騎單車沿淡水河畔至社子島吹風,這裡熱島效應相對不明顯;這裡也是台北最後的農村。
社子島即將開發,可預見的是,開發後不可避免帶來熱島效應及悶燒鍋現象。昨天是夏至,夏至過後,一年最熱的季節開始了,台北盆地將更加悶熱。我們總是一邊喊著要幫都市退燒,一邊卻又積極開發,一方面留戀農村的好山好水,一方面又嚮往都市的熱鬧繁華。筆者住家對面原有一片空地,幾間低矮房子,不知何時悄然矗立起兩棟大樓,原本一棟四樓舊公寓也拆掉重建成高聳的大樓,從窗外望出去,視野狹窄了,空氣更加沉悶了。
一些開發商見縫插針,樓愈蓋愈高,路愈走愈窄,阻擋了風的去路,過度開發,破壞環境和生態,加劇熱島效應。我們應該給都市留一些空間,種上綠色植栽,給風兒留一條通路,才能改善熱島效應,幫都市退燒








願景回響/種樹引風 恐是奢望


2019-06-22 00:32:10 聯合報  張國偉/社會工作(台中市)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發起「海之森」植樹計畫,在東京灣的垃圾掩埋場,種下24萬棵樹苗。 圖/東京都港灣局提供

聯合報願景工程都市在發燒報導,日本建設名家安藤忠雄揪五十萬人募款種樹引風」,打造海之森」,讓涼爽海風一路吹進市區
其實,在台灣「種樹引風」觀念,早就深植人心,只是地方首長為了凸顯政績,大肆土地重畫,破壞了原有的環境生態;更誇張的是,為了綠化環境,種的是生長快速的外來樹種,如黑板樹、雨豆樹
這些外來樹種,種在開闊的公園,或不至於產生安全上的問題,但種在道路兩旁及中央分割島上當路樹,就成為都市的禍害。像黑板樹生長快但碰到颱風天,樹幹常從中斷落砸人毀車;雨豆樹也常成為竊盜犯入侵民宅的梯子。
我國都會區公園,要找到基地上千坪公園並不多,社區的兒童遊憩埸、小型社區公園也常是水泥舖面,樹木常成為點綴品,在都市樹木稀少到無法成林,大片空曠國有地又任其荒廢,想要「種樹引風」恐是奢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