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解讀鮑爾演說 短期暫不升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715/web/ 

◆  聯合報社論/迷航數位部:從點麵線到國家級詐騙戰犯
◆  聯合報黑白集/助日代表的荒唐言
◆  經濟日報社論/解讀鮑爾演說 短期暫不升息







經濟日報社論/解讀鮑爾演說 短期暫不升息


2023-08-28 00:55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25日在懷俄明州傑克森洞召開的全球央行年會中發表演說。圖為同日紐約證交所內,交易員正聆聽其演說內容。(法新社)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5日在傑克森洞年會發表重要演說。對內容進行抽絲剝繭後,通篇展現的是鮑爾對抗通膨的決心,沒有任何隻字片語顯示出緊縮周期已告結束的蛛絲馬跡。但反過來看, 鮑爾也並未明確表示短期內有必要升息,仍將維持步步為營的決策立場,只有在必要時才準備進一步緊縮。整體來看,演說內容四平八穩,一方面堅持對抗通膨,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利率走向保留彈性;內部鷹、鴿兩派取得微妙平衡,市場多、空雙方也都能各取所需。

鮑爾演說的基調,仍在於對抗通膨之役還有長路要走。首先,儘管最近通膨明顯下降,但他認為仍然太高。市場雖然因為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到3%附近而興奮不已,但鮑爾卻強調糧食與能源價格仍動盪不定,整體CPI可能對通膨走向產生誤導,因此他仍強調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平減指數依然黏著。6、7月通膨雖然下降,但只能算是有個好的開始。

其次,鮑爾重申「2%仍是我們的通膨目標」。目前不少經濟學者主張Fed應該將通膨目標提高到3%,讓Fed能夠更早降息。通膨目標並非不可改變,但前提是必須先說服民眾;如果通膨率無法在至少半年內都低於3%,Fed便不應結束緊縮立場,否則只會令民眾預期未來Fed在無法達標時,又會進一步提高目標,結果將嚴重傷害Fed的信譽,攪亂通膨預期,提高利率的通膨溢價,加重民眾利息負擔,拉高政府財政赤字,並削弱民間投資。因此Fed現在必須堅持壓低通膨,到2025年制定新決策架構時再考慮提高,如此才能夠有更堅實的基礎。

再者,鮑爾也強調要使通膨持續向2%目標回落,需要經濟成長在一段期間內低於趨勢成長水準,以及勞動市場情勢減弱一些。在經濟面,今年第1季經濟年增率為2%,第2季也在2%以上,亞特蘭大區聯邦準備銀行編製的GDPNow指標更預示第3季將超過5%,遠遠高於長期趨勢水準。如果經濟成長持續高於趨勢水準,可能使通膨再度升高,也使Fed有必要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

勞動市場方面,在通膨下降後實質工資升幅仍持續升高;而且工作職缺雖大量減少,但失業並未增加,顯示勞動超額需求非常龐大。因此一旦有證據顯示勞動市場不再趨於寬鬆,Fed也可能需要在貨幣政策上有所因應。鮑爾更凸顯「物價穩定」與「最大就業」兩項使命中,物價穩定是必要條件;唯有物價恢復穩定,才能使勞動市場持續強勁。兩者雖然皆為Fed的使命,但在優先順序上仍有主次之分。為了壓低通膨,即使失業溫和增加也在所不惜。

另外,「鴿派」主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副主席威廉斯主張長期實質中性利率(r*)將恢復到疫情之前的低水準,約在-0.5%上下,亦即明年Fed將大幅降息。但「鷹派」卻主張人口老化、去全球化、綠能轉型、地緣衝突及美國政府負債激增等多種結構性因素,已經將r*推升到1.5%~2%,證據就是在當前高利率之際經濟仍然能夠強勢,因此低利率時代已一去不回。鮑爾對此表示,既然Fed無法明確界定r*的位置所在,因此無法確定具有約束力的利率水準到底在哪裡。鮑爾並未擁抱威廉斯的看法,也顯示他目前只聚焦於抑制通膨。

但鮑爾也並非「一鷹到底」。他在演說中提到兩項有利於通膨下降的力道正在「醞釀之中(in the pipeline)」。第一是房租正在下降,將會在未來一年內抑制住宅服務類通膨;第二是緊縮政策的「時間滯後(time lag)效應」尚未充分發揮,未來將進一步拖住經濟與通膨的後腿。這都顯示鮑爾主張在進一步升息之前,Fed應該更有耐心。

從鮑爾這篇演說,幾乎可以確定9月Fed將按兵不動,11月可能依然如此,12月才是決定是否進一步升息的關鍵時機。至於明年是否開始降息?機會依然渺茫。












聯合報黑白集/助日代表的荒唐言


2023-08-28 00:52  聯合報/ 黑白集
駐日代表謝長廷貼文稱,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引發各界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排放核廢水入海引起東亞各國反彈,我駐日代表卻在此際發表諂媚言論,說「其實微量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如果謝長廷認為自己是說事實,他要不要親身示範一下,讓大家看看到底如何「有益」,以安民心?

