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正上演一場制度之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正上演一場制度之爭
◆  聯合報社論/疫苗不足又不均,全台是在陪陳時中坐牢
◆  聯合報黑白集/新竹升格:濫發的白金卡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正上演一場制度之爭


2021-09-10 02: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習近平於8月下旬再度號召「共同富裕」,強調「三次分配」,中國眾家科技富豪突然群起捐輸扶貧,善款動輒百億,猶如向中共繳「保護費」。 圖/新華社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大陸持續雷厲風行進行不尋常的經濟整頓,一開始是以「反壟斷法」重罰了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商業巨擘,接著擴展到補教為主的培訓行業、「虛擬經濟」相關行業,再來是一堆影視明星被圈入所謂「劣跡藝人」,遭到全面封殺,情況讓外界感到非比尋常,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就在各種揣測紛紛出現之時,一篇題為「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的文章,8月底在自媒體出現,立刻獲得包括人民網、新華網等五個以上官方網站轉載,文章強調中國在經濟、金融、文化、政治等領域,都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是一場從資本集團向人民大眾的回歸,變革將蕩滌一切塵埃

由於「蕩滌一切塵埃」這句話和毛澤東民國 52 年(1963年)發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前的詩作用語類似,該文被各方視為再次發動文革的「檄文」。但北京擔心引發太大疑懼,立刻由環球時報發文表示,「一場變革」一文「做了不準確的描述,使用一些誇大的語言,背離了國家大政方針,造成誤導」,顯然是要舒緩人們對本次「運動的畏懼和抗拒

和這次「運動」相互呼應的,是習近平三番兩次對「共同富裕」的呼籲。其實,共同富裕是毛澤東在民國 42 年(1953年)底提出,但在鄧小平推動「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改革開放之後,30年來經濟取得大幅成長,所得分配快速惡化,大部分人也忘了這項初衷」。當經濟成長率動輒超過10%時,貧富再如何懸殊,只要窮者生活日益改善,加上中央嚴格控制一切,政權就基本穩定。但是在疫情時代,加上全球反中升高之下,中國經濟成長不太可能維持高速,所得分配惡化造成的社會問題將愈來愈嚴重因此,中共認為不認真追求共同富裕,就可能威脅政權的穩定性,這應是本次運動的主因。再加上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的病態發展,在在挑戰北京對「理想中國」的塑造,以及未來應對全球挑戰的能力,因此在共同富裕之外,一併推動一場全面的「新生活運動」,也是合理的發展。

然而,即使北京採行的每項措施,都有著良善目的,但以這種激烈手段來追求,到底是否合適,是個嚴肅的問題,關涉到制度的優劣。在資本主義下,一切施政都必須「依法治國」,除非明確違法,政府不能以道德或其他標準,強迫人民改變其行為,否則即違法濫權,會遭到民眾以司法來維護其合法權益。

在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雖已40餘年,但共產黨對國家社會的掌控完全沒有鬆手,如今政權穩固,看到部分社會現象不符理想,就要透過運動手段禁止或糾正,極可能面對幾個重大問題:一,社會價值或道德本身不是一成不變的,社會觀念改變後,規範就必須調整或取消,但調整的時機和分寸極難掌握;二,運動式的「理想國」塑造,沒有法規和統一的標準,經常會「玩」過頭,就像文革或更早的三反、五反,漫無標準之下造成許多冤案;三,連人民生活偏好都要「治理」的國家,會逼走一大堆有個性的人民,特別是發展所需的各種人才;四,要企業拿出大筆資金去支持「共同富裕」,違反了企業成立的目標,會逼使海內外投資人退出,不利企業和經濟的長遠發展。

目前看來,這場變革已經啟程,東西方制度的優劣競爭也已再次發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管制生產」轉變到「管制生活」,要和資本主義一較高下,全世界都拭目以待,幾年之後大概就可以看到結果。












聯合報黑白集/新竹升格:濫發的白金卡


2021-09-10 02:1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新竹縣、市應合併的「大新竹」願景議題,引發地方議論。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縣市合併,升格第七都的構想。外界認為他在為自己續任造勢,主因是綠營無強棒接班,擔心風城執政權落入他黨之手。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雖否認,卻稱「修法來得及趕上選舉」,盡顯此地無銀三百兩。

我國憲政制度的精神,地方行政採省、縣、鄉鎮三級自治直轄市則因應特殊都會之需求,將其比照於省的特例但今天的台灣,六都民眾占全台七成人口,一旦新竹再合併升格,「一般縣市人口將只剩二成五,堪稱地制史上空前怪象。省府虛級化後,地方政府直接面對行政院,其實都已經算「直轄」。但在資源分配上,卻是強者更強,弱者愈弱,城鄉落差愈見惡化。

這就好像各銀行爭奪信用卡市場,紛紛藉「升等」招攬消費者,使台灣的白金卡持有率傲視全球。但人手一張白金卡後,原本的尊榮權益卻反而貶值。同樣的道理,拿到直轄市的「白金卡」,雖可讓政客說嘴邀功,但在整體資源未增下,又能多分得什麼好康?如果真有增加,也是剝削「普卡」縣市原本微薄的權益而來。

如今政府該做的,是通盤檢討國土規畫,而非選舉利益掛帥,把傷痕累累的制度扭曲得更畸形。奉網路聲量為圭臬的蔡政府,不會在乎多發一張白金卡,但它能說這造福了誰嗎?













