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誰是廉價勞工:美國扶不起晶片業的底蘊
◆  聯合報黑白集/「藏富於民」新解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


2023-08-19 00:31  經濟日報/ 社論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大陸宣布台灣出口至大陸的聚碳酸酯,存在傾銷事實,自8月15日起,對台灣的聚碳酸酯課徵16%到22%的反傾銷稅。去年我國對大陸出口聚碳酸酯的金額約8億美元,占七成左右,是最大出口地區,現在對此一產品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對我國的出口極為不利。同時,聚碳酸酯是ECFA早收清單項目之一,這是否代表示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早收清單項目會遭加稅。尤其是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另外兩大類石化產品和工具機,有人擔心會被列備入下一波遭大陸制裁的名單,因為這些項目的產品,目前大陸本身呈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因此更有誘因取消這些產品對台灣的優惠待遇。

其實早在今年4月,大陸就宣布對台灣禁止自大陸進口的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近日再擴增為2,509項。因為這些商品台灣開放自世界各國進口,唯獨禁止自大陸進口,例如蘋果,台灣開放美國、日本與紐西蘭等國的蘋果進口,但是禁止從中國大陸進口。此項調查預計將在10月12日結束,如果有需要可以延長至明年1月12日,而這正是台灣大選的前一天,顯然這是一個極具敏感性的政策決定。

在此之前,台灣也曾對於大陸產品進行貿易調查。早在2019年,曾經對大陸出口至台灣的冷軋鋼課徵反傾銷稅,當時被看成是一個獨立事件,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是,現在再看看經濟部公布的十件反傾銷調查中,有八件是與大陸出口至台灣的產品有關。雖然經濟部一直強調,台灣對於國際上輸入的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完全依照WTO的規定,但是在現階段兩岸經貿這麼敏感的時刻,我們政府會不會拿此一調查結果,做為對大陸的報復措施?也值得關注。

雖然兩岸雙方都宣稱,所有反傾銷調查都是在WTO規定下進行的,符合WTO規範。但是我們都知道,幾乎每一項貿易調查都有政治因素在內,尤其是兩岸關係這麼敏感,任何的貿易傾銷調查,甚至於課稅,一定都會被賦予某種程度的政治陰謀論,所以這是雙方政府都應該極力避免的事。

對台灣來說,我們的經濟總量只有大陸的5%左右,而兩岸貿易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約30%,卻只占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約5%而已。也就是說,萬一兩岸真的發生貿易戰爭,對台灣的貿易與經濟的傷害勢必遠大於對大陸的傷害。當然,可能有人會認為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產品主要是以零組件和半成品為主,這些產品如果無法出口至大陸,也確實會對大陸的經濟產生很大影響,但是整體而言,對大陸的影響仍然是相對有限。

從ECFA的兩岸貿易金額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22年兩岸早收清單項目中,台灣對大陸出口總值達到205億美元,台灣節省的關稅約8億美元;相反的,早收清單中,大陸對台灣的出口總值只有87億美元,大陸節省的關稅金額約1.3億美元。換言之,如果未來兩岸開始相互課稅的話,台灣遭受到的損失明顯大得多。

最後,我們要再次強調,兩岸的雙邊貿易金額很大,如果雙方相互課稅,最終結果一定是對雙方不利。不但如此,因為兩岸經貿是有一個很重要的生產鏈關係,也就是說,當全球經濟繁榮的時候,大陸出口增加,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會增加;反之,如果全球景氣蕭條,大陸出口不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會跟著減少。兩岸經濟與貿易是高度相關的,如果因為政治因素,導致兩岸出現貿易戰爭,最終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所以,我們希望兩岸政府應該以人民福祉為首要考量,以經濟本身做為兩岸經貿關係的唯一考量;別讓政治影響到兩岸經貿關係。











聯合報黑白集/「藏富於民」新解


2023-08-19 03:07  聯合報/ 黑白集
雲豹能源董事長賴勁麟。記者侯永全/攝影


雲豹董事長賴勁麟開十八家綠能公司,大肆包攬綠電工程,被在野黨譏稱利用綠能讓「綠營發財」。此外,在野黨也揪出雲豹董監事大量捐款給新潮流系候選人,民進黨因而挨批果真「藏富於民」。至於賴勁麟為何需要開十八家綠能公司,並自任董事長,他迄今仍未作出說明。

以前說「藏富於民」,是說財富不妨留在「民間」,讓人民富足,比國家強盛更為重要。但經過這次事件,「藏富於民」一詞有了新解,這裡的「民」指的卻是「民進黨」。蔡政府利用各種方式,諸如對前瞻建設的經費分派,或者風電光能建設的投資參與,乃至軌道、港灣及各種公共工程的發包,都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資源輸送給綠營的同志或親綠人士。這是另一種「藏富於民」,卻不是人們認為的正當途徑。