排放核汙,是日本對海洋的公然汙染,是自私的行為。蔡政府該做的,是嚴密監督核汙流向及其對漁業資源的影響,以盡地球公民的責任。人們未看到謝長廷在這方面有任何努力,他卻把「駐日代表」演繹成「助日代表」,處處站在日本的立場發言。

謝長廷如果說這些核汙水都經過稀釋,濃度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太大危害,倒也罷了;但他偏偏要說「微量放射元素對人體有益」。更荒唐的是,他拿來當例子的,卻是北投溫泉石的「鐳」。請問,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的核汙水,含有的放射物質是氚、鍶、銫、鈷、碳十四之類,能和北投溫泉相提並論嗎?

謝長廷的荒唐,在於把應該科學對待的問題「政治化」,然後利用本土事物作不倫的類比,把壞的東西說成好的。事實上,日本排放核汙首日,就被監督者揪出其排放值嚴重超標,可能危及全球漁業。謝長廷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要幫日本洗脫核汙之名,哪有那麼容易!

對台灣安全的核電廠齜牙咧嘴,對日本的核汙水卻擦脂抹粉,蔡政府不覺得難看嗎?












聯合報社論/迷航數位部:從點麵線到國家級詐騙戰犯


2023-08-28 00:52  聯合報/ 社論
數位發展部成立即將滿1周年,不只民眾對數位部打詐、個資保護不力感到不滿,學界、產業界也質疑數位部政策無法落實。圖為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記者季相儒/攝影


數位發展部成立滿一周年。對於數位部的「政績」,外界最深的印象,就是點麵線平台;民眾最大的不滿,則是國家級詐騙的戰犯。數位部的諸多爭議、成效不彰,甚至推卸責任,都讓外界感到失望;數位部也被批評宛如處於迷航中,找不到定位。原本為集中事權成立的數位部,彷彿只成了蔡政府另類的大內宣工具。

根據蔡英文總統的說法,成立數位部,是因為「5G和物聯網時代來臨,數位科技正大幅改變產業生態與人民生活」;換句話說,數位部成立的初衷,應是促進、推動數位產業的整合與發展。不過,在蔡政府的「抗中」國策下,在國安層級強調資安,成了數位部的重點。但政府資安事件有增無減,面對網路攻擊的防護戰力也讓人存疑,例如去年中共軍演期間,台灣網路就被打得潰不成軍。

近年頻頻發生的網路詐騙、政府和民間個資外流事件,把數位部推到第一線,成為「打詐辦公室」主力;但數位部缺乏作為,被點名是讓「打詐國家隊」淪為「國家級詐騙」的三大戰犯之一。「事事都有數位部,卻又事事做不好」,就成了數位部給人的印象。真有做好的事,大概就是那個可以讓部長唐鳳吃麵線的線上點餐系統。而耗費大量預算外聘人員,則引發「政府養網軍」的質疑。

「踢皮球」彷彿成了數位部的例行公事。當個資外洩事件發生時,數位部說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是由各目的主管事業主管;當《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惹出巨大爭議時,唐鳳說網路的監理業務不屬於數位部範圍;網路平台詐騙案件頻傳,數位部也只能以近乎道德訴求的方式,要求業者自律。但說穿了,就是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難怪數位部掛牌成立一年,在野黨頻頻指責「尸位素餐」;更質疑「打詐辦公室」成了最大的「國家級詐騙辦公室」,數位部的預算不知花到哪裡去。而且不僅是在野黨看不過去,民進黨立委也曾批評數位部和金管會在處理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個人幣商的監管上,只會互踢皮球。至於建立大型網路平台業者付費機制的媒體議價,迄今也仍處於「躺平」狀態,甚至讓人覺得數位部似乎是向平台傾斜,或順著平台提出的模式行進。

更諷刺的是,近來為了是否要明列禁止「中國資通訊產品」,若干綠營學者和綠委也槓上了唐鳳,批評數位部資安修法刻意避開中國,並強調「進到立院修法,不是唐鳳一個人說了算」。唐鳳則輸誠回應,他上任時第一份簽署的公文,就是「不限廠牌,可以直接對中國有實質控制權的特定境外產品進行限制」。若非遭深綠質疑,外界恐還不知,數位部對於蔡政府「抗中」國策的配合,竟已達如此程度。

數位部雖然只成立一年,但嚴格說來,唐鳳自二○一六年八月起接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負責數位業務迄今已經七年時間。唐鳳曾被包裝成無所不能的天才IT大臣,但隨著疫情期間打造的網路工具被證明效果有限、與中共軍演並進的網攻在台灣網路耀武揚威,唐鳳也逐漸失去造神光環。而數位部成立後,唐鳳說要打造民主網路,又由不具數位背景的民進黨政治幕僚擔任政務次長,數位部也被譏為「網路真理部」。

一如轄下莫名其妙的「韌性建設司」、「民主網絡司」、「多元宇宙科」等單位,數位部這個本應基於專業成立的部會,沾染了太多政治與宣傳的色彩。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成立的數位發展部,毫無疑問就是蔡政府組織改造失敗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