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

私校轉型 機會稍縱即逝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私校轉型 機會稍縱即逝
◆  竹苗區會考 應改採積分制
◆  我的一票,要給教育希望
◆  陸經濟惡化 燒向國際
◆  綠能與碳權交易 需反壟斷配套
◆  南投、高雄見證政治治水惡果
◆  不參選 郭才可能成為魯仲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私校轉型 機會稍縱即逝


2023-08-19 03:19  聯合報/ 顏毓容/大學教師(新北市)
112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15日放榜,今年全國缺額共6464名,少於去年的1萬4493名。圖為私校招生處。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此時,大學分發入學放榜一片慘綠,一萬四的缺額遍布全台五十一所公私立大學,滿目瘡痍讓高教界脫窗。今年又放榜了,只有廿九校沒招滿,缺額少了一大半,滿招的私校喜氣洋洋貼紅榜登廣告。兩年來如洗三溫暖,大冷大熱。一度被去年亂流打趴,今年站起來的學校終於鬆了口氣;再度跟不上的只能請大家別擔心,學校財務穩健,會繼續努力…。

去年分科測驗第一年上路,考招制度讓考生七上八下,參加分科的人數驟減,卻造成了低分高就,這讓今年大批考生躍躍欲試,分科入學忽然又搶破頭。大學品牌戰劍拔弩張且高下立見,院系更明顯跟著就業市場,工學院開紅盤,人文社科少人愛。

可見,教育政策引導了半天的適性揚才、素養導向、學習歷程檔案…全然不敵「品牌」與「市場」。學測和分科測驗有能力考高分的人選擇性寬闊,學校院系有得挑,愛好興趣當然派得上用場;考試失利、學習歷程也難補分數缺口者,心之所向也只好先擺一邊,學校品牌畢竟重要得多。

分數和考試引導一切,短期內不會改變,對大學無疑是殘酷挑戰。考生選校大過選系,品牌競爭力更直接的反應在招生率上,缺額非常真實的告訴每個學校和院系:在「顧客」眼中,你就是備胎!

接受現實固然痛苦,但沒有現實感就會跟著失去方向感。大學過多,考生人數跟不上,退場或併校遲早要發生,如果連續兩、三年都缺額多多,對品牌力是很大的傷害,每一年的考生都在參酌去年各校的招生率和註冊率,來決定選擇順序,落後愈久的學校,反轉的機會愈少。

唯一的機會在於改變的決心。放榜後,幾家缺額偏多的私校的回應幾乎都是「財務穩定健全,家長不用擔心,我們會持續努力為國家育才」,看似說了什麼,其實只是說給自己聽,各界更想知道學校如何面對少子化帶來的高壓,有哪些積極的作為。

這就是既無現實感又沒方向感的極致表現。學校的掌舵者要想的是,當招生缺額讓收入大減,各種必然成本又很難縮水,負荷沉重的大船要往哪個方向轉,怎麼體檢船身的結構與強度,才能順向航行,為品牌創造新的獨特優勢。這項挑戰非常嚴峻,而冷酷的時間從不等人。是乘風破浪或被巨浪吞噬,只在掌舵者的一念之間,且機會稍縱即逝。











竹苗區會考 應改採積分制


2023-08-19 03:19  聯合報/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


竹苗區國中升學目前採取三級分制,家長與部分民代建議改採取積分制,兩制各有利弊,然而升學制度應該從育才和公平兩方向思考,才能規畫出有利學生適性教育與培育社會人才的教育目標。

竹苗區三級分制強調學生課業能力要均衡發展並達到一定標準,才有利選擇學校。這樣其實是兩頭空,因為要考A,必然只會注重考試科目,其他藝術、科技與綜合領域的學習,就不必多費時間投入;能考出五A的學生,所謂的均衡學習往往只限於「國英數社自」。

一○八課綱的適性教育宣導常用鳥跟魚做比喻,有的孩子像魚習慣水裡游,有的孩子像鳥能在天上飛,要求魚能飛上天,跟要求鳥能在水裡游,都一樣的殘酷。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五A,應該也要讓其他孩子有機會得到發展。若按目前竹苗區的三級分制,這些孩子應該就無法進入竹中、竹女,甚至失去選擇優質社區高中的機會。

既然還是要考試入學,要比分數就應該比個徹底才公平,積分制比起級分制應比較公平。況且社會將來需要各方面的優異人才,而不是只會考試的通才,積分制更能讓某方面能力特別好的學生有出頭的機會。













我的一票,要給教育希望


2023-08-19 03:19  聯合報/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拜讀名人堂「我的一票,只投給教育。」心有戚戚焉!總統選舉將至,目前參選人都少碰觸教育問題;有者,只提出減免學費、補助創業等利多,嚴格講起來,那是變相賄選,不足鼓勵;教育問題千頭萬緒,只能期待賢者從最根本著手。

網路有一則貼文:「很多學校喜歡拉一條紅布條或用跑馬燈昭告世人,學校升學率有多高?考上名校有多少人?」好像教育唯一值得向外界炫耀的是升學率,把教育導向販賣知識的學店,與「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功能相去甚遠。

教育工作者被忽視、甚至被歧視。常常聽到「那個當老師的」時,心裡會起疙瘩。學校好比廟堂,老師像廟裡的眾神,信徒到廟裡來無不祈求神明護祐,師生關係就是這樣:神愛信徒,信徒愛神。曾幾何時,是誰讓老師跌落神壇?一旦神明不再是信徒心中的崇拜者,請問信徒還會虔誠吃齋念佛嗎?學生還願意接受老師的諄諄教誨嗎?

