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啟銘/政府憑什麼說「門都沒有」?
2023-01-09 04:27 聯合報/ 尹啟銘/中華大學講座教授
上月廿七日蔡總統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半導體「去台化」的問題,她引用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所說的,去台化「門都沒有」。想請問蔡總統的是:政府憑什麼說這句話?執政六年多來,除了把產業當提款機,政府為半導體產業做了什麼?
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日本、南韓都陸續拿出發展尖端半導體製造的策略計畫,我們政府的方案在哪裡?
面對半導體產業最需要的水、電等基礎建設問題,我們政府具體的因應措施又在哪裡?社會各界看到的只是政府培養出了一堆的光電黑金。
台灣半導體產業被美國政府拉著鼻子走,供應鏈的關鍵環節被鎖喉,空有護國神山的虛名,政府突圍的作為在哪裡?
各國興起半導體產業本土化的浪潮,台灣產業何去何從?如何協助產業進行全球布局,政府的指引在哪裡?如果產業赴海外投資是國力的延伸,不是掏空台灣,為何台商赴大陸投資就是傾中賣台?
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為了重振或發展半導體產業,對投資及研發祭出優厚補貼獎勵。蔡政府執政以來,偏愛生技新藥產業,獨享投資和研發特殊優惠獎勵,半導體與其他產業共同適用的「產業創新條例」六年多來經過五次修正,研發獎勵卻都維持在不到生技新藥產業水準的一半,遑論其他獎勵,政府平時有在關心半導體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嗎?
台灣半導體製造可說是靠政府科技專案起家的,但蔡政府執政以來對半導體科技的研發並未繼續重視對法人如工研院的投入,甚至科技界流傳著一種說法,科技專案的題目不能提到「半導體」,政府要的是5G、AI 等趕時髦的研究題目。相較美國、日本皆以國家之力運用研究機構在推進先進製程和封裝技術的研發,台積電和其他業者卻只能靠自己打拚。
半導體「去台化」有雙重意義,一是「去台積電」,另一是「去台灣」。對台積電而言,以其在當前尖端製程領先的優勢,只要不被外來政治力所牽絆,繼續在次世代技術推進,包括新設備、材料的開發都須倚賴台積電製程的協助,全球都不可能「去台積電」,這應是魏總裁敢說「門都沒有」的道理。
但是國家和企業不同,隨著台積電因應全球變局所進行的全球投資布局,以及美、日、歐盟等戮力發展尖端半導體製造,將來勢必減少對台灣先進半導體的倚賴,台灣在全球不可或缺的地位將逐漸被腐蝕,這若不是「去台灣化」,那會是什麼?
蔡政府在產業發展上最大的問題是以政治霸凌專業,主管機關專業人才凋零,多年來根本拿不出任何具體的產業發展方案,完全靠首長一張嘴在外面耍嘴皮,產業發展只能吃老本。政府若再不有所作為,半導體不「去台化」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