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台灣未來年表
.馬凱/不分青紅皂白 人民力量最大
.葉銀華/小米到底有沒有賺錢?
.王文華/輸了,更能展現「贏家」風範?
.陳亮恭/超高齡高速列車 台灣步履蹣跚
.洪蘭/一個無知決策 禍延三代
.嚴震生/台灣真正流失的價值—同理心
.盛治仁/打擊假新聞 社群媒體有責任
.劉維公/「吸管之亂」與諾貝爾經濟學獎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馬凱/不分青紅皂白 人民力量最大
.葉銀華/小米到底有沒有賺錢?
.王文華/輸了,更能展現「贏家」風範?
.陳亮恭/超高齡高速列車 台灣步履蹣跚
.洪蘭/一個無知決策 禍延三代
.嚴震生/台灣真正流失的價值—同理心
.盛治仁/打擊假新聞 社群媒體有責任
.劉維公/「吸管之亂」與諾貝爾經濟學獎
.黃介正/「習近平外交思想」確立
.王健壯/大法官忘了一五一號解釋?
薛承泰/台灣未來年表
2018-07-11 00:36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台北市老松國小50年代曾是萬人大校,受少子化衝擊,學生人數少5成4減幅最大,如今學生人數僅剩452人。 圖/取自教育部體育署網站
去年河合雅司在日本出版一本「未來年表」,轟動一時,內容描繪日本未來廿五年的人口現象,堪稱「危言卻不聳聽」,因為所言都有數據佐證。除了闡明持續高齡少子化如何改變日本的人口結構,河合更重視人口負成長所帶來的衝擊!
日本二○一六年出生數首度跌破一百萬,近年每年出生數少於死亡數超過了卅萬人。根據預測,日本將從當前一億二千多萬人口持續下降,二○五○年將落入一億以下,兩百年後總人口只剩下一千多萬人,很難想像,還沒有當前東京人口的規模!
台灣人口雖然還未負成長,以過去廿年來的趨勢觀之,不僅步日本後塵,更將超越日本,因為台灣生育率明顯低於日本,且看不到有回升的跡象!二○一六年筆者曾預言,那年將是台灣生廿萬嬰兒的最後一年,果然去年生了十九點三萬,生育率降至一點一人,今年恐怕只會生十八點五萬人!這些嬰兒,一年後進入幼兒園、五年後進入小學…。
今年三月台灣老人(六十五歲以上)超過總人口十四%,正式跨入「高齡社會」,約在二○二五年可達到廿%,進入「超高齡社會」;到二○六○年,總人口約一,八五○萬,比現在少五百萬人,而老人將占四十%,也就在那時,老化程度開始超越日本!
目前的政壇人物,到那時應該都不在了,可是他們的作為卻能影響那個他們不存在的未來!以當前大學畢業生來說,到二○六○年大部分還都活著,且正好步入老年,如果選舉制度還在,屆時老人將可決定誰當總統,居多數的女性老人還更是關鍵;問題是,台灣如何存活到那個時間點?
假設未來四十年間,兩岸沒有突發狀況而國際經濟也穩定發展,面對一個社會,老人是小孩(零至十四歲)四倍的人口,整體扶養比是一比一,此時的政府能不重視嗎?就算就業市場沒受到人工智慧科技的衝擊,勞參率維持今天的五十八%,那麼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當中,有超過四成的人也應增列為被扶養人口。
此後的台灣,每年繳稅人口銳減,扶養比不斷升高,宣稱最照顧年輕人的政府,卻搞不清楚先後緩急,傾全力來砍影響財務較小的軍公教退休金,以為從此永保太平?難道不知道,如果增加零點二%的經濟成長率,或單靠努力查稅而超徵的稅收,都會超過從退休老人手中奪過來的金額?
若採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貧窮的算法,台灣家戶的整體貧窮率近年來維持在九%上下,整體人口貧窮率在六%左右,都明顯低於OECD的平均;可是有老人的家戶以及老人的貧窮率,台灣均有十五%的水準,不僅遠高過國內平均,也都高過於OECD的平均。換言之,老人落入貧窮機會偏高,儘管有老人致富卻不是因為退休金,退休金只能讓退休長者維持生活小康,減少下一代的負擔與陷入貧困!
尤其是台灣嬰兒潮世代人口(一九五一至一九六六年出生)數量龐大,今後陸續成為老人,他們的子女約在一九七五至二千年間出生,不少仍在就學需靠父母支持,經濟能夠獨立者並非多數,甚至年過卅不敢結婚生育,遑論照顧父母!
政府應思索,如何讓這批有史以來最高學歷的年輕人,能配合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來發揮其優勢。當這批年輕人有了安定的工作與適足的收入,他們的父母放心了,政府未來稅收也靠譜了,此時推動年改,即可減少對社會的破壞,也能真正朝永續邁進。