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心理免疫力 也要提升
◆ 禁離島全快篩 陳時中凌駕國會與民意
◆ 向公衛史學習社區防疫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逐夢林來瘋 成長的滿足
◆ 全民打疫苗 政府全額負擔
◆ 不只疫苗 長照更要落實照護
◆ 保護醫護 修醫療法重懲暴力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逐夢林來瘋 成長的滿足
2021-06-03 04:27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林書豪。美聯社
每年哈佛大學在正式畢業典禮之前會有專為畢業生舉辦的聚會叫做「班級日」,自民國 57 年(一九六八年)以來,在「班級日」畢業生都會邀請幾位特別貴賓來演講,他們通常是從藝術、政治、商業或慈善領域中挑選出來的傑出人士,有時恰好是哈佛校友。過去的演講者包括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麥克阿瑟獎的得主,金球獎和艾美獎的得主,民權鬥士等,今年的演講者是校友林書豪。
林書豪民國 99 年(二○一○年)從哈佛大學畢業,他打破了文化障礙,成為了 NBA 球星,同時也是一名行動主義者和慈善家。但大家只看到林書豪從大學籃球員成為全球偶像的 NBA明星的童話般故事,但演講中他承認事情沒有那麼容易,他其實是滿掙扎的。
林書豪在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十二月加入當時表現不佳的紐約尼克隊,不到一個月,他的場上連串得分使得籃球界如著火般的興奮,扭轉了尼克隊在賽季的連敗紀錄。這位新人在球場上的靈活動作和不按常理的打法和能見度也令球迷為之瘋狂,球迷戲稱他令人興奮的廿六場比賽連勝紀錄為「林來瘋」(Linsanity)。
他對「林來瘋」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當時沒有放慢腳步,沒有享受自己在其中的那一刻。好不容易完成夢想成為NBA球員,卻無法放鬆,整天想的都是下一場比賽。當球迷為他在球場上的「甜蜜移動」(運球)而瘋狂時,他自己卻幾乎無法進食或入睡。後來他了解到:「如果你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到滿足,那麼你就永遠不會滿足於目的地,因為人生總會有一個新的目標。」
當他在以白種人和非裔為主的 NBA 出人頭地之後,大家對他種族身分的關注也讓他感到不自在和壓力,每個亞裔美國人組織都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都希望他成為代言人,每到一個不同的城市,每場比賽都突然變成了「亞洲傳統之夜」。而每個白人看到他都說:「哇!姚明比我想像的要矮得多。」(大家把他和姚明搞混)
野心及想要證明懷疑者是錯誤的意念,是讓他在 NBA 努力十年的強烈動機,但這個只會在一段時間有用,到頭來仍不足以克服生活中的所有障礙。林書豪勸告畢業生們不要讓「爭一口氣」成為指引人生的北極星,也不要以收入或社會地位等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當他回顧自己作為職業運動員的貢獻時,林書豪說他最關心的是他是否啟發了人們,他的言行是否改變了下一代,「在我之後,有人會因為我在場上和場下的所做所為而減少了在追逐夢想過程中的障礙嗎?」
精神心理免疫力 也要提升
2021-06-03 04:24 聯合報 / 周桂如/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台北市)
雙和醫院日前有3名護理師遭新冠肺炎確診者砍傷,身、心靈都受到嚴重創傷。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有護理人員遭隔離病人持刀劃傷,我們深感痛心與不捨!醫療暴力不但使護理人員身心易受創,同時也容易破壞護病間的信任。醫療暴力嚴重打擊堅守第一線無私捨己日夜照顧染疫病人的護理人員士氣!我們除對受傷的護理師表達同理關懷,同步也要強烈譴責醫療暴力行為,對醫療暴力絕對是零容忍!