巧的是,內政部近日公布各政黨去年的收支,唯獨民進黨有六千多萬賸餘,財務能力獨佳,正好印證這點。國民黨雖有十二億多的收入,但其中七億被黨產會「凍結」,因此結算後仍短絀八百多萬元。民眾黨則更慘,擁有兩千多萬元的赤字。

剛上市的虎航,董事長陳漢銘非老華航出身,只因父親是小英之友會董事,一路扶搖直上。而虎航前十大股東之中,赫然可見前國策顧問黃承國列名。「藏富於民」果然不假,更妙在「藏」字。
















聯合報社論/誰是廉價勞工:美國扶不起晶片業的底蘊


2023-08-19 03:12  聯合報/ 社論
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廠(Arizona,AZ廠)即已出現進展緩慢的情況,且台積電和美國工人間因文化差異而關係緊張。圖為台積電公司美國亞歷桑那州新廠舉辦首批設備到廠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日前敲定在德國投資一百億歐元設置晶圓廠,可另獲德國政府五十億歐元的補助。儘管歐洲新廠計畫順利,台積電美國廠卻波瀾橫生,不僅建廠進度落後,還迭遭當地工會杯葛。主要原因,是熟練裝機的人員不足,台積電欲從台灣派五百人前去支援;亞利桑納工會卻批評該公司欲「引進低價勞工」,並要求政府拒絕核發他們的簽證。台積電已宣布該廠量產將延後一年,但問題能否順利解決,仍在未定之天。

這樣的情勢,可能遠超乎台積電的預期。拜登政府為了重建美國的晶片產業,通過規模高達五二○億美元的《晶片法案》,目的就是要鞏固美國在全球科技的領導地位。台積電在這樣的地緣政治波濤中赴美設廠,並將原先計畫投資的一二○億美元一口氣追加到四百億美元,當然是經過一番仔細評估,也獲得美國聯邦和州政府的協助承諾。誰知,如今會碰到建廠進度遲滯,要從台灣派人前去協助,竟還遭到當地工會威脅及杯葛。

最令人反感的,是美國工會批評台積電要派赴美國的台灣員工為「廉價勞工」,不僅充滿鄙視,也充滿無知。台積電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龍頭,其員工則是台灣薪資最高的一群,主要是他們具有嫺熟的專業技術,能以優異效能創造出強大競爭力。但在美國工會眼中,這些人只是台灣的「低薪勞工」,讓他們去美國,只是為了搶「高貴」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因而必須加以阻擋。

美國工會的反應,除反映了其「井底蛙」的視野,也不難想見拜登政府欲藉《晶片法案》快速移植及茁壯其晶片產業,恐怕想得太簡單。台積電在美設廠的成本是在台灣的四倍,除了薪資成本,產業聚落分散、員工積極度差異等,在在都是不利因素。台積電或許以為可利用高密度管理扭轉其間劣勢,但僅從建廠階段碰到的挑戰,即可知問題比他們想像的還要艱難許多。

發文要求「拒發簽證」給台積電員工的,是「亞利桑納管道行業工會」,他們認為這會使「廉價勞工」取代美國工人。事實上,管道安裝僅是建廠過程的一小環,對晶圓廠而言,還有更重要的精準、無塵和機台安裝等精密作業,都需要極富經驗的人方能準確做到。台積電曾承諾新廠要在當地招工一萬兩千人,但在招工不如預期、進度延宕下,連從台灣派五百技術人員前往協助,都被指為「搶工作」而被擋。可見,在當地工會眼裡,根本不把時間、技術、效能、競爭力當一回事。

這也許就是美國製造業沒落的主因之一。美國長期輕視藍領勞工,製造業因不敵國外競爭,而日漸衰落。就連半導體產業也是如此,一味強調設計,而採取fabless(無廠)經營模式,才會有台積電以「晶圓代工」模式領先群雄。去年底台積電美國廠進行移機典禮,拜登總統致詞時高呼:「美國製造業回來了!」並盛讚台積廠是「地表最先進晶片」。才相隔八個月的時間,台積電卻因建廠不順被迫推遲量產時間到二○二五年,這對拜登「製造業回來」的大夢,不啻是迎頭一棒。

台積電美國廠建廠的不順遂,是昂貴的一課,蔡政府也應負相當的責任。但追根究柢,主要癥結是在美國社會已失去對「製造業復興」的美好想像,更在不知自己究竟要追求什麼。美國工會把台積電人員當成「廉價勞工」,對晶片業的科技專業毫無敬意,把台灣當成低薪勞工的出口國,在在反映了對人毫無尊重、對事認知過時的偏差。這種心態,如何重建美國晶片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