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264/web/◆ 聯合報社論/看「黨政高層」的甩鍋醜態
◆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是被誰害的?
◆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高齡金融剝削 讓樂齡安居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高齡金融剝削 讓樂齡安居
2021-06-03 04:2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疫情下,恐慌情緒容易蔓延,近來就有不少民眾收到佯稱疫調,但其實是要套取個資的詐騙電話。暗地裡的詐騙集團,以非法手段訛詐民眾財產,著實可惡,但長期以來,台灣社會也存在著一種披著合法外衣的金融剝削,受害民眾多為退休族,可以名之為「高齡金融剝削」,在疫情下同樣值得國人關注。
高齡金融剝削指的是,照顧者或其他具有信賴關係的人,為了自己或他人利益,在非法或未授權的情況下,不當使用或支配高齡者的財產。相比一般詐騙案,多是隨機、針對不特定對象犯案,金融剝削的加害者,經常是具有信賴關係的熟人,比如長年往來的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甚至是親朋好友。
有兩部電影,恰好能夠清楚描述高齡金融剝削的發生情景。一個是年初在網路串流平台熱映的《詐欺女王》,講的是有照護人串通醫生,讓法院准許她代管養老院老人的財產,進而侵害老人資產;另一個是十年前的電影《奪命金》,電影中的銀行理專罔顧 KYC(了解你的客戶)與 KYP(了解你的產品)原則,勸誘年長者買下高風險基金,等到金融海嘯一來,不能虧的退休金立刻出現虧損。
在台灣,目前尚未有高齡金融剝削的直接統計,但根據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顯示,去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金融市場均出現大幅的股匯震盪,造成不少投資人慘賠。去年,評議中心收到的申訴案,就超過1萬件,其中有3,119件進入評議,申訴案與評議案件數雙創歷史新高。
這些評議案的受害者,有不少是退休族,更不乏有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因為過度信任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解除銀行定存,去買投資型保單,或在短短幾年內,不斷解舊買新,買了十幾張保單。佣金別人賺,沉重的支付壓力與過高的投資風險卻是自己扛,等到扛不下,就東窗事發了。
事實上,評議中心所能捕捉到的高齡金融剝削個案,只是冰山裡的一角。因為高齡金融剝削的加害者,經常是具有信賴關係的人,很多人被騙了往往不敢說,但餘生卻因此活在被信任者背叛的陰影下。
台灣是個老得特別快的國家,加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各國為了挽救經濟,紛紛採行低利政策,造成金融機構龐大的獲利壓力,高齡者更易受到金融剝削。不難想見,如果政府以及社服機構,沒有任何行動,未來幾年,台灣的高齡金融剝削狀況,將會愈來愈嚴重。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最新推出「小心高齡金融剝削」專題,呼籲政府與社會各界,要重視高齡金融剝削的問題,唯有認識它、辨識它,才能預防它,降低它對高齡化社會的危害。我們欣見金管會5月起,針對25家金融機構啟動銀髮理財專案金檢,從源頭面摸清台灣高齡金融剝削的一面。進而,我們也鼓勵金管會勇於擔任老人退休金的關鍵守門員,後續必須有更多行動,降低金融剝削。
金融商品本身沒有好與壞,錯就錯在金融機構及一線銷售人員罔顧 KYC 與 KYP 精神,把產品賣給不適合的人。我們建議政府,應修法重罰高齡金融剝削的加害人,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在內稽內控中,納入對高齡者的保護,同時督責金融機構必須針對高齡者訂定看得懂的「白話契約範本」,以及建立第二聯繫人制度,協助年長者一同確認產品,降低被剝削的機率。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是被誰害的?