新冠病毒這隱形殺手悄悄對社會造成影響,更多更久的社交隔離,擔心染疫的焦慮,生活型態改變與經濟的壓力都是傷害人們心理健康與精神狀況的風暴!染疫隔離帶來的負向心理影響以創傷後壓力症狀、憂鬱、易怒最為常見。對於醫護人員而言,臨危受命入專責病房何嘗不也是一種隔離?要忍受防護衣帶來的不適,要近距離面對情緒高張的染疫病人,更要繃緊神經全神貫注避免被感染,這些都是煎熬啊!
新興傳染病是人性的照妖鏡,當生理免疫力的疫苗還未到位時,我們能做的是增強每個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免疫力」。我們要注意第一線同仁的身心狀況,給予及時的支持鼓勵,面對被隔離的病人情緒變化能有更高的敏感度做辨識。定時用視訊關心病人,進入病房時先確認病人的狀況,發現病人情緒不穩時,不要單獨一人處理,確保自身安全,這些超前部署措施都是非常時期可以參考的。人與人之間處在如此高壓又封閉環境中,若能更了解彼此的心情與情緒狀況,會是一帖化解衝突的抗病毒良藥。
因此,我們要呼籲下列幾點:
一、請政府肯定第一線護理人員對國民健康維護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政府應該珍惜護理的寶貴,不論在醫院、集中檢疫所、或在加強版防疫旅館都是護理師在全天待命與全日作戰,請政府要有所行動來支持護理界為執業環境與權益福利所做的倡議—「投資護理」,我們需要的是實質優化—改善薪資,改善護理人力的不足!
二、掌握隔離病人的心理狀態與情緒變化以提升自我保護與因應。病人不只有生理上的問題,更包含精神心理的反應,尤其是對潛在性暴力行為的適時評估可以提升醫護人員的安全避免發生憾事。
三、請社會大眾關注自身在疫情壓力下的心理反應與學習如何調適,增強個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免疫力」。國人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了解總不如對身體疾病的重視,面對變化莫測的疫情,似真似假的訊息天天牽動民眾情緒,此時國人更應重視精神心理健康,學習正向思考,學習降低焦慮恐懼,學習溝通表達,學習尋求諮詢,以安穩自己與他人。
我們企盼病毒造成人心間的冰山,能因著良善溫暖的美事而漸漸融化,期待全民能夠理性團結,彼此諒解信任才能早日解除彼此距離,重建美好和諧的社會。
禁離島全快篩 陳時中凌駕國會與民意
2021-06-03 04:23 聯合報 / 潘翰聲/台灣樹人會常務理事(台北市)
季青漫畫
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再度撤銷離島縣政府對旅客全面快篩公告,只針對曾有症狀者快篩;縣府表示尊重中央,但繼續實施全面快篩。前一天,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防治紓困條例修法附帶決議,要求對入境離島民眾進行全面篩檢。不只是中央對地方自治事項的侵犯,也是行政院無視立法院決議,開啟憲政爭端。
離島與本島因海洋阻隔,生活上較為不便,醫療、社福、文化等公共服務也相對不足,生態學上對於較脆弱的離島生態系,也認為應特別保護。離島居民從國外返台居家檢疫,從去年就要求在本島先做完再回到金、馬、澎,主因離島醫療量能不足的特殊處境。
目前離島三縣公務員非必要不到本島出差,軍人停止返台假,民宿主動聯繫退房,旅居本島居民端午節也不返鄉。地方政府、軍方與民眾,皆主動「封島」,但中央卻剝奪地方自我保護措施,令離島民眾憤怒與不解。
上周陳時中第一次否決金門要求旅客有三天內陰性檢疫證明,以免「破壞生活圈」,也承認離島擔憂沒錯,手段可再改進。本周立法院決議是全面快篩,但指揮中心決策是有症狀才快篩,無症狀者不做快篩。這兩次專家意見都與民意相違,會議紀錄應該對外公開,讓民眾知道專業考量為何。而今變種病毒肆虐下,有不少是無症狀確診者,那無症狀者不必做快篩的考量為何?陳時中卻說中央做法會「更安全」?似乎違反一般人常識,政府有必要說明。