教育是形塑人格的工程師,不能像建築師,樓起樓塌都在瞬間完成;不能像醫生,很快醫好病人的病痛;不能像研磨咖啡,不消多時,香噴噴的一杯擺在眼前;它像種樹,需要時間等待,才能蔚成天樹;更像製作醬油,黃豆需要淘洗、日曬、裝甕、發酵等過程,才能聞到芬芳氣味,無法立竿見影,卻是安定社會、富強國力的基礎。

未來的總統若能好好關心教育問題,給學校構築希望與願景,給老師多些教學空間,讓各界人才盡出,這樣教育就不會只剩下紅榜上的那些人,才有前途。










陸經濟惡化 燒向國際


2023-08-19 03:18  聯合報/ 蔡鎤銘/淡大財金系兼任教授(新北市)


近年世界經濟陸續遭受重大衝擊,包括新冠疫情和烏俄戰爭爆發。雖然新冠危機逐漸平息,但烏俄戰爭引發的歷史性通膨壓力仍在滲透。

各國為了應對新冠和通膨所推行的大規模金融緊縮政策,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何種影響,仍難以預測。自雷曼危機以來,以及新冠危機後的金融寬鬆政策,導致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出現價格過度上揚。以雷曼危機為參照,過去十五年積壓的壓力逐步釋放,可能對經濟和金融帶來重大衝擊,這已成趨勢。

我們可以特別關注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現狀。中國人口增長率下降,導致經濟成長率大幅減緩。中國未來的增長受限,需求抑制可能引發供應過剩,並導致「雙重通縮」,加劇物價和房地產價格下跌的風險,甚至陷入類似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的長期低迷。

九○年代日本經濟低迷和銀行危機,對日本是個歷史性的轉折點,但其對全球影響相對有限。然而,曾於二○二一年十二月發生美元債券違約,次年三月停止股票交易,現正獲得廣東省政府支持進行重整的中國房地產龍頭恒大集團,於八月十七日向紐約曼哈頓區聯邦破產法院提出第十五條破產保護的聲請,顯示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再度陷入困境,與金融問題、經濟不景氣等相互交錯的惡化形勢,已經擴散至國際層面。

可預見的,中國政府將致力積極穩定經濟、房地產市場、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故中國經濟可能不會急遽惡化。然而,面對人口減少、中美對立等不利因素,中國恢復傳統增長的可能性較低,或將進入較長期低迷。

相較於日本,中國經濟規模較大的低迷,可能對亞洲國家和其他國家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但不致引發全球經濟危機。此為「慢性狀況」的調整,似非「沉默危機」。中美的經濟摩擦可能加劇,可能進一步加速兩國經濟衰退。儘管難以避免兩國經歷經濟調整,但為避免經濟陷於對立,仍至關重要。美國可能為贏得選民支持,在總統選舉中對中國加強政治對抗,但我們期待兩國共同努力,防止經濟關係惡化。

在全球政經風暴的背景下,我們亦需探討作為區域經濟體的台灣,是否會面臨類似的考驗。鑒於台灣與日本對中美貿易的緊密連結,可借鏡日本經驗,積極思考如何更有效應對潛在的經濟變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確保台灣在未來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保持穩健且強勁的發展。此外,台日能夠攜手合作,分享經驗,共同面對全球政經動蕩所帶來的挑戰,為實現更加繁榮的未來共同努力。

總之,面對全球政經風暴,中美兩國的「沉默危機」以及台灣等地區經濟體的挑戰,必須保持警惕,積極作為,制定適當的政策和措施,以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繁榮。只有通過合作和協調,才能夠克服困難,實現更加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綠能與碳權交易 需反壟斷配套


2023-08-19 03:18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因應全球邁向淨零碳排放的目標趨勢,本月初國內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象徵著台灣進入國際碳權市場的重要里程碑。如此碳權交易的概念,意味著生產者必須對其耗費資源與環境破壞付出代價,藉由購買碳權以修補環境及創造永續經營條件。

碳權市場的管制模式,可能由政府設定排放總量與減碳目標,每年核發排放配額,倘若生產者超過排放配額,即須向其他生產者購買碳權以抵銷。此外,政府對超過一定排放量之生產者也要課徵碳費,達到兩者互補的碳排放管理效果。只是,不論生產者購買碳權或繳交碳費,勢必增加生產成本,甚至有引發生產者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疑慮。