2021-06-03 00:3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高端疫苗連續三天出現跌停板,股價從前波高點逾400元來到昨天284元,市值蒸發逾200億元。記者陳正興/攝影
受蔡政府百般厚愛的高端生技,上周獲得政府五百萬劑疫苗合約後,本周股價卻連三天跌停鎖死,引發熱議。先前高官明裡暗裡吹捧,高端一路猛飆;而今正式簽約,為何反而慘跌不休?原因只有一個:高端是被政治害的。
高端股價一年來大漲了十幾倍,從蔡英文、陳建仁、蘇貞昌到陳時中等高官,時不時就為它釋放利多,幫它熱灶添柴。而同是國產疫苗的聯亞,則從未承受此等關愛的眼神。最近,蔡政府千方百計要卡住民間自購疫苗,目的就是為了幫高端作嫁。
綠營網軍還吹噓,高端疫苗是莫德納的「孿生兄弟」,均源自美國國衛院的技術移轉。問題是,這兩個硬湊的「孿生兄弟」身世天差地遠,不僅疫苗技術層次不同,臨床實驗進度也差了半邊天,到底在孿生什麼?高端的二期試驗尚未解盲,政府便急著下單購買,連該公司計畫主持人都覺得不解。政府如此猴急,民眾當然會覺得其中有詐。
更重要的是,現在疫情蔓延不止,台灣民眾期待疫苗如大旱之望雲霓。蔡政府卻架子一擺,說什麼都不讓民間自行進口,民眾也難以自作選擇。這種鴨霸的態度,當然連帶讓民眾對蔡政府力推的高端疫苗心生惡感。
與其說高端是「利多出盡」,倒不如說是蔡政府「信用出盡」,使高端受到牽累。
聯合報社論/看「黨政高層」的甩鍋醜態
2021-06-03 00:4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拿不出機師防疫政策放寬「3+11」會議紀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先推說記不得,其後又甩鍋說「會議太多,沒有紀錄」。圖/擷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自四月下旬華航諾富特防疫破口迄今,台灣本土疫情已延燒了一個月,累計確診案例逾九千,死亡人數破百,每日新增確診數仍不見下降。在三級到準四級防疫規範下,除了醫護人員疲於奔命,許多服務業近乎停擺,製造業大受影響。一個月過去,這次的防疫破功,難道不該有人負責?
目前雖非討論責任問題的良好時機,畢竟防疫工作仍如火如荼,圍阻病毒仍是首務。但責任問題之所以不能不談,是因為執政黨的小編、網軍、寫手的各種輿論操作傾巢而出,四處帶風向。五月廿九日,許多媒體都出現「三加十一,華航應負責」的報導,放話者是不敢「實名制」的黨政高層。往前一日,陳時中先說三加十一的決定是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主持;次日被戳破後,他改口說自己才是會議主持人。如此撲朔迷離,似是為日後甩鍋預做準備。從駐大阪辦事處長自殺、萊豬進口、太魯閣號等一連串事件,人們看到執政當局對錯誤政策皆推託了事,政府已因循成風;因此這次防疫疏失的責任必須盡速釐清,以免疏漏繼續擴大。
民主國家若因政策失誤而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人民要求負責任,當然是指行政官員的責任。就防疫而言,不論是五加九或三加十一,乃至要求人民不准集會,或採取實聯制掃描條碼,人民都有可能心存僥倖虛以委蛇。華航內部管理不當、自律鬆散而釀禍,絕對是可惡的行為,政府當然應依法予以嚴懲,民眾也可以發起抵制。但不論是民間的自然人或法人,終究只是一個「被處罰」的對象,不是一個「負政策責任」的對象。如果華航要負責,那麼阿公店、獅子王都該負責,但難道只有政府官員沒事?因此,黨政人士放話要「華航負責」,絕對是混淆視聽的操作,其心態可鄙。
衛福部拿不出會議紀錄,陳時中先推說記不得,其後又甩鍋說「會議太多,沒有紀錄」;若果真如此,是如何發文華航?這與蘇啟誠自殺事件如出一轍,都是蔡政府一貫的「不知錯在哪裡,所以沒有人要負責」的耍賴招式。蘇啟誠因受到不當壓力而輕生,如果政府找到施壓者,那麼施壓的官員就得負責;若找不出施壓來源,則外交部長就應負責。政府機關如同企業,機關首長就像是總經理;所有管理理論都說:總經理對營運成敗負最終責任。但我們的外交部長獨創出「找不到人負責,就沒人可負責」的完美甩鍋理論,如今疫情造成重大災難,蔡政府又想比照適用。
事實上,這次防疫破口的政治責任,「戰犯」是誰,全國皆知,網路幾乎沒有雜音。民進黨不分區排名第一的立委范雲,不具任何防疫專業背景,卻憑黨團副書記長的權柄,對機師檢疫胡亂做出放寬的「強烈建議」,迫使行政機關屈從,她絕對是第一戰犯。此外,陳時中一心只顧華航營運,竟對如此嚴重的潛在防疫缺口輕易放行,充分體現岀他一年多來「政治凌駕專業」的獨斷,這是第二戰犯。這兩人是錯誤政策的提議者與拍板者,絕對閃無可閃。
我們必須提醒兩點:第一,追究行政責任,並不是藍綠鬥爭;即使黨政高層成功掩蓋了行政責任,也不表示執政黨獲勝。人民因防疫破漏承受的苦難,絕不會因為小編帶風向而雲淡風清,而會在下次選舉時算總帳。第二,台灣許多事情都是「同島一命」,追究行政責任不只是為了這次防疫,也是為將來的政策建立更健全的決策基礎。一個專靠甩鍋來維持執政尊嚴的政府,是在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