陳時中對於「全面快篩」很敏感,重述「會出現偽陰性、偽陽性,造成一種假性安全感」而反對。偽陰性的疑慮,地方政府可以加強不鬆懈的防疫措施來因應,但拒絕入境全面快篩,無症狀染疫者在離島趴趴走的風險豈不更大。不得不令民眾質疑,是否不篩就沒有確診數,這才是官員的「假性安全感」。
另一方面,偽陽性的防疫成本在於旅客無法成行的不便,進一步 PCR 檢疫,和入住加強版防疫旅館量能。然在旅客人數急凍下,先在本島全面快篩,對防疫量能衝擊有限,但可穩定離島民心。目前馬祖一天只剩一航班七十人,金門和澎湖各不到十班也沒滿座。若每天一千人次,假設陽性率偏高至百分之八,防疫體系應可承擔,就算偽陽性達三成,可阻絕七成陽性確診者進入離島。
立法院代表全國民意,地方政府代表地方民意,指揮中心直接否決,需有充分專業理由,才不會逾越法律授權,否則菁英的寡頭統治將有傷害民主政治之虞。陳時中有必要放下身段,以專業和地方政府及民眾充分溝通。
向公衛史學習社區防疫
2021-06-03 04:49 聯合報 / 陳美霞/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大公衛所特聘教授(台南市)
過去一年多,指揮中心違反「預防為主,醫療為輔」的公衛基本原則,鮮少過問公衛體系更前端的預防及社區防疫工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社區感染快速蔓延,社會風聲鶴唳,民眾如驚弓之鳥,他們焦慮的問:怎麼辦?怎麼有效防疫?能跟其他一年以上抗疫經驗國家學習嗎?
其實,公衛史記載,台灣公衛前輩們曾經打拚出一個可供後輩學習的社區防疫典範:在一九五○到七○年代,許多比新冠肺炎更險惡的急性、慢性傳染病橫行台灣,但當時公衛體系打造的社區防疫典範,成功使霍亂、痢疾、瘧疾、日本腦炎、肺結核、小兒麻痺等傳染病銷聲匿跡。
為何稱為「典範」?因為公衛前輩們打造的社區防疫機制,遵循公衛兩大基本原則:一、以「預防為主,醫療為輔」原則,處理與解決傳染病流行問題;二、以社區民眾及基層衛生所為社區防疫行動主體,以縣市衛生局及中央衛生機構承擔支持、協助及統籌角色。
當時公衛政策以「基層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為最高指導方針,政府賦予公衛最基層組織衛生所大量資源及人力。傳染病防治均透過衛生所公衛護士、公衛醫師及保健員,挨家挨戶接觸、拜訪,展開衛教、篩檢、監測、通報、調查、疫苗接種等大量預防性工作。衛生所人員與社區民眾為了維護民眾健康的共同目標打成一片,自然形成一個社區防疫行動主體。這些有系統的公衛工作,加上公衛體系其他部門全力配合,使台灣六、七○年代戰勝許多險惡傳染病。
很不幸的,進入八○年代,政策大逆轉,開始推動公衛醫療化、醫療商品化、市場化及擴大化,並推動衛生所建立群醫中心。衛生所從以預防為主,轉化為以醫療為主,並被迫進入醫療市場競爭,藉由提供醫療服務賺取利潤。九○年代,政策希望衛生所自負盈虧,逐漸縮減經費及人力支援,衛生所工作人員為提供民眾醫療商品以增加收入而疲於奔命。
此外,眾多上級機構交代給衛生所大量工作,業務超過一百項。在經費有限、人力嚴重不足、公衛體系領導者又不珍惜他們的努力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流動率很高;很多工作人員有倦怠感,希望早日退休,造成嚴重缺額。
這樣的困境下,衛生所怎麼可能像公衛前輩們一樣,有足夠時間與精力與社區民眾打成一片、形成社區防疫的行動主體呢?結果,令人扼腕的,公衛前輩們辛苦打造出來的社區防疫典範,不僅沒有被傳承,反而逐漸被消磨殆盡!