聯合報社論/疫苗不足又不均,全台是在陪陳時中坐牢


2021-09-10 02:2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近日雖有一些疫苗陸續送抵台灣,但大部分是國內民間團體和外國政府捐贈。圖為我第二批BNT疫苗清晨由盧森堡航空運抵達台灣。記者鄭超文/攝影



新北幼兒園群聚及大樓社區感染事件,引發學者「全面升級三級警戒」的呼聲,許多人則反對「全台陪新北坐牢」。追根究柢,台灣動輒為幾起感染事件風聲鶴唳,主要問題出在疫苗「患寡又患不均」,防疫篩檢又屢漏不補,全民缺乏足夠的疫苗防護,誰不焦慮?與其說全台在陪哪個縣市坐牢,不如說是全民都在陪陳時中坐牢,才是更貼近事實的描述

近幾天,雖有一些疫苗陸續送抵台灣,但大部分是國內民間團體和外國政府捐贈,僅少數是我政府自行購買。更諷刺的是,國內迄今接種的疫苗數量為一,一五四萬劑,其中有五成五來自美日及東歐國家的捐贈,政府自購比率僅四成五。一旦鴻海、台積電、慈濟捐贈的疫苗開打,這個比率會更懸殊。試想,一個國家的防疫竟淪落到仰賴他國施捨,我們的國家尊嚴、主體性、積極性在哪裡?

同樣是這幾天,韓國從九月二日到七日,連續有大量莫德納疫苗到貨。分別是:二日一○二萬劑,三日九十一萬劑,五日一二六萬劑,六日二五五萬劑,七日一三九萬劑。再加上八月廿三日到貨的一百多萬劑,韓國半個月共收到八一五萬劑莫德納疫苗。稍早,莫德納七月延遲對韓國的供貨,八月又欲將供貨量減半;韓國政府立刻派出代表團前往該廠交涉,由保健福祉部次官和青瓦台官員領軍。不論使用了什麼交涉手段,他們顯然成功達成任務。

反觀台灣,政府又做了什麼?對於過半疫苗仰賴外援,蔡政府似不以為恥,又不斷透過疫苗控制的手段,讓青壯族群打不到第一劑,讓長者打不到第二劑,目的只是為驅使更多人接種國產的高端疫苗。近期 Delta 病毒威脅加劇,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全民都應盡速施打第二劑;陳時中卻說,全民打兩劑「是不可能的任務」。一個防疫指揮官每天在那裡誦唸確診數字,卻不積極部署疫苗和防疫,「混打」政策迄今毫無頭緒,卻放著民眾在那裡空等乾著急。蔡政府的「超前部署」口號,莫非已被它自己親手埋葬?

韓國爭取疫苗之積極,除了組團赴原廠交涉取貨,更表現在靈活與其他國家交換或共享。例如,以色列七月初有一批輝瑞/BNT 疫苗即將到期,原本要與英國交換未成,韓國及時加入談判順利取得七十萬劑;俟韓國的同款疫苗九、十月間到貨,再等量奉還以色列。不僅如此,韓國上月也與羅馬尼亞簽訂「疫苗共享協議」,取得了該國一○五萬劑的輝瑞/BNT 即期疫苗及四十五萬劑莫德納。其中輝瑞/BNT 疫苗是向羅馬尼亞轉購,莫德納則是用醫療物資作為交換,這些已在八日全部運送完成。

韓國如此積極地在國際間爭取疫苗,目的是希望在中秋節前達到全國七成疫苗覆蓋率,為三,六○○萬人接種第一劑。相形之下,台灣目前僅有四四%的覆蓋率;更嚴重的是,全台九成五以上的人還不知道他們何月何日才能打到第二劑。在 Delta 肆虐下,目前連打過兩劑 AZ、BNT 和莫德納的人都遭到了「突破性感染」;而指揮中心的專家醫師卻說大家可以靠「戴口罩防疫」,這是多可悲的說法,簡直是「何不食肉糜」心態。

一個沒有企圖心、沒有責任感的政府,才能經常無愧地在那裡接機感謝外國又捐贈了我多少疫苗,才能說出「打第二劑是不可能的任務」之語,才好意思叫大家繼續「戴口罩防疫」。全台好不容易降至二級的警戒,誰也不願意陪新北再關回三級;但說到底,大家是在陪消極無為的陳時中坐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