日本政府引進碳權交易制度,同時防範生產者可能實施壟斷市場行為,日本公平會因此在今年三月卅一日訂頒「有關事業活動因應實現綠色社會之獨占禁止法指針」,揭示如下有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之行為類型:一、使用減少碳排放量的新型技術,共同決定廢棄生產設備。二、購買碳權增加生產成本,共同決定調漲商品價格以轉嫁給消費者負擔。三、協議達成一定減少碳排放量,共同決定商品價格或限制使用技術設備。四、假借達成減少碳排放量目標,利用交易優勢地位,強迫交易相對人負擔減碳成本費用等不合理條件。五、減碳相關市場之企業結合,若為競爭同業水平型結合,不得有實質限制市場競爭效果;若為上下游供需業者垂直型結合,不得有封鎖市場通路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近年強力推動綠能政策,藉以配合淨零碳排放的環保目標。不過,綠能發電成本高昂,是否因此成為台電公司高買低賣綠能電力之經營虧損源由,引起輿論質疑。於此同時,坊間傳出有前立委兼任十八家綠能資源公司代表人情事,不免讓人關心有無壟斷綠能市場的疑慮。依據公平法第十一條至第十三條規定,該等綠能公司透過交叉持股及董事代表人兼任,若能相互控制業務經營或人事任免,且其合計市占率或銷售金額達到一定門檻標準,即應向公平會申請結合許可;公平會衡量其結合促進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之不利益,始得許可其結合。

配合世界潮流,政府建立碳權交易制度及推動綠能資源政策,有益於實現淨零排放家園的目標,應予肯定;但亦應避免影響工業發展,同時兼顧市場公平競爭機制。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國公平會應該仿效日本制定實現綠能社會的公平法適用指針,密切觀察綠能市場有無存在壟斷行為。











南投、高雄見證政治治水惡果


2023-08-19 03:18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我長期住高雄,對這次高雄淹大水有深刻體悟,尤其高雄前瞻水環境預算拿了近八十億元,是南投縣十倍,陳建仁院長也呼籲地方超前部署,居然還是大淹水,原因就更值得思考。

這次淹大水或許是因為雨量集中所導致,不過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第一時間就出來緩頰,政治性的語言並沒有讓民眾更舒坦,反而感到奇怪,因為這與之前南投大雨災時的言論截然不同,且更凸顯中央照顧高雄過多、實際上民眾卻還是無法受惠。

我當然樂見中央資源大量挹注高雄,但這麼多的錢卻衍生出這麼大的淹水,民眾的內心是充滿疑惑的,就像之前陳菊市長大量舉債進行建設,卻讓高雄在六都的排名不斷向下,負債則不斷提升,原因確實更值得深究。

治水是極其複雜的專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長期投入,甚至需要縣市間合作與部會的整合,只是我們在高雄與南投的水患中看到的政治治水樣貌,這絕對是國家治水工程的大忌,如果不改變,恐怕只會讓各地區的水患繼續出現。

選舉時,很多人都會提到韌性城市的概念,但往往在選舉過後,這樣的概念就被擱置一旁,因為政治正確變成唯一選擇,這是我們最不願見到的結果。這次南投與高雄的水患,再度見證了政治治水的後遺症,如果真正關心國家未來,政府應該放下政治成見,展現專業治水的態度。















不參選 郭才可能成為魯仲連


2023-08-19 03:18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郭台銘出招,邀約侯友宜、柯文哲「喝咖啡」,盼三人談合作。雖郭說不分誰是老大,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郭搭的戲台,主角當然是郭,想成為「共主」。

侯未正面回應「喝咖啡」,反而說過去多次遭閉門羹,見郭一面都難,談合作又豈容易?柯文哲不也多次領教過郭台銘的擺道招數,心裡當然也明白不能不小心郭的邀約。

數個月以來,郭台銘與國民黨地方派系結合造勢,對黨中央與侯的聲聲呼喚置若罔聞,儼然是打著藍旗反藍旗,許多藍營支持者對郭的絕情感到心冷。而柯文哲宣布參選到底,沒有郭柯合,不也斷了與郭合作的可能?此時邀約共喝咖啡,怕只是郭自打如意算盤!

無論郭台銘要不要選,即便是賴侯柯三腳督,賴清德穩操勝算。只是大家都知道,若不下架民進黨,汙濁政風將每況愈下,兩岸關係將走向死胡同,國家的未來都將被民進黨玩完。要下架民進黨,非綠陣營就得要整合徹底,才有扳倒民進黨的可能。

郭台銘如真有意促成非綠陣營團結,就不要自創什麼主流民意大聯盟,而是宣布不參選,如此方得以公正超然態度成為整合非綠陣營的魯仲連。

魯仲連的角色,絕對不能是侯柯郭等有意參選的任一方,一定要有客觀立場、好的社會形象、不糾葛個人私利且得到各方一致信任才行。整合非一兩天能成事,也絕非侯柯郭講好就可,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說明彼此信念一致,得到多數選民認同才有可能達成最後的目的。時間不等人,非綠陣營欲談整合,莫再讓時間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