去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政府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過去一年多的防疫過程,指揮中心違反「預防為主,醫療為輔」的公衛基本原則,主要關注的是已感染、得病,甚或死亡的確診及死亡病例數及其醫療,鮮少過問公衛體系更前端的預防及社區防疫工作。結果,社區感染的病人接踵而來,使得公衛體系末端的醫療工作沉重異常;全台防疫焦點都集中在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發出指令,基層衛生局所與民眾都是被動配合指示。這與五○到七○年代遵循的兩大社區防疫基本原則,完全背道而馳!難怪一旦發生嚴重社區感染,全國亂成一團。
台灣公衛史告訴我們,社區民眾與基層衛生工作人員擁有充沛能量與豐富智慧,只要謙卑的向公衛前輩學習,我們也可以在前輩們打造出來的社區防疫典範基礎上,重建可以對抗新冠肺炎及其他傳染病的社區防疫機制!
全民打疫苗 政府全額負擔
2021-06-03 04:57 聯合報 / 陳秋政/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李天申/台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
全人類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以形成集體免疫,是目前全球的共識。從國際經驗看,防疫成效良好國家,如彭博社防疫韌性排名前五的紐西蘭、新加坡、澳洲、南韓、以色列,及歐盟國家、美國、日本,均採免費施打疫苗政策;更甚者,愈來愈多國家為了提高接種率,盡快達到集體免疫的效果,還祭出許多獎勵誘因,例如發給接種者獎勵金、抽鉅額獎金或獎品、全額補助學費等。台灣若要急起直追,除盡快取得疫苗外,全民接種疫苗應由政府全額負擔,包括疫苗費用、健保手續費、注射費等均應免費。
集體免疫如同國防,是純公共財,必須由政府提供。我們必須藉由超過七成以上人民的疫苗接種率,才足以形成集體免疫。在民主社會中,這並不容易。依國外經驗,當接種率達到四成左右,民眾會出現「別人打過了,我不用打了」的搭便車心態,導致接種率停滯,集體免疫未竟其功,也因此政府必須再端出其他誘因,以刺激、提高民眾接種疫苗意願。當政府認知到疫苗是戰略物資,防疫視同作戰,那麼就更應該採取全民免費接種。
再者,實踐公義的政府才是好的政府,全民免費接種疫苗,是落實保障弱勢族群,既符合正義原則,又能提高接種率。打一劑疫苗要價數百元,對於收入低的民眾或遊民來說,未必能夠或願意支付這筆費用。若經濟考量成為接種疫苗的門檻,除造成防疫缺口,更凸顯政府施政有公義不足的疑慮。在此也建議,除本國人全額免費外,境內的外籍移工和居留的非本國籍人士,也應給予同等待遇。此外,台灣甚至應該考慮宣示,政府不會在施打疫苗時拘捕非法移工和因案通緝者,以避免邊緣人成為防疫漏洞。
最後,全民免費接種也可提升行政效率和作業安全性。可預期的是,當開放民眾接種疫苗時,各醫院、衛生所、診所及接種站都將湧入大量民眾,倘若作業流程依舊採取傳統門診模式,還要收掛號費、注射費等,勢必造成現場作業複雜度,並耗費更多作業人力;相對的,若能採取全額免費,現場作業就能簡化,同時民眾也不必拿鈔票與零錢,減少接觸病毒的管道,提升作業的安全性。讓民眾只要出示健保卡和身分證即可接種疫苗,絕對是一項符合人民期待的德政。
不只疫苗 長照更要落實照護
2021-06-03 04:45 聯合報 / 李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常務監事(新北市)
雙北長照機構相繼發生群聚,已有八人死亡。示意圖/ingimage
台北市、新北市長照機構陸續發生新冠群聚感染,不僅造成社會恐慌、醫療照護吃緊,更造成機構年長者因重症死亡憾事。
長照機構是屬人口密集環境,住房多為三至六人房,依照法規二床間距至少八十公分,且需要有隔簾區隔。雖有相關規定,但在照護模式及硬體結構上,仍有許多風險及防疫破口,如多為中央空調,若有一人呼吸道感染,易造成群聚感染。依照評鑑規定,機構須設隔離室,提供醫院住院返回之長者隔離觀察三至七日,預防潛在感染風險,但往往未落實執行。評鑑時有隔離室設置,平時就讓一般長者住在裡面;由醫院出院回來的長者直接回原房間,如此不僅易將醫院病菌帶到機構,更易造成群聚感染。
定期到洗腎中心洗腎的長者,在嚴重疫情下仍需要每周三次前往洗腎;洗腎中心出入來往民眾更是複雜,洗腎返回機構後,更是有高接觸風險。疫情期間考量機構長者社交活動,又要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實有困難,即便長者有感冒症狀,長者不容易長期戴口罩,也造成防疫的困難。目前長照機構已禁止訪客,但未規定長者不可請假外出,因此藉此讓長者請假外出與家屬聚會用餐,當長者返回機構,若未清楚告知接觸史或群聚史,這會是機構很大的防疫破口。
長照機構面臨如此重大風險,必須重視及面對;老人福利機構及護理之家評鑑已再次停辦,部分老人福利機構六年後才會評鑑。期待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除儘速讓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及長者完成疫苗施打外,也應隨時稽核長照機構各項照護作業是否落實,守護長者安全。
保護醫護 修醫療法重懲暴力
2021-06-03 04:42 聯合報 / 趙萃文/空大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防疫形同作戰,醫護人員在病情嚴峻的時刻,為了國人的健康,已經非常辛苦了,竟然有人會用暴力行為來對待她們,我們予以嚴厲的譴責。圖/法務部提供。
日前有新冠確診者疑因不滿被隔離,涉嫌在負壓病房持刀攻擊三名護理師,分別造成腹部、胸部等多處刀傷,其中一名護理師右手韌帶甚至被砍斷,造成輿論沸騰。
隨著民眾權利意識高漲,醫療暴力行為遽增,不滿醫療結果或酒後借酒裝瘋毆打醫護行為,層出不窮。為確保醫護人員能在免於人身威脅環境下執行醫療業務,立法院於民國一○三年修正醫療法第廿四條及第一○六條,期能維護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
然細究第廿四條規定: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公然侮辱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但違反本項規定者,警察機關應排除或制止之,等同無法律效果;若涉及刑事責任者,應移送司法機關偵辦,亦是當然之理。此次修法,幾可謂係「象徵性架構」,毋寧是畫蛇添足。
另觀第一○六條規定:對於醫療救護人員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方法,妨害其執行醫療救護業務者,處三年以下徒刑,得併科罰金(第二項)。犯前項之罪,因而致醫療救護人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按刑法第二七七條普通傷害罪致人於死,即須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立法者費心設計一套保護醫護人員的特別法,刑度竟與普通刑法等同,如是的刑罰評價,背離多數人正義期待,直可謂我國刑事法學的新奇蹟。
綜言之,醫療人員照護國人安危,刑法自應對其多一層保障。觀諸我國刑法在普通刑法外另訂特別刑法,通常係出於特殊立法目的而認有加重處罰之必要,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貪汙治罪條例等,少見如醫療法刑度竟跟普通刑法一樣。根本之道,宜仿特別刑法體例規定,於醫療救護人員執行醫療救護業務時,故意對其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讓醫護人員不致心灰意冷,並符合國家刑罰權的意義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